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对巴解一开始并不看好,它跟苏联一样认为巴解是一个乱民组织,根本威胁不到以色列。然而,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发现巴解实力很强,是以色列的心腹大患。
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法特带领"法塔赫"成员参加叙利亚北部戈兰高地作战。他们协同叙军与以军作战。他们甚至出动一些部队到敌后作战,袭扰以军纵深目标,影响以军作战计划。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率领"法塔赫"部队留在巴勒斯坦地区开展了长达四个多月的游击战。
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法特则再次率领巴解组织的游击队参加。在作战协调会上,阿拉法特主动请缨,深入敌后作战。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法特率领游击队进入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后方作战,开辟了第二战场。他们在丛林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时而袭击以军物资基地,时而攻打以军巡逻小分队,给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以色列便开始重视巴解。他们派出突击队袭击巴解组织根据地,派出部队攻击难民营,时不时出动部队对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行扫荡,甚至借着攻打巴解游击队进攻阿拉伯国家,致使许多阿拉伯国家左右为难。
为了化解这种尴尬局面,阿拉法特决定游说埃及总统纳赛尔。1967年,阿拉法特与纳赛尔会谈。会谈之后,纳赛尔大力支持巴解。埃及不仅提供武器弹药,还呼吁阿拉伯国家给予支持与鼓励。随后,阿拉伯国家便纷纷支持巴解组织,甚至苏联都竭力支持巴解,给巴解送来了无数的AK-47、大炮等武器。
不过,约旦却不愿意支持巴解。约旦国王侯赛因认为巴解总是在约旦境内袭击以色列,惹怒了以色列,现在以色列要兴师问罪。因此,他下令阿拉法特的游击队必须撤出约旦。不过,阿拉法特和巴解骨干不愿意,他们认为同是阿拉伯人,就应该反抗以色列,而不能被以色列的恐吓所吓倒。
1970年9月,双方展开战争,称为约旦危机。为了支持巴解,叙利亚则直接出兵约旦,侯赛因见状,便请求美国帮忙。美国总统尼克松立即命令美国第六舰队由训练状态转换成战斗状态,开往地中海东部,同时,尼克松还命令以色列出动空军威慑叙利亚。叙利亚只好撤军回国。没有援助的巴解遭受重创。巴解游击队阵亡4000多人,约占总兵力的50%。9月24日,阿拉法特与约旦政府签订停火协议,将游击队撤到黎巴嫩。
来到黎巴嫩后,阿拉法特便积极宣传建国思想,扩大势力,很快,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站稳了脚跟。阿拉法特在贝鲁特西区建立巴解总部,领导巴解组织开展游击战。
巴解实力的强大,引发了以色列当局的担忧。1982年6月,以色列针对巴解发动了闪电战,出动海陆空十多万部队进入黎巴嫩境内围剿巴解游击队,企图一举歼灭巴解和阿拉法特。
面对气势汹汹的以军,阿拉法特并不屈服。他说:"我们将继续战斗,直到最后一个人。"随后,双方展开了血战。虽然阿拉法特的部队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却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给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1982年8月中旬,为了保存实力,阿拉法特同意以色列的要求,撤出黎巴嫩。随后,阿拉法特带着总部人员撤退到突尼斯。离开前,他说:"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
此次作战,巴解损失惨重,它在黎巴嫩的主要基地损失殆尽。不过,阿拉法特并不灰心丧志,相反,他率领巴解游击队继续作战。1988年,他在阿尔及利亚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接受联合国1947年的分治决议。1989年,他当选为巴勒斯坦总统。巴勒斯坦国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但遭到了以色列的强烈反对。以色列派出摩萨德特工,企图暗杀巴解组织英雄人物-阿拉法特。然而阿拉法特却屡屡躲过暗杀。
当上总统后,阿拉法特在重视军事斗争的同时,也重视政治和外交斗争。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他发现,以色列的存在是一个既定事实,想要消灭以色列是痴人说梦。所以,他开始转变态度,不再以消灭以色列为前提来建国,相反,他正视以色列,反对恐怖主义,寻求国际的同情,期望能够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阿拉法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很快,1991年,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展开谈判,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经过两年的谈判,阿拉法特与拉宾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色列同意在1994年4月之前将加沙地带和西岸的部队撤回,允许当地进行投票选举选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1994年,阿拉法特结束流亡生涯,回到加沙定居。由于他的历史贡献,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他和拉宾。199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大选,阿拉法特成功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然而,阿拉法特和拉宾的做法遭受到两国部分人的强烈反对。拉宾回国后遭到反对派的声讨,并因在1996年遭到极端犹太主义者的枪击而去世。阿拉法特则遭到巴解内部的反对。一些不理解他做法的人脱离组织,另起炉灶。巴以和平遥遥无期。
2000年9月,双方发生了大规模冲突,以色列认为是阿拉法特指使巴解部队发动了战争。于是,以色列便将阿拉法特软禁。从2001年开始,以色列便在阿拉法特官邸四周布置炸弹,监视阿拉法特,并且断水断电,企图围困阿拉法特,阿拉法特人身受到严重威胁。
2003年,巴解开始改革,试图与以色列谈判。然而,双方依旧冲突不断。对此,以色列又将冲突归结于阿拉法特,说他是"和平绊脚石",想要将他赶出巴勒斯坦,甚至有些以色列官员认为,杀死阿拉法特是最好的方式。不过,阿拉法特则声称:"没有人可以把我赶走。"
2004年,阿拉法特身体出现了问题。由于长期遭受软禁,阿拉法特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当年10月,阿拉法特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在以色列的允许下,阿拉法特才得以前往巴黎治疗,然而,一个月后,即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因"病"去世。
塔利班头目:马哈苏德高举AK-47战斗
在阿富汗有一个特别的组织,该组织成员人人都拿AK-47系列作战。20世纪70年代末,它因为抵抗苏联入侵而深获世界各国的赞许,被称作是解放阿富汗的救星,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它便成了人人诟病的恐怖组织。
哈基穆拉·马哈苏德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法武装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的首领,是贝图拉·马哈苏德的亲信。最初,马哈苏德领导的武装不过是阿富汗塔利班的一个分支,归属阿富汗塔利班。
事实上,塔利班并非一个恐怖的词语,在伊斯兰教语中,它是"伊斯兰教的学生",也是"神学士"的意思。它的大部分成员是来自阿富汗难民营中伊斯兰学校的学生,因此,塔利班也叫伊斯兰学生军。该组织的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
成立之初,该组织仅有800人,实力弱小。因此,很多人根本不看好它。可是它却凭借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口号以及纪律严明和作战勇敢而深得阿富汗中下层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塔利班实力大增,发展成了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和几十架飞机的部队,成为了阿富汗国内最富战斗力的部队。
1995年夏,塔利班实施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即进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由于塔利班实力雄厚,作战勇敢,很快就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并包围了喀布尔。这年9月,他们攻入喀布尔,攻占了电台与总统府,成功控制了首都。随后,塔利班兵分数路,四处围剿,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控制了阿富汗90%的土地,而反对派马哈苏德仅仅占有10%的领土。
1996年,塔利班建立全国性政权,由地方武装转而成为执政党。上台之后,塔利班将阿富汗国名改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进而实行独裁专制和政教合一的政策,对外宣称要建立世界上最为纯洁的伊斯兰国家。
不过,塔利班建国不仅没有得到外界的认可,仅有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承认它是阿富汗合法政府,也没有得到国内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塔利班声称要建立伊斯兰特色国家,但是塔利班政府执政后却因为各种问题而无所建树,国家经济每况愈下,社会问题丛生,加上疾病肆虐,使得塔利班政府的支持率逐年下降。此外,塔利班政府推行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他们禁止百姓观看电视、电影,颁发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得接受教育等规定。2001年,塔利班政府不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反对,下令部队轰炸巴米扬大佛雕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谴责。
当然,塔利班遭受许多国家声讨的焦点在于塔利班庇护本·拉登。不过,2001年,随着美军围剿本·拉登行动的展开,塔利班也随之倒台,塔利班残余部队逃往山区继续作战。而贝图拉·马哈苏德则只好回到巴基斯坦继续搞"革命",他声称自己效忠阿富汗塔利班,并且招兵买马,袭击政府。
没过多久,马哈苏德势力壮大,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威胁。2005年,马哈苏德与巴基斯坦政府谈判。在这次谈判中,他以表面上答应不再庇护"基地"成员和塔利班分子换来了管理南瓦基里斯坦地区的权力,背地里却四处发展武装力量。
2006年,阿富汗塔利班借着鸦片东山再起,他们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占领了阿富汗70%的领土。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马哈苏德也凭借着强大的实力自立门户,建立了"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该组织人员高达10000人,活跃在部落直辖区的南北瓦基里斯坦地区。
在此过程中,1981年出生的哈基穆拉·马哈苏德鞍前马后效力,终于成为贝图拉·马哈苏德的心腹,充当贝图拉的新闻发言人。不过,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与阿富汗塔利班目的不一样。阿富汗塔利班目的是建立伊斯兰国家,可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则不同,他们的目的是将"美国人打出去"。
随后,他们四处出击,袭击美军和北约部队,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其中,哈基穆拉·马哈苏德功劳最大。基地成立后,他便带着基地成员到处开展制造袭击活动,主要在古勒姆、开伯尔和奥勒格宰三处部族展开活动,他率领大约8000名塔利班分子作战,是当地塔利班出了名的机动指挥官。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便制造无数次袭击,这些袭击造成了3400人丧生。可以说,哈基穆拉·马哈苏德劣迹斑斑,是可怕的恐怖主义者。
对此,巴基斯坦政府悬赏23.4万美元捉拿他,可是,始终未能如愿。而美国也屡屡出动无人机对塔利班经常出没的区域进行袭击,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每一次,哈基穆拉·马哈苏德都能侥幸逃脱。
2009年8月,"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创始人贝图拉·马哈苏德在美军无人机空袭中身亡。此人"功劳巨大",他被指控在2007年策划暗杀巴勒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又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美国还曾悬赏500万美元捉拿他。他死后,身为组织二号头目的哈基穆拉·马哈苏德随即成为该组织新首领。巴基斯坦塔利班相关负责人声称,42名塔利班头目组成的最高委员会任命哈基穆拉为新的领导人,任命阿扎姆·塔里克为新的发言人。
随后,哈基穆拉便带领塔利班成员继续袭击政府和美军。巴基斯坦当局则认定他与多起威胁袭击伊斯兰堡外国使馆的活动有关,认定他涉嫌袭击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急需物资供应队。
对此,哈基穆拉公然承认。他承认2009年6月9日在白沙瓦的珍珠大陆酒店制造爆炸,承认在拉合尔袭击斯里兰卡板球队。2008年,他则出现在媒体面前,向记者展示他的战利品-从美军物资供应队手中夺得的悍马军车。
哈基穆拉的高调引来了麻烦。巴基斯坦政府和美国随即加大对哈基穆拉等塔利班的围剿。2009年,在美国无人机的轰炸和巴基斯坦政府军的强力围剿之下,哈基穆拉被迫带着队伍从南瓦基里斯坦的据点中撤退。巴基斯坦军方随即宣布,巴基斯坦国内南瓦基里斯坦地区和斯瓦特山谷的塔利班武装已经被政府军消灭。
然而,事实上,等到美军与巴基斯坦政府军一走,手拿AK-47的塔利班武装立刻回到"失地",继续作战。从2006年到2009年,巴基斯坦已有2000名士兵在与塔利班的交战中阵亡。可以说,美军和巴基斯坦政府对塔利班几乎无计可施。
2010年,美军发怒了。他们加大无人战机的袭击力度。截至2010年1月14日,美军已经发动了8次空袭。最后一次空袭地点是巴基斯坦西北部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北瓦基里斯坦地区,据报道,此次空袭造成10人死亡。不过,躲在这一区域的哈基穆拉·马哈苏德却躲过了轰炸。
2010年7月5日,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哈基穆拉·马哈苏德于本月4日在经过一个位于北瓦基里斯坦的检查站时与巴军人员发生冲突而被击毙。巴基斯坦政府和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从此消失了。
"反美英雄":本·拉登缴获的战利品-AK-47
2011年5月2日11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市被美国海豹特种部队击毙,并已证实死者是本·拉登本人。此消息一出,举世皆惊。
当日,巴基斯坦情报官员证实,本·拉登的确已在巴基斯坦被打死,而美国则动用航母将本·拉登尸体"葬"于北阿拉伯海。
2011年5月6日,"基地组织"发表声明,正式确认其头目本·拉登已经身亡,并扬言报复美国。
提起本·拉登,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基地的重要人物,欧美人认为他是世界上头号恐怖分子,是世间的撒旦,但对于基地组织来说,他却是一个"反美英雄"。
对于本·拉登,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身边的AKS-74U及其容弹量为45发的RPK-74机枪弹匣。许多人会很诧异,为何每次基地组织公布录像,这支枪总是靠在本·拉登身后。事实上,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这支枪是本·拉登在阿富汗战争中缴获的,它是本·拉登从超级大国苏联军队手中夺过来的,是胜利的象征。而45发超大弹匣则说明本·拉登好战的决心。此外,该枪还可能暗示着本·拉登将与他的成员发动圣战,进行游击战争。当然,纵观本·拉登的一生,他的确做到了,正如同他手中的枪械一样,尽管他已经"阵亡",但是这在他自己看来却是"光荣"的。
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这个家族的主要业务是建筑和工程。由于他的家族与沙特皇室核心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拉登家族是一个富裕家族。而出生于该家族的本·拉登是一个富二代,锦衣玉食,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