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引导你找到北极星的内部导航定位系统是以同心圆分布的,或者它们的排列方式更像那种大盒子里套小盒子的俄罗斯套装玩偶。最外层的罗盘,也是最顺手的定位仪,就是你的身体。如果你与自己的身体失去联系,那就很难到达下一层:情感指南针了。当你如愿连通情感定位仪时,你首先遇到的定是经久未愈的情感旧伤。你先要想办法治愈这些创伤,然后情感罗盘上的指针转动才能为你指明北极星所在的方向,而且通过你所体验到的情感变化为你一步步画出详细的路线图,并告诉你要达到最终目标,你将会走过哪些区域。本章要帮助你解读情感指南针,并依靠它所提供的丰富讯息及时采取行动。
四个神奇问题很多时候,我的客户说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他们的“机心”使他们盲目乐观,或是抑郁寡欢;而这些表层的情绪掩盖了“本心”的原始感受。要解读情感指南针所给出的大方向,你需要回答我的“四个神奇问题”。以下你会读到相关解释,同时请试着一一作答。
神奇问题一:我感觉如何?
记不清有多少次,我就在这个问题上难倒了我无数客户——其中有些人还是出了名的聪明过人、能说会道。只要一被问及“你感觉如何”,这些拿了好几个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就立刻哑口无言,光剩下傻瞪着你的份儿了。如果你也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绪现状,请先翻回到前面第六章里做过的“身体感受”练习。因为无法有意识地感知,就无法善用身体机能,所以既然你的感知状态一片空白,你就需要借助身体了。
如果你觉得你现在的感觉是混沌一片、五味杂陈,那就试着加以分门别类。
一般大的感知分类有如下四种:悲伤、生气、愉快或害怕。我的大部分客户,包括那些情感上最粗枝大叶的人,也能大致找到其中一类来定义自己的感觉。现在这种粗略分类是为之后更细腻的情感反应打好基础。一旦你熟练掌握了这门技巧,以后不怕你不能成为情感丰富细腻的诗人啊。
讲到诗人,我想到还有一种定义感觉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不要被吓倒,我并不是让你成为行为古怪的艺术家;你只须寻找现成的艺术品——任何种类的艺术品——就行了,唯一要求是要符合你当前的感受。
比如,想想看有没有那首曲子最合适你现在的心情。想到没有?那首乐曲是充满渴望、昂扬向上、清婉平和、激动人心,还是轻快愉悦的呢?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安妮·泰勒所着《呼吸课程》中有个人物,从来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就一刻不停地哼着歌曲,而每首歌都代表着他当时的心情。现实中,我有一位客户也干过一模一样的事。在每次与丈夫大吵大闹之后,她发现自己嘴里总是哼着名为“是时候说再见了”的曲子。这终于使她意识到自己需要与丈夫离婚。另一位叫托马斯的客户在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本心”之后,开始迷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有一天他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那么喜欢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主题的画作(一般画的不是圣人,就是天使),是因为他还念念不忘儿时去教堂祈祷的经历。那么你呢?
神奇问题二:为什么我会如此感觉?
既然现在你已能够了解自己的感觉了,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追溯这种感觉的根源。我想引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内部用以质量监控的一套规则,即,“凡事要问五个为什么”。丰田汽车组装线上的每位工人都被培训要通过问“五个为什么”的方式来分析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产生的问题。在每一步生产工序中,工人们都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追问“五个为什么”。(比如,“门闩松了。”为什么?“因为螺钉脱丝了。”为什么?“因为螺钉没扭紧。”为什么?如此循环下去。)他们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几乎所有产品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套原则对处理人类情感也同样适用。
一旦你找出自己此刻的感觉,就要紧接着追问一句“为什么?”,直到你最终想清楚到底是什么导致你有如此感觉。这并不是小题大做;这是能够提高你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具体行动方案。
举例说明一下。一天上午,弗雷德坐在办公桌前,忙活了半天却鲜有成效。
他不知所措,越着急就越是难以集中精神。这时,就要拿出我们的法宝——情感指南针了。当弗雷德自问:“我此刻感觉如何?”得到答案是“紧张、烦躁、易怒”。
紧接着弗雷德就要进一步追问那“五个为什么”:
“为什么我感觉这么紧张、烦躁、易怒呢?”弗雷德问自己。
“因为我咖啡喝太多了。”他回答说。
“为什么呢?”
“因为今天早上我得灌下六杯咖啡才清醒过来。”
“那又是为什么?”
“因为我一宿没睡。”
“为什么不睡?”
“因为贝克家的肥狗崽子半夜开始嗷嗷叫,一直嚎到天亮。”
啊哈!现在弗雷德终于找到问题的终极根源了。他终于搞清楚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坐立不安,并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借助情感指南针以前,弗雷德的无名火几乎可以烧向任何人、任何事:他的上司、秘书、客户、甚至他用干墨水的圆珠笔。他整整一上午都在骂人,还敲桌子打板凳地大光其火。但现在他成功运用了内部导航系统,就使他得以锁定自己的具体感觉(愤怒)和导致这种感觉的根本原因了(由于一夜没睡好而导致他身心疲惫、焦躁不安)。
我有很多客户在情感创伤得以治愈之后,常常惊讶地发现导致他们痛苦情绪的根源原来是这么简单。因为我们之前一直逃避,不敢面对这些情绪,这才久而久之地形成了一种假象:以为着手处理起这些情绪问题时,一定会遭遇非常棘手、复杂的状况。其实,这是一种否认自己真实感觉,或根本感觉麻木的典型反应,这时他们会说:“太复杂了,我说不清楚。”
你昨晚为啥没给我打电话?嗯……说来有点复杂。我就是不想打。
你看起来心不在焉的;到底怎么了?嗯……我也说不清楚,总之很复杂。我不喜欢你。
你不想继续和我约会了吗?情况真的很复杂。可不是。
很多时候,拿“很复杂”当幌子的人自己也信以为真了。他们以为自己的感觉真的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这是因为他们情感指南针所指的方向不同于大家伙儿和“机心”的认知。理清“乱麻”唯一的办法就是辨别哪些感觉是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哪些只是外部压力和社会义务强加诸于你的产物。最终,你要做出选择:是听从自己本能的召唤呢,还是屈服于社会规则。但无论你怎样选择,情况都已经化繁为简,不再“复杂”了。
再说回弗雷德的例子。刚开始他以为导致自己烦躁不安的原因一定很复杂(他对自己工作要求高啊,他想出去透透气啊,他不明确未来的职业走向啊,对上司暗中忌恨啊,等等),但他的情感指南针却引领他找到了简单明了的真相:就是因为他晚上睡觉被吵醒了,他为此憋着一肚子火。所有其他问题并不是不重要,但只是未到着手处理、解决的时候。至于什么时候才去关注那些问题,你的情感指南针届时自有提示。此刻,弗雷德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缘木求鱼了。实际上,如果弗雷德真的把今天的不痛快归咎到自己的工作上,从而决定辞职什么的,那才真叫得不偿失呢。
你也可以像弗雷德一样,善加利用这套“五个为什么”的方法。
神奇问题三:我要怎样才能快乐?
如果你现在主要的感觉是快乐,那这个问题是很好回答的: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或是努力更上一层楼了。但如果你已偏离正轨,要回答这个神奇问题就相当艰难。这需要你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但很多深感不幸的人却懒得动脑费力,就算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也不行。
他们总是坐等别人——上司、配偶、父母或政府——替他们想出法子来让自己快乐,最后再把一切都打点得妥妥帖帖的,这样他们就能坐享其成了。我见过这种一生不幸、生活在自艾自怜、怨天尤人中的人。你千万不要也犯同样的错误。只有你本人才知道如何让自己快乐。你的职责就是确定和说出自己的需求。就算别人愿意代劳,他们也无法成功。
在回答第三个神奇问题时,有一点尤为关键:你必须基于自己的根本需求,从改变自我的角度出发进行全盘考量,而非执着于如何改变他人或外在客观条件。
以弗雷德举例来说,他的根本需求十分简单:要想快乐起来,他只需睡觉时尽享安宁,不受打扰就成了。注意:问题不在于如何才能让贝克家的狗狗收声;而在于弗雷德需要安静的睡眠环境。当然,如果能把那条乱叫的狗关进隔音室,那敢情好,弗雷德就可以安然入睡了。但要是狗叫虽然听不见了,外面又来了个半夜练射击的人呢?弗雷德还是会睡不好的啊。
所以遇事求助于外是回答第三问的大忌。“要是比尔能爱我,而爱丽丝又能停止注射毒品,我就会快乐了。”类似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说罢了,并不能起到任何实际作用;因为你无法强迫比尔爱你,而最终,你也不能阻止爱丽丝吸毒。如果你的需求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未能实现,你就得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直到你找到导致你感觉的根源为止。而这一根源通常是通过你本身的需求,而非他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如果你真的无计可施,即使明知不可能也希望他人改变其行为模式,那你就想象一下自己如愿以偿将会如何快乐。接着,好好专注于此刻的好心情,而逐渐忘掉想要强求他人改变的愿望。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真实事例。我的客户乔安娜对第三问的回答是:“要是父母能对我另眼相看,别老把我当没脑子、爱慕虚荣的啦啦队长,而是支持我当医生,那我就很快乐了。”当然这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乔安娜和我想办法把这个答案稍作了改动如下:“如果我周围都是真心关爱我的人,而且他们都支持、鼓励我想当医生的梦想,那我就开心了。”这让乔安娜最终决定在情感上逐渐疏离自己的父母,开始结交新的良师益友,而这些与她志同道合之人后来就取代了她原有的大家伙儿。虽然这一切做起来绝非易事,但结果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斯科特在妻子希瑟查出癌症后来找我。她的病让斯科特重新审视自己的整个生活。于是他决定跳槽,并联系了好几家猎头公司。斯科特希望我帮他看看应该考虑哪几家公司。问题是他对这些工作机会全都不感兴趣;他越是斟酌,就越是困惑不解,难以取舍。后来,我们解读了斯科特的情感指南针,发现导致他这样感受根源来自他的妻子,而非什么工作。那他到底什么感觉呢?悲伤、愤怒,还有害怕。因为他一生的挚爱现在正面临生命危险。那怎样做才能使斯科特快乐起来呢?他的答案是:“如果希瑟没病就好啦。”因为这也不能马上实现。所以我要求斯科特再想深一步。如果他如愿以偿,希瑟突然痊愈,他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我会感觉放心了,”他告诉我,“我不用再终日担心会失去她。我好强迫自己马上找份工作,再多陪陪孩子们。”换句话说,斯科特真正想要的是充分体验和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我们无法奇迹般地治愈希瑟,但很显然,斯科特通向北极星的关键并不在于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和斯科特决定先不考虑辞职,并一起探讨了如何暂时性地重新安排一下现有的工作。当他准备好时,再去跟上司说明情况,并提供详细的工作安排进度表,以确保他在家办公其实更有效率。因为斯科特主动制定出了详细计划,而不是坐等上级给他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于是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采纳。事实上,斯科特的上司相当欣赏他的创意,甚至主动助他一臂之力。上司的指导和帮助对斯科特意义非凡,而不久后希瑟也通过化疗成功清除了癌细胞。
很多人很难“理解”如何从改变自我出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下将进一步做出解释说明。下表中左侧的说法会让你感到无助、被动、完全屈从于命运和他人的摆布,总是徒劳地追求幸福而不可得。右侧的说法则能让你勇往直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独立做主或是寻求外援。
无益诉求,有益诉求“我要狗狗布莱德爱上我。”,“除了和宠物以外,我更想要和某个人建立温馨恋情。”
“妈妈快来啊。”,“我只想感觉有人在安抚、照料自己。”
“我要我那白痴老板说啥也要奖励我一次。”
“我想为这样一位老板干活:他的脑瓜至少得比土豆灵光一点。”
“我要马上加薪。”,“我想在不久后收入有所上升。”
“我希望卡珊卓拉别再让我难受了。”,“我不要再自觉有罪,把自己搞得这么难受。”
“我要珀西承认自己错了。”,“我相信自己当初没采纳珀西的建议真是英明神武啊。”
“我要人人都赞同我。”,“我要知道自己是个好人。”
神奇问题四:“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地让我如愿以偿?”
本书到目前为止,每一步都在谈如何暂时压抑“机心”,以倾听“本心”的声音。
然而,一旦你搞清楚自己内心到底需要什么,“机心”就应隆重登场,来帮助你顺利走完全程,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是时候问自己这神奇第四问了。
要想出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地让你如愿以偿,你就必须让“机心”与“本心”互相对话协商。这就像鲁莽的青年总要向年长智者咨询意见一样。“本心”会突发奇想,而这些想法往往不切实际;而“机心”要先不急于讽刺、删改“本心”的计划,而要利用自己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对之善加完善和补充。正如我之前提过的,“机心”不是个好主人——但若作为忠心、能干的仆人,它的贡献却是无价之宝。
再以弗雷德的事情举例。既然他已得知自己休息不好是因为隔壁的狗叫,那么他就要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本心”一贯坦荡直接,可能会建议弗雷德马上回家,翻过贝克家的院墙,掐死那条乱叫的狗。但他的“机心”却不以为然,指出杀狗固然能解决狗叫问题,但却触犯了道德与法律。因此,弗雷德的“机心”会建议和支持其他方案,比如给狗下安眠药啊,给弗雷德买耳塞啊,或者干脆远走高飞,搬到加拿大去。当然,弗雷德也可以鼓足勇气跟狗主人好好谈谈,一同解决问题。你看,“机心”出的主意往往没什么花头,但却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当我告诉客户们,他们一举一动应当切合社会准则与规范时,他们往往会被我搞糊涂了。我不是一直在告诫他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听从自己的“本心”吗?没错,但“本心”只在助你锁定目标时起到关键作用,而到了深思熟虑的具体执行阶段,狂放不羁、随心所欲的“本心”就不好担当主角了。
在社会规范内行事如同游戏要遵循游戏规则。我知道有些规范毫无道理可言,但这并不就意味着这都是些歪门邪道,而遵循这些规范也不会损害你的“本心”。举例来说,如果你只是单纯地要把篮球从球场一边挪到另一边,抱起来就走要比运球快多了。但在篮球比赛中,你却会毫不迟疑地遵守游戏规则,步步运球向前。即使你是传奇球星丹尼斯·罗德曼,你也并不认为运球无聊,进而勃然大怒。说到底,这就是个游戏啊,玩不玩由你。
正是你的社会心理使你能够遵守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并不觉得丧失自我、有辱尊严。当然,你要拒绝不道德的潜规则,并且不行违背良知之事。甚至有时候,你还可以为了坚持“本心”而打破某些社会规范。但接受某些你心甘情愿遵循的游戏规则,则并无大碍;况且你的“机心”会指导、协助“本心”玩得很开心的。
所以说,根据情感指南针的指示而制定的行动路线图,并不是光凭一时的情绪冲动就可以顺利付诸实践的。相反,你需要有效利用社会大背景,才能使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克莱瑞萨是我见过最爱动脑子的客户。在来咨询我的同时,她还加入了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并为此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克莱瑞萨聪明过人,具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在拿到培训资料后三天就烂熟于胸了。她因此决定申请提前进行培训结业考试。但却遭到了上级的拒绝,这让克莱瑞萨怒火中烧。她之后几天满嘴抱怨,消极懈怠,一副深受羞辱的样子。
不得不承认克莱瑞萨是个解决问题的能手,但她似乎用劲用错了方向。她被告知——她也是如此相信的——要进行书面材料学习的相关培训。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培训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习如何满足公司对员工各方面的期望值(包括社会及文化方面的)。一旦克莱瑞萨明白了真正的游戏规则,她就及时改变策略,改弦易张了。她不再认为上司与同事“有眼不识金香玉”而疏离、冷淡他们,反而积极主动地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教材。不久之后,克莱瑞萨就成功晋级为整个咨询公司里薪酬最高、最受器重、人缘最好的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