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处〕南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注释〕①遮不住:阻挡不住。②毕竟:到底。
〔今译〕青山啊,你们虽然遮断了我远望长安的视线,但是却阻挡不了滚滚滔滔的清江水,它们到底还是冲破了你们的阻挡,继续向东流去了。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是一首题壁词,是词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在江西提点刑狱公事任上,驻节虔州(今江西赣州)期间,有一次经过造口镇,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在墙壁上写下的。词中从怀念往事写起,描写了对宋高宗建炎年间国事艰危的沉痛追怀和对宋钦宗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萦念,抒发了词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和希望恢复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这首词运用极其高超的比兴手法,借山川江河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思,以小词寓大主题,发大感慨,同时风格悲壮苍凉,深婉沉郁,托意高远深沉,韵味悠长,艺术感染力极强,是词人词中古今传诵的名篇瑰宝,并被人誉为以词书史之绝唱。
这两句词运用“借水怨山”的艺术手法,以江水奔逝,表达了词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示了收复失地实现统一的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可阻挡。词句以景寓情,深有寄托,写得委婉含蓄,警辟动人,是词人的名句。现在常引用这两句词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或者是说明正义事业像奔腾的江水,将涤荡一切污泥浊水,使之滚滚向前。
〔原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力主抗金,但不受重视,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他的词充满反抗民族压迫的战斗精神,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雄壮、激越、豪放为主,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并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加强了词的思想内容,使豪放派词蔚为大宗,达到了宋词发展的新的高峰。他一贯抱有重农思想,十分提倡农业,以致将自己的号及书斋均取名为“稼轩”。他一生留下的词有六百多首,是一份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存诗不多。有著作《稼轩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