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高延寿进兵安市,策略有三:其引兵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堡垒,占据险要地势坚守,使我军久攻不下,以此困住我军,此为上策。趁我军不敢围城,引城内军民连夜逃遁,此乃中策。凭兵马众多,前来与我军交战,此乃下策。”长孙无忌颇为自信地说道,“高延寿有勇无谋,必出下策。”
“辅机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听长孙无忌如此一说,紧锁的眉头不由得舒展开来,“高延寿为人狂傲,兼之手下有二十万大军,可与城内金永熙里应外合,夹击我军。故而,他当轻视我军而贸然引兵前来挑战。如此,朕便可倾力与之决一死战,必能生擒此贼,大败高句丽援军。”
“臣也以为,高延寿当引兵前来挑战,我军可与之一战。”李世勣沉思着说,“臣所忧虑的是城内金永熙,此人老奸巨猾,深谙用兵之道,他得知我大军倾力出击高延寿,必会引兵出城从后夹击。如此,我军则危矣。故而,臣以为可与高延寿一战,然不可倾巢而出,且得于四十里之外截击。”
“李将军言之有理。”薛万彻附和道,“若我军全力出击高句丽援军,金永熙必引兵出城与之夹击,我军腹背受敌,难以取胜。故而,当分兵击之。”
“你等所言,正合朕意。”李世民眼含微笑地看了看众臣,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朕知城内守兵有五万之众,而高延寿援军二十万,若两军前后夹击我军,的确难以取胜。故而,朕欲令四万将士围城,以阻击金永熙出城,再亲率十万大军前去截击高延寿。我军将士骁勇善战,当可敌二十万敌兵也。”
“皇上圣明!”长孙无忌拱手道,“我军围住城内守兵,便可无后顾之忧也。如此,皇上亲率大军前去讨贼军,当可出奇制胜击败高句丽二十万援兵。”
“分兵之计,实为可取。”执失思力拱手说道,“只是不知皇上将命哪位大将军引兵围城,请皇上明示!”
“朕欲令薛万彻将军当此重任,不知将军愿为朕效劳否?”李世民转眼望着一旁的薛万彻,面带微笑,口气温婉地说道。
“臣愿效劳,请皇上放心臣一定不放一兵一卒出城,若有任何闪失,愿受处治!”薛万彻起身向皇上一拱手,斩钉截铁表态道。
“好,有薛将军在,朕便可高枕无忧矣!”说罢,李世民哈哈一笑,紧接又下旨道,“众将听令,今日做好充分准备,明日出兵阻击高延寿,不得有误!”
“遵旨!”众将起身,纷纷向皇上拱手应命。过了会儿,任城王李道宗突然开口请求道,“皇上,臣愿引五千精骑抄小路直奔平壤。请皇上应允!”
“任城王,你何故欲引兵平壤?”李世民听了,不解地问道,“今高延寿引大军前来安市,我军当共击之,为何要发兵平壤,这是何道理?”
“正因高延寿领二十万大军前来安市,臣才想出其不意袭取平壤。”李道宗高声答道,“皇上,今高句丽倾尽本国兵力来抵抗我军,平壤守军必然虚弱,实乃不堪一击。此时,臣若率精兵跨过鸭绿江,直奔平壤,泉盖苏文必不为备,可生擒之。夺取都城平壤,高延寿那二十万兵马必定不战而降也。”
“任城王此计绝妙,臣以为可取。”李世勣眼睛一亮,望着李世民说道,“皇上可率军牵制高延寿,任城王引精骑直捣都城平壤,当可攻其不备而取之。”
“是呀,皇上。任城王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定可不负皇上所托。”尉迟敬德、契苾何力、薛万彻、程名振等将领上前进言,劝皇上采纳任城王的建议。
“不可!”李世民考虑了好半天,谨慎地答道,“泉盖苏文深知兵法、老谋深算,他岂能不知严加防范?今若引兵前往平壤,必中其计也。”
“皇上所言甚是!”长孙无忌随声附和道,“为兵之道,当以谨慎持重为好,切不可孤军贸然出战。安市距平壤颇远,若遇伏击,将无兵可救援哪。”
“用兵需稳健慎重,然也不可过于拘泥,错失良机。”李道宗说道,“昔日诸葛孔明若能听取魏延之计兵出斜谷,又岂能有六出祁山而无果之憾呢?”
“是呀,皇上。兵者,诡道也,又岂能不冒风险呢?”李世勣劝谏道,“且皇上素来喜欢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昔时虎牢关一战便是也。今何故……”
“你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李世民向李世勣摆了摆手,沉着张脸答道,“今非昔日可比,我大唐兵强马壮,可稳扎稳打,无需冒之大险。”
“皇上之命,臣不敢不从!”李道宗见皇上不愿采用自己的奇计,深感惋惜,末了无可奈何地说句,“只是错失良机,臣恐皇上到时后悔呀!”
“铤而走险,朕不可再为之,任城王你也不可为之。”李世民郑重地说道,“今我军已入安市,待击败高延寿便可直逼平壤,到时当稳取之,何用冒险!”
李世勣认为皇上这一回的确是保守了些,白白浪费了这个袭取平壤的绝好机会,但见他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那么苦苦地笑了一笑。然后,他便向皇上揖礼告退,领着众将朝御帐外走出。出了帐门,将领们纷纷飞身上马,朝各自的营地飞奔而去,为明日的进兵做充分的准备。
翌日上午,李世民率领十余万大军出了北山,沿着条平坦的大道朝目的地浩浩荡荡地开去。一路上旌旗飘扬,人马飞动,卷起滚滚沙尘遮天蔽日。
城上守军见北面蹄声阵阵,黄尘弥漫,先是一怔,以为唐军又要来攻城,随后却发现尘埃渐散,蹄声远去,一个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然而,守将金永熙倒把眉头皱紧,神情变得相当忧虑,心头生出一种不安。说实话,他不怕李世民率军攻城,就担心他前去阻击自己的援军。现在看来他的担心已变成了现实,他敢断定此番唐军一定是前去截击高延寿。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却也是一次击退唐军的不错机会。他认为唐军大部队离开营寨截击援军,自己便可乘机出城追击,到时可与高延寿大唐前后夹击,从而大败唐军以保安市不失。这么一想,他脸上的愁容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之情。当下他决定一个时辰后引兵出城,尾随唐军而去。主意已定,他下了城楼。一回到营署,他就召集众将领商议出城之事,并敦促他们做好准备。
当白花花的日头高高地悬挂在天中央时,城内四万守军齐聚北门,只等主将下达命令。可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且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强烈地敲击着众人的隔膜。这使他们大吃一惊,齐刷刷地把目光对位立在战将台上的主将。金永熙也感动一阵莫名其妙,难不成李世民采取迂回之术又引兵回来攻城?默然一下,他差部将登城瞭望以观察敌情。那名小将得令,飞也似的朝城墙奔过去。不一会儿,他便返回来向主将报告情况。金永熙听说薛万彻率数万兵马包围了城池,不禁抽了口冷气,他知道出城的计划泡了汤,只好长叹一声,令军回各门坚守,以防唐军袭击。
薛万彻十分理智,他清楚以自己这四万兵马是攻不破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因此,他只令军把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不下令攻城。金永熙尽管认为出城同高延寿夹击李世民的大军实为上上策,但因怕被城下薛万彻引兵袭了安市城而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两军便对峙着,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唐军大部队终于到达了西岭山谷。此谷地势平坦,两旁皆是高山密林,连绵起伏,风过处掀起阵阵松涛,犹如兵马咆哮,是个屯兵的好地方。当然重要的是,此处是高句丽援兵进入安市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唐军只要在这儿驻扎,就一定能够截住高延寿的大军。李世民进了山谷,便勒令部队停下。然后,他下了车辇,翻身上马,领着长孙无忌、李世勣、尉迟敬德等人前往高岭观察地形。来到高处,他勒马伫立,四下瞭望,一边与李世勣、长孙无忌他们议论排兵布阵之事。清冷的山风呼呼地吹着,令人浑身凉爽,暂时忘却了六月间的酷暑炎热,心情也因此而舒畅。
察看了一番地形后,李世民又带领众将回到了军中。当下,他就将酝酿成熟的行动计划向将士们宣布了一通。他命李世勣率三万骑兵布阵于西岭,以迎敌军;长孙无忌引两万精锐做奇兵,从山北面穿越峡谷埋伏在丛林中,待交战时断敌军之后,并与前军形成夹击之势;李道宗、尉迟敬德率所剩兵马伏于道路两旁,闻到战鼓声后一齐出击攻打敌军。吩咐完毕,李世勣、长孙无忌、李道宗、尉迟敬德他们引所属兵马向各自的地盘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