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只有外向的人才能做好这个工作。也有人举例,说有个比较腼腆内向、不擅言谈的小姑娘,当初如何不被众人看好,经理可怜她,才让她留下来,结果小姑娘努力之后,销售业绩却比其他人如何如何好,甚至成为销售冠军,以此来说明性格在职业选择中并不重要。但单纯从外向、内向这个单一的性格维度来评定是否适合销售工作,进而否定性格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是非常不全面的。
纯粹“外向”的人和纯粹“内向”的人一样少见,其他性格元素也是如此。一个性格元素往往对应着另一个性格元素,如外向——内向,热情——冷淡,主动——被动,等等。大部分情况下,人性格中的两种对立元素都存在,只是偏向不同的方向而已。仅仅说外向或者内向,都过于简单,更准确的说法,是偏外,偏到什么程度,或是偏内,又偏到什么程度,是在外向或内向这一维度上处于极高、较高、一般、很低、极低等不同水平而已。
外向过了头,不但不是优势,反倒是劣势。我曾接待过一个从海南过来,想和公司谈一个合作项目的人。他非常外向和健谈。但问题是,往往是第一个问题还没有谈清楚,他已经转入了下一个话题。谈了两个多小时下来,听的人云山雾罩,只知道对方要做大事,具体做什么,怎么做,依然不知所云。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外向的人,可能比内向的人更具优势,但外向与否,并不是一个销售冠军的核心要素。偏外的人可能会走感性路线,在较短的时间和顾客熟悉,形成良好的沟通;但偏内的人也可以走理性路线,用产品本身和提供的服务打动顾客,营造出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
事实上,无论是偏外还是偏内,只要不是处于极高和极低两个极端,不是外向得把对方淹没,忙于口若悬河却不知对方的想法;或内向得有自闭症的倾向,都可以做销售。性格偏内,销售却做得非常成功的人,也不乏其人。
在我见过的销售高手中,既有善于言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者,也有稍显木讷,但真诚恳切,令人信赖者;既有气势十足,自信满满,以引导客户为主的强势型,也有亲切如邻家大姐,一心为客户着想的看似弱势型。我曾见过一个有违常规销售原理的案例:一个挑剔成性的顾客,买房买了近一年,看房几十套,十多位销售员都未能将他拿下。最后,一个不起眼的销售员,带他看房后将其训斥了一通,竟让此人改变了主意,下了订单——法无定式,不同的顾客,服不同的药,还真没哪剂药万试万灵,谁见谁服的。
销售人员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不在于你有多能说,说了多少话,不是演讲家那样炫人眼目令人惊艳的口才,更不是满嘴跑火车,不知所云的话篓子。而是把话说到点子上,说顾客想听的话,能准确捕捉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
打个比方,假设顾客需要的是鱼,你却使劲劝她买八竿子打不着的篮球,甚至连顾客想表达什么都不关心,那你说得再多,又有何用?只怕说得越多,顾客越想把你当垃圾一样清除出去。
再进一步,你想满足顾客买鱼的需求,但很不巧公司提供的是鲢鱼,而她想要的是草鱼,你怎么办?你可以告诉她B公司有草鱼卖,这也同样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但对公司来说,这是负效应,你满足了顾客的需要,却没有满足公司的要求,更没有达成你的销售目标。
做到千方百计满足顾客需求,仅仅是成为销售员最基本的素质,如只停留于此,甚至还有被顾客牵扯着鼻子走,让谈判陷入僵局的可能。要想成为高手,还要学会引导,甚至创造顾客需求。顾客本来想买草鱼,但公司没有,销售高手的素质,就是让顾客转而买公司的鲢鱼。而顶级高手,不但让顾客买鲢鱼,还可以深度挖掘、开发,甚至创造顾客需求。不但把鲢鱼卖给顾客,还能把和鱼相关的鱼竿、渔网,甚至游艇卖给顾客。达成需求满足,这就是销售人员最核心的素质。
此外,从事销售工作,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情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做销售工作,尤其是初期网络还没有建设完成的时候,遭受白眼,吃闭门羹,挨冷眼冷语,对销售人员来说是常事,挫折,可谓如影随形。你再开朗活泼,再外向健谈,倘若被人拒绝了两次,便觉得生活暗淡无光,想回家闭门思过,再也不肯出来让人泼冷水;给顾客打了两次电话都被秘书挡掉,就不肯打第三次……诸如此类,那从事销售工作,同样很成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大学生做销售,没有一个农村小姑娘出色的原因——他的韧性没对方强,“脸皮没对方厚”。
都说销售锻炼人,锻炼的就是发现和满足他人需要的能力,倾听的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个职位的其他要求,所要提升的能力,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许多职位都有这样的关键点,如财会工作的心细如发、涉密工作的守口如瓶、设计工作的创意十足、质检工作的不徇私情、市场工作的创新思维,等等。
在我们将性格和职业更好地结合起来时,必须对结合的双方——自身性格和职业要求,尤其是如上所述的这类职业的核心素质,都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结合。对哪一方的认识出现偏差,都会导致结果的差强人意。
每一种性格,都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19世纪未,一个男孩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男孩的母亲是位犹太教牧师的女儿,生性怯懦、软弱,气质忧郁而耽于幻想。父亲赫尔曼是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他体格壮硕,脾气火暴,是一位粗暴、专制的暴君式父亲。这样的家庭环境,对男孩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位父亲期望孩子像自己一样刚猛,具有男子汉气概,可男孩瘦弱的外表,以及和母亲相似的内向、懦弱的性格,全无男子气概,和父亲简直有天壤之别。这让父亲对儿子的行为深感不满,尤其是男孩经常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时,更是火冒三丈。曾有一次,男孩为了找人跟他说说话,半夜借口要水喝,结果却被父亲扔到屋外的走廊,罚站一夜。这件事给男孩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父亲巨大而无处不在的身影,成为男孩童年最大的梦魇,更成为他心灵痛苦的源头之一。
赫尔曼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不关心他的才华。只是经常指手画脚地训斥一通。他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像他那样性格坚强又能干的人。但粗暴的斯巴达克似的培养,致使结果恰恰相反,让男孩在父亲巨大的阴影之下,内心一直存在着对父亲无法消除的畏惧心理,面对父亲时自卑的性格进一步加剧,并形成了孤僻、忧郁的气质。
男孩在惶恐不安中长大,整天都在察言观色,时常独自躲在某个角落处悄悄咀嚼受到的伤害,小心翼翼地躲避着父亲突如其来的怒火。这样的性格,看上去实在难有作为。
为了让孩子的未来有所作为,赫尔曼将他送到一所德国人办的文科中学学习(因为当时哈布斯堡王朝为了填补官员的空缺,经常从这所学校挑选优秀的学生,培养他们当官)。1901年时,又让男孩进入了布拉格大学法律系学习,男孩考试合格,被授予法学博士头衔。尽管如此,男孩的性格也未能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宁折不屈、刚毅勇敢、风风火火。他还是那么孤僻、忧郁、自闭,这样的性格对男人来说,实在太糟了。既难以从政,也难以做一名优秀的律师,很难想像忧郁的他,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的模样。看来,他将度过悲惨的一生。
但这个男孩后来却被尊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被推崇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他的名篇《判决》、《变形记》、《城堡》、《美国》等,深刻洞察了现代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就是弗朗茨·卡夫卡。
卡夫卡的孤僻、敏感、悲观、消极……对大部分职业来说,都是弱者的性格,这些在他父亲赫尔曼眼里,更是糟糕透顶的性格,但卡夫卡成功了。因为这些看似糟糕的性格,却让他敏锐地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他的内心世界日益丰盈,并练就了一双看透世界的眼睛,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了超越一般人的尖锐而深刻的认识。如果他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从政或者当一名律师,那无疑,世界就多了一名蹩脚的政客、失败的律师,而少了一个文学大家卡夫卡。
卡夫卡或许离我们太远,再来看一个身边的故事吧。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特别拧。她认为对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反对,都一定要坚持到底。最经典的一次,是小时候回家做作业,家长检查功课时,说她有一道题做错了,让她改过来,可女孩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小胳膊拧不过家长的大腿,女孩说不通家长,但却怎么都不肯照家长说的改过来,即使为这件被罚站两个多小时也不肯改。家长终于没办法,让她睡觉去了。第二天,女孩兴奋地拿着老师批改的作业,告诉家长:我就是对的!
长大后,女孩这个性格一点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反倒“变本加厉”起来。世界在她眼中,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一是一,二是二,颇有点一根筋的感觉。
女孩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这个性格给她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当过文员,却因不知变通,不招人喜欢。比如发放办公用品,公司规定,一人限领一份。可办公室有位同事,有点后台,要多领一份。换了其他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了,可她不,坚持要按规定办,怎么也不肯多给一份。那位有后台的女孩,经常享受到特殊待遇,自从她来后,便不能再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这样的事情一多,一来二往的,女孩在办公室开始受到排挤,最后离开了公司。女孩也干过销售,被淘汰得更快,因为面对顾客层出不穷的要求,她总是穷于应付。她的坚持原则,在客户看来,压根就是不通人情和死板拘泥的代名词。一个不受客户欢迎的销售员,又何以立足呢?
她常说,“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这样固执的个性,在现代职场,真是不讨好,似乎很难有大的发展。但就是这个女孩,后来却进入了一家效益不错的集团公司下的工厂,从普通职员,到质检员,又在3年的时间内,一路升到质管部长。她就是我的邻居方瑜。
从当初屡受挫折,到后来的质管部长,方瑜的性格并没有大的改变,改变的只是她的平台、职业空间,只是她的性格和质管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正好吻合。
一个人能力再强,专业再热门,学习成绩再好,如果他抹不下情面,可能是明知产品出了问题,眼看着牛奶里面检出了三聚氰胺,也因为抹不开的情面而放行。一个称职而优秀的质管,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因而方瑜在其他地方招人嫌的那股拧劲,在这里才如鱼得水。
性格没有对错之分,更没有完美性格的存在——性格谨慎小心的人,通常有胆子小,做事放不开手脚的弱点;勇往直前的人,又容易有冲动、行为鲁莽的缺点;豪爽大气的人,往往有不拘小节,不受束缚的毛病……
还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家人面对我性格中的种种“弱点”是如何苦口婆心的劝导,如何担忧着我未来的路。我想我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被家人如此关爱过的,这样的经历,对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可事实上,对性格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的行为。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适合它的路可走,哪怕是那些按大众审美眼光看起来不太正确,或者不太优秀的性格,无论是卡夫卡这样的天才,还是方瑜这样的普通人。
就像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那句台词:“每一个Baby都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没有一个是意外。”我相信你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有存在的价值,有你存在的空间,更有属于你的位置。只要找准位置,谁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