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运作中,情况远比上面列举的复杂,还有诸如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司经营不善,即将倒闭,个人无力回天;手头的项目已经结束,又没有新项目开展;他人犯错,自己负连带责任;职场炮灰;被人陷害等不得不跳槽的事件。但无论如何,尽量有计划、有目的、负责任地跳槽,而不是跟着感觉走,稍不如意,就以跳槽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自己
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我相信大部分人,能买正版LV包就不会买A货,能穿金斯顿就不会穿街边无名小店中的打折西装,即使是DIY爱好者,恐怕也喜欢用点名牌配件。
品牌,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具有较高的识别性,既能给商家带来更多的销售额,又能彰显买家品味,自然容易成为众人心头所好,心甘情愿为它付出更多的人民币。
有意思的是,品牌货可不是商场才有得卖,在职场也不时能见到品牌效应的踪迹。
李宁这个名字蕴含的价值,成全了李宁牌运动服;周星驰是喜剧电影的代名词;冯氏风格的台词自成一家,独领风骚;韩寒的名字几乎就是畅销书的保证;最近提起魔术,就会想起一夜成名的刘谦……一个人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象征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不菲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像上面这些大腕,谁的身家都不薄。
或许这些当红明星的品牌效应,对我们来说太远,需仰视才能见,但低下头看看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亦不在少数。
比如工程部的几个工程师,其中总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经常被客户点名去修理机器;小酒吧里,如果有一个受客人追捧的驻唱歌手,能让小酒吧的客流量增多三成,譬如当年的张靓颖之于空瓶子酒吧;知名的大酒楼,通常有一个厉害的厨师……那些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公司里面的那些明星员工、猎头们眼里的香饽饽、客户们最喜欢的合作对象,可都是人才市场里面能卖出好价钱的品牌货。
当你开始具有品牌价值时,表示你有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能接到更多的office,得到更多的回报。
职场中个人品牌,是个复合元素,除了职场组合拳这个重头戏,还要加上职业素养、人品等元素,才能让此品牌经久不衰——品牌不等于知名度,芙蓉姐姐菊花妹妹们也曾经很有名;也不等于一成不变的形象,不是像羽西那样,始终以童花头示人,你就成了品牌,那是CIS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的外包装。没有人只因为童花头或芙蓉姐姐那样的名声,就给你一个好价钱。
打造品牌需要的职业素养,是敬业和职业道德;人品,是诚信、忠诚。这些理念,在日益浮躁,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今天,听上去似乎有些落伍,可它们,才是个人品牌的支柱。菲佣,一个成熟合格的保姆品牌,称得上是家政行业里面的白领阶层。在香港,有条文规定,菲佣每月的酬劳不得少于4000港元,如低于此标准,雇主有可能受到投诉;在内地,菲佣的身价也不低,堪比白领,乃至于能请菲佣,是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较高的象征。寻常保姆、钟点工每月酬劳不过几百元,为何菲佣的酬劳能在行内遥遥领先?
记得有一次看CCTV的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是长江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节目中借菲佣说了一个故事。这位董事长举了菲佣工作中的几个细节:只要在工作时间内,你不会看到她在休息,她总是在忙碌,展现出工作的姿态;每天的早餐,也许原材料也就那几种,但一周七天,每天她都会做出不同的款式,连西红柿,都会摆放整齐,做出可爱的图案;她的厨艺,更不亚于饭店里的厨师水平,有的还考有厨师证书。
当无数个菲佣,都如此这般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把提高雇主的生活品质这一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时,就给其中的每个人,带来了远远高于同行的收益。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再说忠诚,尽管这是一个忠于职业而不是忠于公司的年代,但做一天事,尽一天责,谋一天事,只要你还是公司一分子,就有对公司尽忠的义务,更有保护公司的义务。
比如有人在跳槽后,携带旧东家的核心资料,转向新东家投诚,希望以此谋得要职。基于利润法则,我相信有公司会接受他的条件,但后果呢?第一,新东家不会信任你。人力资料管理有个技术:从过去推导未来。也就是说,既然你能把旧东家的核心资料带走,令旧东家元气大伤,那么你同样有可能对新东家采取一样的行为。从常理推断,即使新东家想得到你手上的资料,让你入职,但最重要的工作,恐怕不会让你接手,更不会让你成为公司核心成员。二则,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尤其是同行业,兜来转去,不过是那几张熟面孔。总有一天你会和前老板遇上,到时你又以什么脸面见他?如果两家公司正好有合作的意向,你又如何自处?如果你到一个公司,坏一次名声,断一次退路,几年过后,你又如何在这个行业内混?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信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我们想像中的更大。常上淘宝、拍拍这些大型购物网站的人都知道,网站的买家、卖家都有信用等级,作为双方是否进行交易的参考。而卖家的信用度和他的店铺的活跃度,往往呈正相关的关系。到银行贷款,银行会先审你的信用纪录,如信用有问题,贷款则不予批准。到较正规的公司应聘主管以上的职位,人事部门亦会对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确认应聘者过往的资历和诚信程度,作为你入职与否的重要参考。
你的每一段经历,都将成为下一段经历的注脚。我们努力工作,在工作上精益求精,甚至苛待自己的动力之一,何尝不是为了给履历表上添上精彩的一笔,让我们的职业生涯,能良性循环呢?
五年前经历的一件小事,令我感触颇深,更改变了我的工作观念。那天,我要印一批双色宣传单,把文稿拿到印厂的时候,已是下午。待制好版,天色已晚,工人快要下班了。因数量只有几千张,我跟厂长说,请相熟的郭师傅赶赶工。没想到,郭师傅问了问印刷的数量,回绝了。他说,黑色油墨快用完了,新的还没有拿回来。如果现在开印,印到后面的那些宣传单,字体颜色可能会变淡,或出现重影,效果不好。还是明天一早拿回来了再印,不会误事。郭师傅还特意拿来油墨桶给我看,以证明他所说不虚。我因为这些宣传单第二天下午就要用,担心明天再印会来不及,便说:“没关系,差一点点别人也不一定看得出来。”不料,郭师傅颇有几分生气地回复说:“我自己知道!”
郭师傅的回绝反倒让我“老实”下来,对郭师傅生出几分敬重之意,决定照他的话做。果然,第二天一大早,油墨一到,郭师傅立即开工,赶上了下午的时间。而这些宣传单的印刷品质,一如既往的漂亮。后来我才知道,郭师傅是业内有名的印刷工,有口皆碑,带出不少徒弟,也是一把好手。还有不少客户,如果要印重要东西,每每千叮万嘱,务必要郭师傅去印才能放心。
“我自己知道”这句话,是郭师傅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坚持,更是他成为品牌的源头。
有人提出,用经营公司的理念来打造自己,比如用SWPS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用定位工具给自己找准方向,用产品、价格、渠道这三大营销要素,来扩展自己的职业舞台,把自己视作这个公司的CEO,对“我”进行资源整合、营销策划,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品牌的价值……这些当然很好,但无论多巧妙的方法,它的根基都是:打好自己那一份工!
香港的曾荫权,当年亦凭一句朴实的话“我会打好这份工的”,赢得千万港人的心,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
可见,打一份工容易,可打好工,把自己打造成品牌,却不是易事。因为品牌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投机取巧所能达到,它需要点点滴滴的努力,长时间的积累,和许多段成功的经历作为注脚。而品牌的价值,不在于外表有多华贵,在于它代表的六个字:有我在,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