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遗传学和基因学只是极少数人手中的科学,绝大多数人没有亲身研究只是盲目崇信。促成对立理论当众PK大战,谁输谁赢我们还是能看出点热闹来的。只要能增强公众对赖科学的辨别力,就会缩小赖科学的市场,就能扼制“基因万能论”忽悠整个人类社会的疯狂势头。
主席-学生会主席。
正方-杨基因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基因系统理论博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及马里兰大学生物信息学跨校教授,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序列测定领导人之一,“遗传-基因-疾病”高峰论坛主讲人。
反方-吴遗传教授,枸橼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主席: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归校嘉宾们!今天是建校100周年的隆重校庆日。对各届师生来说,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一个光荣的日子,是为百年教育成果而骄傲的日子。
我们想,要使今天这个日子非比寻常,永远留在记忆中,永远具有非凡意义,那就应当在每个人的心中矗起一座科学的纪念碑。所以,我们这届学生会九名委员,抓住这个庆典的机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奉献给大家一场精彩难忘的辩论会。这将是一场生动、激烈、不讲情面、“你死我活”的PK大战。(此时在主席台正上方悬挂出“遗传基因PK大战”的巨形横幅,同时,在台上开始布置辩论桌椅。)
朋友们!我们每个人对遗传和基因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不涉足专业,又都不真正知道遗传和基因是什么。别人怎么说,我们怎么听,只能是人云亦云,无法判断遗传和基因的真伪。今天,机会来了!我校30多年前的两位高材生,在当今科学领域中,一位是扞卫遗传基因理论的骄子-杨基因博士,另一位是质疑遗传基因理论的骄子-吴遗传教授,今天他们都来到了母校,我们抓住这次相逢的机会,积极促成他们从不同侧面给大家介绍遗传和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然而,介绍会的计划出现了新情况……他们在午宴上,相互庆贺饮了酒,话不投机动了气,双方磨拳擦掌非要把介绍会变成辩论会不可,决心争个高低。
朋友们!介绍会,研讨会,辩论会,变成PK大战,我看,这没有什么不妥,科学真理比科学一团和气更珍贵,这个世界上,真的东西都要经过“一枪一刀”的较量,科学更应该如此!
朋友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要靠科学,科学中的重头戏是生命科学,而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是遗传,支撑遗传的擎天柱是基因。可以这样比喻一下,如果生命科学是一头巨大的怪兽,遗传就是怪兽的头颅,基因就是怪兽头颅上的眼睛。今天的PK结局,肯定遗传和基因还是否定遗传和基因,这相当于保住头颅和眼睛还是干脆砍下脑袋,这将是生死存亡的大战啊!
人类是从角斗中诞生的,请不要对角斗的场景怀有恻隐之心,请不要对失败者给予怜悯,总会有人倒下去。白与黑,正确与错误,无法调和。今天,在大厅广众面前,需要分出是非曲直。虽然我们不深懂遗传和基因,但是,我们能听懂赢了还是输啦!
下面,请两位佳宾杨基因博士和吴遗传教授上场!(全场起立,暴以热烈掌声。两位佳宾带着红晕的笑脸在辩论桌前就坐。)
主席:今天,台下有近万名师生和归校佳宾,他们都聚精会神倾听两位专家的高见,他们希望说话通俗些,希望能听到正确结论。由我来主持,杨基因博士代表正方,吴遗传教授代表反方。
先请两位学者各来一段简短的开场白,由杨博士先开始吧!
杨博士:科学研究证明,DNA分子上“书写”着遗传密码,这些密码排列成的一个个功能单位就是基因!按照“基因设计蓝图”“施工”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生物。转基因农业增产,转基因家畜品种改良,改造微生物进行医药生产,医学进行基因治疗等等,这些都是基因工程。若问有基因吗?基因工程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想,不会再有人提出这类的傻问题了吧!
吴教授:流行观点说,人只是一个装基因的容器,你的活动、行为、性格、疾病、健康等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对此,一些人很悲观,怪爹妈没给留下一套好基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科学家道金斯写了一本题为《自私的基因》的书,很多科学家赞成他的观点。看!我们刚从上帝手中摆脱控制还没有多少年,就又沦落到基因控制的手中。原本没有基因这个词,也没有基因这个概念,是人臆想出来的,并赋予自私性,用它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有一些人赶时髦趁基因理论捞学位,捞名誉,捞金钱。基因已经成为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瘟疫“病毒”!我们必须要清醒:太阳不会为了人天天转大圈,生命不会为了人代代绘蓝图!
主席:两位专家的观点如此对立,总得给大家一个正确答案吧?我想问两位佳宾,研究遗传和基因肯定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什么知识呢?
正方:当然是《信息论》!
反方:应该是细胞产生细胞的理论!信息论不适用!
正方:不用《信息论》来研究生物遗传,你肯定就输了!
反方:若用《信息论》来研究生物遗传,你肯定就输了!
主席:先不争论这个问题!请各位把排第一的知识稍加解释。
正方:《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的科学。什么是信息呢?把一些内容用符号传送出去,如数字信号,让接收方也知道这些内容,所传送的内容就是信息。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用通信网络来高速传送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信息论》对遗传研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
反方: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以一分为二方式产生的,这一结论在150年前就已经确立了。由于很多人对此理解不深刻,所以产生了很多误区。
正方:你说的那是属于常识性知识,不值得排在第一位!
反方:那好!请你回答一下,你这条命,有多少年了?
正方:可笑的问题!我年龄是55岁,我的命当然就是55年。
反方:你出生后存在是55年。但是,你这条命,已经存在约38亿年了。现存的每一个多细胞生物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把能成功发育为个体的这个起始细胞叫“主细胞”……
正方:主细胞?你自己起的名子吧?科学是严肃的,岂能随便起名子!一百多年前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早就提出了种质细胞和体质细胞的概念。现代科学中类似名称也很多,如:生殖细胞、原生殖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卵母细胞、精子细胞、卵子细胞、配子细胞、受精卵细胞、合子细胞……从中挑一个就行了,还用的着,再由你取名子吗?
反方:那么多名称,都不符合“成功发育为个体的起始细胞”这个条件。受精卵或合子,很多都不一定能“成功发育”。很明显,“主细胞”是客观存在的!
主席:这样说,叫“主细胞”挺好的,大家都会接受。
反方:细胞拥有一切生命特征的所属权,其他所有生命形式只不过是细胞生命的不同体现,是细胞生命的花花样儿!因此,生命特征、生命概念、生命固有规律、生命的“命”……都是细胞的专利权。这样看,你这条命,约有38亿年,而不是55年。
正方:你别说亿年万年,千年以前有你吗?没有哇!没有你,哪来的你这条命啊?简直是太可笑了!
反方:你呀、我呀、他呀……这都是人的大脑为了突出“自我”而傲慢出来的概念。从生命意义上说,细胞拥有生命权,主细胞才能真正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你当然也不会例外。千年以前虽然没有你和我,但是,你和我,这条命都是存在的!
正方:哈!纯属奇谈怪论!
反方:你难道没有祖先吗?你祖先把生命给了你,你把祖先忘了吗?生命是连续的,细胞是连续的,细胞产生细胞,若中间断线就没有你了,你把这些规律都抛到脑后了吗?追根溯源,生命起始于38亿年前。看!这一常识值得排第一位吧!
应当注意!生命延续38亿年的这根长链条,中间的连接点是主细胞,这是把生命看成主细胞循环的重要依据。你对此理解不深刻,所以会产生误区。人类思维普遍存在着“忘祖症”!
主席:这样说,我觉得吴教授的表述有道理。大家说是吧?给点掌声!(下面一片鼓掌声)
反方:我想再问你,所有细胞都有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细胞的膜,实际上是由几层构成的?
正方:你打开有关的教科书,都能告诉你,磷脂分子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在水中,非极性尾相对,极性头朝向水,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都叫它“脂双层”,是一层流动性镶嵌膜。
反方:别迷信教科书!实际看,膜表面存在一层束缚水。束缚水又影响正离子不易离开膜表面,跟随着细胞运动,这层带电层,叫吸附层,吸附层外面再被吸引的离子又形成扩散层,两层共同组成双电层。这样看,细胞膜肯定不是一层!
正方:又开玩笑吧!那层束缚水能算细胞膜吗?那是水呀!
反方:噢?水是普通分子,不算有机物,是细胞以外的东西,不应当算,是吗?
正方:明知顾问!这还用说吗?这是常识!
反方:你要明白!若没有这层束缚水,脂双层形不成,细胞质包不住,DNA产生不了,美妙的基因不知道在何方,生命就不会存在了。束缚水,算不算细胞膜的一层,我看,别带偏见啦!别以教科书为标准啦!要看是否客观存在,是否对细胞必要。
正方:算不算,当然是人划定的,人看问题总得有个标准,科学总得有个原则。水分子不具备特殊性,当然就不能算数!
反方:你是说水分子太寒微,进不了生命分子的上流社会。这是人类霸权思维的排斥心态。细胞膜离不开这个水层。你可以假装看不见,看见也不作数,但是,你分不开他,甩不掉他,永远得靠着他。人人都说水是生命的摇篮,我看这种说法不对!摇篮是盛生命的用具。应当说,水是生命之母,孕育出生命。把用具改成母亲,到了该承认水是生命之妈的时候了!
主席:看来,细胞膜应当包括水膜!
反方:不够!不仅包括水膜,还应当连带包括水膜中的各种主要离子,这就得承认“五元液”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方:行了!生命年龄和细胞膜层次这两个问题,你别出心裁!但这丝毫帮不了你要否定遗传和基因的忙,别回避正题吧!
主席:遗传和基因是很重要的概念,你说有,他说没有,究竟有没有?听你们俩谁的?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正方:DNA是遗传物质,它携带着一幅幅精细而复杂的“基因密码图”,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生长繁衍,就如同一幅幅建筑蓝图,规划着建筑物的结构、造型和功能……
反方:……所以,就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生命蓝图”。把“修炼”亿万年的特定化学体系“图纸”化,就可以用信号、密码、基因……来描述和传递,问题是,有“密码图”吗?没有!
正方:怎么没有?基因组中有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里面有全部基因,基因控制着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反方:美国人首先提出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认为可以揭示癌症的秘密。1990年10月1日正式宣布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你还是其中负责人之一,十几年过去了,花了几十亿美元,结果怎么样呀?不如人意吧?从中吸取到什么教训啦?
正方:生命是复杂的,要想,完整解释各种生命现象,还要搞“蛋白质组学”,搞“后基因组学”……
反方:……还有后后后“基因组学”,直到人类灭绝!现代生命科学悲哀之处在于,一切都密码化!密码、编码、密码符号、编码规则、基因序列、密码序列、密码蓝图、遗传密码、信息密码、基因密码、破译和解码……还多着呢!都说21世纪进入了生物学时代,依我看呀!一脑袋钻进了“密码遗传学”、“密码生物学”、“密码生命科学”的牛角尖时代啦!“密码”与“基因”两个词交换着用,更好听,更科学,就更容易欺骗人们。
生命与密码何干?《信息学》是人类思维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在没有认清楚生命是什么之前,不可以生搬硬套《信息学》……
正方:……如果把一个基因序列看作是一个描写蛋白质的“句子”,那么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叫三联体密码,共有64种,决定着20种氨基酸。几乎所有生物体都有64种三联体密码。这种“遗传密码表”,你从来就没有见过吗?
反方:生命体系中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有人总想用密码理论来描述。数学意义上的理想化密码,不管看上去有多么完美,自然界的化学规律不会与其完美对应!一种酵母菌线粒体的密码子规则不与你完美对应吧?2个、4个、甚至6个不同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也不与你完美对应吧?生命系统既然是水中化学变化,疏水和亲水的电荷力原则就会指导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正方:先不谈“码”,谈谈遗传。亲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所以相像,因为传递中有变异,所以还有不像之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普遍现象,遗传学就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你应当明白!遗传和基因已经研究了一百多年,是千百万科学家的共同劳动,其中几十位科学家,就有关基因内容还荣获诺贝尔科学大奖,遗传基因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已经普及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你要清楚!你现在挑战遗传学,否定基因存在,是不知自量,岂不是自找没趣吗?
反方:经典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那个时候就把路走歪了。现在的分子遗传学,专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机制,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基因的变化……想找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很不幸!钻进了牛角尖!路越走越窄!最后肯定要撞墙!
正方:你承认不承认基因在DNA上?承认不承认DNA是遗传物质?承认不承认性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承认不承认分子遗传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
反方:关于基因这玩意,你可以这么说,那么说,但你肯定说不清楚!这种先下结论后找根据的现象不是科学思维。关于DNA分子那是重要的遗传物质,但它仅仅是全部遗传物质中的一部分,决不是全部。分子遗传学是一门科学,但不伟大,它是一门不简捷,不和谐的科学。还记得哥白尼那个时代吗?托勒密的天文学也是一门科学。面对太阳系,他以地球为中心研究天体,能指导航海,能预测日食和月食,能描绘行星运动轨迹……但它不简捷,不和谐,不是好科学,被后人抛弃了。今天,面对主细胞系统,以基因为中心研究生命,能搞基因工程,能搞基因测试,能搞基因环保……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但是,这种理论与客观的生命世界不和谐,越走路越窄,越走内容越繁复,暴露出的矛盾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