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老院士听到了喊声勉强偏了偏头,眼睛已经模糊了,他朝着声音的方向,模糊地认出了韩思远,但此时,带着氧气罩的他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老院士年轻时用身体拼搏的后遗症在人生最后三年的时间里一一还上,甚至是加倍地还上了。
他透过模糊地视线,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此时就站在自己的面前。除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眼前这位是他最后一位亲人了。他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也许只能是非常短暂的停留了,但是现在他有一位继承人将他的一切留了下来。
在生病时李院士告诉女儿:病情不要瞒着自己,他要知道自己的最后时限做好安排;但要瞒着韩思远,他还年轻,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老爷子那时刚刚从陪伴了一生的妻子的死亡中走出来,他提前写好了遗嘱,对韩思远的要求开始出乎意料的严格。
韩思远除了旁敲侧击问老爷子能不能发表论文,没有做过任何违逆的事,从踏进这个院子起,他就选择了这条学术的路,尽管那时候所想的全是打败自己的同学,站在顶端傲视他们的样子,但到了后来,他辗转与各种机关企业,他看到了老院士的实力,也看出了如果此番没有成就,他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就消失在整个学术界了。
韩思远强忍着乖巧了七年。
李老爷子在这七年,如同看到寿命将近一般,通过各种方式将知识传授给他。
此时,他很欣慰地看到这个孩子成长成为一个肯吃苦肯钻研的人,自己如果还能再活个一年时间,可能就能够见证这个金融界的里程碑诞生了……
但是,他敌不过生命转动的轴轮。
韩思远除了呼喊不知道做什么,眼前的老人早没有七年前那般精神,那时的老院士目光如炬,常常燃烧着火焰一般拼尽力气去研究一些他觉得新奇的东西,哪怕微不足道;那时他还坚持着晒太阳;总是拉着脸看来访的人;喜欢带着韩思远把市区逛了一遍又一遍。如今已经没有访客,不能挪动,甚至还有这垂死的气息。
韩思远耸了耸鼻子,坐在床边。两人是沉默的,老爷子闭上眼,休息着。睁开眼对现在的他来说也有些劳累了。
病房的门被再次推开。
这个点李文苑还没有放学。
韩思远飞快转头看着门口,一位老年人走了进来。
“老院长!”已经60多岁的院长精神颇为萎靡,他缓慢地走到病床边做了个揖。
“李老。”
病床的老人没有回应。这次连眼睛都没有睁开,他已经陷入了沉沉的睡眠之中。
老院长转头对韩思远说,“你的档案在李院士退休的时候已经博士毕业了。”他沉思了一会,再次道,“现在我们需要你回校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和学校的请求。”
韩思远早就知道最近几年学校名声随着李院士的退休而变得衰颓,现在的韩思远回去也并不能够带来什么。
只有一种情况他是被需要的,那篇论文完稿发表。
院长不知道,韩思远被嘱咐了一年内不许发布论文。
这是老爷子单独对韩思远说的遗言。没有人见证,老爷子也没有权力这么要求,但他在病床上握着自己手的样子让韩思远心酸。
一年时间,才能够真正雕琢出来这篇璞玉。
~~~~~~
当晚,医师将韩思远和李文苑留了下来,让他们这夜守在这里。
夜里1点23分,李院士停止了呼吸。
李文苑爆发出了强大的毅力控制住悲伤,将后事办妥。而韩思远以李院士代表人的身份完美地应对了媒体的堵截访问。
一届泰斗,安然去世。
各界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全国级金融首席刊物也发表了相当长的一篇悼文,介绍了李老先生生前所作出的贡献。
这样的势头不会超过一个月,韩思远很清晰地看到事态的方向,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个郊区的老房子就不会被人记得,而再过很多年后被后人当做故居。
一年后,他还能够从每年投入的大堆论文中脱颖而出吗?
一篇论文悄然通过院长的手递交到首席刊物的总编辑手中。
老院长很是感叹,当年把韩思远送到李院士院子里的是自己,今日助他成名的还是自己。
不出任何意外,学界再次掀起大波。
去世老院士学生的研究再次引导一个时代!
这个偏门独院又一次迎来了大批的媒体和访问人,韩思远表示将在母校任职,拒绝了所有的橄榄枝,这番行径在学界大受好评。
随后一年,老院长申请退休,推荐新任院长——韩思远。
这是一种交易的默契。
韩思远为他坐镇学校,而老院长悄然离职。
老院长倒是很欣慰,即便这一年时间发现韩思远和逝去的李老爷子性格一点都不像,他的手段更劲,更爱好名声。
但这些手段用到学院的经营上,相必能够更上一层吧。
这也是老院长最后的心愿了。
当年,韩思远30岁,与老院士的女儿完婚。
就像是老院士经历的一个翻版。
韩思远仰倒在院长室的沙发椅上,八年前刚刚接到院长电话的那一幕还记忆犹新……
你是院长,我还是校长呢。
“哈哈哈哈!”韩思远在院长室里大笑了起来……
韩思远,最被看好的金融学术新的领航人。
韩思远,XX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韩思远,金融泰斗李院士的最后一位关门弟子。
韩思远……
没有人再记起他勉强及格的大学成绩,会有人帮他修改好粉饰好;
没有人还会记得他出身的专业,当年求职的不堪;
没有人会嘲笑他辗转的七年,只会崇敬他七年为学术的奉献……
这还远远不够!
韩思远站在了自己的窗前看着整个学校,他的眼中燃烧的不止是这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