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见国力日渐强盛,就有了称霸中原的雄心,他想先拿与自己长期不和的鲁国练兵,晏婴对他说:“齐国与鲁国是近邻,不宜长久结怨,应该以德感化它。”齐景公见他反对,就放弃了攻打鲁国的打算,并与鲁国签订了盟约。但是,他想靠武力来建功立业的决心却越来越强了。为了蓄积力量,他开始大肆豢养武士,在他豢养的武士中,田开疆、古治子、公孙捷三人因为异常勇猛,被齐景公称为“三杰”,极受宠爱。这三个人依仗国君的恩宠,欺辱朝臣,欺压百姓,为所欲为。晏婴见他们恣意妄为,决心为民除害,将他们铲除殆尽。
有一天,齐景公在宫内设宴招待鲁昭公,三杰佩剑侍于殿下。晏婴见状,去皇宫后苑摘了六个桃子,分别给了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然后自己和鲁国执礼大夫叔孙蜡一人吃了一个,他将剩下的两个让给“三杰”来吃,公孙捷和古治子先后表功,并一人吃了一个桃子,田开疆见桃子被分食殆尽,心中忿恨,拔剑自杀。公孙捷和古治子见状,想起三人的交情,羞愧难当,也拔剑自杀。就这样,晏婴只用两个桃子就将“三杰”除尽。他见齐景公确实爱才若渴,就向齐景公推荐了另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田穰苴,也就是司马穰苴,后来,此人在保卫齐国的战争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晏婴正直廉洁,胸怀坦荡。他从政后,拒绝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他的亲友如果求他办事,不合理的他一律拒绝,合理的他就依照法度来办理。他为相多年,不论轻重贵贱,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遇到灾年,他还拿出自己全部的俸禄和积蓄,送给灾民。有一次,他上朝时,齐景公见他衣衫破旧,马车简陋,就准备赏给他马车和衣物,他统统谢绝了。齐人见他粗茶淡饭,尚能怡然自乐,都尊称他为“布衣相国”。
晏婴乐观豁达,闻过则喜。越石父是齐国有名的贤人,有一次,官吏因故在街上将他逮捕,不巧被晏婴看见。晏婴就用自己驾车的马匹将他赎了出来。他将越石父带回家后,因为事务繁忙,就一头扎进内室,处理公务去了。越石父请求离开,他惊问其故。越石父说:“你素有贤名,现在将我赎了出来,却又对我不闻不问,这简直就是对我的侮辱,我还不如呆在监狱里呢!”晏婴听后,赶忙连声给他赔不是,又将他请进正室,奉为上宾。
晏婴做了几十年的齐相,在外与邻国修好,在内善待百姓,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时人为了表彰他,将他与管仲并列,视为国家的栋梁。
文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年幼好学,年过二十学问就非常渊博。鲁国大夫南宫敬叔向国君推荐了他,鲁昭公就派他出使东周。
孔子在东周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还去拜访了知名的学者老子,留下了后人为之乐道的佳话。孔子从东周回鲁后,就开始招收门徒。孔子素有救国济世之心,他经常与弟子一起讨论有关政治、道德、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孔子30岁时,就成为鲁国的文化名人。诸侯来到鲁国时,都会专门去拜访他。
齐景公来鲁国访问时,请教孔子:“秦国地处偏远,秦穆公为什么还能称霸?”孔子说:“秦国虽然面积狭小,但是秦穆公知人善任,志向远大。百里奚不过是一个奴隶,秦穆公见到他后,与他谈了三天,就将他委以重任。像他这样的人,称王都有可能。”齐景公听后,对孔子非常佩服。
孔子对西周初期的礼仪制度非常感兴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礼仪、道德来教化民心,结束各国战乱。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个梦想显然是不能实现的。
鲁昭公25年,鲁国大夫季、孟、叔三家发起内乱,赶走鲁昭公。孔子见国内政局混乱,就离开了鲁国,来到齐国。齐景公对孔子很尊重,但是他又感觉孔子的“仁政”思想与齐国的称霸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就没有任用孔子。孔子为了生活,只好返回鲁国继续教书,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些还是贵族子弟,孔子的名声与日俱增。
没过多久,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司寇,孔子在任期间将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因为他主张削弱诸大夫的权力,得罪了很多人。后来齐景公见鲁国大治,就听从近臣的建议,给鲁定公送去了80名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果然,鲁定公得到齐国的美女后,开始荒废国事,疏远孔子。孔子见状,只好离开鲁国,去他国寻找出路,他周游列国的旅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刚开始对他招待得很周到,但后来听信谗言,就对孔子起了疑心,还派人监视他。孔子害怕遭遇不测,就逃往陈国。在逃亡的路上,路过匡地,因为他长得像恶人阳虎,被当地人围困了5天。孔子逃脱后,带领弟子们重新返回卫地。孔子听说楚王贤明,就离开卫国,准备前往楚国。楚国的大夫听说后,派人去迎接孔子。孔子行至陈、蔡交界地段时,两国的国君害怕孔子到了楚国会被重用,将来对己国不利,就命人将孔子困在半路。孔子与弟子被人围困,粮食吃完后,又绝粮7日。孔子的弟子自贡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他找到楚国的使者,让楚国发兵迎接孔子,孔子这才逃过一死。孔子到了楚国,由于楚王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实用,还是没有受到重用。
孔子64岁时到了齐国,他的学生冉求做了鲁国正卿季康子的家臣,冉求请季康子将孔子迎回鲁国,孔子才得以返回故国。孔子回国后,被国君尊称为“国老”,但还是没有受到重用。
孔子奔波一生,对这个结果极其失望。他只好在家整理古代的文史资料,开办学馆,著书立说。中国早期的文献像《诗经》、《尚书》、《春秋》等都是孔子整理出来的。孔子收了很多学生,据说他的门徒有3000人之多,其中有名的贤人就有72人。孔子大力推广私塾,打破了贵族阶级对教育的垄断地位,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孔子晚年,他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子路相继逝世,这使他深受打击。不久,公元前479年,一代学者孔子就离开了人世。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学说,生前没有被各国国君接受,他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学说继续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学。孔子作为儒学的开创者,也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伍子胥复仇
伍子胥,名员(yún),字子胥,他是楚庄王的谏官伍举的后人,太傅伍奢的儿子。伍子胥年轻时喜欢习文弄武,长大后,刚强而有谋略。
伍奢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老师,因为博学谨慎,他深受太子建的尊敬。太子建成年后,楚平王为他聘娶了秦国的公主。奸臣费无忌为了取悦楚平王,对楚平王说:“听说秦国的公主非常漂亮,大王可以留给自己,让太子另选他人为妃。”昏庸的楚平王听信了他的话,竟然真的强娶了秦国公主,还为费无忌升了官。费无忌知道,一旦太子即位,肯定会对自己进行报复。他为了让楚平王废掉太子,经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
伍奢见费无忌诽谤太子,对他极其不满,于是在楚平王面前极力为太子辩护。楚平王大怒,将伍奢抓了起来,又命人去抓太子。被派去抓太子的人于心不忍,将太子放走了。楚平王找不到太子,决心置伍奢于死地。他听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都非常厉害,为了不留后患,就想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以伍奢的口谕,骗伍尚和伍子胥入宫来见父亲。伍尚生性仁孝,他听到楚平王的召唤后,准备前去见父亲,伍子胥竭力阻拦他。伍子胥说:“我们去不去,父亲都难逃一死。与其前去送死,不如逃往邻国,寻求救兵。”伍尚说:“就算死,我也不忍心撇下父亲一人。为父亲报仇的重任,就拜托你了。”伍尚被骗到郢都后,很快就和伍奢一起被杀掉了。伍子胥听说后,只身逃亡国外。
伍子胥逃到国外后,找到太子建。两人先逃到了齐国,又到了郑国。太子建报仇心切,他与晋国国君相约,一起里应外合灭掉郑国后,晋国再助其伐楚。伍子胥见太子建孤注一掷,极力劝阻他,太子建不听。后来,郑国国君听到消息后,将太子建杀死,伍子胥只好携楚太子建之子公子胜逃往吴国。伍子胥和公子胜逃出郑都,来到昭关,找到扁鹊的弟子东皋公寻求帮助。伍子胥因为急着过关,在昭关一夜白头。后来东皋公将他化装一番,送出关外。昭关与吴国仅有一水之隔,伍子胥刚到江边,就被人发现了,很快就有追兵赶来。这时有个渔夫划着一条船过来,渡伍子胥二人过了河。伍子胥解下腰中价值百金的宝剑要厚谢渔夫。渔夫说:“楚王悬赏5万石来抓你,我都不要,难道会要你的宝剑吗?”伍子胥对渔夫千恩万谢,嘱咐他千万不要出卖自己。渔夫见伍子胥不相信自己,将船划到江心,投水自尽了。伍子胥大哭一场,去了吴国。
到了吴国,伍子胥帮助公子光刺杀了吴王,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就是吴王阖闾。阖闾登上王位后,任伍子胥为执政大臣,让他与孙武、伯嚭等人一起谋划国事。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在与诸侯的战争中多次获胜。吴国上下信心大增,树立了在诸侯中称霸的信心。经过19年的发展,吴国看时机成熟,就和唐、蔡两国联合伐楚,五战五胜,攻入了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去多年,在位的是楚昭王,楚昭王看到三国联军势不可挡,只好狼狈出逃。
伍子胥进入楚国都城后,四处寻找楚平王的坟墓,但是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原来楚平王当年为自己修建陵墓时,为了防止陵墓被盗,在陵墓建好后,将参与修建工作的工匠全部杀死。伍子胥多方寻访,终于找到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在那个老工匠的指点下,伍子胥顺利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他挖开楚平王的坟墓,用鞭子狠狠抽打他的尸骨,一直打了三百下才住手。这就是“鞭尸三百”这个故事的由来。
伍子胥历时19年,终于为父兄报了大仇,他这种忍辱负重、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为后人津津乐道。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后,野心大增,想称霸于诸侯。他在公元前496年,借越国战乱之际,派兵攻击越国。但是,被越王勾践打败,阖闾自己也在战斗中受了伤,不久就病重身亡。他在临死前告诉儿子夫差:“我儿切记,越国与你有杀父之仇。”夫差即位后,誓死要活捉越王勾践,为父亲报仇。
越王勾践听说夫差誓死要活捉自己的事后,决定先发制人。越国大臣范蠡和文种劝他不要轻举妄动,他置若罔闻。他率兵大举进攻吴国,被夫差击败,并被包围。吴军一鼓作气,将越军杀死大半。勾践只得率残兵败将逃亡会稽山。夫差紧追不舍,派人将会稽山团团围住。勾践对范蠡说:“我后悔当初不听你的话,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范蠡说:“现在只能投降,不行的话,大王只能去越国做人质了。”勾践派文种转达自己愿意投降的意思,吴王想答应,但是被伍子胥拒绝了。伍子胥说:“越国已经是大王的囊中之物,大王如果不想留有后患,务必要除掉勾践。”夫差听后,拒绝了勾践的要求。
勾践听了文种的汇报后,准备与吴军同归于尽,范蠡阻止了他。文种说:“吴国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大王可以想办法向他行贿。”于是勾践就给伯嚭送去了很多美女、珠宝。伯嚭收下礼物后,就在吴王面前为勾践美言。吴王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坚决撤兵,然后将勾践带回吴国作为人质。
勾践被带到吴国后,为了早日返回故土报仇雪恨,每天都恭恭敬敬,像奴隶一样侍候夫差。据说他在吴国不但为夫差养马驾车,还为吴王打扫宫殿。他和夫人每天住在潮湿的囚室里,过着饥寒交迫、忍饥挨饿的屈辱生活。有一天,夫差生病,勾践为了取得他的信任,竟主动提出要尝一下夫差的粪便,以便判断病情。夫差见他由九五之尊降为奴隶,却毫无怨言,以为他已真心归顺,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伍子胥知道勾践灭吴之心不死,多次请求杀掉勾践,都被伯嚭和吴王拒绝。勾践在吴国呆了三年,才被赦免回国。
勾践回国后,下定决心要灭掉吴国。他暗中招兵买马,训练精兵。为了让自己时刻牢记在吴国所受的耻辱,他住在只有柴草铺就的屋子里,并在门口挂了一只苦胆。每次他经过门口,都会尝一下苦胆的滋味,并对自己说:“你难道忘记会稽山之耻了吗?”为了鼓励百姓发展生产,他不但让自己的夫人带头种桑养蚕、纺棉织布,自己还亲自下田劳动。他听从范蠡的建议,大力选拔人才,招揽贤士。在他的带领下,越国上下齐心协力,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早日强大起来,好与吴国大战一场,以雪当年之耻。
几年后,勾践看到越国已经足够强大,可以与吴国一战,就准备兴兵伐吴。大夫逢同阻止了他。逢同说:“伍子胥现还在世,我们不能与吴国硬拼。不如先向吴国示弱,再伺机讨伐它。”勾践听从了他的建议。
两年后,吴王夫差想讨伐齐国,伍子胥劝夫差严防越国,不要对齐国兴兵,夫差不听。吴国打败齐国后,夫差在伍子胥面前炫耀,伍子胥也奚落他说:“无端出兵,就算取胜,也不是什么好事。”夫差大怒,自此君臣有隙。勾践听说后,又派人给伯嚭送去很多财物,让他在吴王面前离间伍子胥与吴王的关系。夫差听伯嚭说伍子胥将儿子送往齐国,大怒道:“怪不得他不让我对齐国用兵,原来他私通敌国。”夫差命人赐剑给伍子胥,让他自杀。伍子胥听到命令后,对身边的人说:“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京城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消灭吴国。”说完后,他便自刎而死。
伍子胥死后不久,夫差带领大军与诸侯会师中原时,请勾践带兵助威。勾践假装答应,然后,亲自带领三千精兵,一举拿下吴国,生擒夫差。勾践命令夫差自杀。夫差自杀前,感觉自己没有脸去见伍子胥,于是,他吩咐别人,在他死后将他的脸盖上。灭掉吴国后,越国开始称霸诸侯。
越王勾践不但因为卧薪尝胆、刻苦自励而成为一代霸主,也成为后人所敬仰的奋发图强的楷模。
范蠡深谋远虑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出身贫寒之家,但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他与宛(范蠡故乡)地的县令文种是好朋友,两人见楚国政治黑暗,报国无门,就一起去了越国。两人来到越国后,受到越王勾践的重用。
不久,越王勾践战败,被吴王阖闾围困于会稽山。范蠡劝勾践忍辱负重,以待其时,并陪同勾践夫妇在越国为奴三年。三年后,范蠡返越,开始与文种一起制订兴越灭吴的计划。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他还给吴王进献了一个姿色绝世的美女,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历时二十载,范蠡终于辅助勾践完成灭吴大业。吴国灭亡后,范蠡被勾践尊为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