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注释〕①野火:野外自燃的火。②尽:完。③生:生长。
〔今译〕野火可以烧掉原野上枯草的茎叶,但烧不死深埋在土壤中的根;只要春风一吹,它就又会蓬蓬勃勃地生长出来。
〔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仅16岁时应考的习作,也是诗人的一首成名之作。按科场考试规定,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诗中描写了荒原上野草的茂盛与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厚与永恒,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这首诗用春草作比喻,巧妙地把诗人对朋友的满腹情谊,寓于原上景物的描写之中,同时构思精巧,格调清新,情景交融,语言流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据载,白居易16岁时赴长安应试,曾投诗给善诗文、当时被推为诗文宗主的著作郎顾况,希望能得到举荐揄扬。但顾况恃才傲物,对平庸之辈往往不屑一顾。当他见到谈吐风雅、举止大方的白居易时,已有几分喜欢。待见到行卷上有“太原白居易诗稿”七个字时,便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等到读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大加赞赏,笑着说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由于得到了顾况的赏识,诗人白居易和他的这首诗以及其中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胫而走,声名远播。
这两句诗描写了野草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蓬勃朝气和豪迈精神,暗寓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绵绵不绝。诗句比喻新颖贴切,对仗工巧天然,语言简练通畅,如行云流水,同时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在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比喻新生事物或革命力量的发生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怎么也扑灭不了,即使暂时受到压抑,到一定时机,又会兴旺起来。
〔原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字乐天,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自号醉吟先生和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称他为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曾因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最后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唐代诗歌的发展史上,是继陈子昂、李白和杜甫之后的又一个革新能手,是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同时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而且是唐代唯一以歌行体闻名于世的诗人。他与元稹齐名,常相互唱和,世称元白,他们的诗被称为“元和体”。他的诗采用比较活泼的乐府诗的形式,政治倾向强烈鲜明,艺术形象生动突出,语言通俗浅近,音律和谐优美,相传老妇也能听懂,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他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将近3000首,有著作《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