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上司交往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即使你的上司能力、经验等方面都不如你,也不要当面指责,更不要辱骂他。
一位记者在报社工作,不久前升为主任,由于他资历比其他同仁浅,能力行起来也不是很突出,因此他的上任让一些“老人”颇为吃惊。有一次他召开会议,一位同事按捺不住,当众批评我那位同学“能力不足”、“领导无方”、“没资格当主任”。我那位同学也不是省油的灯,不动声色地听完这位同事的批评,脸不红、气不喘地站起来说:“我能力是不怎么强,既然你比我行,那这个位置让你来坐好了”。
那位同事哑口无言,匆忙离开会场。
结果那天深夜,那位同事打电话向我同学道歉,我那位同学也宽宏大量,不予计较。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替那位骂人的同事“松了一口气”,可是,真的能“松一口气”吗?
如果是那种不记前仇的君子,还好一些,只要当面道过歉,他原谅了你,你不会有什么,但忘不掉当众被辱骂的难堪的人也不少,所以这件事有几个可能的后续发展结果:
一、遇上真君子双方雨过天晴,不打不相识,反而成为好朋友。
二、既使你当面道过歉,他也当面说原谅了你,但以后双方心里都有疙瘩,骂人的因为低了头,自尊心受损,终究不能释怀;被骂的人耿耿于怀,虽然对方已经道歉,但终究无法让心里舒坦,于是二人貌合神离。
三、还有就是为未来更长久、剧烈的斗争拉开序幕。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暗里却是波涛汹涌。骂人的积极为下次攻击铺路,反正已开了战,非见输赢不可;被骂的心有不甘,也处处积极布防,或是主动找机会修理对方。
一般说来,能和睦收场的不多,绝大多数都会演变成另一种形态的战争,在这种战争中,除非你真有本事,或是客观条件对你十分有利,否则当部属的大都要吃败仗,因为主管有比你更充分的条件呵运用,比如他就可使用下列做法,让你非吃败仗不可。
一、将你投闲置散。不给你事做,你脸皮再厚,也不可能每天闲着没事吧。
二、鸡蛋里挑骨头。明明满分的工作,他还是不满意,挑毛病挑到你发狂。
三、给你不好的考绩。考核成绩不好,加薪、升宵还有希望吗?
四、挑拨你和同仁之间的感情,造成你的孤立。
五、当众给你难堪。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批评你的能力。
总之,报复你的办法是很多的,只看他愿不愿做,而只要用上述其中一个方法,你这当人属下的就要坐立难安了。如果你想越级打小报告,除非你利益输送,否则按常理,上级还是会支持主管的,因为,他不可能因一兵,l而换一将,除非他有把柄落在你手里。
退一步说,就算你把主管搞下台了,对你也不一定有什么好处,因为你的作为会使别人认为你“好斗、善斗”;除非你手上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分配,否则人人会敬你而远之,因为他们怕不小心也被你斗倒。而更严重的是,你把主管斗走了,上面的主管不见得就会升你做主管,因为他们怕和你接近,怕你把他们也斗走了。那到别的单位去好了?别做美梦了,你喜欢当众骂主管,哪个单位敢要你呢?
所以,有意见要和主管沟通,最好出之以礼,心有不服也不能当众羞辱主管,你的羞辱只会让你显得不成熟,缺乏理性罢了。
12.做老二,先不要做老大
在工作上,很多人都力争做本行业的“老大”,殊不知“高处不胜寒”。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做老二,先不要做老大。
几年前看过一篇工商人物的专访报道,受访者是一位电脑业的老板,这位老板在提到他的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孰大孰小的问题时,他说他不想去跟那一家比,也不必去跟它比,他强调他采取的是“老二政策”。他说,当“老大”不容易,因为不论研发、行销、人员、设备,都要比别人强,为了怕被别的公司赶超过去,便不断地扩充、投资;换句话说就是要花很多力气来维持“老大”的地位。他认为这样太辛苦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不但老大当不成,甚至连想当老二都不可能。
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因为并不是当“老大”就一定会很辛苦,有人就当得轻松愉快,因此,当老大、老二或老三完全是观念问题。不过这位老板所说的却也是事实——当“老大”的要费很多力气来维持“老大”的地位。
不只从事企业经营如此,上班拿薪水也是一样,主管就是该部门的“老大”,这个老大为了保住他的位子,不但要好好带领手下,还要和上级搞好关系,以免位子不保。有成绩的时候,主管当然功劳第一,但当有过失时,主管同样也是首当其冲。而当副主管的就没这么多麻烦,表面上看来他不如主管风光神气,但因为上有主管遮风避雨,可省下很多辛苦。所以很多人宁可当副手而不愿当主管,有人当副手时没事,一当主管就生病,可见当“老大”的难处。
说了这么多,并没有教你别当老大的意思,如果你有当老大的本事,也有当老大的兴趣和机会,那么就去当吧。但如果你自认能力有限,个性懒散,那么就算有机会,也不要去当老大,因为当得好则好,没当好一下子变成老三老四,不但对自己是个打击,更会造成这样的批评:“某某人不行”、“某某人下台了,听说很惨”……这些批评对你都是不利的。中国人一向扶旺不扶衰,你一旦从“老大”的位子摔下来,就会有人落井下石,于是本来还可当老二的,却连要当老三老四都有问题了。经营企业也是如此,“龙头老大”的位子一旦不保,就会给人“某某公司倒了”的印象,于是兵败如山倒,想力挽狂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当“老二”的确也有其实际的地方,这也就是许多人宁当“老二”不当“老大”的原因所在。
其实当“老二”还有其他的好处:
一、静看“老大”如何构筑、巩固、维持他的地位,他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作为你的经验和指标。
二、可趁此机会培养自己的实力,以迎接当“老大”的机会(假如你有当“老大”的意愿的话)。
三、因为志不在“老大”,所以就不会太急切,避免得失心太重,不会勉强自己去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反而能保全自己,也会降低失败的几率。
总之,做事或经营企业,无论从老二、老三或老五做起都没关系,就是先不要当“老大”。有一段童谣是这样说的:“老大屁股大,裤子穿不下”,所以说当“老大”麻烦真的很多。如能好好地当“老二”,一旦主客观条件具备,自然就会变成“老大”,这个时候的老大才是真正的老大。
13.话说的不要太满
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倒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汽球灌饱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灌就要爆炸了。
我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处长把一项采购工作交给一位男同事,这件采购工作有相当的困难,处长问他:“有没有问题?”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君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处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处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这是把话说得太满而对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事先人能预料到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仍可从容转身。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闹不愉快,他向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二个月,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讲过重话,只好辞职他就。当然,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官员是不会把话说得太满的,但做人做事有时实在是不得不如此。
以下的状况是你在说话时应该注意的。
做事方面:一、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二、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
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做人方面:一、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二、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很长,变化很多的。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话语。
当然,状况并不只是这几个。固然,把话说满有时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我认为,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总之,学学政府官员,多用中性的、不确定的词句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