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蜜月期”过去了。二人之间嫌隙萌生,愈演愈烈,最后居然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仇敌,彼此水火不能相容。这件事情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凡因利益而结合,必定也因利益的变动而分散。
李辅国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发现,肃宗根本就动不了,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我靠,吓死我了,动都不能动了,还给我摆主子的威风。
直到有一天,嚣张的李辅国以无比嚣张的口吻对代宗说了一句内容很嚣张的话。然后,一切就都变了。李辅国对代宗说,陛下你在后宫里面好好待着就行,外面的事就由我来办吧。
李辅国气呼呼地冲着皇城的方向大喊,哼,我伺候不了陛下你,还不能去地下侍奉先帝嘛!
(一)
肃宗李亨病了,病得很严重。因为,他的老爹李隆基死了。他没有杀老爹,但老爹确实因他而死。身为人子,只要不是安庆绪那样的禽兽,心中肯定都会非常的纠结。于是,纠结的肃宗病了,一卧不起。
他感到,自己这一次恐怕是真得不行了,便于乙丑日下诏,由皇太子李俶监国,代秉朝政。为了讨一个彩头,肃宗再一次修改年号,将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有些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肃宗并没有想到,他的继承人一来生性柔弱,二来根基尚浅,大权竟然落入了张皇后和李辅国之手。
他病了,病得很痛苦、很难受。但是,他的老婆和仆人却高兴得不得了。二人趁着肃宗病重不能理政的工夫,近乎放肆地抓权。但是,权力毕竟就那么多,你抓多了,他就要抓得少了。在这方面,张皇后明显抓不过李辅国。渐渐地,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蜜月期”过去了,二人之间嫌隙萌生,愈演愈烈,最后居然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仇敌,彼此水火不能相容。
这件事情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凡因利益而结合,必定也因利益的变动而分散。
世间最毒莫过妇人心。张皇后决心抢先动手,扳倒李辅国。但是,她的力量毕竟太过薄弱,很难同势大力大的李辅国相抗衡。张皇后决定开展统战工作,将敌人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最大限度地争取合作伙伴。当然了,恨李辅国的人有很多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够格当张皇后的伙伴。能同张皇后当伙伴的人,自身必须也具备很强的实力。那谁是这样的人呢?当然非太子李俶莫属。因为,在当时的唐廷,除了李辅国和张皇后之外,最有实力的就是这位年轻的太子爷了。
张皇后私下召来太子,说了这么一番话:李辅国这个阉人一直操控着禁军。而且,他还拿着皇帝的玺印,陛下的所有制敕只有经过他的署押才能生效。他假传圣旨,逼着太上皇迁居西内,简直胆大包天。现在,眼见陛下病重,他又把你我当做了眼中刺、肉中钉。听说,他和射生内侍程元振相互勾结,图谋对你我二人下手。如果我们不赶快行动的话,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贼臣辅国,久典禁军,四方诏令,皆出其口。顷矫制命,逼徙圣皇。今圣体弥留,心怀怏怏,常忌吾与汝。又闻射生内侍程元振结托黄门,将图不轨,若不诛之,祸在顷刻。)
没想到,李俶把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他倒不是不同意杀李辅国和程元振,只是不赞成在肃宗病重期间对他们下手,以免惊吓着自己的老爹,落个不忠不孝的恶名。他反倒劝说张皇后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如此看来,这李俶倒是一名孝子。唉,他爹的儿子比他爷爷的儿子强多了。(此二人是陛下勋旧内臣,今圣躬不康,重以此事惊挠圣虑,情所难任。若决行此命,当出外徐图之。)
张皇后还是不死心,要求李俶一思二思再三思。但李俶偏偏是一不答应二不答应就不答应。无奈之下,张皇后只好对李俶死了心。
虽然太子李俶不答应,但是事儿还是一定要办的。这一次,张皇后又把目光锁定在了越王李係(此时李係已由赵王改封为越王)的身上。她之所以会瞄上李係,原因有三:其一,越王李係和李辅国向来不和;其二,李係想当太子已经很久了;其三,李係现正在潼关带兵,手中握有军权。
既然李俶不肯答应,那么就重新寻找合作伙伴。等到大事儿办成之后,就把李俶排斥在政权之外,由听话的李係掌权。这就是张皇后的如意算盘。
可怕不?狠毒不?各位,以后千万不可小看了女人,人家能占半边天不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张皇后便悄悄地把李係召回了长安,将前面对李俶说过的话又对李係讲了一遍。张皇后问李係,这件事儿你干嘛?(汝能行此事乎?)
果然,年轻气盛的李係把胸脯拍得哐哐响,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能。
一场惊天大阴谋即将展开……
(二)
张皇后和李係商定的计划就是:在宫中埋伏一队人马,然后矫诏召李俶和李辅国入宫,废掉太子,做掉李辅国,二人坐地分赃。
张皇后当即拟旨,召二李入宫。李係则找来了自己的亲信——内监总管硃(zhū)光辉、段恒俊、马英俊、啖庭瑶和陈仙甫五人(都是死太监),密令五人从所管的太监当中挑选出百十名青壮年,发给铠甲兵器,埋伏于宫门两侧,只等李俶和李辅国入宫后,便趁机发难。
应该说,这个计划还是蛮周密的,但很可惜,得加个程度副词:近乎。他们还是少考虑了一点,那就是李辅国的实力。李辅国深受肃宗的信任,得以掌管禁军多年。毫不夸张地说,宫中到处都有他的眼线,这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他都了如指掌。加之,最近他又和程元振勾搭在了一起,耳目更为灵通。
张皇后和李係前脚刚刚部署完毕,后脚就有人把他们的阴谋泄露给了程元振和李辅国。
李辅国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面对这种危局,他倒是很淡定,眉头一皱,就计上心头了。
程、李二人连夜召集了数百名禁军悍卒,带至凌霄门外设伏。
天色微明之时,太子李俶急匆匆地来了。他的心眼儿比较实,一听说父皇下诏,也没有多想,赶紧入宫见驾。
李辅国看见太子来了,赶忙迎了上去,抢先告了状,说张皇后和越王李係图谋对殿下不轨,已经在宫中设下了埋伏,就等着您进去送死了。
李俶听了,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不会吧?皇后想要害我,这我早就知道。但是,越王李係是我的弟弟,和我的关系一向都很好,他怎么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程元振也相帮着李辅国劝说李俶,怎么不会?皇位就一个,越王也想当皇帝啊!陛下已经被张皇后控制起来了。他们现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李俶慌了手脚,事发突然,他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李辅国早就有了主意。他见太子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话,便将具体的计划部分(注意这个词儿)托出:咱们不如来个将计就计,程元振率兵潜伏在宫门之外,老奴和殿下您去叫门,等到城门赚开之后,我们一起涌入宫中除逆,殿下你就先在飞龙厩等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李俶见李辅国连自己的安全问题都考虑到了,心中十分感激,好,就按你说的办吧。
李辅国见太子终于点了头,心中大喜,便领着十几个心腹簇拥着太子,前来叫门。
里面的硃光辉、段恒俊等人听说太子与李辅国来了,请示过张皇后与越王之后,先开了一条门缝,见太子、李辅国一行只有十几人,便放心地打开了宫门。
岂料,宫门刚刚开启,李辅国一挥手,两名禁军拉着太子回头便向飞龙厩跑去。硃光辉等人这才发现事情有变,赶紧上前来关门。李辅国的手下一拥而上,拔出刀剑,与宫中太监对战起来。趁着这个功夫,程元振也率着埋伏好的士兵冲了上来。
门关不上了。
结果不用想都知道,宫中的那些死太监哪里会是禁军士兵的对手,不一会儿的工夫,便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越王李係、硃光辉、段恒俊、马英俊、啖庭瑶和陈仙甫等六人全部被俘。
结束了?不,还没结束,真正的罪魁祸首张皇后还没逮着呢!可是,李辅国敢抓一国之后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答案是他真得敢,如果不敢,他就不是李辅国了。
李辅国让程元振在外面候着,自己带着一帮全副武装的心腹,向张皇后的寝宫冲去,结果没找到人。原来,张皇后早就得到了消息,一颗心儿吓得怦怦乱跳,着急忙慌地跑到肃宗的寝宫,躲了起来。她一个劲儿地安慰自己,李辅国胆子再大,想来也不敢在陛下的面前乱来吧?
然后,李辅国就来了,杀气腾腾地来了。他进屋一看,发现肃宗也正在看着他。那一刻,李辅国有点儿害怕了。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所畏惧的,那就只有肃宗皇帝一个人了。肃宗躺在病床上,双眼圆睁,全身抖做一团,他的眼睛中闪耀着暴怒的光芒。他没有想到,他一贯宠爱的李大善人居然敢拿着刀剑闯入宫中。
其实,他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李辅国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发现,肃宗根本就动不了,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我靠,吓死我了,动都不能动了,还给我摆主子的威风。李辅国根本就不理肃宗,仔细地瞅了瞅,发现了龙床后瑟瑟发抖的张皇后。
李辅国大踏步上前,拽着张皇后就往外拖。张皇后哪料到李辅国居然这么嚣张,吓得不得了,一边儿死死地扳住床杆,一边向老公大喊救命。肃宗见李辅国居然敢对一国之后动粗,气得当时就一口气背过去了。李辅国见肃宗死了过去,更加地肆无忌惮拉扯张皇后。
没了JJ的男人力量也比女人大。张皇后终于被拖出了寝宫。李辅国一面命人将张皇后押到偏殿看管,一面派人去搜捕张皇后的亲信。正在这个时候,肃宗的第六个儿子兖王李僴(xiàn)带着人赶来救援。李辅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李僴等人一概拿下。
忙乎完这些之后,李辅国才想起来,里屋还有个肃宗皇帝呢。他跑回屋里一看,肃宗已经死了,死得透透的。堂堂大唐皇帝,居然死得如此窝囊,真是让人可悲可叹。
时为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十七日,距玄宗太上皇驾崩之日仅十三天。肃宗李亨生于唐中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在位五年多(公元756年—762年),享年五十二岁。
他是唐朝诸帝当中唯一一个在外地称帝登基的皇帝。他登基之日,安史叛军已经攻陷两京;他驾崩之日,安史之乱仍未平定。不过,小玉要为他讲句公道话:至少,他稳定住了局势,大唐并没有亡在他的手上。他老爹留给他的烂摊子,他并没有完全收拾好,但是能收拾到现在这个程度,也算是不错了。
世界上最怕的那个人死了,李辅国现在已经无所畏惧了。他假传圣旨,说张皇后、越王李係和兖王李僴三人合谋造反,即刻处死。三人百口莫辩,被活活勒死。张皇后的一干亲信也被全部处死。
一时间,宫中哭声一片,惨叫连连。
(三)
一阵喧嚣之后,尘埃终于落定。
李辅国、程元振带着众人来飞龙厩见太子李俶。当时,天已大亮,眼见就要到正午了,太子李俶还搁那儿等着呢。李辅国告诉李俶,一切都已经OK了,张皇后、越王係、兖王僴全部就地正法,皇上已经龙驭归天了,建议您赶快登大宝、安人心。
李俶是个孝子,听说老父死了,哭得一塌糊涂。
李辅国赶紧命人换上孝服,同时召文武百官到飞龙厩。百官听说皇帝暴毙,不一会儿的工夫,便到齐了。李俶当众公布了肃宗的死讯。紧接着,李辅国跳了出来,扶太子到两仪殿祭奠肃宗的亡灵。然后,李俶就在肃宗的灵柩前正式即皇帝位,并更名为豫。大唐就此步入了代宗时代。
至此,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全都化作了历史的尘埃。他们或是战乱的发起者,或是战乱的亲历者,但都不是战乱的终结者。未来的决战将在他们的后辈——代宗皇帝李豫和伪燕皇帝史朝义——之间展开。
代宗能够登上皇位,确实是拜李辅国与程元振所赐。投桃报李的道理,李豫还是懂得的。登上皇帝宝座后没几天,他就下诏进兵部尚书、闲厩使李辅国为尚父,加飞龙闲厩副使程元振为右监门将军。
李辅国在肃宗时代已经是权倾朝野了,此时因为有拥立新君的功劳,便越发地飞扬跋扈起来。满朝文武当然看不惯,但他们是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因为代宗比他老爹还要宠幸李辅国。
李豫原先受张皇后的排挤,好几次差点儿太子之位不保。这次,他之所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说到底,都是因为李辅国的铁腕为他扫除了绊脚石。所以,在内心深处,他对李辅国充满了感激之情。再加上李辅国手握禁军,威震内外,所以,李豫对他也是忌惮三分。
直到有一天,嚣张的李辅国以无比嚣张的口吻对代宗说了一句内容很嚣张的话。然后,一切就都变了。李辅国对代宗说,陛下你在后宫里面好好待着就行,外面的事就由我来办吧。(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一听,哦,所有的军国大事都交给你,我就在宫中吃喝玩乐泡女人,那咱俩到底谁是皇帝啊?不过,虽然心中这样想,但代宗嘴上一个字儿都没有说,他笑了,一边儿笑一边儿点头。
李辅国见代宗一边儿点头一边儿微笑,还以为代宗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心中十分得意,和你爹一样,也是个傻狍子。
李辅国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他并不知道,就在当晚,代宗召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李辅国的老朋友了,他的名字叫做程元振。代宗和程元振谈了好久好久。
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史书当中没有一点儿记载。
(四)
第二天,代宗突然下诏,将城外的一座豪宅赏赐给了李辅国。李辅国兴高采烈地赶过去一看,哇塞,好棒啊,府第高大宽敞,气派非凡,里面也是精装修,金碧辉煌的,相当得不错。李辅国见代宗出手这么阔绰,便赶紧入宫谢恩。
代宗还是在笑,他说,既然爱卿你这么喜欢这栋豪宅,为什么不搬进去住上一段儿时间呢?
李辅国说,我放心不下公务。其实,他是放心不下权力。
代宗又笑了,你这么操劳怎么行,我听说你手下一名叫做彭体盈的大将,办事儿十分利索,颇有你的风范,你为什么不让他替你干上一段儿时间呢?这样,你也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嘛!
李辅国一听,放心了,眉开眼笑,既然陛下您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办吧。
于是,李辅国开开心心地搬入了豪宅。
过了几天,住在豪宅中的李辅国接到了代宗的圣旨。圣旨大意是拜李辅国为司空,但解除他行军司马的职务,由左武卫大将军彭体盈代他为五坊使(官名)。
李辅国有些困惑了,怎么,当初不是说由彭体盈暂时替我干上一段时间嘛,怎么下了正式的任免命令呢?莫不是皇帝忘了,还是……
李辅国决定试探一下代宗的真实想法。他上了一道奏章,主动要求辞掉各项官职,回家静养。他上这道书的目的,其实是想提醒代宗,你小子突然假戏真做是什么意思,我现在辞职给你看,看你如何收场?他以为,代宗绝不会答应他的“请求”,理由是代宗离不开他。如果代宗不答应他的辞职,就应该把原先收回的职务再给他加上。
李辅国犯了狂妄自大的人常犯的错误。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认为,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其实,地球离开了谁都照转不误,没有谁是不可缺少的。最终的结果让李辅国大惊失色,代宗居然同意了他的要求,将他的全部职务一一免除。不过,代宗还算是仁慈,赐给他一个博陆郡王的爵位(有待遇无实权)。
李辅国是玩弄权术的高手,他知道,他玩了那么多年的鹰,如今终于被鹰掐了眼了,“辅国始惧,茫然失据”。但是,李辅国还是不甘心,他跑去中书省,打算上一封谢罪表给代宗,希望代宗看到表后,能够回心转意,收回成命。岂料,他居然被一个中书省的看门小吏拦在了门外。该小吏牛掰哄哄地对李辅国说,您已经不再是宰相了,按律不应该再进这道门了!(尚父罢相,不合复入此门。)
李辅国气得嘴都歪了,想当初,这种不入流的小吏他根本就不用正眼看。可是,现在,大名鼎鼎的他居然被人家拦在了门外。李辅国气呼呼地冲着皇城的方向大喊,哼,我伺候不了陛下你,还不能去地下侍奉先帝嘛!(事朗君不了,请于地下事先帝。)
宝应元年(公元761年)十月十八日夜,有一名强盗偷偷地摸入了李辅国的豪宅。正在熟睡的李辅国被该名盗贼剁掉了一颗脑袋(这玩意儿好像每人只有一个哦)和一条胳膊。该飞贼金钱财物毫厘没取,溜了。(十月十八日夜,盗入辅国第,杀辅国,携首臂而去。)
次日早朝,有大臣上奏,说是前任行军司马李辅国在家中被人给杀了,没了脑袋和一条胳膊。代宗一听,勃然大怒,赶忙降旨派程元振捉拿凶手。但是,程元振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有找到凶手和李辅国的首级。最后,这件无头公案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脑袋和胳膊没找回来,但是尸体不能总在外面晾着啊,再这么放下去非臭了不可。代宗让人雕了一颗木头脑袋安在李辅国的尸身上,择日下葬了事儿。
《旧唐书》对事件过程未作详细描述。所幸,《新唐书》提了一嘴:“帝在东宫积不平。既嗣位,不欲显戮,遣侠者夜刺杀之,年五十九,抵其首溷中,殊右臂,告泰陵……后梓州刺史杜济以武人为牙门将,自言刺辅国者。”
如果《新唐书》记载属实,那么,整个事情的原委应该是这样的:代宗派梓州刺史杜济扮作飞贼,刺杀了李辅国。杜济将李辅国的脑袋扔到了厕所当中,把他的右臂拿到泰陵,祭奠了李隆基的在天之灵。
不管怎样,一代权监李辅国至此烟消云散。当然了,他并没有被历史除名,反而留名千古,只不过,统统都是骂名。
他五十九年的人生经历,被代宗概括为一个字儿:丑。
俺觉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