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让小玉简单地评价一下这个人,我想,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儿:命硬克人。是的,李隆基的命真得很硬,而且相当能克人,不仅克自己的亲人,甚至连自己的敌人都克。
李辅国这下说话有底气了,陛下,外面跪着的这些人都是当年咱们灵武的老班底儿,他们如果感到不安,社稷恐怕就要不安了。
李隆基心中的苦楚无以言表,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是滴,落魄的皇帝也是皇帝,总不能在这帮小崽子面前丢了天子的尊严吧!他对众人说,家,我自己搬就好了,你们都回去工作吧,不用护驾了。
几十年来一直跟随在玄宗身边、不离不弃的高力士就这么突然消失了。
他本来既想爱江山,又想爱美人,可惜江山与美人好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知道,万事虚无,唯爱长存。
(一)
李隆基死了!李隆基终于死了!李隆基终于艰难地死掉了!
关于一代传奇皇帝玄宗李隆基,千百年来人们是评论不断,纷争也不断。可以说,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李隆基。
如果非要让小玉简单地评价一下这个人,我想,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儿:命硬克人。是的,李隆基的命真得很硬,而且相当能克人,不仅克自己的亲人,甚至连自己的敌人都克。您还别不信,小玉有事实为证: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李隆基克死了自己的伯母韦皇后(就是毒杀老公唐中宗的那个娘们儿);
三年后,也就是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他又克死了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克死了心爱的女人武惠妃;
时隔一年,他一口气就克死了废皇太子李瑛等三个儿子;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三十日,他克死了自己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女人——杨贵妃杨玉环;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他克死了那个将他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的敌人安禄山;
一年以后,也就是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他将安禄山的儿子们全部克死,把老安家克得绝子绝孙;
不过,他还是不愿意歇息,终于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克死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强劲的仇人史思明;
他还想克老史家一个断子绝孙,但是没坚持住,不过,在他逝世一年以后,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就去向阎王报到了;
什么是命硬?这就是命硬!什么叫克人?这就叫克人!等到所有人,包括他的亲人,也包括他的仇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他才依依不舍得离开了这个世界。
知道他死得时候多大了吗?告诉你们,周岁七十七,虚岁七十八,在那个年代算是相当高寿了。而且,小玉要强调一点,其实,严格地说来,他不能算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郁闷和气愤。如果他的心情很好的话,说不定还会活得更长久,甚至有可能会破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皇帝——清高宗乾隆保持的八十九岁的历史纪录呢。
当皇帝当得很传奇,谈恋爱谈得很传奇,甚至于连死亡都这么富有传奇色彩,这就是玄宗李隆基。我想他的座右铭可能是这样的吧:我传奇,故我在!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简单地说,有四个人和四件事儿促成了他的死亡。
先说四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儿子肃宗皇帝李亨。紧随其后的是肃宗的老婆张皇后。位列第三的是肃宗的仆人李辅国。最后一个最牛掰,因为这个人不是活人,而是死人,一个已经死了六年的女人,正是李隆基一生的挚爱杨玉环杨贵妃。
至于四件事儿,小玉一件件地为大家讲述……
(二)
这第一件事儿得稍微地往前追溯一下。
且说李光弼在河阳大破史思明之后,万分高兴的肃宗决定在大明宫中宴请群臣,庆贺这桩喜事儿。
这么隆重的场合当然不能没有太上皇。肃宗就派人将自己的老爹从兴庆宫中请了过来。他倒是蛮有心的,知道自己的父亲喜欢听戏,就特意把李隆基从前豢养的那批梨园弟子都叫了过来,唱戏给老李听。
岂料,李隆基来了之后,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些熟悉的调调,不由得就想起了前尘往事,心中顿时无限感伤,情绪“哗”的一下就低落了下去。
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老李的立场上想一想,就能理解他的感伤了。是啊,想当年,开元盛世是何等的繁华富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李隆基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坐拥万里江山,怀抱绝世佳人。岂料,天宝一声闷雷,他和他的大唐从此急转直下。范阳起兵,安禄山背叛了他的情义;马嵬坡下,杨贵妃无端殒命,离他早去;灵武城中,儿子李亨夺了他的江山。抚今追昔,李隆基能不感伤嘛!
老李是越想越惭愧,越想越伤心,忍不住悄悄地落下泪来,勉强喝了几杯酒,便借口身体不适,早早地回兴庆宫去了。
悲伤的人只顾着舔舐自己的伤口,却没有考虑到别人——尤其是儿子肃宗——的感受。李亨今个儿本打算好好庆祝一下,喝他个一醉方休。可是,宴会刚刚开了个头,老爹就偷偷地抹眼泪儿,而且坐了没多久,就早早地闪人了。肃宗的脸面就有点儿挂不住了,你说你也真是,这么热闹的场合,你哭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背地里虐待你呢!肃宗很生气,自己的热脸结结实实地贴在了老爹的冷屁股上,不是臭,而是凉,心拔凉拔凉的。
一场宴会就此不欢而散。
虽然彼此都不高兴,但父子毕竟是父子,血缘亲情在那里摆着呢,这次的不愉快应该算不了什么事儿。但是,不要忘了,事儿其实都是人掺乎出来的。因为一个人的掺乎,这件本来不算事儿的事儿就真得变成了事儿(绕个口令)。这个人便是肃宗的贴身太监李辅国。
李辅国非常不喜欢老李,理由是老李不喜欢他。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件小事儿是一个报复太上皇李隆基的绝佳契机。李辅国趁机在肃宗耳边大说老李的坏话,太上皇今天在席间无故落泪,恐怕是另有隐情啊,陛下您可得小心着点儿啊!肃宗虽然心中对老爹有气,但是并不相信李辅国的话。
偏偏在这个时候,张皇后也跳了出来,大说老李的坏话,理由是:这个老不死的东西克死了咱们的宝贝儿子。她不提这事儿倒也罢了,她这么一提,肃宗的眼睛当时就红了,心情变得无比烦乱,他想起了刚死去不久的十二子兴王李佋。
兴王李佋是肃宗和张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小家伙生来聪明伶俐,肃宗十分喜欢。可是,就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六月,年仅八岁的兴王李佋早夭而死。肃宗追赠他为恭懿太子,并因此而卧床一个月。
趁着肃宗心情烦乱的当口,张皇后与李辅国一唱一和,把肃宗也搅得将信将疑起来。二人见肃宗没有反对,便派遣心腹日夜监视李隆基的一举一动。
父子之间的嫌隙就此萌生。
(三)
转眼之间,七月到了,天气变得异常炎热,酷暑难耐。
刚好有西域诸国贡来西瓜,李隆基一时兴起,便派陈玄礼将一干旧臣召到长庆楼吃瓜喝酒。看到自己的老下属都来了,老李的心情越发地好了。众人觥筹交错,倒也喝得十分痛快。
喝高了的李隆基倚着栏杆,一边儿休息,一边儿俯瞰宫外街市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他不认得老百姓,但是老百姓都认得他啊。那些老百姓远远地一看,哎呦,那不是从前的皇帝陛下嘛,赶紧倒头下拜,呼呼啦啦跪下一大片,场面无比壮观。李隆基见百姓们仍然还记着自己,心中一个感动,眼泪又掉了下来。一班老臣也是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不料,这件事儿被李辅国知道了。他忙不迭地捅到了肃宗那里,太上皇现在每天都和外面的人联系,而且还召集一班老臣喝酒吃瓜,所谈的都是开元如何如何兴盛、天宝如何如何繁华之类的话,他如此不甘寂寞,恐怕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陛下你可得早早想法子预防啊!
肃宗听了,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替老李解释,太上皇一大把年纪了,雄心壮志早没了,还能有什么作为,他只不过是太寂寞了,找人喝酒解闷而已,你想得太多了。
李辅国见肃宗这么理解自己的父亲,话锋一转,即便太上皇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架不住他身边还有一帮煽风点火的小人啊。一旦真得发生了什么变故,陛下你该如何应对呢?我觉着吧,兴庆宫距离民居比较近,人多口杂,对太上皇静心休养不利。不如将他安置到深宫大内,这样一来可以远离尘嚣,二来可以杜绝小人。(太上皇居近市,交通外人,玄礼、力士等将不利陛下,六军功臣反侧不自安,愿徙太上皇入禁中)
奶奶个熊,小玉真是惊叹他的脸皮够厚,自己是小人,反倒说别人是小人。
肃宗不同意,我爹就喜欢住在兴庆宫,怎么能突然把他迁往大内呢?
这个时候,突然有个女人的声音插了进来,李辅国这么说,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啊。陛下您是天下的共主,理应从天下的高度来考虑事情,怎么能固执于愚孝呢?
不用猜,大家也应该知道,正是张皇后那个老娘们儿。
这一个女人和半个男人对肃宗展开了疯狂的劝说,但肃宗就是不肯答应。
李辅国见肃宗油盐不进,扭头就走。不要误会,他不是逃走,也不是气走,而是去搬救兵了。不一会儿,救兵来了,正是当年那些辅佐肃宗灵武称帝的六军将士。这些人在殿外跪了一地,强烈要求肃宗把老李迁到深宫里面去。不用说,他们肯定是受了李辅国的蛊惑。
李辅国这下说话有底气了,陛下,外面跪着的这些人都是当年咱们灵武的老班底儿,他们如果感到不安,社稷恐怕就要不安了。
肃宗很为难,一个劲儿地掉眼泪,却不说话。是啊,事已至此,他还能说些什么呢?
李辅国毕竟是伺候他多年的人,十分了解肃宗,知道他其实已经默认了,便走出大殿,对着众将士说了一句,皇上已经答应你们的请求了,大家散了吧。
这帮托儿这才散去。
(四)
李辅国得到肃宗的默许之后,便忙不迭地带着三百铁骑,来到了兴庆宫外。李辅国亲自进宫,见到李隆基之后,说是皇上有旨,请太上皇到西内游玩。
李隆基自上次庆功宴之后,还没有见过肃宗的面儿,直以为肃宗生了自己的气,此时见儿子主动来请,便欣然上马,领着高力士一同出宫,准备好好地玩一玩,散散心。
他们刚刚走到睿武门,就见道路两侧矗立着五百射生手,人人手持利刃,虎视眈眈地盯着李隆基。老李觉着不对劲儿,心中十分不安,就问李辅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辅国这才摊了牌,皇上觉得兴庆宫太过狭隘,不适合您居住,特命我带人帮你搬家到西内。(陛下以兴庆宫湫陋,奉迎乘舆还宫中。)说罢,他也不等老李回话,就上前来抓李隆基所骑御马的马绳。
李隆基哪里料到李辅国居然如此大胆,一个不注意,吓得差点儿从马上掉下来。亏了一旁的高力士眼疾手快,赶紧扯住缰绳,否则,今天李隆基的人可就丢大了。
高力士还是比较克制的,强忍着心中的气愤,对李辅国摇了摇手,搬家归搬家,礼仪还得讲不是,你怎么能惊动太上皇的御驾呢?
想当年,高力士称霸后宫的时候,李辅国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但如今,时过境迁,高力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后宫,李辅国说了算。李辅国根本就不买老前辈的帐,反而呵斥高力士,“翁不解事”。
高力士被李辅国的傲慢与嚣张激怒了,大喝一声,“五十年太平天子,辅国欲何事”?
到底是江湖经验浅啊。李辅国根本没料到高力士会这么说,赶紧为自己辩白,我只是奉旨帮太上皇搬家,没有别的意思啊。
李隆基心中的苦楚无以言表,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是滴,落魄的皇帝也是皇帝,总不能在这帮小崽子面前丢了天子的尊严吧!他对众人说,家,我自己搬就好了,你们都回去工作吧,不用护驾了。
武士们见领头的都被人家给拍灭了,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全都伏地下跪,山呼万岁,而后便撤走了。
李辅国见他们走了,也想跟着走。高力士今天是彻底发毛了,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他大声呵斥李辅国,“辅国可御太上皇马”。李辅国无奈,只好上前为老李牵马。
李隆基就这样在两个太监的护送下搬入了西内的甘露殿。
甘露殿,听这名字好像挺不错的,但实际上,硬件条件十分之差,遍地都是尘埃和杂草,一副萧瑟凄凉的景象。殿中的下人都是些老太监和老宫女,有的年龄甚至比李隆基还要大。
李隆基的心拔凉拔凉的,对高力士惨然说道,今天如果没有老伙计你,我的面子就丢尽了。(微将军,朕且为兵死鬼。)
高力士赶忙宽慰李隆基,太上皇您英明神武,老奴我也曾经干过骠骑大将军,像李辅国这样的跳梁小丑,只不过徒增笑柄而已。
李隆基的心儿跟明镜似的,他忧虑万分地说,皇儿为李辅国所蛊惑,恐怕不能尽孝道了。不过,转而,他又幽了一默,“兴庆,吾王地,数以让皇帝,帝不受。今之徙,自吾志也”。
中午的时候,有人来送饭了。李隆基不看则已,一看气得勃然大怒,都是些残汤剩饭、臭鱼腐肉,根本就不能入口。愤怒至极的李隆基把筷子都扔了,让来人把饭菜撤去,伤心地说,从今个儿起,我食素不食荤。
再说李辅国,害怕自己的嚣张举动受到肃宗的责备,便带着将士们入殿请罪。肃宗明白,木已成舟,生米成炊,此时责备众人又有何用,弄不好反会引火烧身,便好言宽慰众人,你们也是为社稷着想嘛,不用这样。
李辅国等人见肃宗居然毫不追究,全都欢天喜地地下去了。
(五)
自从搬到西内以后,李隆基和外界的联系基本上就断了。肃宗一方面为张、李二人蛊惑挟制,另一方面也不好意思直面自己的父亲,借口身体未愈,索性也不去西内问安。郁郁寡欢的李隆基越发地思念杨贵妃,终日里呆坐着,跟个木头人(黑涩会美眉)似的。
高力士是看在眼中,急在心头,便找来了一个高人为李隆基解忧。此人姓杨名通幽,法号鸿都道士,据传法术极其高强,能够自由出入神、人、鬼三界。杨道士说他可以为太上皇找到杨贵妃。
李隆基一听,黯淡的眼睛在瞬时便亮了起来。
杨道士在密闭的屋子里面鼓捣了好几天,最后出来了,告诉了李隆基一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他找着杨贵妃了。
李隆基赶紧就问,贵妃在哪里。
杨道士说,杨贵妃没有下地狱,她现在上了天,当了神仙,就住在东边大海尽头蓬莱仙境中的玉环太真院。杨道士还说了,贵妃让我给您捎来两样信物。
李隆基一看,原来是贵妃曾经用过的一股金钗和一个钿盒。金钗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就是别脑袋上那玩意儿。至于钿盒,恐怕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在这里,小玉为大家解释一下,钿盒其实就是一个小盒子,既可以用来放金银珠宝,也可以用来放胭脂水粉。金钗加钿盒,就是一个成语典故,叫做金钗钿合,喻指山盟海誓。这个典故取自唐代书生陈鸿所著的《长恨歌传》,内中曾经记述杨贵妃与李隆基在天宝十载的七夕之夜,盟誓生生世世永为夫妻,“李隆基授(杨贵妃)金钗钿合以固之”。
杨道士又说,贵妃让我给你带话,说你们不久以后就可以见面了,太上皇您切莫悲伤。
李隆基哭得一塌糊涂,命人重赏了杨道士。
如小玉所料不错,这个杨道士八成是高力士请的托儿,目的就是为了编造谎言宽慰李隆基。金钗和钿盒其实都是高力士偷偷给杨道士的。
岂料,他一番好心反倒办了坏事儿。李隆基完全没有照着他的思路来,反倒想到了别的方向上。他觉着,自己应该尽快辟(bì)谷服气,早日飞升仙界,与贵妃相会。打这以后,他就不好好吃饭了,开心认真地辟谷服气。
有人可能会问了,什么是“辟谷服气”啊?且听小玉慢慢道来。
所谓辟谷,其实就是不吃五谷杂粮。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一种三尸虫,正是它的存在使得人产生邪念而无法成仙。而这种三尸虫就是以五谷为食物的。人们如果想要成仙,就必须要除掉三尸虫。怎么除掉三尸虫呢?只能靠辟谷来实现,不吃粮食,饿死三尸虫。辟谷又分两种,一种是服药辟谷,一种是服气辟谷。前者是以药物代替谷物,起码肚里面还能有些东西;后者更加飘渺,完全靠吐纳换气,根本就不进食。
玄宗李隆基采用的就是后一种。大家想想,他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头,哪里能承受得了啊,谷是辟了,人也快over了,没几天就变得形容枯槁、骨瘦如柴了。高力士怎么劝也劝不住。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辅国的耳中。他勾结张皇后,诬告高力士、陈玄礼等人结交术士,图谋不轨。肃宗当然不肯相信,但是架不住李张二人的煽动,最终勒令陈玄礼致仕(就是退休),将高力士流放巫州。高力士接到圣旨后,还想回宫去看看自己的老主人兼老朋友,但是李辅国等人根本不许,强行将高力士驱逐出宫。几十年来一直跟随在玄宗身边、不离不弃的高力士就这么突然消失了。
打这以后,李隆基身边连个可以说话逗闷的人都没有了。
(六)
此时的肃宗已经是越来越昏庸了,整日不理朝政,一切军国大事儿都听任李辅国、鱼朝恩、张皇后等人的摆布。当时,张皇后又为他生了一个公主。这个小女婴长得十分可爱。肃宗十分喜欢她,成天抱在怀里逗玩。
有一天,他正在逗弄自己的女儿,大臣李唐(他爹很会取名字啊)来了。肃宗笑着对李唐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女娃,所以成天抱着她,你可不要见怪啊。
李唐的回答十分巧妙,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人的天性,有什么可见怪的?这是前半句,说得很好。关键是后半句相当之有内涵:太上皇疼爱您肯定也和您疼爱公主是一样一样的。
这最后的一句话击中了肃宗的心。肃宗当时就不说话了,眼泪潸然而下。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冬末,肃宗才去西内看了老爹一次。此时的玄宗李隆基已经没有个人样了,眼神呆滞,身体瘦得可怕。父子两个人坐着相对流泪,谁也没有说话。肃宗只坐了一会儿,就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尴尬,匆匆地离开了。
肃宗走了之后,李隆基越发地感受到了强烈的寂寞。他越是寂寞,就越是想念杨贵妃。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多余的人了,跟一个无用的傀儡差不多了,留在这里只是为了粉饰些什么。百感交集之下,他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傀儡吟》,其文曰: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舞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文字之中已隐隐约约透露着一种强烈的虚无主义色彩。
上元三年(762年5月3日)四月四日,玄宗李隆基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气息奄奄的他对侍女宫爱说,我其实是天上的孔升真人,投胎凡世,现在就要重归仙班,与贵妃相见了。他拿出珍爱的紫玉笛对宫爱说,你把这根笛子转给我孙子大收(李俶的小字),然后为我香汤沐浴。宫爱一一照做。
当天晚上,宫爱听见玄宗李隆基在屋中放声大笑,笑声慷慨豪迈,气吞山河。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玄宗笑了。五日凌晨,也就是我们今日的青年节这一天,宫爱进屋一看,李隆基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李隆基生于武则天垂拱元年八月初五(公元685年9月8日),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的四十三年间在位,在四川呆了两年,返回长安后又无比郁闷地活了五年,享年七十八岁。群臣为他上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后世沿称为唐明皇,庙号玄宗。翌年三月安葬于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了。他一手开拓了“开元盛世”,却又一手酿成了“天宝之乱”。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佳话。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清初洪升的《长生殿》其实都是沾了他的光,才得以流传千古的。他本来既想爱江山,又想爱美人,可惜江山与美人好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知道,万事虚无,唯爱长存。
玄宗死后还不到半个月,悲痛交加的肃宗也死了,太子李俶即位,是为唐代宗,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删除)。代宗大赦天下,高力士才得以获准返回长安。六月,他得到玄宗去世的噩耗,“号天叩地,悲不自胜”,据说死过去好几回。七月,高力士行至朗州(今湖南常德)时,由于过度悲痛,害起了大病,他对左右说,“吾年已七十三,可谓寿矣。官至开府仪,可谓贵矣。既贵且寿,死何恨焉。所恨者二圣升遐,攀号不逮;孤魂旅榇,飘泊何依”?八月八日,这个唐代著名的大太监、好太监病逝于朗州开元寺的西院。代宗赠他为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生于唐睿宗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大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世代为官。他十岁的时候,其家因为犯罪而被抄。武则天圣历初年(698年),岭南招讨使李千里推荐了两个被阉掉的小儿给武则天,其中一个就是冯元一。后来,冯元一因为犯了一点儿小的过错,被武则天驱逐出宫,为中人(也是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就此改名高力士。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高力士结识了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李隆基,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生的缘分。直到生命的尽头,高力士始终都没有背叛过李隆基。
有仆如此,想来李隆基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