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课程安排的紧张且密集,而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多得惊人,给我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核载的重负,时间上的遥遥无期更是难熬的惆怅和迷惘,仿佛囚禁在黑暗的牢笼里默数着天日。不仅如此,关键还要全力以赴、积极表现,争取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以便获得人生的最高荣誉和褒奖,而能够早日加入到少年先锋队的行列,佩戴着神圣的红领巾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宣誓,同时也就具备了当选班干部的资格和基本条件,这些都是每个孩子的梦想和学习的终极目标!
我知道靠自身的努力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自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能够随大流不被现实淘汰给家庭丟脸,落下不良的后果就算是烧了高香啦!为此,我只能拼命保持住学习成绩上的救人稻草,免得中途留级而贻笑大方。那时候的各种测验和考试名目繁多,几乎三、五天便进行一次,无形加剧了师生间的对立和紧张关系。多有好事者通过“顺口溜”形象地描绘此局面:“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循环中,既不出类拔萃,也落不到点名批评、经常补课的行列,维持一种两头够不着的从众境地。我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上课听讲上,尽管杜绝了小动作的不良习惯,尽量摆出一副全神贯注的专注和姿态,但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连自己都难以把握,浑身的浮躁实在难奈其单调的过程,根本坚持不了一节课的时间。往往刚刚弄懂问题的出处便沾沾自喜,自恃完全可以放下来的轻松,马上思绪犹如蓝天上的朵朵白云,簇拥着自由的想像和无边的遐思,悠悠荡荡地进入到一种虚无缥缈的仙境里,仿佛江河逆流而上的游鱼,体会着凶险和归途的欢愉,又像是幽居太久的牧人,忽然嗅出草原浓烈的气息……。以此来抵御着学业上的苦恼和挟持的烦闷,等到飘若浮云的灵魂回归课堂又听不懂了。我就这样兴趣上来稍微明白一点顷刻心猿意马,追逐起自由而舒畅的虚幻的空间,如果老师讲得刻板听不下去了,心思更是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毫无目的任其流逝难觅踪迹……?!
相对于课堂上的苦思冥想,来自窗外的诱惑实际且充满生命的张力,反正怎样都比上学的煎熬好受多了。别看我在学校里的表现差强人意,可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则完全是变了一个人,仿佛憋屈了很久的气球炸开,蓦然释放着本性中的能量和压抑。表情夸张,极具喜剧演员的素质;言语犀利,陈辞生动到归于天赋的领域;什么鸡零狗碎的事也有参与的热情,活脱脱的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庸人和俗物。院里的孩子我跟谁都能合得来,亲密无间,善于沟通,超级坦诚到交心的地步,既使有时发生一些小小的摩擦,用不了几个时辰就会和好如初,而由此更加懂得珍惜的价值友情的意义。我从来也不会为纠结的人和事互相忌恨彼此,尤其关系处得比家人要好,有什么样的秘密谁也不瞒谁,总有着先吐为快的主动和示好的表现,这样就具有广泛的人缘而赢得小伙伴们的赞赏及接纳,携手相伴渡过童趣无比的青涩年华。
那时候的孩子们普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个头又瘦又小,有着长不开的体态和身形,怎么看皆与实际年龄相差不少,按现在的骨龄测定完全可以冒充低年级的同学,参加社交活动和各种比赛,省去了改户口和学籍等手续上的麻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谁也无法预测将来要发生的变故和难料的世事。
虽然物质上的极度匮乏,造成诸多生活上的欠缺和阻碍,但孩子们的精神大门,明亮地敞开且充满智慧的光芒,弱小的生命活力四射、势不可挡,拥有太阳般的热情和主动抱成团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信念。特别值得渲染的是彼此间的高度统一,极端排斥崇尚糜烂奢华生活的行为,社会层面也公认“劳动者最光荣。”“革命工作不分贵贱。”等深入人心的普世教育,不但宽容到谁也不会讥笑贫穷所应有的伤害,反而以此为荣争相炫耀自己的衣服有多陈旧,怎样的剪裁N次过后还依然能够合体,身上的补丁装饰的如何恰到好处。而大同小异的发型和粗布的穿着,体现出各自家庭的手工能耐和创造性,而每个孩子身无分文却自得其乐,口袋里塞得满满的各种玩具和最新的发明……。
怎样才能描述放学以后的几近疯狂的举止呐?那种尽情释放的欢愉和感官上的刺激,与接受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里的封闭及严谨的作习制度千篇一律,首先是每个人的体能要经受莫大的考验,你得绷紧身子、昂首挺胸,保持一种雕塑般的坐姿方可达到学校整体的要求,否则稍微的放松或懈怠,哪怕侧侧身子、跺跺脚、揺几下僵硬的头颅,都会影响其公共秩序和课堂纪律,甚至一些生理上的因素也必须排除在外,可以说偶尔打响嗝、放个屁也不行,免得引起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传染,形成一种东倒西歪、交头接耳的起哄的局面,从而让老师难堪不已,本来就板着的脸顿时阴沉下来,动作娴熟且持续地用教具击打讲台,节奏鲜明的敲来师道的尊严和权威。
与身体上的种种憋屈及难受相比,高度集中的精神方面也时刻不得松弛,并钳制出一种呼吸不畅的窒息的委屈的感觉,而黑板上眼花缭乱的粉笔字以及不断重复的诵读,给人以时间停滞不前的空白或者倒流的沉寂里,愈加渴望着无限的生机和霎时的解脱……。的确难以知晓大家是否有相同的认知,但我的感受颇为强烈,那种浑身长毛的不适应与日剧增,牵扯出大脑皮层间的阵阵神经性头痛,而懒懒散散的骨头缝里遍生荆棘般的细刺,与粗糙不平的桌椅发生激烈的摩擦,相互磨损着对方的梭角,依次逐渐形成光滑圆润的平面,彼此见证着势不两立的蚕食过程。由此,我对知识的出处和真伪心怀叵测,并引发一连串的问号:“究竟是谁发明了这些东西?为什么非要读它呐?将来究竟有怎样的用处……?”进而上升到更为理性的思维:“也许古人为了更好的约束和管理孩子,以便自己能够从事心仪的生活方式,只图省心而偷懒想出的法子吧?抑或知识本身就有着欺骗性,它深藏不露艺术性地愚弄百姓……!”每当想到这些问题的深处,突然会有大逆不道的棒喝和冒犯的颤栗,恰似误入歧途的羔羊赶紧回过神来,心思却也不在功课上,脑子里只是闪回着昨日中断的游戏项目,虚构着怎样能够弥补现实的快乐,不由得怨恨起时间的漫长,常常默念下课铃声里脆生生的倒计时,尔后延伸到放学后的分分秒秒,犹如穿云破雾的燕子般带着回巢的眷恋,展开自由飞翔的翅膀似地心神合一的狂奔……。于是,时间马上又变得快如闪电,根本经不起众多孩子们的轮番折腾,同样的时间怎么会有如此的差别?45分钟的课堂恍如一天的等待,而到了这里却眨眼就过、转瞬既逝,难道时空并不是均衡存在的物理定律,头脑之中的分化和侧重才决定着它的长短?!反正回到家里,孩子们会自然地分成敌、我两派,情绪激昂地在院子里到处追逐着,舞“刀”弄“枪”(用纱纸打磨出来的木头大刀,刷上银粉明晃晃夺人眼目,有的则在柄端钻孔缠绕着红绸子,分外精神;而长、短枪支也是用墨水涂黑的木头产品,仿真程度无可挑剔。)地来回穿梭,口中:“冲啊……杀啊……。”地喊的震天响,其认真程度和冲锋陷阵的状态令人心悸,而且完全模拟的是现代战场上的场景,标新立异地采取“迂回”“包抄”“偷袭”“反击”等招数和策略,进行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胜负往往是在筋疲力尽或有人受伤的情况下,才能告一段落。休整期间精力充沛的孩子,还能爬树采摘天然的“水果”来补充营养:公认的最爱吃的是盘根错节的老槐树上结出的果实,有着一柞多长的带梗的绿白相衬的槐花,送进嘴里咬住并用牙齿滤下绽放的蓓蕾,慢慢地抽出它长长的根茎,久久地拿在手里晃动着不愿扔掉,因为甘甜多汁的爽口直泻心底,化作融融的津液般直达胃里,然后还要升腾起许多回味来到口腔驻足,所以让你仰脸张嘴尽情喷射着美食的芬芳和馨香,它既能果腹还可以解渴……。其次就是长得疙里疙瘩、满是疤痕的榆树的翅果,犹如硬币一样圆圆的榆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方能进食,吃起来则涩涩的生菜样的没滋拉味的,只能勉强充饥,况且也没有什么水份来润喉……。然而最难吃的就是笔直的杨树结的东西,不知是花蕊还是果实?整条像毛毛虫似的,表面有一层白白的膜衣裹着,包在里面的是纺锤状的颗粒分明的果子。它釆摘起来也相当的麻烦,你必须用头上绑着铁钩的长长的竹竿,才能拧着它缠在一起掉落下来。初春时节,那层白色的膜衣会自然脱落,结成大片的丝网状的扬絮,大风起处上下翻飞,在空中飘舞着形成翩跹的样子。这种花果连体的植物最为常见,一般人们都形象地叫它“舞菽芒”(山东方言:实在查不到它的出处和名字的由来,多方打听下来也众说不一,所以只能以谐音来代之。)它不但要淘洗还得浸泡很长一段时间,就这样也实在苦得难以下咽,粘粘糊糊的堆在嗓子眼里特别难受,呆在胃肠内经常造成阻塞影响消化,吃多了听说还有中毒的危险……。
每天的轮番厮杀过后我们都先后挂过彩,这是残酷的“战争”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收获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权力。一般常见的都是磕碰和刮擦伤,有的人可以说伤痕累累、惨不忍睹,无论你是自己不小心跌倒还是“遭人暗算”,谁也不会因此抱怨或用任何微词来怪罪对方,大家更加注重胜负得失的喜悦和缺憾,尽情分享并格外珍惜的是用鲜血换来的友谊!而对于肉体上的伤痛则轻描淡写,最多互致一下安慰,有时还会趁机彼此损上几句,玩笑开的越重越证明关系的深厚。而对于伤病各自有着处理方式,有的回家以后抹点紫药水、碘酒之类的常备药,有的甚至根本不用管它,渗血的伤口会愈合结痂,不出一个星期便自行脱落,同时留不下什么疤痕……。
每当我们玩得高兴正来劲的时候,家长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声调各异的“回来,吃饭喽……。”的乱喊,天天如此也不嫌烦。大家这才恋恋不舍的告别,一步三回头的去迎接父母的喝斥和责罚……。
我回到狭窄拥挤的家里,封闭幽居的感觉又重返心头,时间仿佛又变得冗长且冷酷。而困在母亲喋喋不休的埋怨里,只得低头胡乱吃上几口饭,至于是什么东西浑然不觉,管饱就行。然后赶紧知趣的掂起书包躲开,煞有其事地铺开作业本在昏黄的灯光下,埋头扮作刻苦用功的样子不停地翻动书页,尽量弄出很大响声和动静,“哗、哗”的让人有着不敢打扰的禁忌,接着小手开始抄写起一遍又一遍,好像永远都不会完结的课文,内心却如潮水般地涌上与学习无关的乱纷纷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