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孩子知道,暗恋并不是坏孩子的标志,而是身心成熟的自然表现。孩子渐渐长大了,对美好的事物开始向往,这是一件好事。暗恋本身并没有错,只要适当疏导并与他们沟通,就可能成为亲子关系中有积极意义的事件。而家长一旦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地不允许孩子暗恋异性,或训斥贬低孩子,都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并使孩子更压抑、更痛苦,甚至造成异性交往上的心理障碍。
3.尊重孩子
家庭和教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意识严加防范,或在发现孩子性爱萌动时大惊失色,都反映了对孩子极度的不信任,不相信他们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学会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尊重孩子,家长和教师便向孩子传达了一种可贵的信任态度,这一态度会根植孩子内心,使他们尊重和信任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时,父母与教师的引导才能被接受和发挥作用。
做好青春路上的领航者,让我们的少男少女能顺利穿越情感的风暴,渡过心海的旋涡,成功到达人生辉煌的彼岸!
案例二:我喜欢他,这是爱情吗?
张雪的烦恼和李亮有关。以前,张雪和李亮在同一所初中上学,虽然在不同的班级,彼此之间也互无往来,但对方的名字却早就熟记于心。他们都是各自班级里的“头号种子选手”,说得更直接点就是学习上的劲敌,所以当每次考试过后的年级大排队时彼此都会额外地关注一下对方的成绩,自然也就记住了名字。他们偶尔在校园里相遇,虽然都会多看对方几眼,但也总是偷偷地,有时不小心四眼相对,也会很难为情地迅速收回眼神,匆匆离去。李亮当时是个个头不高、不大起眼的小男生,除了知道李亮在学习上很出色外,张雪对李亮也不甚了解。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3年过去了。张雪和李亮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了高中升学考试,进入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而且被分到了相同的班级。说来也巧,他们还是前后桌,距离很近。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张雪才真正地认识了李亮。因为座位邻近、回家也顺路的关系,在各种分组的小范围活动中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拍档。和李亮接触得多了,彼此自然也就熟悉了起来,而这个时候张雪也才开始注意到,李亮早已不是那个不起眼的小男生了,李亮个头高高、眉目清秀,而且乐于助人、好学上进。更投缘的是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谈理想、谈未来、谈时事、谈生活、谈网络、谈音乐。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常常互相打气、互相监督,感觉很充实、很快乐。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亮和张雪变成了大家流言飞语的主角,经常有同学在他们的耳旁起哄,说什么“两小无猜”、“男才女貌”、“革命夫妻”。说来也怪,听多了这些瞎起哄,他们之间的关系倒真有些变质了。他们之间到底怎么了?这是爱情吗?还是友谊?张雪感到很害怕,害怕他们再也不能做朋友、害怕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害怕名落孙山……
心理解析
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已经开始在心中萌生出不可名状的感情,它神秘而又圣洁,并悄然孕育于心。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自己,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但很多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往往错把友情当爱情,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疑惑。那么,青少年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友谊转化为爱情”的情况呢?
1.正确看待,正常交往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把越来越多的目光定格在异性同学身上,异性同学之间互相亲近、乐于交往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正常现象,但是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青年男女的行为,谈起了“朋友”,自认为是在谈恋爱。
2.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友情如水般清澈透明,源远流长;爱情如磁石般相互吸引,绽放奇葩。爱情和友情恐怕是男女之间最捉摸不定的感情了,有人说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纯洁的友情,也就说明友情中间夹杂着其他感情成分,这种成分说不清道不明。一不小心就可能把握不住尺度,在友谊之树上开出爱情之花。
专家支招
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很少掺杂其他的杂念和私欲,因此这种美妙的情感不是羞耻,更不是罪恶,家长们要告诫孩子不必为它感到烦恼或害怕,应该珍惜自己的感情,善待美好的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学会拒绝
拒绝别人的感情,怕伤了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不拒绝的话,又怕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这是孩子们面对情感问题时常常会陷入的一种矛盾,那该怎么办呢?
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拒绝别人的感情。拒绝是一门学问,需要用心去思考。这其中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样做会让孩子发现,原来别人的请求过于无礼,而孩子们也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拒绝。
2.正常交往,把握分寸
有时孩子们被卷入情感的旋涡,并不完全是别人的错,他们自己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在交往时,大方、自然、有礼、有度也许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找一些同学朋友一块玩耍,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快乐,而且可以和更多人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3.正确引导,到达彼岸
其实,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就好像是放入小河的纸船,虽然放在了航道上,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历很多的风浪。就让大家独立自由地去航行吧,等待着孩子们到达终点的那一天,再看看小船是否能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
青春期酸酸甜甜
案例一:每月的烦恼
刚上初中的阳阳,有一天下课的时候,她和大家一起走出教室。
突然有人从后面拉住了她,小声说:“你的裤子上有血。”这让阳阳顿时感到既害怕,又难为情,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她向老师撒了谎,请了病假,在女同学的“掩护”下逃出了校门,很狼狈地回了家。从那以后,阳阳每月平添了很多苦恼。
心理解析
月经对于女孩来说,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有些女孩在第一次面对月经的时候会很兴奋,但有些女孩却会觉得羞于启齿。女孩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大约在13岁前后,卵巢开始向外排出卵子。卵子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与此同时,子宫内膜变厚、柔软、富有营养。如果卵子没有与精子相遇、受精,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出血。月经就是指这种周期性的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女性排卵通常在下次月经到来之前的14天左右。一旦月经来潮,如果有性行为发生就有怀孕的可能性。
女孩第一次月经来潮叫做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可早至11岁,晚到18岁,平均年龄为13岁左右。月经出血的第一天称为月经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7天仍属正常范围。月经期为月经持续流血的天数,一般为3—7天。月经量的多少很难估计,一次月经的出血量约为50毫升。
由于女孩在月经初潮时,自身的生殖器官并没有完全长成,功能也还不完善,所以,月经初潮并不意味着生理发育完全成熟。很多女孩经期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如容易疲倦、情绪不稳或忧郁等,这些均属正常现象,不必紧张。女孩在月经期要注意经期卫生,及时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纸)。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还要注意适当休息,注意保暖,注意营养,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少食辛辣寒凉食物,保证大便通畅。经期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劳动。
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没有必要藏着它,遮着它。如果有“状况”
发生,可以私下向女同学、女老师寻求帮助,回到家中,妈妈更是女孩子求援的最好对象。一般来说,女孩在月经期内情绪不稳,容易急躁和冲动。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期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有些少女对月经缺乏正确认识,受家长及同学的影响,认为来月经是件痛苦、倒霉的事。那么女孩怎样对月经期的坏情绪进行调节呢?其实在月经期间,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身心。
例如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文娱活动,在课余时多阅读一些健康的文艺书刊,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看影视作品,多和好朋友交心,参加温和的体育活动等,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一般来说,经前症候群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状况有关,所以在来月经前就应尽量放松自己的精神,多听听音乐,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找机会和同伴聊聊天。
一个人独处时,多看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或想一想自己曾经经历的愉快事情,这有利于淡化对月经的关注,转移不良情绪,放松心情。
专家支招
女孩在月经期间会有一些与平时不一样的状况,比如说会比平常更易疲劳、困倦、全身酸懒,体力不济,另外如腰酸、腹部下坠、乳房胀痛;在精神方面,可能会失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心里烦躁,易患感冒,等等。身为父母者,要帮助孩子解开月经带给她们的烦恼:
1.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月经
尽管现代社会信息发达,青少年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来了解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获取他们渴望的知识,但是,家长仍然有义务告知女儿未来即将面临的生理变化。对于这一点,父母不要羞于谈论,更不要放任女儿自行面对各种身心变化的难题。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为什么女孩长大后会有月经,月经来了要如何做好卫生护理。同时,把自己的经验提供给女儿作为参考,让女儿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减轻女儿可能出现的恐惧与慌张。
2.对孩子表示祝贺
家长如果得知女儿来了初潮,首先应向女儿表示祝贺,因为这表明女儿已经长大了。同时也可以宣布女儿从此可独享的成年权利,借此加强女儿心理接受自己成熟的事实,建立女儿在家中的优越感。
3.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父母应该在女儿初次月经后,带女儿到妇产科医院做妇科检查。专业医生的解说,可让女儿更全面系统地了解自身的发育状况,化解女儿的忧虑。不过,带女儿进行妇科检查之前要和女儿做好沟通。
案例二:我要苗条
16岁的倩倩现在看起来真是“骨感”之极,1.64米的身高,只有不到45千克的体重。不过,除了“骨感”外,倩倩的另外两个特点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脸白得吓人,没有一丝血色;左右手的手背上,都是与牙齿摩擦造成的擦伤。对此,倩倩说:“最开始的时候,我经常用手指挖咽部、压舌引吐,而吐惯之后,则想吐就吐,随意自如。这种情况已经有一两年了。
现在我已经受不了了,我不能再这样下去,可是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以前,倩倩并不是一个“骨感小美女”,相反,倩倩还稍微显得有点胖。有一次班上体检,班上的几个很调皮的男生看到倩倩的体重后,把这当做笑话在班上讲。而且还拿着一些流行女歌星的“骨感”画报和倩倩的身材作对比:“看看人家,你身上这堆肉顶人家两个了。”
从那之后,倩倩就开始宣布要减肥,她把一些模特的海报贴在床头、墙上,而且拼命地节食。即使现在她体重还不到45千克,她也还觉得自己需要减肥。
最要命的是,每节食一段时间后,她就会觉得饿得受不了,便会狠狠地大吃一顿。吃完之后,她害怕自己长胖,结果又跑到洗手间把食物都吐出来,或者使用泻药。而且,倩倩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欲”
而非常痛恨自己,情绪非常低落。
就这样,在如此反复的自我折磨过程中,她的学业差不多荒废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她的身心健康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倩倩很多次都哭着对母亲说:“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想告诉所有的人,再也不要像我这样,太痛苦了……”
心理解析
上面案例中,倩倩之所以出现这种苛求苗条的心理,进而导致她后来一系列的不当行为,使自己陷入病态,主要是因为同学的嘲笑“刺激”了她。她已经狭隘地把体重作为审美价值的核心了,认为“苗条=被人所承认”。倩倩的例子是很典型的,很具有普遍性,现代的少女,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只是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倩倩这种程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析,青少年女性产生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身材苗条的观念,其最根本的诱因是由于内心里害怕别人对于自己的价值不肯定,缺乏一种对于自己的自信,而通过不断地减肥,来追求别人的肯定。
实际上,一个人得到别人的肯定,可以有多种途径,一个人的价值也有很多种表现的方式。比如一个同学学习好、人品端正、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宽容、有创造力、有毅力等,任何优点都可以作为他(她)的价值而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肯定。为什么要苛求自己的身材呢?这就不得不提及现代社会一些“病态”文化的影响了。
现代社会对女性形体美的判断标准是苗条匀称,是“骨感”,只有瘦的才是美的,而且越瘦越美。由于这种审美观念,现代女性对苗条的要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女性的体重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苗条的身材更是被主流文化所推崇。这就使很多女性尽管已经很苗条了,可还是感到自己胖,不管实际上自己的体重是否真的超标。而一旦感到自己胖,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形成一种自卑的情绪。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女性很自然地接受了现代的身材审美观念,她们不可能通过轻视体重的重要性来提高自尊。
青春期的青少年女性,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她们对自身形象越来越注意。在这种越瘦越美的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对美的感知与追求产生偏离,青少年女性要想受到别人的赞许,要被别人认可,就只有被同化到这种观念中去,至于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胖,则不是她们要考虑的问题。
再有一点,青少年时期的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会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心里对自己的看法,只要在众人眼中自己是胖的或自己认为是胖的,那么自己就是胖的,就需要减肥。青少年本身就特别在意他人评价,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提取自己的形象,并形成与自我感觉相联系的、带有感情与评价性质的观念。
社会媒介的宣传作用也强化着体重对自尊的影响。当今媒介对形体美同样设置了一个标准,即苗条、骨感。电视、报纸杂志都在极力宣传苗条的重要性。在无形中暗示女性应该强烈地关注他们的体重。青少年女性易受减肥信息诱导。而且青少年心中有暗自追逐和比较的偶像,甚至变追求美为害怕不美。
青少年女性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很容易独来独往、脱离集体,不与同学往来,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不如别人,这只会对其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专家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