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三老的性质类似长老,父老为一般通称,三老则为职名。其起源甚早,《左传》昭公三年、《逸周书》《大匡解》、《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元年、“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条,都有三老的记载,史家的解释不一,推测其起源,或是古代邑制国家担任氏族祭礼的长老,其后渐参与城邑内的各项行事。秦汉之际,有关此类父老、三老之记事极多,以刘邦为例,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起义时,即与父老有了交涉。《史记》“高祖本纪”中说:
沛令恐,欲以沛应(陈)涉……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何)、曹(参),萧、曹恐,从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立起,会屠沛……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乃立季为沛公。
由此可知,沛城之防卫全赖父老率其子弟来担任,此种武力既可用来防御外敌,又可转而诛杀皇帝所派的行政长官。无赖刘邦便因父老之力而立为沛公。刘邦立为沛公后,又凭借父老的支持,微集沛子弟两三千人为兵,站稳了起兵的第一步。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先诸侯入关中时,即召诸县父老、豪杰来议事,并与父老约法三章。又过了两年,刘邦不满项羽的分封,复起而与项羽争霸,“高祖本纪”中说: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
他仍念念不忘安抚父老的事。及至楚地大半平定时,鲁因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以来,尊项羽为鲁公,故为楚守不肯降汉,刘邦乃以项羽头示鲁父老,鲁乃降。观上述《史记》之记事,知刘邦于起义、入关中、楚汉急霸、降鲁之际均巧妙地运用了父老的势力,或引为已援,或用以削弱敌势。不仅刘邦如此,陈涉、项羽等亦与父老、三老有过交涉。“陈涉世家”中也说:
(陈涉)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破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
可知陈涉的立为陈王乃是得到陈的三老、豪杰同意。项羽起事亦与父老有关,“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兵败时语: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从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起兵之际也是得到父老支持,始能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