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你明确说吧,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基因工程等,是不是科学?
反方:是!能实验、能推理、能计算还能应用,当然是科学啦!但是,是托勒密科学,而决不是哥白尼科学!我强调的是,干嘛非要围着基因转不可呢?干嘛不汲取历史教训呢?
正方:围着基因转?这算什么话?基因决定着生物性状……
反方:……生命境决定着生物性状……
正方:……生物性状是由基因的表达所决定的!所谓基因表达,就是DNA指导合成RNA,RNA指导合成蛋白质和酶,这些蛋白质和酶决定着性状。你不知道有个中心法则吗?
反方:什么中心法则?不是也修修改改吗?你说的生物性状,那可是生命大千世界绚丽多彩现象啊!你想用小丁点的基因分子解释它,中间用什么把它们联接起来?仅用“基因表达”这么简单思维?你的思维会看不出这不符合逻辑吗?这中间还差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境”呢!生物性状是主细胞体系在环境影响下决定的!说到底,是由各级生命境决定的!
正方:生物基因组中包含了全部遗传基因,也就是说,包含了全部的遗传信息,生物性状当然是由这个基因组来决定啦!
反方:什么基因组?请问!黑猩猩和人的基因组大小相同,都含有约30亿碱基对,对比一下分子序列,只有1%的差异。你们说黑猩猩与人的差异都在这1%中,你就感觉不出表形差异太大分子序列差异太小之间的矛盾?若还不觉悟,我再举狗的例子,所有狗基因组差异很小,你再看各种狗的表形,就不刺激你的眼球?你更无法解释了。显然,用基因决定性状无法自圆其说!
正方:你必须正视DNA是负责传种接代的含有基因密码的分子,当然,遗传基因要经过转录、翻译成蛋白质,才能体现出丰采多姿的各种生物。由DNA经过RNA再到多肽链的过程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这其中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反方:算了吧!你说的那理论只能骗骗傻学生们!多肽链,还要经过折叠和组装,蛋白质要有复杂空间结构才能发挥功能。你们把决定空间结构的信息叫“第二密码”,这也应当由基因表达吧!在哪儿?哪有那么多基因?再指出一个事实,真核细胞中有五万多种蛋白质,大多是蛋白酶,你们说有不到三万个基因,还说有六千多种基因病……等着你们基因表达的事儿还多着呢!不怕累死基因吧?到处碰壁,头脑也不清醒?
密码化思维会遇到许多问题。人的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序列,基因序列仅占1%,其它非基因DNA和非编码部分怎么算?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基因组有7000亿个碱基序列,若说这是密码,那么多序列又怎么算?密码化后对多倍体生物就难理解…
遗传呀,信息呀,基因呀,转录呀,翻译呀,基因表达呀,中心法则呀……都是人用自我思维去看生命,在生命化学系统中找一些分子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此为依据“科学”出主观理论。理论虽好!但生命的现实,不买你的账!
正方:细胞核、核酸、DNA、基因、以及基因表达,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有些正在研究,这是铁的事实,铁的理论!
反方:把人这种生物的全部秘密都归结在核酸分子上,这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悲哀和耻辱!是基因面纱美丽外表掩盖着这种耻辱,使后来人大多不识庐山真面目!
人的基因组约有30亿碱基对,戏说有不到三万的基因编码分布在22个常染色体,2个性染色体和1个线粒体上。要想把这些分子序列全纳入你那套基因表达理论中,用此描绘活生生的人,你要找出时空秩序,要找出产物恰当位置……要找出因果关系,谈何易哟!告诉你吧!直到人类灭绝的那一天,你那研究也走不出迷宫。道理很简单,你那理论与事实不符!
所谓的基因表达,实质就是DNA分子与其它分子尤其是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实,你们研究基因表达理论的人,也看到了基因受到复杂的、多级的调控,受谁调控呀?当然是生命境!有人说是受环境诱导和适应,这样说也可以。不管怎样说,各级生命境控制着DNA分子的作用。
事情十分明显:外环境决定着生物体的生存;内环境决定着细胞体的功能;细胞质决定着DNA分子的表达。这是铁的事实!
正方:科学早已经证明核酸分子是遗传物质,像基因重组、有性杂交、转基因生物等等,也充分证实这一点,这是铁的事实!
反方:是呀!你只看到DNA分子变化引起性状改变这种事实,但是,你忽视了DNA分子以外诸多因素控制着这种变化的事实!归根结底,没有各级生命境的作用,DNA分子就是一种没有生命的化学意义上的分子!
正方:生物种类千千万万,不靠基因指导而生成,仅靠单纯的环境影响,就能出现那么多的花样吗?
反方:分子排列几乎都是晶体,生命分子排列也是晶体,规律简单吧!在环境变化影响下,会千姿百态。见过漫天大雪吧,飘落的雪花有多少?厚度达米,却没有两片雪花会完全相同的!简单的水气分子简单的冰核,构成雪花晶体,只因为温度和云层压力状况,经数小时落到地面形成的过程不相同,正是环境影响,竟然展现出那么多的花样。怎么?我的博士老同学,你不去研究研究,雪花基因密码是怎么表达雪花的吗?
正方:咱俩这样争论下去,不会有最终结果。如果说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着生物性状,这种说法今后继续商榷。
反方:不!遗传是错误的概念,基因是虚拟的概念,这是思维认识上的误区。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是非要鲜明,不能调合,为了科学正确发展,没有商榷的余地!
正方:行!你够绝!你以为科学会怕谁?很多科学概念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怎能随便挑战!别忘了,科学发展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走过来的,是经千万人证明过的理论,要虚心学习。谦虚点!别太狂妄了!
我来问你!你不会不知道,孟德尔的实验吧?他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了颗粒遗传,也就是遗传因子,即遗传基因,从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理论,并且确立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些确定无疑的科学理论,你也要怀疑吗?
反方:噢——你说那个种豌豆的奥地利神父啊!他的种豌豆杂交实验很值得钦佩。他通过豌豆颜色、形状、高矮等表面性状的改变,否定融合遗传理论,推测出遗传因子的存在。这个问题关系到进化规律问题,进化是在原有“模块”上的改进,反映到核酸分子上就是分子“模块”的变化。你们把分子“模块”现象叫“颗粒”“因子”“基因”。明摆着的问题是,这些表面性状“因子”的规律,能不能扩展到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体系上去。我想问,一粒种子长成苹果树,一粒种子长成豌豆秧,一粒种子中包含了整体遗传的内容,仅是子代颜色、形状、高矮等这些鸡毛蒜皮变化内容,能不能去描述整体遗传体系内容的规律?局部鸡毛蒜皮内容不要轻易与整个体系内容相混淆。你不能摸着大象的软尾巴尖,去猜想大象这种动物的壮观体态。因此,不能想当然地——去扩展遗传概念、去扩展遗传因子概念、更不能想入非非弄出基因概念。你想把基因当成遗传单位,这个单位总变化,你不觉得脑袋疼!长度“米”若总变化,你还能测量什么?……
正方:遗传学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岂能容你随意否定!
反方: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遗传学,到摩尔根的染色体遗传学,再到现代分子遗传学,始终没有摆脱遗传概念的误区。主细胞体系的稳定性是整体,稳定中的不稳定是局部。你刚才说遗传学就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其实应当是研究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科学。这样说遗传学犯了三个错误:第一个错误,用局部规律去代替整体规律;第二个错误,看到DNA分子对整体稳定性有影响后,就忽视了DNA分子以外因素的影响;第三个错误,把稳定性看成是传递,把DNA分子序列看成是密码。这大致上是遗传学经历一步步发展的千锤百炼过程,不能支持你的观点吧?
正方:哈哈!你否定的真干净!连遗传概念你都要怀疑,小老虎像大老虎,子女像父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样眼睁睁的遗传事实你都要否定,荒唐无稽!
反方:眼睁睁的荒唐事多着呢!你刚才把一代一代相传的相似现象叫遗传,这与把每天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叫升起一样,都是荒唐事。老百姓在生活中这样看、这样说可以理解,这是一种习惯。但是,科学家要说成太阳围着地球转圈子是不可以的,同样,把代代连续说成遗传那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客观世界不存在遗留给后代或传递给后代这样的事情存在,从科学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遗传这个概念!
正方:嘿嘿!天下的大笑话!你神经没有毛病吧?
反方:生命科学不理解生命是什么,从而误解了生物之间像与不像这种事儿。科学神经调整不过来,就闹大笑话!不奇怪!
正方:哈,真见鬼了!你不知道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吗?通过半保留复制,亲代把全部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这说明了基因的本质是DNA。这就是遗传呀!你也能否认吗?
反方:原始细胞通过生长-分裂-生长-分裂……经过几十亿年,直到今天才是我们看见的细胞,也说明细胞内部化学平衡系统同样经历着生长-分裂-生长-分裂……这种过程。一种化学平衡系统在几十亿年环境变化影响下保持一种相应稳定性,一些分子用不断重叠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进化不是消失或重建,进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因此,分子不能消失和改变,分子只能叠加而序列化,因此最容易序列化的分子具有进化的条件。
你说的半保留序列化,那是几十亿年渐渐优化出来的。是靠氢键吸引在一起的碱基互补原则。这是细胞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你说是“复制”,这符合事实,若说是“全部遗传信息传递”,这是人的思维强行这么说,明显违背事实。复制与传递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我们把几十亿年中形成的固有大分子序列看成是“天书”、“密码”,我们把主细胞体系的稳定性看成是“遗传”,这样就把各种主细胞体系循环周期间的相似性看成是“传递了密码”的结果,这只是人类自己的一种带偏见的视角。可以这样说,密码化、基因化的生命科学是一种不够尊重生命客观规律的科学。
正方:这只是认识上的差异。
反方:各种细胞保持各种细胞的一致性,或者说保持稳定性这种事,那么费解吗?那么神秘吗?一定要用“遗传基因”来“科学”小小的细胞吗?思维有时很固执。
在这个世界上,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事情莫过于,把东西掰成两半后,两半之间都相似,既像又不全一样,这有谁不理解呢?譬如说,广东月饼和京东肉饼,掰两半,月饼是月饼,肉饼是肉饼,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不理解的问题。没有人说两半的相似性是遗传吧?两种饼的不同,没有人说是遗传不同造成的吧?
正方:哎!哎!哎!月饼能与生物相提并论吗?
反方:各种细胞,各种月饼,各种石头……都是自然界的物体。掰两半后的相似性不奇怪。老鼠细胞掰两半生成老鼠,老虎细胞掰两半生成老虎,我们却说这是遗传,认为遗留了什么东西,传递了什么东西,硬说基因密码飞越过去了。
好好想想!细胞分裂掰开的,既不遗,也不传。这种情况下我们套用信息论,硬说亲代老鼠把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变成信号传递给了子代老鼠,子代老鼠按全部信息密码开始生长发育。信息变信号,就把这种信号的单位冠以既科学又好听的名子,叫基因。如果说没有遗传问题,没有信号传递问题,基因就是子虚乌有!你不是不知道,你身上线粒体中的DNA就是你妈以及你妈的你妈,直接地整个地给你的,从来就没有遗传信息的传递问题!
正方:细胞是以分裂方式,而不能说是“掰”!
反方:细胞分裂是细胞方式的“掰”!今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经过几十亿年“掰”过来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由主细胞“掰”过来的。细胞“掰”几十亿年这种“老资格”是自然规律。“遗传和基因”这种瞎掰理论,瞎掰了近百年,不能瞎掰下去啦!
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原始细胞在每“掰”一次的周期中,受生命境影响,既保持基本稳定性又有所变化,经过几十亿年环境变化“掰”到今天,既保持我们每个人现有状态的稳定性,同时又发生着变化。再也不要用“遗传基因”和“基因突变”这类神话般理论来迷惑世人啦!换换脑筋吧!
主席:你们PK过程中,很多内容我们听不大懂。不过看样子,好像是杨博士输了。
杨博士:他不懂遗传和基因,与不懂的人不会PK出结果!(有点不高兴的样子向观众抬抬手转身走入后台)
主席:我这外行人看着,应当是吴教授赢了!大家说,是这样吧?(目瞪口呆的人们,一片哗然,接着暴以掌声)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朋友!我听出来了,世界上既没有遗传概念,也没有基因单位概念!最后,我想问吴教授,此时此刻还想说点什么?
吴教授:必须看到,如下认识的危害显而易见:生命的核心是基因;控制生物的全部指令都在基因组;人类绝大部分疾病是基因病;医学方向把诊断、治疗、疫苗、药物、健康、长寿等都寄希望于基因……这样的学说越发展,人类走出误区就越困难!这样下去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包括万代子孙!
DNA分子在细胞体系中是重要的核心分子,改变它会牵动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生命科学受到改变DNA分子取得成果的刺激,加深着认识生命的误区,加速着盲目改变生物的进程,庇护着西方医学的严重错误……这是人类智慧的缺陷,这是人这个物种步入灭绝的科学上的催化剂!
我们注意就会发现,基因浸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生活在基因幽灵之中,我们生活在科学讲基因童话的世界里。人类的老毛病又犯了,自己塑神像,自己拜。生命科学以科学的名义干起了这一古老把戏。我衷心希望,生命科学尽快地把以“生命体、DNA、基因为中心”,转变到以“生命境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吧!人类是地球环境的产物,重视环境,在环境中锻炼成长,环境中有人生,环境中有幸福,从生命境视角认识生命,人类才有希望。
生命延续中有稳定性问题,但没有遗传和基因这些概念,这好比原本没有“本轮”和“均轮”这些概念一样,那都是人造出来的。人类该到醒悟的时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