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人生,实际上就是大大小小的选择的结果——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就拥有了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行业,就具备了什么样的宏观发展前景;你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就决定了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状况;你现在的人生,更是你从前选择的结果。
要活得精彩,就得做好选择题,确立个人目标,而不是随波逐流;要学会把更多的精力,有选择的放在适合你的领域,舍弃一些你不擅长也不适合的事物。
如何选择?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最深层的依据是我们内在的价值观——这个常被我们忽略,却影响巨大的隐性因素。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价值观是如何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影响着我们的职业取向,最终决定我们人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实际经验来看,当工作和人生价值观最大限度地重合时,往往也是个人满意度最高,成就感最强的时候。反之,如果两者严重背离,工作也很难给个人带来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拿着高薪却觉得工作毫无乐趣,甚至痛苦;有人薪水相对较低,却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快乐生活的原因。
在价值观之上,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后天的优势,在这些领域努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样的努力,有人短短几年便能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努力十多年依旧表现平平,不能不说和当初的选择有一定的关联。你的天赋、特长、优势,你的兴趣所在之处,才是你的主场。在那里,我们更容易找到或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跑在前面的人。
那么什么叫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家们自然有高深精妙的理论,对我们而言,可以简化为一句话:你能力最强之处,别人做不到,轻易无法取代你的地方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试想一下,那短短的、细小的订书针,为什么能一下子穿透厚达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打印纸,把它们连在一起?因为订书机在下压的过程中,把全部的力量都注入到了订书针的两端,朝一个方向,垂直用力。还有生活中常见的,一根小小的针,可以轻而易举地穿透厚重的布匹,反倒是块头比它更大的圆棒对布匹毫无办法,同样是因为把力量专注于一点上。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那一招绝,就是你最大的优势,是订书针的两端,针的针尖,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大体来说,可以从两条不同路线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走精深路线。譬如程序员、工程师这类纯技术性职位。因为在技术圈内,技术越强,越容易冒出头;再如律师、医生、财务这些经验性职位,经验越丰富,竞争力越强,没有年龄的困扰,越老越值钱。这些职位都可以往深处发展,在本领域往下深钻,做深、做精,成为本领域内的行家里手,成为业内的顶尖高手。
二是挖掘自己独有的优势,例如渠道优势。打个比方,同一家报社,往往不止一个记者,那你该如何脱颖而出?靠文笔?可一起工作两三年的同事,谁又比谁的文笔弱多少呢?常言道,功夫在诗外,记者之间的较量,可不完全是考笔头功夫,还得考跑新闻、追踪新闻的功夫。谁的线索多,谁能找到更火暴的独家新闻,谁能采访到更多的大腕,谁的竞争力就更大。试想,报社想做个李嘉诚的专访,谁都束手无策,你偏偏有门路找到李家门上,请他接受访问,如果访问成功,你会不会就此在报社一战成名?
还有种乐于分享的链接达人,他未必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但他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人;他未必拥有你想要的资源,但他能告诉你什么地方能找到;他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却有广泛的知识面,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能提供有效、新颖,或有参考意义的解决方案;他们更像一个中转站或中转枢纽,他们背后,是一个四通八达,庞大的关系网。他还能同时接纳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或两个迥然不同的人,并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些连接在一起。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而非无数个孤立的个体。在这方面,猎头公司及百度、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和他们颇有相近之处。前者专职输送各类人才和招聘需求,后者自身什么也不知道,却能引导你去世界任何一个微小的角落。这种超出一般人的链接和整合的能力,何尝不是他最大的优势呢?
核心竞争力不是某种专业技术的代名词,它就是你最强之处,那或许是技术,或许是经验,或许是渠道……无论是什么,只要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犹豫,不徬徨,奋斗到底,就能令别人无法取代!
职场组合拳之内功篇
仅仅具备硬件还远远不够,这些硬件,是枝干,是心灵的外化,而给它们提供营养,让它们发展,茁壮成长,开枝散叶的,是我们内在的理念、思维模式、价值观等软件,少了这些软件,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持久。这就像电脑,光有主板、CPU、显卡,仅仅是具备了电脑形体,只有安装入软件,电脑才能运行。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性格与才能,能找到一千种发挥才干的方式,但在这纷繁的表象下,有四种性格特质,是职场通行证,更是职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是学习力、行动力、创新力和反省力。
先谈学习力。如果你认为从学校出来,就不再需要学习,那你就要当心,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团队中的最后一名而被淘汰出局。在这个多变时代,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跨部门跨专业工作,英语专业的从事营销,管理专业的又在学习软件,等等,并不是新鲜事,这就需要我们有快速切换,尽早掌握新事物的学习能力。
不仅如此,学习力还包括快速适应新公司的能力。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做事办法,当你转换门庭,进入一家新公司时,难免会有不适的感觉,此时,你需要放弃,放弃在上一家公司里已经习惯了的一些东西,接纳新环境、新同事、新上司、新文化,成为新公司的一分子。
记得在天涯社区看过一篇帖子,是一名职场新人抱怨职场冷漠,他的直属上司不肯教他东西,在他向上司请教时,上司甚至很不耐烦地让他自己看,再加上对环境不适应,上班三天的新人愤而辞职,在天涯上发帖泄愤。不料,他的上司也看到了他发的帖子,在后面写了一篇很长的回复。原来,从这位新人和其他同事一起入职以来,已接受过一次统一培训,和他一组的另外三个新人,已学会了培训内容,只有他没有。上司又给他开了两次小灶,他还是没懂。当他第三次敲开上司办公室门时,正忙于工作的上司,在那一刻终于失去了耐心,让他出去自己看,从而引发了一场帖子官司。隔着帖子,不知谁是谁非,但试想,如果是你,愿意面对一个怎么教也教不会的下属吗?你会喜欢一个总是和公司氛围格格不入的新人吗?学习的能力,不是从学校出来就完结,而是要贯穿我们一生。
第二,行动力。学了之后怎么办?自然是行动。行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及时行动。当你确定好方向,有了部分行动的思路及知识储备,就要开始行动。只是不停地说这个项目有多重要,计划有多完美,而不采取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空中楼阁,毫无用处。要知道,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积极有效的行动。
为什么说有部分计划就采取行动,而不是待准备充分再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能让我们离理想更近;只有行动,才能引领我们找到答案,吸取经验,收获成功!
何况,在今天这个时代,万事俱备才行动的后果,往往是良机已逝,风光不再。而不在行动中经历市场反馈,根据反馈对项目进行校正,去闭门造车的风险,就是让出公司在市场中的第一把交椅。
微软为什么总是在第一代软件投入市场不久,市场还没有抛弃它时就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为什么没有人在后面追赶,它的CPU已出到奔四?因为它要通过不断的行动,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抢占市场,牢牢占据第一宝座!
个人不妨向公司的经营理念取取经,像公司一样,通过行动,来实践所学,通过行动来校正行为的偏差,通过行动保有自己的竞争力。
行动力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譬如吃饭,如果中午大家要一起外出吃工作餐,几乎没有人会集体坐在那儿,等讨论出到底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是吃面还是吃炒菜,有了具体的结果后再一起往目的地走。更常见的情形,应该是到点了,一旦说好要聚餐,就关电脑的关电脑,拿衣服的拿衣服,大家一边往外走,一边讨论到底去哪家吃。行动力,就这么简单。
行动力的另一层含义是执行力。身为下属,上司交代下来的任务,你的第一要务不是去质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执行,百分百的完成任务。许多高学历、刚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上司,尤其是学历不如自己的上司,常有一种不服气情绪暗藏着,总觉得上司资质平庸,能力差劲,真是不明白他凭什么可以对自己指手画脚,呼来喝去。可是,能成为你的上司,必有他的道理。何况身为上司,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与下属不同,了解到的公司内部信息也不同。就像面对同一片风景,同一幢楼里的住户,一楼的住户看到是灌木丛、矮小的树木、过路的人群、高大的乔木树干;二楼的住户看到的是树枝、飘落的树叶;三楼的住户会看到飞鸟、树冠……再往上,能看到小区的全景、小区外的街道,到了最顶端,也许就是整个城市……你们彼此眼中不同的世界,决定了在同一件事情上,有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手法。下属认为无关紧要之事,未必真的无关紧要,下属认为正确的事,站在更高一层来看,可能就是错的。因而,除非你已达到和上司同样的高度,否则不要轻易质疑上司的决定,重要的是执行。
第三,创新力。如果你仅仅是把某种知识从A处搬到B处,当一个复读机,那你所掌握的知识价值就非常有限——若论复制知识,相信搜索引擎比人更在行。所以,不仅要明了、懂得前人之所想,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属于你的,具有独创性的东西——人类文明,不正是在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创新推动下,往前发展的吗?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灯泡、电话、电脑,哪一个不是创新的结果呢?
职场创新力,或许没这么伟大,更多的时候,是指不拘泥于过去,不墨守成规,推陈出新或对旧有的事物、行为模式、工作方法、组织架构等进行改良的能力。就像软件公司不断推出的软件新版本,或者是百货大楼的促销活动,不可能每次都是一样的促销招数,只有够新鲜,才能吸引够多的眼球,达到促销目的。想让你的行动与众不同,让你的能力突显,增加你的职场闪光点,创新力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职场,创新力还代表一种创新思维,即转换角度,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发明了便利贴的雅特·富莱的故事。1968年雅特发明了黏胶,其后,他不断与同事研究黏胶的运用,尝试着做不同的产品。3M公司本想研发一种黏度很大的胶水,却因技术原因一直没有成功。一天,雅特按惯例去参加教堂唱诗班的活动,歌本内夹着纸片,用以标记要献唱的诗歌。当纸片再次从书中掉落下来时,久受其困扰的雅特,这一刻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公司那些黏度较小的胶水,如涂在纸片上,纸片就不会掉落了,而且撕除纸张时又不会破坏纸张。根据这个构思,雅特开始研发有一定黏性的便条纸,最终帮助3M公司生产出了这种其后畅销不衰的记事贴。本是一个不成功的产品,就这样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开创了一个新潮流。
最后,是反省力。曾子说“吾一日三省吾身”,反省的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如果说是反省自身道德有何缺失,似乎标准太高了一点,但我们仍然需要反省——反省今天的表现够不够好,手上的工作哪些环节需要改进,怎样才能更上一层楼,反省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是什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它是自我总结与自我检索,要往前看,也要往后看,还要往周围看。
如果我们只是埋头向前冲,而缺乏必要的反思和校正,就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偏离航线;如果我们只是在不断地学习,却没有及时总结和提炼,那所有的学识,都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不是你素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经历了挫折,以为挫折到成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去进行必要的反省,总结失败的经验,没有从挫折中站起来,那挫折就仅仅是挫折,只是一种经历而已,不是财富,更不是成功之母……
如果每天晚上入睡前,你能用三分钟的时间,检索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得失,将它和你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力、行动力和创新力结合起来,再辅以正确的方向、积极的心态和坚持到底的毅力,你的职场成就,必能超出你的预期!
最后,就单项能力的强弱并不能决定职场胜负举一个例子:
《红楼梦》中的晴雯,论模样、论言谈、论针线,晴雯都是拔尖的,甚至在贾老太太心里都挂了号,可见是个可人儿。但为什么是这些都不及她的袭人加薪进职,成了怡红院的头号大丫环和贾宝玉没过明路的姨娘,名为丫环,却拿着姨娘的份子钱?是因为袭人懂得站位,和她的上级王夫人保持了高度一致,想王夫人之想,投王夫人所好。掌握着丫环们生杀大权的王夫人,能不给她得力干将一定的回报吗?
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袭人,这只是告诉我们,想成为职场大虾,靠的是多种能力的组合。除了最重要的外功与内功并重,让工作能力持续提升,还需要修炼轻功,即与人交往、相处之道。如何与上司、同事、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成为你事业的助力,同时又不会沦为没有个人风格、独特价值的老好人,这是一门学问,有待于每个职场中人用心揣摩。
跳槽:“留级”还是“升级”
跳槽,一个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并不陌生的字眼。只是,有的人越跳越不如意,有的人却越跳越好,都是跳槽,为何结果差这么多?除了运气因素,这和不同人对跳槽的不同观点有莫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刚参加工作的前两年,因对自身认识不足,定位不明晰,心态不够成熟,同时抗压力较弱,一碰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逃避,或者用跳槽来掩盖问题,寄希望于新环境带来的新人生,跳槽几率会较高。有的人能较快地度过这个阶段,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人却迟迟不能度过,以至于变成不受欢迎的职场跳蚤——习惯性跳槽者。
然而,一个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很难让公司对他建立起信心,除非你有强有力的理由说服人事经理们,否则你的简历十有八九会直接进回收站。另一方面,不断地在各行业、各公司转换,亦不太容易让你积累真正的行业经验,长期下来,你的竞争力也会削弱不少。来看看吴京的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