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处〕唐,王之涣《凉州词》。
〔注释〕①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族人吹的一种乐器。②杨柳: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也指杨柳树,含有双关意义。③度:越过。④玉门关:故址在现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当时为边塞要地。
〔今译〕羌笛里何必吹出《折杨柳》那样悲怨的曲调来埋怨杨柳迟迟不发芽长叶呢,要知道那柔和的春风是不会吹到玉门关这边来的。
〔赏析〕《凉州词》一作《出塞》,是一首边塞诗,是诗人初到凉州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进入凉州境内所见到的辽远而雄浑的景象,表现了戍边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士卒的生活、不给他们以温暖,含蓄地提出了批评,并对戍卒们的艰苦生活、思乡情绪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首诗写得曲而有致,情境如画,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创造出了悲壮苍凉而又韵味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感受,一向为人所称赞,成为脍炙人口、广泛传诵的名篇,并被后人评为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
这两句诗通过不须吹奏《折杨柳》歌辞来哀怨春天不来的比喻和拟人,抒发了戍边战士思乡怨别的情绪,同时批评了唐代朝廷对戍边士卒的漠不关心。诗句中“何须怨”三个字含意深远,用得极妙,特别富有情味,表现了戍边者浓郁的怨情和无限的乡思。后人常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来形容西北地区的奇寒与荒凉,也常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多指好的方面)到不了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现在引用,有时一反原意,把“不”字换成“已”字,比喻正确思想深入人心。
〔原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