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尘世,浮躁的当下,我孤帆远影,不愿随波,只想--
在紫陌红尘、似水流年里,筑一个青春的梦,并为之砥砺、雕琢,在生命的历程上留下一剪美丽的身影!
1.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我一直在思索着,也常常问自己: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也许让学生获得了高分就是教育,让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就是教育,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欣赏和褒扬就是教育,自己获得了虚有的名誉和可观的奖金就是教育……明眼人自是一清二楚,然而我们却一直在这样的观念里诲人不倦,在这样的环境中自鸣得意。
于是,学生便在我们功利的教育思想里为了分数忙碌着、竞争着,甚至失却了人情味,丧失了人性道德。
记得浙江一中学学生杀害了他的母亲,当记者去看守所采访他时,记者问:“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很冷静地说:“我想去读书!”当母亲惨死在自己的手里,竟然没有一点儿负罪感,毫无半点儿悔改之心,读书能有何用?
前不久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博士的讲座,他说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了校长,他说,在集中营里他看见一个个高等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知识学会杀人,学会解剖活人的身体,血肉模糊、草菅人命,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所以现在他当校长,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正义心的人。
其实教育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立人。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更好地发展。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这位中国伟大的民办教师,完全围绕“立人”目标展开施教之目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平民社会中养成“君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也。
他的学生曾子也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其实他们讲的还是一个立人的问题。也许有老师讲,此类“孔孟之道”都是过时的东西,不值一提、不屑一顾。我看啊,绝非如此。如今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忠诚、诚信、正义等良好品质,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剂良药。
那么,当代中国应该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怎样的人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根叔道出了自己的标准,他把教育和对学生的期望,做出了“金字塔”式的注解---最底层: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这是起码的要求;第二层,有文化;进一步:德智体美;再进一步:创造力。最高要求:自由发展。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苇草。
所以对于立人,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幸福一点、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其实教育就是让我们为学生做那么一点点小事情,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只有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生才有尊严地活着。
然而据人民网报道,高考临近,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班级”--“吊瓶班”。对此,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一种补充能量的点滴。
前不久,湖南省湘潭市的一所中学因晚自习时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们表示,这样做是想把心里积累的怨恨都发泄出来。
诸如此事,举不胜举。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它在敲打我们本已麻木的神经。
老师的生存状态如何呢?
据《燕赵晚报》记者杨伟广报道,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三年级老师赵某于2012年4月27日晚服毒身亡。赵某在遗书中透露,自己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感到压力较大。
2012年2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老师因病逝世。国内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随即撰文称“他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却很早就具有全球教育眼光”,“马老师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具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实践者”,但《南方周末》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让我们为之愤慨的细节:一个学生看到家长会后,马小平老师被很多家长围住,责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上的内容,马老师显得很疲惫,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他回到办公室之后一个人在那里泣不成声!
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学生苦苦挣扎在题海中,焦躁、疲惫、不安;有教育赤子情怀的老师生活在亚健康中,苦闷、压抑、忧愁。尤其是语文老师,他们的生存状态更令人担忧,正如潘新和老师所说:“与现行的考试制度不合作的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大多在学校日子不好过,甚至连同行也不能相容。”
如果大家都意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人,那么为何不把老师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因为老师也是人,是亟须得到尊重的群体,他们也需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也需要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简言之,只有有尊严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
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吧!在把学生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的同时,也要把老师的发展大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2.教育与人情
某日,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做了鼓舞人心的发言,言辞恳切、激扬慷慨,希望广大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敬业爱岗之精神,努力践行学校办学之先进理念,还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典型事情加以表扬,其中一位老师的事迹让会场顿时骚动起来。话说我校某青年教师妻子即将分娩,当医务人员将该老师妻子送上救护车时,此位青年教师淡定地对医生说:“你们先去医院,我要去教室看看学生。”
首先我们不得不为这样的老师叫好,心系学生、恪尽职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做功利心岂不太重?不管怎样,这样的老师比起那些无故缺课、整日沉迷于牌桌的老师们来说,的确值得称道。
可据说英国首相布莱尔夫人怀孕那会儿,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劝休”活动,“唐宁街十号离开你没事,夫人孩子离开你不行”。这是所有劝休理由中最直接最有人情味的一句话。
然而,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当自己的妻子快要临产了,而不能前往医院照看,偏要先去教室看看自己的学生,是对学生的关心?还是教育的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莫非教育就是让老师整日守在教室跟学生形影不离?抑或教育本来就缺乏人情味?
无独有偶,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老师经常带病上课,某某老师父亲过世了因为学生都不愿回家奔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一女老师为了毕业班的学生连孩子生病都顾不上,结果孩子不幸夭折。这样的老师自然会被评上校优秀教师甚至全国优秀教师,当然,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无可非议,但这毕竟是悲剧,不免让人扼腕、寒心。缺了一节课,至少不能断送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教师的作用。一节课你能带给学生什么?带病上课效率高吗?现在不是提倡高效课堂吗?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要健康。亲人病故,孩子生病,这些都是在所难免之事,如果舍弃亲情而不顾去大谈教育,这样的教育岂不太残忍、太无情、太没人性化了!
春晖中学创始人经亨颐先生说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教育应具备潜移默化的意义。老师树立精神丰碑、用人格去感染学生,远比那些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用,影响更深远。一个没有感情的老师,一个不懂得灵活处世的老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可想而知。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真正的优秀教师,不是光靠身体去管理学生,而是用心去经营班级。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要敢于放手。相反,很多老师却忧心忡忡,生怕闹出什么乱子来,郭橐驼说:“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此话用来形容这一类老师再恰当不过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当班主任时好几个月都出差在外,而学生主动学习一如从前,可他从未说过:“飞机你先开吧,我要去教室看看。”此乃真、假教育之辨。
妻子临产先要去教室看看,至少说明你不是一位好丈夫,也不是一名好父亲。换句话说,你也成不了一名好教师,当然你可能会被评上一名优秀教师。
3.教育,在拐角处
语文课上,他突然嚎哭起来,时不时用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他的哭,真让人莫名其妙。我没有批评他,同学也没有欺负他,我紧蹙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
课后,我找他到小房间询问原因,他还是嚎哭,鼻涕流得老长,时不时地用手去擤一擤,然后往身上擦一擦。忽然他身子一紧,低着头,哀求着说:
“老师,我想转班,我实在读不下去了。”
“转班?”我心头为之一颤,“为什么要转班?”我问道。
“我不适应这个班,我实在待不下去了。”他仍是低着头,流着眼泪,鼻涕比适才更多了。
“你真要转班,那你就转吧,你想去哪个班?我给你签字就行!”我淡淡地说。
他离开了小房间,低着个头。
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了?我一直对他很关心的,他一定是遇上了什么麻烦,我暗想。
当我刚想下楼时,她母亲来了。这是一位身子单薄、皮肤黝黑、头发蓬乱的中年妇女,看见我想喊却又不敢喊,最后破口大喊一声:“吴老师你好!”整栋教学楼都听到了她的声音。我压着嗓门低声道:“你好,刚才你家孩子说要转学!”“啊,她想转到哪里去啊!”他母亲奇怪地大呼道。然后她又大喊一句:“干脆转到县城去算了!”
“市一中是最好的学校,没必要吧!”
“八字先生说过的,北边对他不利,他读书会越来越差的。”
“我们还是找你孩子说说吧!”我压着嗓门近乎嘘声。他母亲跟着我来到小房间,他也来了。
“你到底怎么想的,你要转到哪里去?”
“我就是想转班,这里我待不下去了!”
“你干脆别读了!”
“不读就不读!”
“那就跟我回县城!”
“要得!”
他们母子争吵的声音越发大起来,我再次问他:“你为什么要转班?”
“我不适应你!”他抬高了嗓门。
“高一时你说屈老师不好,现在又说吴老师不好!你到底要怎么样?”
“反正我要转班!”
母子俩又一次争吵起来。
“你们先商量商量,下午再来找我吧!”我怅然若失。一句“我不适应你!”像一把无情的刀深深地刺向我的心窝。
突然间,我有一种想放弃的念头。既然他选择转班或者转校,随他吧,我也懒得管了。但又想着自己曾对学生们的承诺,思想开始争斗起来。
下午,我来到学校主动去找了他。他跟我来到办公室后,便低着头站着。我说,你是我比较欣赏的学生,刚认识你时,你的那番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略略抬了抬头。
我接着说:“你的演讲激情洋溢、书生味浓。”此时他紧蹙的眉头开始舒展,显得不那么拘谨了。
“你文笔老练,阅读广泛,总能引经据典,我一直喜欢着你。”我笑着说。
他也笑了,并偷偷地望了我一眼,充满着惊奇。
我问道:“你真的要转班吗?”
他摇摇头:“不想了!”
之后,他跟我说了许多心里话,说我对他关心不够,没有把他放在心里,所以想着想着就哭了。还有一次,我在教室公开批评学生,他以为我在批评他,伤了他的自尊。
离开办公室时,他向我鞠躬,轻轻地说:“老师,对不起!”
学生的道歉,让我的内心翻江倒海。
傍晚时分,落霞映照着校园,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青春的味道,荷花池的夏莲正展露开迷人的笑容,我又遇见了她的母亲,我笑着说:
“你孩子不转班了!”
她的母亲似乎也很开心:
“谢谢你了,吴老师。他一直很尊敬你的,说你上课上得好,他很喜欢读书,就是想让你注意他。”
然后她面带愧色地说:
“我不会说话,只晓得骂他!”
听着这位母亲的话,几许自责涌上心头。还有多少爱,我没有表白;还有多少关心,从我眼皮底下悄悄地溜走。如果他真的转班了,我尽到教育的责任了吗?如果没有下午的谈话,也许他真的走了!他应是带着遗憾,带着误解,带着失望而走的。
其实,教育,它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就在学生情感的拐角处,看你有没有爱心和耐心。
4.孩子,你为何丢失了人情味
这几日身体不适,不能给你们上课,于是安排你们自学课文。当我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室里为何炸开了锅?你们怨气冲天,一改往日可爱的形象,“老师,你还不给我们上课啊!”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声音深深地刺痛了我,一种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
我强忍疼痛,愤懑地对你们说:“同学们啊,当老师有病的时候,为何不说,老师你的身体好些了吗?为何你们没有一点儿人情味呢?你们成绩虽然很好,如果心中没有爱,不懂得给别人温暖,纵算考上清华、北大又有何用?”
也许我的话重了,教室里死一般地沉寂,我知道我的话也深深刺痛了你们。
忽然忆起曾教的一个班,一次,我也是身体不适,当要求他们自学时,他们关心地说:“老师,您好好休息吧!”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虽然他们成绩不很好,但他们很好相处。如今我不教他们了,偶尔在校园碰见,老远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来哥好,您不要我们啦!”“老师,我们好怀念您的!”“老师,您太让我们难忘了。我们真喜欢您的课。”
你们成绩好,难道就意味着拥有成功和胜利了吗?难道你们的心里除了分数,就不再剩下一丁点儿人情温暖吗?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老师与学生之间仿佛就是一场利益交易。在学生眼里,如果老师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获得高分数,你就是好老师,我们对你测评就高;在老师眼里,如果你们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你们就是好学生,我可以比别人优先晋升,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知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存在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学校寒暑假严禁补课,而全国上下又有多少学校不以各种借口“顶风作案”,在高喊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学校不在疯狂地大兴应试之风。曾听一老师在班上公开宣讲,高分,唯有高分,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也曾看见一学生侥幸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新闻媒体竞相采访报道高分秘诀;生源抢夺战越演愈烈,从小学一直蔓延到高校;陪读家养盛行一时……我们的校园到处弥漫了紧张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也难怪你们不对高分极度渴望了。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也无可厚非,但在一次校十佳学生竞选演讲上,一女生一句“眼睛一睁,开始竞争”直让人后怕,难道在你的心中除了跟别人竞争,就没有诸如感恩、感动之类的情愫了?当你睁开眼时,为何不说,感谢上苍我还活着,感谢父母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感谢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
如果,我们都怀揣着一颗功利之心去学习,忘却了感恩,丢失了人情,我们的教育还能走多远?
也许,我是在放大痛苦,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5.当教育遭遇现实的功利时
此时我端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