庄周 著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
不过满腹。
《逍遥游》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逍遥游》
非彼无我,
非我无所取,
是亦近矣,
而不知其所为使。
《齐物论》
类与不类,相与为类,
则与彼无以异矣。
《齐物论》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可不哀邪!
《齐物论》
枢始得其环中,
以应无穷。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齐物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养生主》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
远则必忠之以言,
言必或传之。
《人间世》
夫道不欲杂。
杂则多,多则扰,
扰则忧,忧而不救。
《人间世》
绝迹易,
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
为天使难以伪。
《人间世》
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德充符》
有人之形,
故群于人;
无人之情,
故是非不得于身。
《德充符》
平者,
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为法也,
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德充符》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
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大宗师》
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大宗师》
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
相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天地岂私贫我哉?
《大宗师》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大宗师》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而天下治矣。
《应帝王》
夫圣人之治也,
治外乎?
正而后行,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应帝王》
长者不为有余,
短者不为不足。
是故凫胫虽短,
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
断之则悲。
《骈拇》
不仁之人,
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
《骈拇》
夫不自见而见彼,
不自得而得彼者,
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骈拇》
素朴而民性得矣。
《马蹄》
卑而不可不因者,
民也。
《在宥》
世俗之人,
皆喜人之同乎己
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在宥》
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
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
皆知非其所不善,
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
是以大乱。
《胠箧》
无欲而天下足,
无为而万物化,
渊静而百姓定。
《天地》
机心存于胸中,
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
则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
道之所不载也。
《天地》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天地》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惑者,终身不解;
大愚者,终身不灵。
《天地》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天道》
以虚静推于天地,
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天道》
万物化作,
萌区有状;
盛衰之杀,
变化之流也。
《天道》
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有所随。
《天道》
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口不能言,
有数存焉于其间。
《天道》
夫至乐者,
先应之以人事,
顺之以天理,
行之以五德,
应之以自然,
然后调理四时,
大和万物。
《天运》
名誉之观,
不足以为广。
《天运》
名,
公器也,不可多取。
《天运》
夫恬淡寂寞,
虚无无为,
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刻意》
静而与阴同德,
动而与阳同波。
《刻意》
形劳而不休则弊,
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刻意》
纯粹而不杂,
精一而不变,
淡而无为,
动而以天行,
此养神之道也。
《刻意》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
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刻意》
大知观于远近,
故小而不寡,
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秋水》
自细视大者不尽,
自大视细者不明。
《秋水》
可以言论者,
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
意之所不能察致者,
不期精粗焉。
《秋水》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秋水》
以差观之,
因其所大而大之,
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
则万物莫不小。
《秋水》
知道者必达于理,
达于理者必明于权,
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秋水》
凡外重者内拙。
《达生》
达生之情者,
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达命之情者,
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达生》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达生》
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达生》
人之所取畏者,
衽席之上,饮食之间,
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达生》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达生》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山木》
直木先伐,
甘井先竭。
《山木》
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之过隙,
忽然而已。
《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知北游》
圣人处物不伤物。
不伤物者,
物亦不能伤也。
《知北游》
正则静,静则明,
明则虚,
虚者无为而无不为也。
《庚桑楚》
欲静则平气,
欲神则顺心。
《庚桑楚》
天地之养也一,
登高不可以为长,
居下不可以为短。
《徐无鬼》
鸱目有所适,
鹤胫有所节,
解之也悲。
《徐无鬼》
夫民,不难聚也;
爱之则亲,利之则至,
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
《徐无鬼》
羊肉不慕蚁,
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徐无鬼》
人之于知也少,
虽少,
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
《徐无鬼》
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
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
不知而后知之。
《徐无鬼》
以不惑解惑,
复于不惑,
是尚大不惑。
《徐无鬼》
丘山积卑而为高,
江河合水而为大,
大小合并而为公。
《则阳》
无财谓之贫,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让王》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让王》
能尊生者,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让王》
凡圣人之动作也,
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
《让王》
养志者忘形,
养形者忘利,
致道者忘心。
《让王》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让王》
君子通于道之谓通,
穷于道之谓穷。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
不以人之卑自高也,
不以遭时自利也。
《让王》
好面誉人者,
亦好背而毁之。
《盗跖》
无行则不信,
不信则不任,
不任则不利。
《盗跖》
势为天子,
未必贵也;
穷为匹夫,
未必贱也;
贵贱之分,
在行之美恶。
《盗跖》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
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盗跖》
苦心劳形,
以危其真!
《渔父》
真者,
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渔父》
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未发而威,
真亲未笑而和。
《渔父》
为事逆之则败,
顺之则成。
《渔父》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
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
《列御寇》
施于人而不忘,
非天布也。
《列御寇》
千金之珠,
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列御寇》
无藏也故有余,
岿然而有余。
《天下》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而不敖倪于万物,
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
《天下》
能胜人之口,
不能服人之心,
辩者之囿也。
《天下》
常宽容于物,
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天下》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纪昌学射》和《薛谭学讴》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教化者不能违所宜,
宜定者不出所位。
《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