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三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出处〕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注释〕①鸡声:报晓的鸡叫声。②茅店:用茅草盖房顶的客店。这里指简陋的旅店。③迹:足迹,脚印。
〔今译〕报晓的鸡啼鸣了,茅草屋顶静静的客店上空斜挂着一弯残月;早行的人起程了,木板桥面白白的晨霜上边踏出了几行脚印。
〔赏析〕《商山早行》是一首描写羁旅行役的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大中末年(859)离开长安城南的杜陵到南方去游历,在旅游途中路过商山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在山中赶路时早行的凄苦景象和寂寞失意的悲凉心情,表现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结构严密,语言明净,对仗工整,颇富艺术技巧,曾被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称赞为“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见于言外”的行旅佳作,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人早行的时间、地点和旅店的景物,描写了诗人清晨告别山村、踏霜赶路的情景。诗句运用了不同寻常的手法,并列组合几个富于时地色彩的名词,排列几件典型事物,山村早行景象全出,同时意境凄凉萧瑟,画面幽雅宁静,蕴含着无限生机,把早行情景写得极为生动逼真,称得上是“意象具足”的佳句,历来脍炙人口。清人沈德潜曾称赞这两句诗说:“早行名句,尽此一联。”
〔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次叉手而成八韵,时称温八叉。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终身困顿,屡举进士不第,官仅国子助教。他工诗亦工词。他的诗文采绚烂,以体物工巧艳丽见长,在诗作风格上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属于花间派词人。他的词在唐代词人中数量最多,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词艺术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影响。有著作《温庭筠诗集》、《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