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年4月2日,着名的西班牙航海家胡安·庞塞·德莱昂在美国东部发现了一块尚未被开发的土地,当时正是西班牙人的传统节日Pascua Florida(花的复活节),于是此地得名为佛罗里达。相传德莱昂是为了找寻青春之泉才远涉重洋找到这里,而事实上,佛罗里达也一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备受世界油画家们的宠爱。
旅游业、制造业和农业是佛罗里达经济的三大支柱。大西洋岸边的迈阿密附近海岸,风景秀丽,有“黄金海岸”之称。同纽约、芝加哥和底特律等城市相比,佛罗里达的气候更加怡人,佛罗里达气候类似于中国的海南岛,冬天气候温暖,夏天凉爽。
佛罗里达州约有三万个湖泊一一比其他任何一个州都多。佛罗里达州的森林也很出名,鹿和豹出没于埃弗格莱兹(Everglades)的沼泽地,鳄鱼常常在那里晒太阳。
从交通上来讲,佛罗里达的海运很发达,佛罗里达的海岸线长13500千米,仅次于阿拉斯加州,在美国排在第二位。而早在1880年的时候,铁路就通达到这里,陆地上交通极其便利。在当时,美国的汽车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底特律成为着名的汽车城,汽车的普及率迅速上升,汽车为远途旅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从人口稠密的东北部驾车可以到达的地区而言,佛罗里达比加利福尼亚更有优势,从经济水平上来讲,佛罗里达发展迅速,这些都是佛罗里达成为旅游胜地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首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丽的佛罗里达也没有幸免。然而危机过后,美国的经济在债券、股票一系列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从1923年起,一直到1929年,每年的生产增长幅度高达4%,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上的奇迹。但是,经济上债券和股票的畸形增长为后来的经济问题埋下了隐患。
经济发展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督教占信仰的统治地位。大凡信仰宗教的,往往对金钱的追求并不强烈,除非一个畸形的宗教会弘扬拜金主义,事实上,这样的宗教只能静静地躺在神圣的经书中。
遥想1841年,第九任总统、68岁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在就职时既没有穿风衣,也没有戴礼帽,一派长者风范曾令无数民众折服。只可惜,这样节俭的风气一去不复返。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只在农村流行,城市中的主导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追求,发财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拜金主义的盛行,进而推动了享乐主义的蔓延。美丽的佛罗里达名正言顺地成为旅游胜地,年复一年,吸引着着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度假取乐。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如醉如痴,可是佛罗里达的美,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吗?
旅游业是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是天然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产业。水涨船高的道理众所周知,佛罗里达的地产业也伴随着旅游业一道繁荣。正如加尔布雷斯在《大恐慌》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利用休假来享受日光浴的人们一定会挤满这个半岛,如果人们真的这样涌来的话,那么,这里的海岸、沼泽、泥潭和随处可见的灌木丛,所有的一切一定都会极具价值。如果一个人想投机,这样的价值很容易被发现,这里的人也不例外。
随着价值观的日益扭曲,人们对金钱的追逐自然就变得更加疯狂。由于土地具有特殊的属性,所以成为投机的首选目标之一。
佛罗里达的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小,土地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而当时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又远远低于其他的地方,所以吸引来大量的投资也就在情理之中。很快“不动产热”就在整个佛罗里达蔓延开来,花花绿绿的钞票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或许投资与投机本来也没有明显的界定。
从1923年到1926年这短短的几年之间,佛罗里达的人口大增,对财富梦寐以求的“聪明人”奋不顾身地奔赴这个地区。伴随而来的是土地价格的大幅增长。据有关数据显示,1915年在迈阿密用25美元买的土地,1925年出售时竟然达到了15万美元,10年间价格相差足足6000倍!就连一小块棕榈海滩,1923年的时候,价值为80万美元,1924年就上升为150万美元,1925年更是高达400万美元,土地价格疯涨到了无法想像的地步。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时隔90年后仍然令我们咋舌不已。
土地市场的过热,带动了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升温。迈阿密附近的沼泽地也被抽干,一块一块的土地投入到市场,一栋一栋的房子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式各样的别墅也给人们以视觉的享受和美学的冲击。莫非上帝厚待佛罗里达?
沼泽地被抽干,客观上造成了土地供应有限的假象。在巨大利益驱动下,人们对土地的追逐更加疯狂,投机活动反倒变得备受青睐。越是追逐,投机越甚,获利越多,追随的人也就越多,这也成了土地价格节节攀升的原因一一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种种假象一次次地忽悠了人们,谁还能在这种氛围下保持清醒呢?大家看到的只是账面上数额巨大的数字,丝毫没有意识到泡沫的存在,而泡沫也在他们的笑容里抛来抛去,继续膨胀,每个人都沉浸在“美国梦”的狂热之中。
银行一般是谨慎的,贷款的金额通常是按借款人的还贷能力而定。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升高,银行也似乎抛弃了这一行规,它们批准贷款不再看借款人的财务能力而专注土地的价格,争相抢着为投资者签售贷款合同。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佛罗里达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土地占了经济结构的大部分投资。土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各路炒家争相翻新地价,这也为日后泡沫的破裂埋下了定时炸弹。
1926年9月17日下午6点,迈阿密气象局收到了首都华盛顿关于飓风袭击的警告。然而,人们并没有重视这个与“增值”无关的事情。当天的晚上,一场飓风令人措手不及。这场巨大的飓风摧毁了佛罗里达很多建筑物。这次灾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5万人无家可归,在迈阿密海滩几乎所有的楼盘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那些正在建设的楼盘,在飓风的“扫荡之下”更显得破烂不堪。据当时的保守估算,飓风造成的损害约为15亿美元,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为17亿美元。
然而飓风的能量尚不足以惊醒人们的美梦。随着一块又一块沼泽地投入市场,新补进的资金不够支撑土地价格的不断飙升,一些财力不够雄厚的投资者最先被贷款压垮破产,银行只好收回其手里的土地作为抵押拍卖到市场去,但是这些土地又带给市场新的压力。转眼之间,银行对买地者要求的定金也远超过之前约定的10%。人们盛传佛罗里达地产“只升不跌”的神话,也不攻自破。当一个行业失去了诱人的“利润”,又有谁肯掏钱出来呢?
于是银行也处于尴尬的状态,一方面是借款者的坏账,一方面是卖不出手的土地,就这样,一间又一间的银行开始倒闭。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不得不被迫做了长达17年的纸杯推销员。
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是的,历史往往会对那些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的人进行严厉的惩罚。
十年一觉东京梦
血汗变成黄金,哪个不眉开眼笑?黄金又化作债务,哪个不痛心疾首?如果这两种变迁,先后作用在同一个人身上,让他在幸运儿和倒霉蛋之间游离,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56岁的木村供职于一家报社,为每个月6万日元的房贷辛苦奔波。要知道,20年前他可是年薪高达1000万日元的“小款爷”,还在东京市中心买了套市值9000万日元的豪华公寓。无非就是9年的工钱嘛,完全承受得起。事实上,在他成为房东的三年间房价疯涨,按照当时日本经济一片大好的情形推演,房价还会有更进一步的上扬。
然而,他没有预料到(包括很多经济学家人也没预料到),正当他品尝“甜头”的时候,房价就开始下降,并且跌落的速度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伴随着经济形势的萧条,木村的工资也一路走低,最终也没能逃脱被裁员的命运。可失去了收入就意味着无法按时偿还按揭,当公寓被银行没收时,他还欠5000多万日元的房贷没有还上……这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一个真实故事,其影响一直延伸到现在。当年的一场泡沫,给曰本全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都极其缓慢。无怪乎人们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二战”以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实力上的优势。它为了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积极扶持日本的经济发展。日本为了尽快摆脱战后的影响,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富国富民、发展优先”的方针,在1953年到1979年的时间里,日本工业增长率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平均增长率高达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上升到1980年的133%。
然而,与日本相反的是,美国却面临着贸易和财政巨大赤字的双重压力。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经济政策,更加剧了美元的强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甚至达到50%。日本积累起来的巨额经济财富让日本成了世界上的银行家,它在美国的投资从1980年到1988年之间,增长了10倍,控制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产业资产,拥有2850亿美元的证券资产和直接资产。当时的索尼公司领袖甚至对世界发表了“日本可以说‘不’的豪言,为此,美国的许多国会议员、制造业大企业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对日本采取一定的抵制措施。”
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的纽约广场举行了一场会议,达成了着名的“广场协议”。其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减少贸易干预,扩大内需,协作干预外汇市场。“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的汇率就大幅度上涨,日元兑换美元由240日元兑换1美元飙升到150日元兑换1美元,一些国内的生产商和廉价进口商品进行激烈的竞争,竞争力差的产业面临倒闭,日元升值给本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广场协议”拉开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序幕。由此大量的国际资本蜂拥向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1984年到1988年间,东京都宅基地的资产额从149亿日元飙升到529亿日元,增加了26倍;而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足足涨了两倍!
随着房价的骤涨,大家都发现房地产和股票的炒作赚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日本东京市区总面积仅有617平方公里,而美国土地总面积达9161923平方公里。但当时日本的房价已经上涨到十分荒唐的程度一一在1987年整个日本的地价与美国国土地价相当;在1989年,这一数值膨胀成了4倍;而到了1991年,仅仅一个东京市区的地价就与整个美国地价持平!
众所周知,日本国土面积非常小,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所以地价很容易就被炒上去,这也是日本这场经济泡沫的直接表现。人们过分依赖于土地,他们相信土地价格不会下降,并且大量购置房产。在一份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拥有土地是安心并且有利的。地价上涨从东京都中心开始,慢慢扩展到东京都圈,再蔓延到大城市,最后扩散到小城市圈。这样的一个波及过程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是同时存在的,并且两者互相影响、互相推动。房地产行业上涨的幅度和股价上涨的幅度几乎是等同的。在1987年,地价总额的增长幅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上涨幅度比例达到了119:1。
在曰本的经济泡沫中,有几个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泡沫吹得更大。
人们对于信贷的利率抱有过高的期望,而且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容易,借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还贷能力,而银行方面也没有评估到利息上升的风险。房地产方面贷款是银行比较优质的资金流之一,收益非常好,并且受当时环境的影响,银行并没有恰当地分析当时的投资环境。
在当时,企业向银行贷款,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企业利用贷款购置房地产之后又将资产向银行作抵押,可以再次轻松地从银行那里拿到贷款,房地产贷款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泡沫期间,贷款的数目翻了好几倍,贷款数额达到了260万亿日元,这些贷款绝大多数给了不动产公司。与此同时,多数并非专业的房地产公司甚至也跟着凑热闹。许多公司从事房地产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为泡沫破灭之后的呆账坏账奠定了基础。
高房价对社会、普通家庭和企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无法购买土地的人和拥有土地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差,那些拥有巨额金钱的人挥金如土,并且在海外大量购置房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房地产的价格产生影响。
为了进一步抑制土地价格过高,1990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房地产融资总量规制》,9个月后,相继出台《土地基本法》和《土地税制大纲》。日本央行在1989年连续三次宣布提高利率,采取金融收缩政策。
然而,该到来的终究是躲不过去的。1989年12月,日本的股市开始大跌。1990年8月日本央行宣布调高利率,从低点25%提高到6%。同年10月,日本股市比年初降低了48%,暴跌至21000点。此时日本土地的土地价格已经跌至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
进入1991年,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大量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价也随即暴跌。到了1993年,日本的房地产业全面溃不成军,遗留下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泡沫破裂后,许多家庭都像木村一样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