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
让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为萌发孩子心中爱的情感打下基础。
1.妈妈竖抱着宝宝,爸爸手持摇铃逗宝宝。当宝宝被吸引后,爸爸迅速藏于妈妈身后。当宝宝找到后(可以故意给宝宝找到),对他露出笑脸。此游戏可反复进行。
宝宝在妈妈怀中最具有安全感,此时爸爸与他的游戏他是乐意接受的。同时爸爸经常逗宝宝玩,使他产生快乐的情绪记忆,在以后的父子交流中,宝宝则不会排斥爸爸,从而也逐渐增强对爸爸的依恋感。
2.宝宝平躺在床上,爸爸或妈妈坐在宝宝脚后,眼睛看着宝宝,边看边说:“躲猫猫,躲猫猫,妈妈(或爸爸)不见了。”说完,把头轻放在宝宝肚子上,
并轻轻转动头,让头发的摩擦使宝宝有痒痒感。随即再把头抬起,说:“喵,妈妈(或爸爸)在这儿!”
3.手指游戏:父母边念儿歌,边做下面的动作。
小妞妞,真调皮(抓住宝宝的小手,边点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从宝宝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点点耳朵),眼睛看看(点点眼睛),鼻子闻闻(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点点嘴巴),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宝宝脖颈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宝宝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此类亲子活动有许多,如唱歌给孩子听)让孩子站在您腿上,双手托在他的腋下让他跳跃;带孩子外出散步。经常抚摸孩子、亲吻孩子等都可有效地建立起孩子对您的依恋。
游戏时爸爸妈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若孩子情绪不佳,则不要进行。另外,游戏过程中不能让孩子过于兴奋。
爸爸妈妈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孩子进行游戏,并微笑地对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您的亲情与爱。
亲亲抱抱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爱的表情、行为和方式!
帮助孩子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喜欢和爱。
爸爸妈妈假装从外面回来,并亲热地对宝宝说%宝贝你好吗?爸爸C或妈妈)回来了。爸爸(妈妈)爱你!”
2.爸爸妈妈边说边亲亲宝宝,抱抱宝宝,摸摸宝宝。同时也要求宝宝有所回应,如喊爸爸妈妈一声,亲亲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抱抱等。
3.爸爸妈妈对宝宝做出的反应应给予积极的表扬。
游戏活动只是一个引子,父母应将这一游戏情景融入日常生活中,无论自己每天回家后的情绪如何,都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拥抱,让他感受到您的爱,也积极地表达他的情感。
鼓励孩子将这种爱的情感和行为迁移到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上。例如,当爷爷奶奶外出回来时,让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情感。
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父母切不要以“打”制“打”,“打”不仅达不到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拉大了孩子与您之间的距离。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手指肌群。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爱护书的好习惯。
1.将一本4—5页的图书重新裁剪、装订,改装成一页比一页小的图书让宝宝翻看。
2.教宝宝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做拿捏的动作,告诉宝宝要用大拇指和食指翻书,另一只手轻轻地扶着书或拿着书。
3.爸爸妈妈发出信号,比如说翻书找找小兔子,宝宝用拇指和食指翻书。如果宝宝翻对了,用一个亲吻作为奖励;如果宝宝没翻对,不要着急,鼓励宝宝慢慢来;当宝宝最终翻对时,再用亲吻作为奖励。
游戏中一定要让孩子坚持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
游戏的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孩子觉得枯燥乏味。
孩子在刚开始游戏时,可能有点难度。父母在与孩子游戏时要有耐心,开始时可以只制作本只有4—5页的书。熟练后,可逐渐增加页数。
小兔请你吃吧
教育孩子把自己爱吃的食品与大家共同分享让孩子在分享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
1.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家里的其他成员)和宝宝分别确定自己扮演的小动物角色,在宝宝的房间里辟出一角开展“过家家”游戏。
2.先由妈妈带着一个动物娃娃在家里做好吃的食物(可以是超市买的宝宝喜欢吃的零食),爸爸带着宝宝假装敲门:“咚咚咚,是小兔子家吗?我们到你家来作客。”“欢迎,欢迎,快请进。”
3.爸爸和宝宝坐下后,妈妈拿出好吃的食物对爸爸和宝宝说:“这是我家兔宝宝最爱吃的,小兔子说要请大家一起吃。”
爸爸说:“谢谢。”(提醒宝宝说谢谢)
%妈妈、小兔子和爸爸、宝宝交换角色再次开展游戏。鼓励宝宝拿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拿出自己爱玩的玩具给小兔子玩。
游戏只是帮助孩子形成分享的意识。但游戏毕竟是游戏,当孩子能较熟练地玩此游戏后,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作客,鼓励孩子在行为上实践分享。
游戏中应营造其乐融融的环境,让孩子在开心愉快的心情下做出分享的行为。有些孩子可能一开始还难以做到真正愿意和别人分享,父母不应强求,让孩子有心理适应过程。比如先拿出一个分给别人吃,逐渐增加数量。
对孩子来说,把好东西分给别人,是困难的。比如只有四颗糖,来了四个小朋友,一旦分给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这时候的孩子很难进行分享。父母要在食品的数量上给予保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分享是快乐的。
你吃我吃大家吃
一培养孩子形成分享的意识。
一和孩子一起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1.过家家妈妈找来各种小动物毛绒玩具,再提供一些玩具食品,和孩子一起用玩娃娃家的形式鼓励孩子分糖果给小动物吃。然后再出示另一个小动物,提醒孩子说:“小熊来迟了,没有吃到糖果,看到别人吃糖果它又伤心又难过,我们帮帮他好吗?”从而让孩子调整己分完的糖果的数量,初步萌发分享的意识。
2.分享食品父母买回食品,在给孩子吃的时候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这是奶奶(或XX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这些是她让我分给你吃的……好吃吗?你有好吃的东西时也分给他好吗?”让孩子体验被分享的快乐,同时也激发孩子的分享行为。
3.分点心家长买来小面包或饼干(最好是孩子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请他当小老师将点心分一些给爸爸妈妈。大家一起吃点心,同时夸赞“小老师”分的点心特别好吃,并表示谢谢。通过这一活动使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自己被别人感谢和称赞的喜悦。
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对自己喜欢的物品具有独占性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特征。
分享不会在强求和专制下产生。父母可以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孩子喜欢的物品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表示出由衷的感谢,慢慢让孩子习惯并乐意分享。
当孩子主动出现和小伙伴分享食品、玩具的行为时,不能给孩子灌输自己吃亏了、不公平的思想。父母的态度不仅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学会并愿意分享,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引导孩子通过为大家分发苹果的活动,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激发孩子关心家人的情感。
甜甜的大苹果
1.妈妈准备好和家庭成员人数相等的苹果,带领宝宝一起将苹果洗干净。
2.鼓励宝宝主动去请爷爷、奶奶、爸爸吃苹果,并教会宝宝说:“快来吃甜甜的大苹果了。”
3.大家围坐在一起,请宝宝为大家发苹果。让宝宝一边发一边说:“请你吃一个苹果。”家人接到苹果后要表示感谢。等大家都吃到苹果后对宝宝说:“我们都有苹果了,你也吃吧。”
4.吃完苹果后,请宝宝收拾果核,并拿擦手毛巾为大家擦手。大家对宝宝说一说感谢的话,如:“谢谢你。”“今天我太高兴了。”“太感谢你为我们做的服务了。”“今天吃的苹果特别甜。”
孩子分发苹果时提醒他先给长辈、客人发苹果,再给父母,最后给自己发苹果。
除了分发苹果、香蕉、草莓等水果外,还可以分点心,根据季节及实际情况调整。
当孩子将苹果分到你手上时,你一定要真吃并表示感谢。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为家人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大苹果与小苹果,鼓励孩子将大的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并及时地表扬孩子。
教育孩子要关心别人,教会孩子一些能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鼓励孩子学习简单的交往语言。
1.与邻居约好在同一时段带宝宝出来散步。
2.带着您的宝宝主动招呼朋友,教宝宝要有礼貌地相互问好。给宝宝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在一起玩。
3.玩耍中如果对方摔倒了,您要鼓励自己的宝宝关心小伙伴,教他说一些安慰的话。如:你疼吗?别哭了!
在游戏中,父母应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交往的氛围。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鼓励他们积极交往。
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相信你的孩子可以处理简单的问题。不要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和孩子寸步不离,渐渐对孩子“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去运用他所知道的交往知识。
对孩子的主动关心别人的动作或表情,父母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友精提醒
园园的帽子
说完故事后,教会孩子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学说短句:我来帮助你。
鼓励孩子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1.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问问宝宝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
2.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宝宝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第二遍讲述时,可以放慢讲述速度,有些宝宝熟悉的部分可以鼓励宝宝一起说。比如让宝宝学说短句:我来帮助你。
3.故事讲完后和宝宝一起讨论,问问宝宝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宝宝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4.和宝宝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宝宝体验被人帮助与帮助别人的快乐。
和孩子一起外出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并帮助他们,让孩子身临其境,进行真实的体验。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家里创设情境进行练习。可以让孩子和妈妈上菜场买菜,让他帮助妈妈拎一小部分菜;爸爸下班回来让他帮爸爸拿拖鞋等。
园园的帽子
星期天,园园带着刚买的新帽子去公园玩。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来,把园园的帽子吹跑了。园园边追边喊:“我的帽子,我的帽子。”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一匹小马走过来,说%园园,你为什么哭啊?。“帽子,我的帽子。”园园指着树上的帽子伤心地哭着说。小马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马跳起来够帽子,可是树太高了,小马够不着,园园仍旧在哭。“谁在哭啊?。一只长颈鹿闻声走来。园园哭着说:“帽子,我的帽子。”长颈鹿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说完就伸长了长长的脖子去够帽子。哈!帽子拿下来了,园园接过帽子高兴地说:谢谢你们!”
满足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出外游玩愿望,让全家人都有一个好心情。
抓住游玩中的各种机遇,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
1.事先和宝宝共同商量到什么地方去玩,尽量满足宝宝外出游玩的愿望。
2.在游玩的途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各种教育,例如,回答宝宝提出的各种各样的为什么;出些小问题考考宝宝等。
3.不要让宝宝时时处处跟随自己,找个安全的地方,比如草地上,鼓励宝宝自己玩一会再回来。
在玩的途中或回家后一定要问问孩子玩得是否开心。爸爸妈妈也要把自己的心情告诉孩子,如果不开心要告诉孩子为什么。
如果事先商量好的计划临时变化,比如遇到下雨或父母要加班等情况,一定要和孩子说清楚原因,取得孩子的谅解,适当地允许孩子有一些情绪发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很难过,陪孩子一会;或尝试一起玩一个新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4岁
过家家
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
鼓励孩子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愉快,这是萌发孩子爱心的基础。
2.可以改变角色,以孩子最喜欢扮演的角色开展游戏。比如,游戏中妈妈可以问孩子:“小猫咪,你一个人玩,会不会孤单啊?”“如果再有一只小猫咪和你一起玩,你想玩什么呢?”“我也是一只小猫咪,我们一起玩吧!”
3.可以以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夸奖孩子,表示自己对他的喜爱等,满足孩子爱的情感需要。
有时候孩子听不进父母给他提出的意见,如果说多了还会疏远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可以借用游戏的形式,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给孩子提出意见或对孩子进行表扬,孩子会更容易,也更乐意接受。
父母应经常告诉孩子您很爱他,很喜欢他。特别是在孩子犯了错、被批评过后也要告诉孩子:“你犯了错让我很生气,但是我们还是很爱你。大家都相信你能改正错误。”父母的爱可以触动孩子爱的心灵,萌发孩子爱的情感和行为。
伤心的鸟妈女
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孩子知道要去关心生病的关心。
1.与孩子一起坐在舒适的地垫上,让孩子做好倾听故事的准备。
2.妈妈出示“小鸟”的长毛绒玩具,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激发兴趣。
3.妈妈用优美的语言讲述故事《伤心的鸟妈妈》。
4.故事讲完后,妈妈可以问问孩子:“鸟妈妈为什么飞走呢?”鼓励孩子说出原因。
5.妈妈再一次讲述故事,引导孩子继续欣赏,
理解故事内容。再问问孩子:“假如你是鸟妈妈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呢?”鼓励孩子回想自己生病时父母对自己的照顾,说一说自己会怎样照顾鸟妈妈。
6.表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看见爸爸妈妈生病、工作或做家务忙的时候不去打搅,知道要关心、照顾爸爸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
在讲故事时要有感情,特别是讲到鸟妈妈生病无人照顾时,声音要轻、要慢,以便引起孩子的共鸣。家里如果没有“小鸟”的玩具,可以将故事中的主人公换个角色,改为孩子身边熟悉的、经常接触的玩具形象,促使孩子产生认同感。
可以向孩子说一说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最需要什么等,让孩子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做。
伤心的鸟妈妈
树林里住着小鸟一家,有鸟妈妈、鸟哥哥,还有鸟弟弟。
在家里,鸟妈妈很忙碌,也很辛苦。每天一大早她就要飞出去找吃的,找到小虫后立刻飞回家为鸟哥哥、鸟弟弟穿衣服,喂他们吃早餐。等孩子们都吃饱了,鸟妈妈自己才开始吃,她总是吃孩子剩下的。到了下午,鸟妈妈又要带着孩子们学飞的本领,一遍又一遍。晚上,鸟妈妈还要给鸟弟弟、鸟哥哥洗澡,等他们都睡着了,她还要洗衣服。
终于有一天,鸟妈妈累病了。她躺在床上难受极了,她多希望孩子们来看看她、摸摸她。可是鸟哥哥、鸟弟弟却“唧唧喳喳”地吵个不停。一会儿,鸟哥哥说:“妈妈,我饿了。”鸟弟弟说:“妈妈,快给我们找吃的。”鸟妈妈用虚弱的声音说:“孩子们,妈妈生病了,你们自己找吃的吧。”鸟哥哥和鸟弟弟叫起来:“不行,不行,你快起来,我们饿死了。”鸟妈妈伤心地哭了起来,可是谁也没有理睬她。鸟妈妈很想喝水,她对孩子说:“给妈妈一点水喝,好吗?”可是鸟哥哥和鸟弟弟就像没听见似的,谁也不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