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较重要的事物总是很敏感。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
——班尼斯
著名音乐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一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但是他从来没有真心快乐过。因为在他的心中,最中意做的事情并不是指挥,而是作曲。
年轻的时候,伯恩斯坦曾经跟随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着学习了一下指挥的技巧。
在创作方面,伯恩斯坦显得很有天赋,曾经创作了很多不同凡响的作品,眼看着又一位后起之秀将要影响整个美洲大陆了,伯恩斯坦的音乐道路却因为一个人改变了方向。
这个人就是当时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他所看重的伯恩斯坦的才能并不是作曲,而是指挥,于是他强力推荐伯恩斯坦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
才华横溢的伯恩斯坦在这个领域一举成名,30年间,他几乎成为了爱乐乐团的名片。
可是伯恩斯坦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重新回到作曲领域,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空闲的时间,他不应酬,不娱乐,几乎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创作,他总是把自己独自关在屋里作曲。
虽然创作的欲望足够强大,可是灵感却若隐若现,让他无法抓住。作曲方面的活力他似乎早已丧失了,除了偶尔的灵光乍现,他得到更多的是深深的失望和自责。自己走了一条并非自己喜欢的路,又因为无可避免的忙碌,而将想走的那条路堵上了。
矛盾和纠结一直在折磨着伯恩斯坦,哪怕他无数次在舞台上接受鲜花、掌声和至高无上的荣誉之时,这种矛盾的情绪都没有淡去半分。直到离世,他都怀着满腔遗憾。
伯恩斯坦在事业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却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他一生都为没有走上作曲之路而抱有遗憾,尽管在指挥方面他做得很好,却做得不快乐。
有时候值得与否不是看事情本身,而是看做这件事情的人对这件事情是抱着怎样的态度。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从小就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就已经是校报的小记者了。
那时候,每个星期,学校都会请来日报社的新闻编辑给这些小记者们讲授新闻课程,同时指导校报的编辑工作。
一次,克朗凯特手上有一篇稿子需要完成,是学校田径教练的专访。可是那天刚好是克朗凯特的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他很想去参加好朋友的生日派对,于是急匆匆地完成专访稿子就忙着去玩了。
第二天,克朗凯特被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先生叫到了办公室。弗雷德很生气地训斥他说:“克朗凯特,你有没有认真读过你昨天提交的文章?那简直糟糕透了,根本不像是一篇专访,需要问的问题都被你忽略了,该写的也是一塌糊涂,连最简单的采访对象的职业你都没有提到。想一想,你真的是在认真地完成这件事情的吗?如果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就应该把它做好。”
“如果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就应该把它做好。”这句话在年少的克朗凯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此后的七十多年里,这句话一直鞭策着他,使他对新闻事业始终保持着激情与专注。
如果有什么事情在你心中是值得做的,那么就值得去将它做好,无论事情大小,无论单调与否,只要全神贯注,就能感受到专注的快乐,你的心境也一定是晴朗的。同样,那些耗费了很多精力,但由于内心充满抗拒而一直没有做好的事情,不如换个角度去看,下决心放弃掉,也许会省下很多麻烦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