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
音乐大师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并不温暖的家庭,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乐手,可是父亲嗜酒,而且脾气暴躁,习惯打人。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了一些音乐天赋,这让爷爷感到很欢喜,并且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可惜爷爷的呵护并没有让这个孩子平安地长大,因为老人家在贝多芬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父亲显然也意识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可是他想的并不是如何好好培养这个孩子,让其成才,而是如何利用他为自己赚来更多的酒钱。所以贝多芬在练琴的过程当中,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会招来父亲那雨点般的耳光。邻居们经常见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在被打之后,又累又困地蜷缩在墙角睡着了。这样的童年毫无幸福感可言。
尽管没有成为父亲想象中的神童,但是贝多芬的才华也在一天天显露。12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受聘为宫廷古钢琴和风琴乐师,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可是由于从小没有感受过多少温情,贝多芬的性情并不温和,甚至有时候显得粗鲁乖张,不懂人事。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贝多芬并不满足只是在宫廷里奏乐,他期待有更大的发展。十多岁时,他独自离开家,拜在了莫扎特、海顿门下,学习作曲。天赋、兴趣,再加上世界上一流的好老师,贝多芬很快就成才了。
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噩耗传来,他那一生受苦受难的母亲与世长辞了。这对贝多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尽管父亲从未给过他多少疼爱,可是母亲却一直在用自己不算坚强的身躯呵护着他,可是现在,这个世上唯一疼爱他的人也离开了。贝多芬几乎被悲伤击倒。
是对音乐的激情挽救了他。无论如何,应该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一番作为,昂首挺胸才对,这不也是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吗?
这个时期,贝多芬创作了不少名曲,离开了几位栽培自己的老师,继续努力地生活。
不久,一个女子闯入了他的世界,她是那么的美丽,目光清澈,纤尘不染,贝多芬几乎觉得这就是自己一生所爱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又回来了,获得爱情的欲望激励着他,使得他这段时间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温婉如水的甜蜜。
然而命运又向他开起了玩笑,这个女子并非像贝多芬期待的那样懂他,相反,与贝多芬那“不能拿来吃”的才华相比,女子更喜欢的是物质上的富足。她嫁给了一位男爵。
初浴爱河的贝多芬那么快就遭到了抛弃,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这时候,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听觉出了问题,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他甚至要坐到音乐厅的第一排才能够听清。
耳聋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他完全被命运打垮了,离群索居,不再和人交往,悲伤到了极点。这时,贝多芬想到了死。他从容提笔,用一封长长的遗书讲述了自己的生平,遭人唾弃的感受,失去爱情的心痛,身体残缺的遗憾……
写完绝笔之后,他突然感到一阵轻松,所有郁结都已释放,厌世的念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微笑着对自己说:“嘿,我又回来了。”
再一次经受住命运的打击之后,贝多芬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的第三个高峰,也是最成功的时期。生命中最辉煌的十年,他在完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几首钢琴奏鸣曲和一些弦乐四重奏相继问世。直到辞世,他仍然面带微笑。
当不幸就在眼前,如果你敢于推倒郁闷的墙,就会发现美好的未来已然不远,与其停在原地抱怨,甚至轻生,不如勇往直前。
如果不想悲伤,就应该尽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