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官场的斗争史上,有这样两种臣子:一种是为个人利益驱使,面带微笑暗中伤人反不被人知的人;另一种则多是耿直轻信,受人花言巧语的蒙蔽而深受其害。前者多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奸佞之臣,而后者则多是闭目塞听、一心尽忠的忠臣义士,这或许就是有时忠臣之所以斗不倒奸臣的一大理由吧。
1.移花接木,献妹夺权——李园飞黄腾达的秘诀
男人靠智力和体力去征服世界,女人靠美色征服男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封建官场,利用美人攻关,是获取官位和权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位清代官学大师说:“何以致官?唯色是用。色非自用,用以致官。”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怎样能进入官场?用女色去开道。色相是一把永不生锈的剑,一切官场的复杂关系都会在这把利剑之下迎刃而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李园(生卒不详)就是利用亲妹妹的色相从一个门客一跃而为相的。
楚国的国君考烈王没有儿子,自然很着急,但大臣黄歇即春申君(前320一前238年)比考烈王还着急。因为国王没有儿子,将来一命归西,权力一定会落在考烈王兄弟的手上,那时,自己的富贵不仅不能保住,说不定国家还将大乱。春申君到处去找能够生育男孩的漂亮女人,但是这些美丽绝色的女子一个也没有怀上龙种。
春申君泄气了,终日哀声叹气。
这件事被春申君的一个门客知道了。这个人叫李园,是一个工于心计、城府很深的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心中酝酿。
李园有一个亲妹妹叫李嫣,有倾国之色。他决心用妹妹的美貌来实现他对权力的欲望。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妹妹送给考烈王做妃子,但他很快否决了这个想法。做妃子固然可以使他捞到一官半职,但是这不是最好的投资,因为他请人暗中给楚王相过面,楚王是个绝后之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先把妹妹献给春申君。春申君是一个性欲旺盛的男人,而且总是生儿子。等到春申君在李嫣的肚子里种下果实,再设计将怀有胎儿的李嫣转送给考烈王。
这是一招迂回制胜,移花接木的妙计。
李园虽然是个门客,但由于他善于使计,早就引起了春申君的注意。李园先向春申君请了十天假回家,但却故意延误到二十天才回来。春申君问起原因时,李园说道:“回家后正遇上齐王派使者向我妹妹求亲,为了应酬,多耽误了一些时间。”
春申君也是一个色鬼,认为既然是齐王都想要的女人,肯定是一个美人,于是便问道:“你同意了?”
李园说:“楚国与齐国有仇,我岂能答应?”春申君说:“能不能将你妹带到楚国来让我开开眼界?”
李园见鱼儿上钩,便说道:“既然大人想见,那有什么不可以呢?”
李嫣到了春申君府上。春申君一见果是绝代佳人,便迫不急待地当天晚上就与李嫣共寝,并立为姬妾。
不久李嫣有了身孕。李园得知后,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计划。他对李嫣说:
“你认为做相国的小妾好,还是做楚国的王后好?”
李嫣瞪大眼望着他的这位哥哥说:“王后是第一夫人,母仪天下,只不过那是一种幻想,妹妹今生是不可能了。”
李园说:“只要妹妹按我说的办,你的幻想立刻会变成现实。”于是李园把自己的计划讲给了李嫣听。
李嫣依计行事。
春申君每晚必与李嫣亲热。这一次,李嫣使出了浑身的撒娇手段,使春申君心花怒放,神魂颠倒。春申君在进入高潮时,美人儿却冷冷地说:“你还这么兴趣十足,大祸临头了还不知道?”
一盆冷水浇灭了春申君的欲火。他问李嫣道:“你有何根据?”
李嫣说:“你做了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为公为私都得罪了不少人。现在楚王信任你,你的仇敌当然不敢把你怎么样。但是楚王没有儿子,万一有一天他驾崩了,你还会这样尊贵吗?恐怕是五马分尸吧?”
“我早就这样想过了,可是国君不争气,那么多女人围着他,他就是生不出一个儿子来,我有什么办法呢?”春申君说。
李嫣又撒娇,扑进春申君的怀中娇嗔地说:“妾倒是有个办法,只怕夫君不同意!”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有什么不同意?你快说吧!”春申君急了。
李嫣说:“我来到夫君的府上时间不长,除了我哥哥李园外,外人不知道先生宠幸我。现在我已经怀上了您的儿子,如果您把我献给国君,国君肯定会宠爱我。将来我生下儿子,名义上是国君的龙种,实则是您的儿子。您的儿子当了国君,整个楚国都是您的天下,谁又敢把您怎么样?”
“那不行,我怎么能用美人儿去换取平安,让别人给我戴绿帽子呢?”春申君说。
李嫣说:“都说男人有远大志向,夫君却缺乏长远考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您现在舍不得我,将来我生下孩子来,也免不了要死,不如我现在死更好,以免被人千刀万剐。”说着便寻死觅活。
春申君思虑半天,觉得这美人的计谋不失为一条上策,只好同意了,还夸李嫣是个勇于牺牲的奇女子。
李嫣破涕为笑,扑人春申君的怀中娇滴滴的说:“我也舍不下夫君,可我是为您的这个家族着想。再说,是您给君王戴绿帽子,这种美差,别人想都不敢想。”
第二天,春申君把李嫣藏在一个防卫森严的小屋里,然后进宫对楚王说,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赵国找到了一个如花似玉、体态性感的女子,而且相面先生说这个女子是生男相。楚王听说,立即下令将她带进宫来。
楚王也是一个老色鬼,一见艳若桃花的李嫣,便拥人怀中。九个月后,李嫣果然生下一对胖小子。楚王一下得了两个龙儿,十分高兴,便册立李嫣为王后,封李园为国舅,参朝中大事。
李园的计划成功了,但国舅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欲望是夺取朝政大权。
但是,他不露声色,平时唯相国春申君之是非为是非,一点也没有国舅的架子,暗中却豢养了一批亡命之徒,随时准备反扑。
春申君白天忙于国事,晚上又温习鸳鸯春梦,根本没有意识到大难即将临头,还日夜想着当楚国的太上皇。
楚王在李嫣身上耗尽了心血,不久一病不起,眼看着要西赴黄泉。春申君知道后,十分高兴,到处张罗着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
哪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楚王死了,李园派人通知春申君,要他入朝扶助幼主。春申君乐不可支地进了宫,谁知宫门外埋伏有李园的打手,将他乱刀砍死。李园还不善罢甘休,让幼主发布诏令:“春申君蓄谋造反,诛灭九族。”
消灭了强大的敌对势力,李园左手抱外甥,右手牵妹妹,美美地做起一代相国来。
这又是一个被权力迷昏了头脑的故事。历史上有名的春申君黄歇,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聪明才智为后人所赞颂。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聪明人,面对权力的诱惑,却被人利用,以致作茧自缚,丢掉性命。
面对权力,有些人是不顾什么伦理道德的,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人都可以利用,什么样的阴招、损招都能想的出来。李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献出妹妹,利用其来残害主子,实现了自己对权力的欲望。
2.上套的猴子由人玩——赵高让李斯主动见“上帝”
李斯是秦统一六国的智囊,可谓当时天下第一聪明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赵高一眼找准了软肋,被其一手“牵”着主动见了“上帝”,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赵高(?~公元前207年)是赵国人,赵国国君的宗族,其父因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也被罚作宫奴,赵高兄弟也因此当了太监。后来秦始皇灭了赵国,赵氏兄弟也就被掳到秦国。
赵高很有心计,他发现秦始皇非常疼爱他的小儿子胡亥,他就想尽办法去接近和讨好胡亥,很快就博得胡亥的欢心。
秦二世胡亥即位以后,赵高为了实现其独揽大权的政治野心,教唆秦二世实行“严法而刻刑”的残暴统治。他狐假虎威,滥用权威,干尽坏事,并接二连三地诛杀了许多无辜的大臣。然而对于丞相李斯,他却迟迟不敢下手。因为李斯不光是协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功臣,而且也是沙丘政变扶助秦二世登上皇位的参与者。对于这样一个有拥立之功的开国元勋,秦二世还是颇有亲近之情、倚重之心的。赵高本人也对李斯的资历、声望惧怕三分,所以不得不把李斯暂且放过。但李斯一日不除,赵高便一日不得安宁。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时,赵高便开始全力以赴地对付李斯了。
赵高对李斯的陷害,首先是从挑起秦二世对他的厌倦、反感和疑心下手的。
李斯在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忠臣,他甚至为了自己的功名而害死了同窗好友韩非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还算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贤臣。看到秦二世统治无道,他就一直想找个机会进谏,然而由于赵高暗中作怪,再加上秦二世总呆在后宫不见朝臣,所以李斯一直未能找到机会。
有一天,赵高前来求见李斯。他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对李斯说:“关东群盗多,现在涵谷关以东盗贼蜂起,而圣上还想征徭役修阿房宫,搜集狗马之类无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地位低贱,不够资格,您是丞相,怎么不出面劝谏呢?”李斯不知这是赵高设下的围套,便急忙表态,说他早就想向皇帝进谏,只因没有机会而未有所言。赵高一看李斯上了钩,心中暗喜,当下便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助其成事,一旦看到皇帝闲暇无事,便来通知李斯入宫求见。李斯信以为真,对赵高满口称谢。
谁知赵高却总是在秦二世饮酒作乐之时通知李斯,说:“皇上正闲着呢,可速来奏事。”李斯不知受骗,便急急忙忙地“来到宫门外要求进见”。秦二世当然不会见他,李斯只好怏怏而退。如此反复多次,秦二世终于被激怒了,他对着赵高发问:“我平常闲着的时候,丞相不来见我。今日正与众女玩乐,他却跑来奏事,这不是瞧不起我,让我难堪吗?”秦二世怀疑李斯是欺他年轻、看不起他,成心与他为难。赵高赶紧火上烧油,作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回答说,丞相如果真有此心,那可就太危险了。他还提醒秦二世,说李斯是知道他当上皇帝之内幕的,攻击李斯有政治野心。接着,他又当面造谣,说李斯的长子、三川郡守李由与陈胜暗中往来。最后又别有深意地说了一句:“另外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啊。”秦二世听了赵高的这一番挑拨离间、诬蔑造谣的鬼话,愈发怒气冲冲,当即下令调查李由勾结陈胜之事。李斯的性命、地位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了。
李斯当然不肯坐以待毙,他向秦二世上奏,申诉自己为赵高蒙骗的事实,并且揭发了赵高“擅利擅害”、弄权干政的罪行,提醒秦二世要防范赵高犯上作乱。秦二世已受赵高蒙蔽太深,接到李斯的奏书后,非但未有醒悟,反而极力为赵高辩护,并进而质问李斯是何居心。李斯争辩说,赵高的确是个“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的危险人物,不能不防。秦二世竟把李斯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高。赵高乘机挑拨说:“丞相现在最害怕的就是我赵高了,只要我一死,他就要杀君谋反了。”秦二世听了勃然大怒,当即下令逮捕李斯,由赵高负责审讯。至此,李斯已是必死无疑了。
赵高说李斯父子与陈胜合谋,本来是纯属无中生有的诬陷。但为了掩盖自己的卑鄙用心,赵高却用严刑拷打的残酷手段,逼迫李斯承认了这强加的罪名。李斯虽然屈打成招,但仍然心存侥幸。他自恃清白无辜,又有大功于秦,便自狱中上奏秦二世,自述其功绩,表白自己对秦室的忠心,想感动秦二世,赦免自己。但这份奏书却落到了赵高的手里,他破口大骂:“囚犯怎么能向皇帝上书呢?”下令狱吏将奏书扔掉不给秦二世看。
为了防止李斯改口翻供,赵高还极其险恶地定出诡计,让自己的亲信伪装成秦二世派来的使者,轮番提审李斯。开始李斯不知这些人是假使者,便诉以实情,说自己是屈打成招。结果不仅未能翻案,而且还招来一顿毒打。
经过十几次这样的提审,李斯已被打得死去活来,再也不敢喊冤叫屈。后来,秦二世果真派人前去狱中复审,李斯以为这又是赵高的爪牙,便老老实实地承认了所有的罪状。秦二世看到李斯的口供,还颇为后怕地说:“唉呀!如果没有赵高你,我几乎被丞相给害了。”这时,李由已被农民军杀死,调查使者两手空空回到咸阳。赵高便钻这个死无对证的空子,凭空又给李由捏造了许多罪状。
至此,李斯父子谋反,已是铁案如山。七月,秦二世便下令将李斯具五刑、腰斩于咸阳。一代名相,就这样死于非命。秦朝的大权,完全落入赵高之手。
封建官场中的斗法从来没有停止过,有输有赢,有胜就有败,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是看你的洞察力和识人辨事的能力,有时候即使是官场老手,一不小心也会阴沟里翻船,以致身死名裂。李斯不可谓不狡猾、不善用计谋,但他最后还是死在了赵高这个小人手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赵高早早就给李斯设好了圈套,而李斯却不察,以致一步一步被赵高牵引着走向死亡。所以凡事还是有个两手准备的好,不能毫无怀疑的轻信他人之言,特别是当所有的消息线索都是由一个人提供给你的时候,就更不得的不妨了。
3.你死,我活——袁盎和晁错互比心黑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晁错无疑是聪明绝顶的,但袁盎也非等闲之辈,你非要和人家水火不容,势不两立,那人家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终的结局当然只有一个:你死,我活?谁心更黑谁胜。
袁盎(约公元前200~约公元前150年)与晁错(公元前200~公元前154年)是与汉朝名士贾谊同时代的人。从出身来看,袁盎父亲是盗贼,在吕后当权时,通过走吕禄的门路,而成为吕禄的舍人,从此进人仕途。汉文帝即位时,袁盎凭着其兄的举荐,升为郎中,在文帝身边侍从,有了向皇帝进言的机会。与袁盎不同,晁错也是家无渊源,是凭着自己的才能进入仕途的。
不同的出身和经历,使两人在待人处世上相差很远。晁错为人峭直刻深,袁盎则为人比较圆滑、含蓄。在汉文帝时,晁错上书凡三十篇,涉及内外重大事务。虽然没有使文帝完全听从,却使文帝知其才能,其官也就不断升迁,从太子舍人、太子门大夫到太常博士、太子家令,升到中大夫,虽尚不是什么显官,但已颇招人眼热。袁盎虽没有晁错那样的文笔,但身为侍从,向文帝进言的机会很多,常使文帝悦服,官运也很亨通,在文帝之时已官至吴国相。
景帝即位,对晁错来说是个福音,先是升为中大夫、内史(皇帝的秘书),后付迁为御史大夫而身居副宰相之职。也许正应了那句“有人欢笑有人愁”的老话,景帝的即位,对袁盎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身为吴国相,人在外地,难以进言,且景帝在为太子时,因与吴国太子下棋发生争执,因而与吴国结成深怨。现在景帝即位,这种深怨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袁盎出于避祸的心理,及时告归。
晁错受宠,袁盎失爱,这两个人的积怨必然要激化起来。况且,早在汉文帝时,袁盎和晁错就合不来。只要晁错在座,袁盎总是回避;袁盎在座,晁错也总是回避。两人从不同堂讲话。现在晁错为御史大夫,袁盎在京闭居,正是晁错报复的好机会。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晁错非但没有害掉袁盎,反被精通厚黑的袁盎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