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并不仅仅是你的天赋,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这么一段故事:庄子有个朋友惠施,一天告诉庄子:“魏王给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种下去后结出的葫芦很大,有五石容量。可它质地不坚固,用来盛水,一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什么东西。这个葫芦大则大矣,却无丝毫用处,我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说:“可惜,你竟不知道如何使用大东西。宋国有个家族善于制造一种治冻疮的药,却世世代代做漂白布絮的生意。后来有人知道他们家族有这种药,便出百两黄金收购了这个药方,又把此药方献给吴王。吴王给了他一个官职。冬天时,吴国与越国发生水战。吴人因有这个秘方,将士都不生冻疮,士气振奋,得以大败越人。吴国获胜后,献秘方的人便受封了一块土地,生活和过往大不相同了。同样的一个药方,有人空守着它,有人却凭它得到封地,全因用法不同。现在你有这个葫芦,何不把它绑在腰上做成腰舟,浮游于江湖,岂不快哉,为何一定要把它当作容器呢?你就像那个只知漂白布絮的宋人啊。”
在惠施眼里毫无价值的大葫芦,在庄子那里却摇身成了泛舟江湖之佳物;在宋人手中只派上小用场的冻疮药,却为另一个人换回了封地。同样的事情,有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看你如何运用而已。优势、劣势并非黑白分明,一成不变,今日的优势,有可能在另一个环境中变为劣势;反之,劣势也有可能变为优势。
认识一位男士,热爱健身,一直想当健身教练,偏偏腿有点短,许多健身中心都不肯请他,觉得影响形象。本以为他的健身教练梦就此夭折,后来再次遇见他,才知道他已经去了城内一家有名的健身中心,在那儿负责动感单车的课程,他爽朗地说:“腿短,蹬自行车正合适!”还有一个同学,在当年一班花枝招展的女生中,她最不出众,平淡的面孔和寒碜的衣着,使她成为班里惟一没人追的女孩。可她并不气馁,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模样。毕业后,在同学们还忙于找接收单位时,她已经不慌不忙地去了一家翻译公司就职。原来,在其他女孩们忙着花前月下的时候,她却在静默地用功,成功地翻译了一本国外的畅销书。就是凭着这本书,她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她幽默地说:“没有男生约我,我只有温书了。如果是个美女,忙于应付约会,恐怕就没我这么多时间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明白长短相较,优劣相对,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不足,转劣为优,化短为长,去争取想要的结果。
生而有涯,成功是需要用心策划的。可很多时候,在主流商业文化的影响下,我们迷失了自己,总是以己之短,较他人之长,平白令自己自信心受挫,却不知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倒不如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准确把握人生的优势,科学运用我们的有利条件,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赢取未来,更重要的是,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
如果你努力多年,却依然在失败的泥潭里挣扎,如果你在工作中疲惫不堪,怎么也找不到工作的乐趣,何不转个方向,寻找另一片全新的天空?
成功是件挺私人的事
我常常在想,到底怎么样才算成功?西装革履,手提精致的公文包,做一个收入不菲的高级白领?或者自立门户,有自己的实业?再或者,有显赫的身世,不凡的背景,优越的物质条件,风光至极的生活?
这样物质和财富上的成功,自然是成功的一种,可如果只有这一种模式,世界又该多么无趣,这令我想起范进中举的故事,那个毕生只为功名疯狂的腐儒。如果所有人的价值观都趋同,所有人都去追逐同一种成功模式,都想从同一条路抵达罗马,那再宽阔的道路,也会变得拥挤不堪,再怎么努力拼搏,也只有少数人能超越他人抵达顶峰,让其他的人空手而归。如果真是这样,那今人比2500年前的古人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成功,由梦想起航。他人的成功,是属于他的梦想,也是他的人生,却未必是你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梦想,又怎么会千人一面?
我们需要的是遵从内心的声音,看清我们的梦想,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或自己最想走的路,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或梦想,而不是在他人成功的阴影下寻找成功的意义,甚至成为别人的复制品。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成功,也同样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它其实是件挺私人的事,关乎自身理想、意愿、能力,而不是他人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成功模型。
公司里有位同事小杨,高中毕业,在公司当文员,她的理想是成为速录师,能进入各种会议现场,可以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为此她包下了公司所有打字的工作,甚至拒绝了一次公司内部的职位调动,只因为新岗位离她的理想更远。每当她的速度又提升到一个等级,她就像中了六合彩一样兴奋。
公司楼下房产经纪公司里的张露,她的理想是成为年度销售冠军,卖出那套售价200多万元的大房子,让一位跟进了半年之久,想买幢别墅的客户下单。为达成心愿,她放弃了许多休息日,不断和客户沟通,带客户看房。那笔期待已久的大单成交时,于她,便成了盛大的节日。
有一天清晨,我在上班路上,看到一位老伯,在路边的小花坛训练一只雪白的圣伯纳狗,伸出一个手指,圣伯纳狗叫一声,两根手指,叫两声,一直到伸出五根手指,那条憨憨的大狗都给出了正确的回应。训练完这个科目,今天的功课似乎已经完成,老伯牵着它离去,安然而满足。
……
不是功成名就、万众瞩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才能叫成功,当我们达成目标、实现理想、收获期盼已久的成果、取得阶段性胜利时,对我们而言,不也是成功吗?就像我们身边这些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的小梦想,或许不够伟大,也谈不上崇高,可它们才是真实、温暖、有力,并触手可及的人生,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把理论抛到一边,行动吧!
成功有多难?可以很难,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天赋努力机遇,要有贵人相助,要合适的平台,要强有力的助力……成功也可以很简单,简单到两个字:行动!重复行动!
为了成功,不少人会看许多成功学方面的书籍,想找到成功定律或捷径;去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演讲会,想给自己找到成功的动力;看一本又一本的名人传记,想仿制成功人士的一点一滴;甚至想方设法去认识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据说,要成为成功者,就要学会成功者的思维模式、观念、态度,只有你的内在已经成为成功者,你才有可能收获成功!
可事实是,无论多高深、多精妙的理论,如果它没有溶入你的血液,没有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那它就只是理论而已,是匆匆掠过的风,不会留下痕迹。曾有人这样形容听演讲会的感受:听时热血沸腾,听后两眼茫然,事后意味索然。为什么?因为它并没有真正触及你的灵魂,没有碰触你心头那块最柔软,也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地方,未能让你彻底转变,真正采取行动。而能够触动你,改变你人生的,也许只是童年时父亲的几句责骂,也许是在你淘气时母亲担忧的眼神,或许是无意中听到的一个小故事,或许是路人一句无心的话语,甚至可能是威尔顿将军遇到的那只蜘蛛……
还记得我们咿咿学语的时光吗?坐不起来,就学着努力翻身起坐,不会走路,就跌跌撞撞地学步,大人怕我们摔跤而扶着我们时,我们甚至会尽力挣脱他们的手,往前飞奔,几乎没有人因为跌跤、碰撞、摔伤,就停止学步,停止前进的步伐;学会了走路还不够,还要学跑、学跳——因为我们的天性就是要超越,超越昨日的自己,超越那个不满意的自己,那就是我们最初的,无须理论指导,无须行为引导,自动自发的学习和行动!这样自我超越的天性、勇往直前的胆量和自动自发的行动力从不曾离我们而去,只是在后来的岁月中被我们遗忘,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找回最初的自己——勇于行动。
行动有多重要?来看看鲍尔森的故事。鲍尔森上学时,他的家离学校很远,可母亲总是很晚才起床做早饭,需要吃过早饭才去学校的鲍尔森,常常因此迟到,被老师批评。鲍尔森想让母亲早些起床做饭,母亲却说:“对不起,孩子。工作太累,早上总是起不来,以后你去上学,跑快些就不会迟到了。”鲍尔森的父亲早已过世,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也许,她真的是太操劳太辛苦了,需要多休息一会。母亲依然如故,无可奈何的鲍尔森开始跑着去学校。渐渐的,他跑得很快了,不再迟到。可还没高兴多久的他,发现母亲比原来起得更迟。他想,我还得跑得再快些。于是,每天早上,长长的上学路上,鲍尔森总是在奋力奔跑着,和时间赛跑……之后的岁月,每当鲍尔森不再迟到,母亲就会更晚起床,每天早上,他总是在奔跑,像个飞人。许多年后,鲍尔森成了运动员,那年在运动会上一举夺得短跑和长跑两项冠军,一举成名。
鲍尔森起初的奔跑,仅仅是为了不再迟到,可以说是被现实所迫;没有什么大人物来告诉他奔跑的意义,没有教练教他应该怎样才能跑得更快,他只是在奔跑,在行动,而后跑出了自己的人生。
理论或许可以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但过多的理论,却更有可能成为阻挡你前进的绊脚石,令你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理论并不是引导你成功的真正的因素,让你成功的,永远是行动。在行动中,你才会努力寻找达成目标的途径,想办法克服种种阻碍,承受种种挫折;只有切实地努力行动过,你才能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获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最适于自己的理论;行动甚至能让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沮丧、失望、犹豫。忽略那些负面情绪,忘记沿途的辛劳,把它们视作别样的风景,直到达成目标。
肯尼迪说:“采取行动隐含着风险与代价,但是长远观之,怠惰不进的风险与代价远超过前者。”如果你想收获丰盛的人生,就抛开那些束缚你手脚的教条,开始行动吧。只有行动,才能带来结果,创造成功!
不要拼命三郎,只要细水长流
相信许多人念书时,都有过临时抱佛脚的经历。在考试前几天拼命温书,头悬梁,锥刺股地熬上一晚,第二天的考试十有八九还能考个过得去的成绩。可这么赶工死背下来的东西,再过二三天,一问起来,往往大部分又变得茫茫然。
拼命三郎未必是个好选择,用力过猛,往往在短时间内,便把你的精力、兴趣损耗完毕,导致后续无力,不能持久。就像那些拼命温书的学生,考完试后,大多对功课懒于上心,直到下一次考试,又开始当拼命三郎。如此周而复始,反倒是那些按部就班、学习娱乐两不误、从不拼命也从不松懈的学生,成绩更好,学得也轻松。
成功,其实并无捷径可言。持续努力,甚至比前面提及的天赋都重要。因为天赋,只能使你的起点比别人高,可跑得快不等于跑得久,只有持续努力,才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石。
对大部分人来说,天赋真的重要吗?英国EXETER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克·侯威,经过多年对天才和神童的研究,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即使是天才,也须耗费至少十年光阴来学习他们的特殊技能……要成为专家,需要拥有顽固的个性和坚持的能力……每一行的专业人士,都投入大量的心血,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迈克教授还做过一个统计,以学钢琴为例,想变成不错的业余钢琴家,至少需要进行3000小时专注而投入的训练;想达到专业水准,则需要10000小时以上。其他的各种技能,想要成为专业人士,也需要投入差不多的时间。
由此可见,我们经历的许多小挫败,与其说我们缺乏天赋,倒不如说我们缺乏“坚持的能力”。不止是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如此。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2008年夏天,我和一位朋友都想练瑜伽瘦身。我花数百元办了健身卡,买回光盘、服装、书籍等,每两天便去瑜伽馆,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练习。我那位朋友却只买了一张瑜伽垫,然后在家中通过网络,跟新浪UC中瑜伽教室的教练练习。她每天只练半小时,我每次练一小时,每逢周末,还加练2~3小时,效果应该比她强吧。可我那一小时,时常被其他琐事打扰,不到两个月,就兴致全无,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尽管之后又试图超过她,可都是努力几次后,又不了了之。而她的半小时,足足坚持了一年。最后谁练的效果佳,就可想而知了。回想已经从手中流失的光阴,有多少事,是在我们只有努力,没有持续的状态下,随风而逝了呢?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必需付出相应的努力,更需要做决定时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毅力。若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培养某一项专长,需要的不是百米冲刺,那更像一场马拉松,比的是毅力、韧性。
与其做拼命三郎,不如细水长流,水滴石穿,重要的不是开头跑得有多快,而是如何跑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