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容易和林琳的画廊贴得很不错。王老师在班上点名表扬了。
而到了课下,同学们一团一团的都围在画廊前,看看有哪些书画作品又都是哪个同学的。谁谁写得好画得好,谁谁的东西不行连自己都比不了,这写的是啥,这画的又有何意义。这群孩子,人虽小,话都不少,还特八卦。弄得明明清雅的画廊如闹市一般。所幸早已看过,林琳和容易都呆在教室里闲贫,没去凑那个热闹。
围观画廊的热潮持续了一段时间,也有其他年级班级的学生专门过来看一看。林琳一向都比较喜欢字画,对于一手好看的字一幅好看的图完全没有免疫力。贴画廊并不是王老师自己心血来潮的一次行动,而是上面布置下来全校范围内的活动。因此,每个班都有一块专属的画廊,而画廊上都贴好了作品。
难逢大好时机可以一睹全校的优秀字画,林琳自然不会错过。体育课时,午间休息时,下午放学后,只要一有空,林琳就会拉着苏欣一起去看画廊。整个学校,6个年级24个班级,也就意味着有24块画廊在等着林琳去观看欣赏。一周下来,林琳也几乎看遍了。好看的确实很多,难看的好像也不少。林琳在心里默默评估了一下,得出了自己班可以排进全校前三的结论。林琳自个儿得意自豪了好一阵。
林琳在自己班画廊前面停留的次数最多停留的时间最长。为什么呢?因为那个画廊上面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是吸引着林琳一再前去。喜欢的那些字,明明每天都能看见,可还是看不够啊。就这样不停的看看看看,而当只有她一个人时,林琳就会忍不住摸一摸。
一切一切都在表明,林琳就是一个大写的字控。有人说,字如其人,写字写的就是一个人的风骨。对此,林琳是深表赞同的。
于是,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不重要,只要那手字写得好看,林琳就会喜欢。不关乎字体,不关乎笔种。行书的行云流水,草书的狂放潦草,楷书的横平竖直,哪样不是林琳的挚爱?铅笔,钢笔,毛笔,粉笔,圆珠笔,中性笔,水彩笔,哪种笔林琳没有收藏过?只是当时年轻资金少,收藏的东西没过多久就被拿来用了。后来,林琳更喜欢收藏一些有好看字的纸张。有些是好友的信,有些是上课聊天时传来传去的小纸条,还有些便利贴和明信片。林琳把它们平平整整的放在一个纸盒子里。有时候,阳光正好,林琳就会坐下来,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一张一张的阅读过去。而那些曾经的美好的故事,就会忍不住闪现出来,让人微微一笑很倾城。几十年后,林琳自个儿的房间中还有好几个这样的盒子。
最好看的字,最想收藏,最想随身携带。可纸张却是易折易皱易掉。很多年后,聪明如林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最喜欢的字,拍了照,然后做成了小照片,放在了钱包里。随着时间变化,林琳的钱包换了不少,却有两张照片一直存在。一张上面是一个化学题的解答步骤,一张上面写的是‘我们从不曾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