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底,小王两口子去银行申请房贷,银行的工作人员称年底不受理按揭贷款业务。春节之后,小王便早早跑去银行等着,好不容易算是把贷款申请递交上去了,可是到了现在贷款还没着落。银行工作人员对此回答是:由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贷款额度早就用完了,现在别说7折利率优惠没有了,就是8折9折的优惠申请恐怕也会越来越难了。2010年2月25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今年年初以来第二次上调了。有关专家称此次调整冻结了约3000亿元流动性资金,近期连续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业的打击确实不小。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1月18日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6%,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就要向央行缴存16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这样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840万元。2010年2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6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35万元。存款准备金制度规定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房地产行业受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很大,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可贷资金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市面上流通货币量的减少,房地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市场上的流动性要求很大,一旦信贷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也将随之收紧。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会影响到银行的个人房贷等业务。所以不仅是开发商贷款会变得困难,购房者的贷款也会更为困难。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还会影响到许多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往往预示着加息,而加息也会进一步收紧流动性资金,从而对房地产业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房地产企业在2009年共获得国内贷款11293亿元,个人抵押贷款8403亿元。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会大大增加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另外,由于银行贷款规模受限,贷款审批也将更为严格。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取消了房贷七折利率优惠政策,部分银行还提高了贷款首付比例。
业内许多人士分析,如果央行对信贷的控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由于热钱流入等原因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央行还有可能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未来货币政策将逐渐趋紧,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提高也不可避免。商业银行则会在贷款业务中更加谨慎,至少会放缓贷款增长速度。这无疑将对开发与消费都明显依赖银行信贷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极有可能引导企业调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结构。据统计显示,在房地产开发商所有融资手段中,银行贷款是其主要采取的手段,比率约占70%以上。这也就是说,在国家调整存款储备金率政策的引导下,各大商业银行极有可能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收紧贷款,提高贷款限制要求与额度,来满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
如此控制贷款增长速度,将会给资金流动性很强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极大的不利。对那些早已经开始进行前期投资甚至是即将结束的工程项目来说,资金链条如果在此时发生一点闪失,或是贷款额度远远低于自己的需求的话,必然会导致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增强资金流动性,加快已经完成项目的销售力度。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还能够对极度膨胀的房地产需求产生遏制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楼市迅速进入小阳春,而且升温速度快得惊人,堪称是越过温暖,直达酷暑。虽然国家也曾再三劝阻,甚至是三令五申“楼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我们的消费者却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经济怪圈。房价越增长,购买需求越强,而购买需求的增多也必然导致楼市供求严重不足,房价越来越高。也正是因为百姓“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使他们被动地走入恶性循环。在这些疯狂的追捧者中,并不都是有实质性住房需求者。不乏一些投机者为了通过“炒房”获取利润,东家借西家挪凑够首付款,之后月月还房贷;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在为贷款者提供方便,以满足其需求,这样就使得不管是富人还是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群都想在这块利益的蛋糕上咬一大口。
面对这样的局面,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提高存款储备金率。我们也知道,存款储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调温计。当然,有人还会说,商业银行可以出售有价证券以弥补流动性的不足。可是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调整其贷款业务,就算不会完全限制贷款,至少会减慢增长速度。特别是在房地产按揭贷款中,商业银行可能会提高首付要求,甚至限制贷款的额度,这些政策都将从侧面积极地缓解不断膨胀的购房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调控下,急剧膨胀的房地产市场的确趋于平稳。例如,一度创造房价飙涨神话的海南岛,从2010年2月份起房屋成交量锐减,暂且不论消费者是真的懂得了理性投资还是受贷款政策限制的影响,总之我们看到了高速飙车的楼市总算是降到了安全的速度。
而进入2010年2月份,北京二手房的成交量也首次出现下降,这对于苦苦等待“春雨”的消费者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信号。这一切至少在显示,我们的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有政策,有办法,使得房地产行业朝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投向房地产
2008年年底,政府启动了包括4万亿投资在内的一揽子计划。这块超级大蛋糕,令所有企业跟地方政府垂涎欲滴。第一批下达1000亿投资的消息刚刚公布,有关各部委的大门口便门庭若市。不光是首都的企业跑来询问,就连各地的驻京办事处也都开始忙着“跑部钱进”。这4万亿投资可是个相当大的数目,哪怕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到某个行业,都必将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当然,来“跑钱”的各单位中,也不乏一些打算将投资用于房地产行业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这些投资要用于扩大国内需求,至于是否用于房地产行业,各方面众说纷纭。
坊间传言,某官员表示,中央特别重视房地产行业,在这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32%直接参与房地产业。不可否认,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很多行业与房地产业有着相当高的关联度。
房地产业占国家GDP的比重接近10%,因此房地产业也成为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
让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国家继续投资房地产业,房价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持续升温呢?人们看到的是,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热点城市,房价已经远远超出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心理预期。
个别房地产商的理论也很耐人寻味,他们认为4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就算降到2万元一平方米,大多数人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但就算涨到5万元一平方米,也还是有一部分人能买得起。对这种理论暂且不说对错,起码代表了一部分房地产商坚持房价上涨的信心。
针对4万亿中部分流入房地产业这个传闻,终于有人站出来辟谣了。2010年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联合财政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同在人民大会堂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在回答一位香港记者关于“4万亿的投资到底有多少进入了实体经济”这个问题时,国家发改委主任表示:“两年新增4万亿的投资计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进入‘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也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
先不论这4万亿的投资计划何时实现,中央能制定这样一个决策还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4万亿的投资计划大大提高了市场信心,增强了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这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确实扩大了有效需求,同时将投资空间、需求空间进一步细化,并且制定了较为明确的资金投向,使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投资方向问题一直都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也是比较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明确了投资的大方向,也是在为之后制定政策和措施的实施设定了方向。
从民生角度来讲,这4万亿的投资计划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个4万亿的投资计划,不仅会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中国这个拥有巨大潜能的市场一旦被激发起来,受益的不光是本国民众,对于陷入全球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都将是巨大的福音。
就大家都比较关心的4万亿投资的具体安排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做出了较为明确的回答。国家没有将一分钱分给“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的行业和房地产购买土地这一类的投资产业。而是将投入重点放在民生工程,这其中包括关乎民生大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的投资。
这些民生工程投资比例占总投资的44%,另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保生态建设,占了整个投资的16%。此外还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重大的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以及民航、港口等占了23%。另外14%用于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而其他公共支出占3%。
对于4万亿投资的具体安排问题,此前从未有重要官员在公开场合明确解释过。此次政府部门的权威人士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公开表态,足以看出这份投资计划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国家发改委主任同时强调指出,这是“明确”、“负责任”、“用数据来说话”的。
分析看来,国家将4万亿的投资中近半的资金都用于解决民生问题,这也印证了温家宝总理曾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那句话“要让中国人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同时也由此看出,政府对于改善民生的巨大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当然,即使权威人士已经对4万亿投资计划做出了权威的解释,可仍然有人对“4万亿没一分钱投入房地产”这一说法,抱有怀疑态度。一些人认为,政府所说的4万亿投资计划还只是一个规划,还没有完全下放资金,即使已经投下去的也还没有严格地进行账目审计,而就在此时下结论“4万亿没一分钱投入房地产”是不是为时过早?
同时,抱有“4万亿中有投入房地产”疑问的,甚至认为当前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就与4万亿投资有关系的人,仍然心存疑虑。其中最大的疑问是,2009年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能够走出金融危机后的低迷状态,与国家宣布4万亿投资计划是否没有任何关系。一段时间内被吵得沸沸扬扬的,央企纷纷争做地王事件,在时间上也与国家宣布4万亿投资计划完全契合。但如果真如国家发改委主任所说的没一分钱投入房地产,那又该如何解释这种种不谋而合呢?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与众多产业紧密联系、特别是与民生联系密切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而资本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流动性,既然资本不可能静止不动,又有谁能够阻挡住流通规律,认定4万亿与有暴利产业之称的房地产产业没有丝毫关系呢?
必须承认,这些担心并不是庸人自扰。毕竟“4万亿没一分钱投入房地产”确实过于肯定和乐观。但是,中国人有句古话:听话听音,与其因为一句话中的细枝末节而苦恼,还不如去揣摩说话人的态度与倾向。或许那句“4万亿没一分钱投入房地产”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而是另有深意,至少我们能从中明确政府的态度。
政府观点明确,态度坚决,不鼓励、不支持政府直接投资房地产。可以说管理层也存有房地产可能遇到泡沫等风险的担心,所以不想此次投资成为高房价“推波助澜”的动力,所以,4万亿投资的安排中根本没考虑继续支持房地产行业。至于一些人质疑可能存在间接流入的问题,只能等待资金进入微观环节后进一步监督了,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房地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国家确实在下大力气遏制高房价。
六省市向高房价宣战
在电视剧《蜗居》热播之后,曾有一群白领在网上发起了关于是否喜欢生活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外来的80后白领不喜欢生活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三地的房价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此之后还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逃离“北上广”网络动员大会,最终结果尚且不谈,单凭问卷调查,就能看出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没有能力在这三个大城市里拥有自己的小窝。
的确,大城市的房价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前来奋斗的年轻人。他们为这些大城市奉献着青春和活力,可是却换不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栖身之所。有的年轻人工作之余还为自己算了一笔账,按月薪5千计算,1年不吃不喝攒下6万,只够在北京四环外买下2平方米。暂且按照当前房价计算,十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20平方米的房子。更何况北京的房价能否维持现状还不确定,不吃不喝更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许多年轻人当起了“啃老族”,于是房价问题变成了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