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食盐是所有生命的命,生死攸关。古代帝王收盐税与刼匪抢钱本质上都是“想要命吗?拿钱来”。西方科学用“机械纯”彰显“文明”,仍在食盐上大做文章,“想活好吗?拿钱来!”。食盐上篆刻着人的邪恶。
乘人之危进行要挟是恶,卡人命脉进行要挟是邪恶。从对待食盐的态度上彰显了人性有阴暗一面的邪恶。
人喜欢“咸”味,有人把这看成是调味品的一种,有的营养学家说吃腌制品吃习惯了,养成了一种爱好和习惯。如果说这是爱好和习惯,这可是几十亿年以来必须要确保的爱好和习惯啊!尤其是自从人类远古祖先从海水生活登上陆地生活,嗜咸这一爱好和习惯对陆地生活来说性命攸关,嗜咸意味着是每个人的命!这样说吧,所有生物都需要这种“咸”,更进一步说吧,“咸”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既不能缺也不能少。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如果哪个人说,渴和饿是人的爱好和习惯,大家准会笑他蠢。道理相同,把嗜咸看成爱好和习惯大家同样应当笑他蠢。
饥饿感是告诉我们该摄入食物啦,需要丰富多样的营养成分,决不仅仅只需要纯净的白米饭。人们普遍喜欢“甜”,也决不意味着仅仅需要吃糖,那是从生理上告诉我们,要多选择熟透了的水果吃。“色味香”感觉是告诉我们,要优先选择那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些感觉是在大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是在食物匮乏情况下,用千百万年时间进化出来的生理生存策略。自然环境指导我们的生存策略,吃的喝的用的从来就不考虑“科学的纯”,大自然也没有科学要求的纯。同样的道理,“咸”也不仅仅意味着需要纯净食盐氯化钠,对咸的渴求是从生理上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需要补充以氯化纳为主的一系列盐类啦。
海水这种五元液,溶入了地壳中的所有元素,这些元素有的以离子、离子对、络合物或分子状态,有的则以悬浮颗粒、胶体以及气泡等形式存在于海水之中。海水的总含盐量在35‰左右。各种成分浓度间的比值基本上恒定。这样来看,海水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杂烩汤”。对海水日晒或者煮沸,剩下的结晶物就是海盐。这样说来,海盐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杂烩盐”。地面咸水坑的盐,地下岩盐的盐,以及咸水湖的盐,尽管它们的成分有区别,但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杂烩盐”。这种杂烩盐就是各种动物及我们人类千百万年以来所食用的盐,也叫食盐。陆地生物对食盐的需求就是对杂烩盐的需求,肯定地说,决不仅仅是对氯化钠的需求。食盐无法按科学要求去等同纯净氯化钠,西方科学在生命问题上多方面表现出的那种“纯净癖”经常得不到满足。关于这一点,仅数百岁的西方科学不应该抱怨这个不纯净那个不科学,因为数亿年前生命繁荣时期西方科学还远未出世呢!重重重孙子们回头去规范太太太祖爷们时期的不纯净生活,硬要规定科学章程,显得很不明智。
五元液中,最多的两种离子,一个是Cl-,另一个是Na+,它们的浓度是其它离子浓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因此杂烩盐表现出来的主要味道就是咸,所以也叫咸盐。千万别有人犯傻,因为咸就否定了其他的杂烩成分。这种杂烩盐与细胞相依为命,走过了几十亿年的生命历程。我们从海洋到陆地,从森林到草原,从猿进化到人,也一直与杂烩盐形影相随,相依为命。奇怪的是,当西方科学发达以后,对人与食盐的依存关系,不仅不能理解,反而制造出各式各样的谬论欺骗和恐吓公众。有些专家学者竟然把人为什么要吃盐这种自然的生命必需,看成是一个未解之谜。西方科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并不代表事事都是真理。有的人一沾科学两字就觉得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自以为是,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旦不符合自己的理论就迷惑不解。好像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都是科学未解之谜似的。
对食盐认识上的误区,正发生着很多可笑的故事。例如:把食盐说成是患高血压病的罪魁祸首,现代西方医学看到表面现象就得出荒唐理论,说摄入食盐是危险因素;台湾有家报纸的文章把食盐说成是害人得病的“恶魔”;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们争论每人每日应当摄入多少食盐对健康有利,这边说少吃食盐对健康有利,那边说少吃食盐对健康有害,至今争论不休;有的营养学家说,人类吃不添加盐的食物也能“耐受”,人类原本不吃盐;还有的营养学家把在食物中添加食盐说成是人有“盐欲”,就像抽烟一样,有瘾,是一种嗜好;有一批营养学家们正在发动全社会少吃盐,挨家挨户调查摄盐量,呼吁制定食品加盐标准,说是为了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也有人推波助澜……唉呀!食盐啊食盐,你造就生命陪伴38亿年,追随人一生又一生,除了你是工业原料有时被赞扬一下,在生命中的赫赫功勋,不仅不评功摆好,不仅不封王封侯,反而想贬就贬,想骂就骂,栽赃陷害……委屈啦!我敢肯定,那些人忘恩负义,但永远也不敢离开你!
生命是在五元液中泡出来的。生命起源于海水,五元液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元液在人体生命中的地位比大脑比心脏地位更重要,若认识不到这种程度,就说明我们的科学还没有达到高度。生物在进化中,从海洋登上陆地,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获得五元液。不解决这个问题生物就不可能登上陆地。五元液中第一位的是水,第二位的是氯化钠,第三位的是钙离子,其次是钾离子和镁离子等等一连串。生物需要获得足够量的水这比较好解决;生物需要获得足够量的食盐,这对动物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因为食物与淡水中所含食盐物质有些比较溃乏,必须另寻来源。从生物进化角度上看,多细胞植物比多细胞动物能优先登上陆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植物是自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摄入碳水化合物,因此Na/K泵的共运输方式相对不那么重要,所需氯化钠量较少,供求矛盾不突出,再有植物根部容易得到类似五元液,所以植物比动物更容易登上陆地。
动物登上陆地后,无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由于食物中食盐数量不充足,必须想办法要经常另外补充。从观察野生动物留下的脚印中发现,野生动物会周期性地重复走那些通往天然盐矿的道路。通过对野外动物考察摄像发现,各种动物会冒着生命危险,在不同的时刻光顾少有的咸水坑去喝盐水。海岛上的猴子,经常把食物放在海水中泡一泡再吃,以便补充盐分……。很难让人相信,古人类会比其他动物都笨拙,会傻呵呵地忍受着缺盐的痛苦,而不知道想办法去补充能维持生命的食盐。其实,古人类对盐的运用决不会次于对火的运用。从时间上,需求上,经验上,都会远远超过用火的经验。只是因为不如火灰能保存久远有明显的遗迹证据罢了。
人体如果缺乏食盐,会感到全身无力、头痛、眩晕,恶心,甚至会导致死亡。所有体力劳动的人几乎都能了解这一点。而且,有人早在1847年就获得了关于在牛饲料中需要添加食盐的实验证据。今天的养殖业,牛、马、羊、猪、狗、兔、鸡、鼠……,有哪一种动物不需要吃盐?动物不吃盐都会影响健康,都会涉及生命。显然,那些说人吃不添加盐的食物也能“耐受”,把吃盐的习惯硬说成是“盐欲”的人,是科学中的一类糊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