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魏河西之战后,战国的格局随即发生了改变。之前魏国是中原的霸主,而现今,秦国打败魏国,成了“战国七雄”中的老大。
战国时代,有一种不成文的约定,这是诸侯之间的默契。比如,之前魏国异常强大,诸侯国就合起来对付魏国,同样的,现在秦国异常强大了,魏国就和别的诸侯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公元前328年前后,在魏国的主使下,诸侯合纵对抗秦国。秦惠文王对此感到十分头疼。
诸侯合纵对抗秦国,对秦惠王来说是天大的坏事,但对张仪来说却是天大的机遇。
秦惠文王很头疼的事,张仪却不以为然,于是就向他问计。
张仪漫不经心地说:“区区小事,何劳秦王操心。对付这群乌合之众,有张仪就足够了。”
秦王很纳闷,问他怎么办,张仪说:“蛇无头不行,蜂无王必乱。只要搞定魏国,合纵立即就会不攻自破。”
为此,秦惠文王正式拜张仪为客卿,让他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
随后,秦惠文王召集大臣议事,开门见山地说:“诸侯合纵对抗秦国的事想必你们都听说了吧!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张仪率先说:“魏国自河西之战后,对秦国很是不服,这才发动诸侯合纵。所以,我建议立即派兵攻打带头闹事的魏国。”
张仪刚开口,大臣们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大臣们的意思是说,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但秦惠文王深以为然,认为张仪说得在理,于是问:“我欲出兵伐魏,敢问各位文武,谁愿领兵?”
此话一出,除了张仪外,所有的大臣都把目光投在了公孙衍的身上,很明显,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这带兵打仗的事非他莫属。
秦惠文王见到这种场景,心中有些不爽,因为在他看来,这公孙衍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他。
但这是事实,无法改变的事实,谁叫人家收复了河西之地呢!
秦惠王于是陪着笑脸,以近乎恳求的语气对公孙衍说:“这事就有劳大良造了!”
可是公孙衍没有买账,他委婉地拒绝道:“老臣恐怕要让大王失望了。我不是不愿意,只是近来身体不适,还请大王另派贤能。”
公孙衍不出兵,一是居功自傲,二是他刚拿了魏国的好处,再就是因为他看张仪不顺眼,想以此来威胁秦惠王。
可是,公孙衍的算盘打错了。
秦王想,不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和功劳,如果不听我使唤,我一样不会让你有好果子吃的。
君王最怕臣子结党,更怕臣下不听话。
相比之下,陈轸就聪明得多。他见秦王有些偏向张仪,反感公孙衍,于是就出来发话:“请大王派一军与公子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之弟,善武,为秦国当时的大将)带领,让张仪随军指挥,出兵伐魏。”
陈轸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对君王投其所好,再就是趁机卖张仪一个顺水人情。
如果张仪此番战胜,必定会得到秦惠王的重用,他以后就能以举荐之恩跟着张仪混;如果张仪败了,秦王一定会重新启用公孙衍,他以后还可以跟公孙说,是他推荐张仪出兵,才使得张仪原形毕露的。
所以,无论结果怎样,对陈轸来说,都是有利的。
张仪听了,暗忖道:“这陈轸的心计果然了得,以后还得小心些。”
秦惠王本就有心重用张仪,但对此人的本事还不甚了解,所以就让公子华为主将,命张仪随军作参议,这样既放心,又可试探张仪的真才实学,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秦惠文下令,命公子华为主将,张仪为军师,不日整顿兵马,进攻魏国的蒲阳。
公元前328年春夏,趁着冰雪消化、北风带暖,张仪与公子华率三万秦军浩浩荡荡离开咸阳,向魏国蒲***体不详,应该是河西之地以东的魏国城邑)杀去。
此时的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既无精兵,又乏良将,难以抵抗秦军。
而秦军斗志高昂、情绪嚣张,又得张仪指挥,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入魏国心脏。
两军对阵不出三日,一旦交兵,魏军就作鸟兽散,蒲阳城不日便被秦军攻占了。
张仪攻下蒲阳城,即下令停止进军,并对城中秋毫无犯,好生善待百姓。
张仪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更大的阴谋。
安抚好蒲阳军民,张仪请公子华率秦军驻扎在蒲阳,而他却返回秦国。
张仪回到咸阳来见秦惠王。惠王听说张仪攻下蒲阳,大喜,先夸了他一番。
张仪见秦惠文王正在兴致上,就趁机对他说:“请大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还要将公子繇(秦惠文王的小儿子)送到魏国做人质。”
秦惠文王听了张仪的话,当时就晕倒了。
是谁天天嚷着要攻打魏国?现在好不容易攻下了蒲阳,你却要我白白的还给魏国。这且不说,你还要我将公子繇送到魏国去做人质?
秦惠文王想不通,横竖都想不通。
张仪却信心十足地说:“只要大王相信我,我保证能给秦国带来比蒲阳大出十倍、百倍的利益。”
秦王忙问:“什么好处?”
张仪说:“上郡十五县与蒲阳相比如何?”
秦王睁大眼睛道:“这是我大秦多少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若真如此,黄河以西将尽归秦国所有。”
“你能有多少把握?”秦王忧虑地问。
张仪只是微笑,没有回答。
正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秦王最后同意了张仪的请求,并让他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
之后不久,张仪以秦使的名义护送公子繇来到魏国。
入魏后,张仪以极度傲慢的姿态与魏惠王见了面。
张仪永远也忘不了两年前的那件事。
两年前,就在这个地方,张仪怀着满腔的热血去求魏惠王给他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可是,魏惠王不仅没有给他机会,还派人打了他一顿,然后把他赶出魏国,永远不准回来。
可是,不出两年,张仪又回到了这个地方,而且是以战胜国使节的名义出现。
张仪见到魏惠王,第一句话就问:“大王,别来无恙?您可还记得在下?”
魏惠王也许不记得张仪的长相,但作为战败国的君主,他不可能不知道张仪就是被他两年前赶走的那个人。
魏惠王内心也许是愤怒的,或者是无地自容的,但他还是强颜欢笑,和颜悦色地说:“记得,记得!当我看到贵使的第一眼,我就断定,你并非池中之物,所以,我才狠心地将你赶走,是希望你能有一个更远大的前程。”
听了这话,张仪是彻底的无语了,于是放下仇恨,对魏王说:“张仪不才,是奉秦王之命护送秦国公子繇入魏作人质,并归还蒲阳城来的。”
魏王听了,频频地点头称好。
张仪趁机对魏王说:“秦国对待魏国可是真心实意的好啊!得到城邑不仅不要,还送公子到魏国作人质,可见秦国之诚意啊!”
魏惠王只是表面微笑,他内心不是不知道,这是秦国的把戏,但知道又能怎样,谁叫他打了败仗呢!
张仪又说:“秦王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送到魏国来,就是希望秦魏从此和解,永结同心。大王试想,秦魏一旦和好,今后谁还敢来欺负咱们呢!”
魏惠王只是点头,附和着张仪说好。
张仪接下来又说:“有道是礼尚往来,秦国既然作出了表率,魏国也应该拿出点诚意来吧?”
魏王问道:“不知秦国想要我怎样报答呢?”
张仪说:“秦国只喜欢土地,魏国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把魏国视为兄弟之国。如果秦魏结成联盟,合兵讨伐其他诸侯,魏国将来从别的国家取得的土地肯定会比送给秦国的土地多很多倍。”
魏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那秦国想要魏国的什么地方呢?”
张仪说:“我用蒲阳换魏国的上郡十五县怎么样?”
这时,惠施急匆匆的跑来劝道:“大王,不可!这是张仪的奸计!”
张仪看见是惠施,极为气愤地说道:“原来是魏国的大宰相啊!”
“两年前我来求你引见,可你为了一己之私竟设计害我。如今魏国走到这一步,你这个宰相干什么去了?亏你还有脸在此大言不惭的说话!”
惠施此时无法,只得忍着气受。
魏惠王正在犹豫不决之时,有下人来报告军情,说秦国正向蒲阳大量增兵,大有进攻魏国之势。
这是张仪的诡计,为了逼迫魏王就范,他在来魏国之前,就与公子华商议好了,在他进入魏国后,要摆出大举进攻魏国的架势。
张仪见了,再次劝魏惠王说:“上郡十五县与魏国土地隔河相望,属于边境,治理尤为不便,相比之下,还是蒲阳对魏国更重要一些,大王又何必吝惜它呢?”
魏惠王迫于秦国的势力,再加张仪的软硬兼施,只好无可奈何地把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秦国,从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所有。
至此,秦国把魏国的势力赶出了黄河以西,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就如同一头高卧的雄狮俯瞰着中原大地。
出兵魏国的胜利,标志着张仪的连横政策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