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
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
但从内打破却是成长。
与其等待别人从外部施压“打破”你,
不如自己鼓起勇气,
咬紧牙关,破茧成蝶,迎来新的重生。
001压力与动力只有一字之差
当我们看到别人生活惬意、舒适的时候,常常会羡慕不已,心里会想:人家怎么没有压力,看上去真是轻松呀!可是当我们和周围的朋友聊起来的时候,别人反而觉得我们没有压力。其实,这只是一种“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心态在作祟,让我们感觉生活是别处的好,幸福是别人的事。
然而,实际上,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除了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每个成年人都要经受风吹雨打、烈日暴晒。诸如此类的压力,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只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罢了,比如工人面对下岗时有压力,基层干部想要晋升有压力,项目经理业绩平平时有压力,学生有升学的压力,毕业生有择业的压力……可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压力,每种角色有每种角色的压力。
既然压力无人不有,无处不在,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去羡慕别人,因为那只是雾里看花罢了。要想真的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我们还得靠自己拥有一颗善于排解压力,冷静对待压力的心。就像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尔曾经说过的:“压力犹如一把尖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觉得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压力本身的问题,而在于我们自身,就像握住了刀刃一样,感到痛苦却不知原因何在,只能一味承受,但若是你了解了压力的本来面目,就能找到将它转换为动力的办法。
毛毛大学刚毕业,便和恋爱多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他们便有了自己的宝宝。这样一来,从小没吃过多少苦的毛毛有点疲累交加,痛苦不堪了。一方面要工作,一方面要照顾孩子,一方面还要应付不太熟悉的婆婆。一时间,毛毛感到压力空前的大,她有些难以承受了。
周末的一天,她回到娘家,跟父亲诉起苦来。父亲什么也没说,带着她径直来到厨房,然后拿出三口锅,分别放上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然后点燃炉灶给三口锅加温。毛毛一直不明白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只好静静地观看着。水开之后,父亲让毛毛看这三种食物,毛毛发现,胡萝卜已经软了,鸡蛋已经煮熟了,咖啡也已经煮得很香。
毛毛不明就里,只听父亲解释道:“同样的时间,同样温度的水,但是对这三种不同的东西来讲,它们的反应却不尽相同。胡萝卜本来是硬的东西,但煮熟后变得软了;鸡蛋的内部本来是液体,但煮熟后变得有了韧性;咖啡豆的本事最大了,它不但没有因为水而改变自己的味道,反而更加香醇了,而且它还改变了整锅水的颜色。”
毛毛听懂了父亲话语里的意思,她明白了压力往往不请自来,面对它们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够像咖啡豆一样,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或许周围的一切也就跟着改变了。
没错,这个小小的故事却向我们启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面对压力,乐观的人善于将其变为动力,而悲观的人则会任由压力改变自己。
既然压力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何不学一学咖啡豆的精神呢,让自己享受这份压力,在压力中历练自己,让自己越发变得成熟而有魅力。
一位管理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像动物一样在大草原上猎食,有时丰收,有时失败;有时自己跌倒,有时看到别人跌倒,但是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个人多快才能站起来。”所以说,我们只有让自己尽快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苦闷,我们也只有具备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走出只属于自己的优雅的步伐。
就算压力像空气一般充斥在我们周围,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呼吸。压力无处不在,这已经是一种无可改变的现实,抱怨也好,堕落也罢,都只是在强压之下扭曲的表现。改变不了现状,就想办法利用压力。就像能量可以转化一样,压力也能转化成动力,只要你将它看作自己的推动力,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成功的原动力。
一艘货轮卸货后在返航的时候,突然遭遇巨大风暴,大家都惊慌失措了。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往货舱里灌水?水手们惊呆了,这个时候本来就危险,怎么还能往里面灌水呢?险上加险,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不是自找死路吗?
此时,老船长镇定地解释道:“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不再害怕风暴的袭击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请教船长是怎么回事。船长微笑着回答道:“一只空木桶很容易被风打翻,如果装满了水,风是吹不倒的。一样的道理,空船是最危险的,给舱里加点水,让船负重才是最安全的。”
空船是最危险的,给舱里加点水,让船负重才是最安全的。其实,人心何尝不是呢?心头放着一定的压力,才能砥砺出坚稳的脚步。如果像一艘空船一样完全没有负担,那么一场人生的风雨就能将之彻底打倒。在生活中,在这个四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谁要是拒绝压力,谁就注定无法生存。
有一位哲人说过:“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去面对一些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你得像古罗马的角斗士一样去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这就是你必须走的第一步。”
美国麻省的艾摩斯特学院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把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然后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能够承受铁圈多大的压力。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 500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把铁圈捆得更牢,以免南瓜把铁圈撑开。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 5000磅的压力,瓜皮才产生破裂。
最后的实验是,实验人员把这个南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起,试着一刀剖下去,看质地有什么不同。当别的南瓜都随着手起刀落噗噗地切开的时候,这个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子也弹开了,最后这个南瓜是用电锯锯开的:它果肉的强度已经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因为在试图突破铁圈包围的过程中,这个南瓜正在全方位地伸展,吸收充分的养分,最终果肉变成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
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人类又能够承受多少压力呢?南瓜实验告诉我们,大多数的人能够承受的压力往往超过自己的预想。同时也说明,只要我们积极应对,人们的承受力将会是潜力无限的。如果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应对压力,就能将压力化为成长的张力。
永远恐惧压力,你就永远被它压制,若是试着一点点地接受压力,那么你就如同这个南瓜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成长得无坚不摧。的确,压力在很多时候能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点。在火灾中,一个姑娘竟然能够把一架需要五六个男人才能搬动的钢琴搬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紧急关头为了救出压在汽车下的父亲,硬是一个人掀翻了一辆汽车!种种事例,充分说明了在压力面前,一个人的潜能有多么巨大。
因此,压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关键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在压力面前,勇敢地去面对,并能把压力化作动力,在压力的不断鞭策下,迫使自己不断前进,压力就成了成功的催化剂。我们要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胜,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精益求精,就必须学会与压力共存,化压力为前进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好好感激压力。只要是自己能够承受的压力,那么就不妨在一段时间内,让压力来得更加猛烈些吧!像铁圈下的南瓜一样承受压力,敢于负重,勇于负重,善于负重,我们会因这近乎残酷的负重洗礼而变得更加强大,实现从焦虑到安然、从平庸到成功的跨越。
002烧开水要持续加热
在这个梦想已经逐渐沦为中性词甚至贬义词的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还有多少人依然坚持着等待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坚持,其实是对毅力和勇气的极大考验。对于坚持的力量,用最实际的例子或许比语言更具说服力。
一天,一只河蚌不小心吞下了一粒沙。
沙子进入河蚌的身体后,感觉非常不舒服,又热又闷。它四下环顾,竟然发现身边还有一粒沙,显然,这个沙粒比自己进来的还要早一些。
“这里难道就没有出口吗?你在这里待了多久了?”沙粒问。
“唔,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有几天了吧。”另一粒沙子回答。
“这几天都没有出去的机会吗?”
“当然不是,想出去还是很容易的,它张嘴时你就可以出去了。”
“那你为什么不逃跑?”
另一粒沙听了摇了摇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平凡的沙粒,我要成为一颗珍珠,只要我能坚持在蚌壳里待着,最终一定会蜕变的!”
沙粒听了感到好笑:“别开玩笑了,想成为珍珠?沙子就是沙子。你肯定心理有病,我才不要和你一样在这发疯呢!”说完,沙粒就趁着蚌壳打开的机会逃离了又闷又热的蚌壳,继续在海底沉淀。
那料有理想的沙子依旧不为所动,每天有无数的沙子随着蚌壳的打开来来去去,只有它坚守在蚌壳内。几年过去后,果然就如它预想的那样,自己成了一颗巨大的珍珠。一天,一个人发现了它,并将它点缀在了女王的皇冠上。而那粒曾经劝说它的沙子呢?它自然不知道这一切,还在海底安安静静地沉睡呢!
很多人羡慕他人的成功,觉得他人是赶对了时机。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坚持的力量。每个人都有成为珍珠的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真的成为珍珠。成长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蜕变,是从平凡的沙粒蜕变成珍珠的过程。
成功就是一种成长,但大部分人崇尚的是一夜暴富,认为这样的成功最具说服力,虽然不能否定这种可能性,但能够一夜暴富的人毕竟是少数。成功不是投机取巧得来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积累创造的。看一看那些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才换来了最终的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坚定的人,那么你在乎的就不会是前方到底还有多少未知的困难,也不会在意自己还要坚持多长时间。你只会在意自己是否在坚持。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被邀请到一个大学进行演讲,而演讲的主题又是有关成功。在演讲的当天,人们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因为有太多的人渴望从中汲取到成功的营养。
在演讲之前,全场掌声雷动。掌声过后,人们都翘首以盼。丘吉尔缓缓走向演讲台,慢慢地说:“成功的秘诀有三个……”说到这里便沉默了。场下异常安静,人们纷纷准备记录,看看丘吉尔能够说出什么富含哲理的惊人语句,“第一个,是绝不放弃。”话语坚定有力、简练精当。人们在兴奋中静听下文。丘吉尔接着用缓缓的语调说:“第二个,是绝不、绝不放弃!”全场在期待着,不知道丘吉尔葫芦里卖什么药。“第三个,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丘吉尔大声地说。这几句话说完以后,丘吉尔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礼堂。在这个时候,整个礼堂异常的安静,一分钟后,突然掌声雷动。
很多人会经常感到不解,为什么很多成功者都资质平平,看上去并不那么聪明。其实,专注者最聪明,原因很简单: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心如磐石的决心,他们很少受周围环境的诱惑,也不偏离自己最初的成长轨道。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吵闹,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内心不受其他欲望和诱惑的摆布。在坚持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放弃很多机会,但是只有不断坚持的人,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其实,大多数人比起拥有的多少,往往更在意失去多少。但人生路很长,忘记自己所拥有的,只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最终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已经蜕变成了理想中的样子。
003学习是成长的原动力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现代职场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不断提升自我的胸襟和气度。
事实上,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而学习则成了提升我们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当我们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工作时,通过不断的学习就能做到,做个为公司解决问题的专家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是否能够对自己永远不满足,永远保持好学好问的动力。只有我们保持这股动力,不断给自己充电,汲取能量,才能在职场上活力四射,越走越远。
或许一听说学习,有些人会想到上学时在书山题海中遨游,没完没了地拼命读书。虽然这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却属于被动的学习,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状态。当我们进入社会,踏入职场之后,这时候的学习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书本,学习的概念也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方式也不是简单的背书、看书,目的更不是为了考试和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