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起向陈飒的车走去。
不说已经快15年没见过于安然的陆明,就是陈飒刚见到于安然的刹那也是愣了愣。尽管只是两年不见,此次见到于安然的陈飒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说不清哪里不一样,但就是觉得这次见到的于安然不一样了。至于哪里不一样,陈飒把脑子搅成一团糨糊也没能理出一丝头绪。想不明白便不管了,这一向是陈飒的至理名言。于是,边挽着于安然的手往停车场走,边开始喋喋不休的抱怨着C市蒸包子似的天气。
而于安然只是静静的听着陈飒的碎碎念,不时点头微笑轻声附和,淡淡的笑容似冰霜下渐渐绽开的梅,纵然室外近40度的高温,跟在身后的陆明却顿觉清冽舒爽,赏心悦目。
在陆明的记忆里,于安然的形象始终停留在15岁那年。安静内向的于安然,因为身体不好经常服药的缘故,身上总是带着一股淡淡的中药味,苍白的脸,略微有些发胖的身材。不喜说话,也不常参加班级的活动。
那时候的于安然不喜欢户外活动,但喜欢画画。
从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习国画的于安然,初中时已经开始带着画作参加各种比赛了,还拿了好多奖,市里的、全国的都有。学校每年举办的画展,最显眼的位置永远是于安然的画。
于安然喜欢花,这几乎全校皆知。因为于安然每一幅参赛的、展览的作品,无一例外全是花,也因此有了个“花姑娘”的称号。但因为此称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日本的某些不良嗜好,所以在被老师们强行的“纠正”后,到是再无人提起。
那个时候的于安然尽管安静,但因为她本身的出色,再加上其父母都是老师的缘故,所以哪怕在男生们眼里并不美丽的于安然,却几乎是全校知名度最高,人气也最高的女生。
说于安然出色,并不单单是她的绘画天份。除了她本身成绩优异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从初二开始,于安然的作文已经成为全校几乎每个班级的范文。那时候好多班级的语文老师都经常来找周老(周老是陆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目的是为了拿于安然的作文,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学习。
而陆明之所以觉得于安然的文章写得好,是因为在那个成天只知道到处惹是生非的叛离年代,文章更是写得狗屁不通,只有在摘抄港台流行歌曲才有书写欲望的年代,于安然的作文已经被老师们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了。
同样的命题,在大家几乎都是在为凑字数抓耳挠腮时,于安然已经完成了从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到诗歌、小说、故事等题材的升华,而且无一不是言辞凿凿、意境优美。在大家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她的连载小说已经开始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还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稿费收入。
所以尽管不喜言语、性子沉静,于安然还是极其低调的高调生活在那时的校园里,直到初中毕业大家各自分离。
说分离或许有点夸张,但陆明和很多同学一样,几乎也是十几年再没有见过于安然。
2000年,初三中考那年,于安然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当年的中考。中考过后,考得好的去了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考得不好的部分念中专、技校,还有一些人放弃了学业早早踏入了社会。
他们整个班级50个同学,唯有于安然复读。
一年后,尽管于安然以优异的成绩直接保送到部分初中同学所在的重点高中,却已经和大家相差一届。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大家更是各奔东西,天南海北。
此后虽也有小规模的聚会,却是再没有人见到过那个曾被冠以无数荣誉和艳羡目光的于安然,直到今天。
今天,当陈飒非要拉他一起来机场接于安然的时候,陆明心里虽然没有不愿意,但也没有更多的期待。来接机,对陆明来说只是一种礼节,因为他是男人,还是班长,仅此而已。毕竟15年没见,对于安然真是没有更多的印象了。
犹记得当时陈飒那诡异的笑和那句“定让你不虚此行”让陆明一度皱眉,如今看来却不得不暗道一声“天,这个世界要疯狂了!”
所有的淡然,几乎都在确认于安然就是于安然的时候,变得再也无法平静。纵是以稳重见长的陆明,在15年后见到于安然的瞬间也以赤橙黄绿青蓝紫般不断变换的脸色表达了对再见于安然的尴尬欢迎。
她是于安然?
她怎么就是于安然了呢?
她竟然是于安然?
她还是于安然吗?
这所有的疑惑在陆明的脑海里不断翻腾,在无数次的告诉自己这是真的,千真万确的之后,陆明终于给出了结论:
她是于安然,却再也不是那个记忆中的于安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