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48

第48章 一体同观分(3)

正如南老所讲,在这一品中,释迦是以无量恒河沙比喻无量众生心的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繁杂绚丽的,同时也说明,所谓如来“五眼”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沙就是沙,万物就是万物。南老语重心长劝谕一些妄想特异功能的人,不要把“幻眼”当“天眼”。这是一位过来人的殷切教诲,值得一切热爱东方文化的人尤其是现在还在修什么法的人们的注意,千万别修了半天,修出一双“幻眼”,那离精神分裂就不远了。即便是真修出“天眼”的,莫过是肉眼的延伸与扩展,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不具备“天眼”,也不用去修,现代科技完全可以替代那神乎其神的“天眼”。

这一品中,释迦以恒沙河喻无数佛世界,这个佛世界与我们今日所说的太空中的星球星系不是一回事,千万不可作简单的比附。现在有不少讲佛学的着作都作这样的比附,这距离真正的佛学十万八千里。这个问题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不多讲。这里只是提醒人们,这里的“佛世界”,只是众生心的别称。在佛学中,心不离土,土不离心,二者是不能分的,这是佛学与东方文化最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千万不可乱套我们当代人的习惯了的主客分离、物质精神分家的文化观念,每个众生心相对的便是一片“明德”照耀的佛国土。我们哪个人的“心”,不存在一个相对的,在你眼中、耳中、记忆中、理解中、认识中的客观世界呢?这便是一个佛世界,这里面必有层层无尽的佛缘,所以都可称之为佛世界。这和自然科学发现的太空状况,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释迦对须菩提说“尔所国土中”,是指存在于须菩提“视野”中的世界,根本不同于我们今天说的中国、美国、日本……这样一些国界概念。“尔所国土中”是指须菩提记忆、认识、了解乃至有缘的一切客观世界,这也不能套用今天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观念。

在这里我们不细分析南老在书中大量出现的“语误”,只把原则提出来,供读者自己去辨别。

关于如来悉知一切众生的解释,前文已经说过,这里只简单重复一句:如来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与如来不是一也不是二,所以如来悉知一切众生心。不过我们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经文中的“如来悉知”中的“知”字,这个“知”字不能简单用“知道”、“了解”、“认识”来解释,这里如来的“知”,就是如来知的对象的“明”,这和“佛光普照”是一句话的两头说。众生被佛光所照,如来悉知众生心,是一回事,具体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该如何讲哩?

第一,当然包括佛学对人们的教育,使众生心“明明德”,即了解自己,反思自己,寻找回真正的“自我”。

第二,佛学毕竟不是教科书。佛学的核心是介绍“本愿”。“如来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 “本愿”打开了十方三世网中网的“死结”,众生便自然从“我执”中解脱出来,这个解脱意味坚冰已经打破,众生都进入“消业”阶段, “明”就是必然的事。 因为众生的“无明”, 是“我人众生寿者”的妄想覆盖而来。

第三, 如来的“明德”, 必须通过众生的“知”表现出来。 所以, 如来的“知”,与众生的“明”不是两回事,但也不完全是一回事。

第四,众生的“明”、“知”、“心”,是因缘合和所致,因缘即如来,这是从法身说的。因缘中必有如来“本愿”,这是从报身说的。也就是说,“心”“众生心”的生生灭灭,念来念去,说到底是如来的作用。“心”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亮点明点,你自以为是你的“心”,也无所谓。这是从化身说的。 本品中最重要的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老解释这段经文是这样讲的:“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虚空无着为谁安。哪里去安心?此心不需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安心。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着无住。”

真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我们想问一句,既然这段经文的本意是“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那如来为什么要“悉知众生心”,为什么要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如来为什么还要有“五眼”?为什么释迦反复告诫众生“于此经中。受持四偈等。其福不可思量。”?

南老,你这番话不如不说,因为现实中不存在“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的事。一切法是“在有不有,有空不空”,“空有”是同时同处而“在”呀!你用,法在,你不用法也在,这是如来的“无为法”。你用,这法也不在,你不用,这法也不在,这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南老所谓的“法”是哪一种呢?如果是“有为法”,佛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雾亦为电。 应作如是观。”既然如此还说什么“空”与“有”呢? 如果是如来的“无为法”, 你根本“用”不了,也说不上什么“空”、“有”。一切法的“用”与“不用”只是个体人的主观幻觉。在实相中,“一切法”无时无处都在起作用,绝不会“不用即空”,这是断灭法这是断灭空。

我们也讲处处是莲花,处处是净土,南老也讲处处是莲花,处处是净土。但双方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说处处是莲花,处处是净土,是说以“本愿”为矢量,历史无时不进步,无时不发展,我们今天当下见到的一切都是实现“矢量”的“标量”。 没有这些“标量”,“矢量”无从说起。所以, 一切“标量”都在实现着“极乐世界”,都是净土。这样,不管对这些“标量”作什么样的人间文化的判断,真善美,假恶丑,都应是实现“极乐世界”的一个步伐,所以全是莲花,全是净土。南老阉割了历史进步的“矢量”,把“莲花”、“净土”的标准说成是心安与不安的问题。人类——众生的心,此心不需安,哪里去安心?“安”与“不安”,不是因为无心可安就安了,而是要知道这“心”只能是越来越明,越来越佛光普照,自然而然心就安了。安心与不安心都是莲花,都是净土。个人的心,不是自己去“安”的,是历史去安的,是如来去安的。这是佛家与道家思想的根本区别。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好是说,不能就心修心,不能在“心”上用心修心,本无心可修、可得,还有什么可修呢?只有改变了因缘才有真实的“修心”,而一切因缘,都不是个别的而只能是整体的。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好是说,“心”是可修的,因心本无心,心本无自性,才是可变的可修的,这个可修可变,恰是说的如来本愿可入一切众生心。如果一切心皆有“自性”,如来本愿就不可入了,或者是有的可入,有的不可入了。“如来本愿”之所以可以入一切众生心,入一切众生心的因缘,就是由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正是由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如来大愿”只是说“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者……实无众生灭度者。”他并不规定未来的众生心的具体的样式,虽然入了无余涅,再生之“众生心”仍是“无常”,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是永恒之生气勃勃,永恒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舍弃“如来本愿”,《金刚经》中的任何一句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释。

南老!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是“可得”呀!

知“不可得”,不正是“得”了吗?不正是明明德吗?得了什么?前文已备述,不重复。

说起禅悟,恰是需要反思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这个“是知也”,不就是说能知“不知为不知”正是“知”吗?

这一层的“反思”,正是“明明德”。释迦的三心不可得,正是“明”了“明德”的基本特点,正是由于释迦“明”了“明德”——“心”——“知”,所以改造“心”,扩展“明德”,解脱“知”的根本环节,也就在于“如来本愿”,而不在个体生命的修行、修养、修炼……

所以,这一品是从“明明德”上说如来本愿的来历,有别于前十七品。

我们恳请细心的读者,把我们的解释与南老的原着对照着读,不难发现谁是谁非。

这一品的核心是讲如来的智慧入了一切众生心。“五眼”者,智慧也,如来悉知众生心,如来智慧因缘入了一切恒河沙般的众生心,众生心本有如来智慧因缘,因本愿入了众生心之因缘,其本有智慧便明确显现了,众生心一定更明亮,更富有智慧的闪光。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伊朗伊斯兰教史

    伊朗伊斯兰教史

    本书正是想通过对16世纪以来伊朗伊斯兰教历史的追溯,展现其独特面貌背后的内容;并对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观察伊斯兰教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解答,即历史上曾经孕育出灿烂的非伊斯兰文化的伊朗,如何转变为今日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祖国?原本产生于阿拉伯地区的什叶派,如何在今天常被认为是“伊朗式”的伊斯兰教?在20世纪后期中东地区伊斯兰复兴的浪潮中,为何唯独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体的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并能够在伊玛目隐遁的状态下,在当代建立一个教法学家治理的伊斯兰政府?
  •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本书分为“不忘初心”、“不舍众生”、“不请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热门推荐
  • 因为遇见你我开始改变

    因为遇见你我开始改变

    “雨儿!我等着你”茫茫的清晨,朝阳升起,天神的眼泪轻轻滴下。滴哒滴哒!只见远处有一个身影,若影若现,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去哪儿,只知道在不远的远处还有一个人在等着她!
  • 无垠与微粒

    无垠与微粒

    我们觊觎的总是可见的东西,那些触摸不及的广阔无垠,到底有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跨越时光等你

    跨越时光等你

    四年前,言可怀着悲伤离开星都去了国外留学,她用了四年时间,忘记了高中时代暗恋三年的纪昀。四年后,言可学成归来,却发现纪昀对她和原来不一样了。给她送花,接她下班,为了不让她再有离开的念头想尽办法。纪昀:“我喜欢你,喜欢到这辈子非你不可。”言可:“那...抱紧我。”少女时代的暗恋,在四年之后才开出了花,我们之间的爱隔了四年,但我如果再回到过去,仍旧会喜欢你,跨越时光等你爱我。外表狼狗内心奶狗总裁男主×小清新毒舌画家女主。第一、三卷为现在时,第二卷是过去时。
  • 风吟竹语

    风吟竹语

    生活中偶得灵感,吟咏酝酿之后就成了一些诗文——收集在此,作为时光的记录。
  • 超超和慧慧的甜蜜生活

    超超和慧慧的甜蜜生活

    一生只爱慧爱大概就是:我只对你好我只爱你一个我只宠你一个我的眼里除了你还是你我会照顾你的小情绪不会让你吃醋不会让你受委屈会记得每一个重要的日子而且,我只会对你去专一'
  • 人类驱逐计划零

    人类驱逐计划零

    小说非中二,非中二,非中二!不是反人类、不是反人类、不是反人类!(总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坐落在F区和Z区之间的穆家村,是一个风景秀丽、宁静安详的“鬼村”...这个偌大的村庄因为十二年前的一次变故,如今只住着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穆元,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穆家村的男孩,本来他也已经完全远离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但在一次意外中,注入他体内的“黑子药剂”却让他被迫成为黑子,并与穆家村尘封的命运重新系在了一起!(什么,你问我什么是黑子?反正不是打篮球那个!)PS:书友群:587040731
  • 燕山孤侠

    燕山孤侠

    武学奇才,却并非少年成名。天资聪慧,却也有困惑之时。谜影重重,匪夷所思。阴谋阳谋,暗藏杀机。但对何一凡来说。江湖之中,没有解不开的谜案,没有揭不开的阴谋。因为何一凡他就是何一凡!可是独独有一件事他始终破解不开:他自己的身世之迷!(传统武侠。一卷一故事,一卷一江湖。)
  • 涅槃公主倾天下

    涅槃公主倾天下

    她是慕容氏最美丽的公主,他是最勇猛的将军,她将一颗天真单纯的心交予他,他利用她篡夺了慕容氏的江山。祭台上,她父皇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的雪地,那一天,她出嫁...她的母后被钉死在木桩上,殷红的血顺着木桩一直流到她的脚边,那一天,她出嫁...她的哥哥被数百只马蹄踩过身体,满地的肉泥,那一天,她出嫁...她的夫君,那高高在上的将军,提着她父皇那睁着大眼的头颅在她面前放肆的笑。“慕容沁兰,从今往后,再也没有慕容氏,你改姓袁,便可饶……
  • 以朋友的角色

    以朋友的角色

    男孩抬起头,含着泪水。太阳慢慢升起,微风拂过树梢,还和很多很多年前一样。天很蓝,有几片云点缀着,他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