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他人的过错,就是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包容别人的缺点,原谅别人的过错。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得生活、工作,都得接触社会与家庭。中学生在平时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这时候,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很容易引发师生矛盾和同学之间的明争暗斗。不能原谅自己或他人所出现的失误与差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并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要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地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儿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救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三十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所以,宽容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本质,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无限宽阔广大的“空性”本质。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康德的优雅生活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豁然开朗的。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大发雷霆,不给其解释、改过的机会,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戴尔·卡耐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卡耐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美国前总统林肯素以对政敌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了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还有点儿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了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个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了,还要学生课后再加工一下,画得更神似一些。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也没有画画,各门功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通过上面的例子,归结到一点:主人公后来能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的人生之舵。
原谅他人的过错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原谅他人,凡事留有余地;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有了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
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淡然面对自己的人生。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宽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