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出处〕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注释〕①拼将:拼得。将,结构助词,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开始。②须:必须,须要。③乾坤:天地。这时指国家危亡的形势。④挽: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相当于挽救,扭转。
〔今译〕豁出去拼他个十万颗头颅的热血,也一定要把国家危亡的局面用力挽救过来。
〔赏析〕《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作《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又作《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是一首壮怀激越的爱国诗篇,作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据载,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清政府竟然丧权辱国,恬不知耻地宣布“中立”。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当时日俄战争结束不久,诗人由日本再次返回祖国,乘船行至黄海,在船上看到日俄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地图,想到国家屡遭外侮,而清政府又极端腐败,心中激愤万分。这时正碰到一个日本友人求诗,诗人便怀着无比愤懑的心情,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中描写了诗人为寻求救国真理不避遥远与艰辛而两次只身东渡日本的情景和眼见国土沦丧的现实并提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政治主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和高昂的战斗激情,充满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誓死拯救祖国危亡命运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格调慷慨悲壮,气势豪迈雄浑,语言刚健质朴,音韵铿锵有力,感情热烈奔放,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决心以热血和头颅来挽救危难祖国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诗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随时准备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诗句雄浑豪放,一字千钧,气壮山河,充满阳刚之气,道出了一代革命者的铮铮誓言,是表现诗人唤起民众和振兴中华宏愿的名句。
〔原诗〕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作者〕秋瑾(1875—1907),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原名闺瑾,小名玉姑,字卿,号旦吾,别号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号汉侠女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福建,曾随父居台湾、湖南,后于1903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随丈夫王廷钧由湖南移居北京。她自幼性格豪爽,不满封建礼教。后来在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思想觉悟了。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1906年因反对日本取缔留学生而归国。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1907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奔走沪、杭各地,联络金华、玉溪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安徽、浙江两省起义。后事情泄露,被清军逮捕。1907年7月15日壮烈牺牲于绍兴古轩亭口,年仅31岁。她少时即工诗善文。她早期诗作清新秀丽,多表现个人高洁的情操;后期作品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洋溢着爱国主义的革命激情,多激奋昂扬、关心时局艰危之作。有著作《秋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