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春霞的《沧桑西夏》
英丰
“陋室之中,但见群书满架;红尘深处,偏能心如止水。”这是一句用来说读书人的。想来,我也应该算个读书人了,虽不能于红尘深处“心如止水”,但陋室之中,却是“群书满架”。想及这些年的读书,越读越挑剔,遂有这样一个概念:读书,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与躯体共同感应的享受,喜怒哀乐皆由之。但是,目前所得之书(专门购买除外)能够让我真正达到这种享受境界的很少。而在我的书架上,有些书自从得到,粗略一翻,便再也没有打开过。这样的书籍,我的书架上不少,虽然不停地清理,但年年还在增加。而且有些人的面子还得顾,总得摆在架上。
然而,前不久,在一个朋友那里,随便翻阅了其案上一本《沧桑西夏》,便有些爱不释手。借回来细细读了一遍,又读了其中的一些章节,便觉得有话要说了。因为我感受到了那种久违了的共鸣。
《沧桑西夏》是一部反映西夏历史的文化随笔集,吸引我是因为它既有文学内涵,又具历史价值。整部作品行文大气纵横,既有剑拔弩张般的气势,又不失爽风和日般纤丽柔润的华美,叙述张弛有度,繁简宜适,大处落笔,洋洋洒洒,小处得意,春风化雨。字里行间充满灵性,文采斐然,意气飞扬,行文间不乏睿智幽默的灵光,显示出了成熟的驾驭文字与体裁的能力,从而使历史传记的特性和文化随笔的内涵结合得相濡以沫。它无疑是一本上乘的精神食粮。
整部作品中,既有像《踏破贺兰山缺》《王者的背影》《扭转乾坤的大手》《悬浮在胜利上空的阴影》《荒墓残冢上的王朝》《狼行蒙古》《触摸一个人的灵魂》这类黄钟大吕气势磅礴的豪壮,也有如《乡关何处》《歌舞边陲》《塔寺烟尘》《酒香弥漫》《灵魂的居所》之类精致灵动小家碧玉的柔美,在优美的文字和老成的叙述中,把西夏189年的历史囊括其中。
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而且被这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民族的誓言,是一个民族用精神构筑的神圣的不可逾越的园圃,在这个园圃中,包含着生命,包含着民族精神,就如把誓言包含进法律的日耳曼人一样。”“党项人在歌唱着,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歌谣?在夜幕降临,世界归于安静的时候,与雅利安人那样围着一团火,诉说着他们的宏图大志……”“这一群草原上的雄鹰,随着大唐的长明灯即将熄灭时,展开了搏击天空的翅膀……”“千百年来,马背上的民族生生灭灭,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从一种旗帜变成另一种旗帜……”“如果渴望得到的东西超过你的承受能力,灾难就会随之而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王朝,在以史文明的中国历史中,所有史书却没有为它立传著述,那一页空白,仿佛一团云影打雷闪电般地横过历史的天空,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些句子,仿佛珍珠散落在字里行间。整部作品,语言洗尽铅华,无意于藻饰或遮蔽,以本真的文字、质朴的讲述为读者提供了绮丽丰富、静穆典雅、高贵庄严、美轮美奂的审美品质。
这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过灵魂拷问与心灵震撼的作品,作者通过残存的史实碎片与个人理悟,对这个“鹰一样崛起,又鹰一样消失”的神秘王朝作出了自己独立的追问与探寻,而正是这种质朴的追问与探寻,让读者聆听到了最为文化最为平实的历史倾诉。
从整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西夏历史已不是一般的熟知,而是颇有研究的功底。前不久,与文学圈子中的几个朋友谈及这部书,他们深有同感。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女性,而且芳龄不满三十,在西夏王陵管理处工作。这让我非常敬佩。多数写这类散文随笔的人,大都是有思想的学者、有功力的作家。当前文坛,这种文体的写作非常热,多数人一提笔便是这样的气势,然而,总体而言,虽有仁山智水圣迹文脉之情,但却常常不是迷失在浩瀚繁杂的历史资料中,就是由于功力、阅历不济而却又强迫为文,失语而木讷、激奋而无力。结果这种作品使许多的读者望洋兴叹了。
宁夏该重视包装西夏王朝了,一是它具有本土性,远比我们花大力气去宣扬一个外地皇帝轻若流云行风地临幸了一两次的地方,更能提高宁夏的知名度;二是西夏王朝的神秘,几部重要国史中没有记载,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了189年,并与宋、金对峙,形成了鼎足之势,王霸贺兰,风云一时。但遗憾的是当他人都在寻找历史文化的支持并大肆包装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做。比如一个苏三,成就了山西一方旅游。可宁夏拥有一个真实存在、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为什么就不能引起人们的重现?
从这一点上讲,《沧桑西夏》无疑具备着引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