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似石核盘状刮削器,共3件。最初整理分类时,误将其列为“盘状石核”,后来经仔细观察,发现这类石器有以下特征:刃部有极其细微的压剥及崩疤,其余沿周边的剥片碎小,几乎无法投入使用。因此,它既不是盘状石核,也不是盘状石核石器,而是一种特殊的盘状刮削器——似石核盘状刮削器。它的制作过程及特征是:选料时,择其无突背的厚石片,沿周边交错打击,如同盘状石核剥片一样,最后使器身呈圆盘状,侧视刃缘如波状,使用前,或将刃部进行细微加工,或直接投入使用。似石核盘状刮削器制成之后,两面均有石片疤痕和交错的脊线,看不出原来石片的背面和剥裂面,石器也便不存在正面和背面之分。
标本BX:019,材料为褐色硅质岩,制作时,在侧缘选择打击点,两面交替剥片,使刃缘呈S波状,部分剥片出现近端断裂,在近刃缘处形成不同程度的破碴,由于五次转换打击方向,所以刃缘可分解成5个相互联接的凸弧刃区,在其中的一个弧刃区刃缘的背面,保留了一个近似扁菱形的小平面,可能是原石片台面。有两个凸弧刃区的刃部经过细微的单向压剥加工。石器直径3cm,直径厚1cm。
(4)长身盘状刮削器,1件。
标本EX:020,材料为焦黄色燧石,扁平石片制成,器身呈压圆状,刃部可分解为两端半圆刃和两侧长弧刃4个连续的刃区,两端半圆刃以正向加工为主,偶有反向加工的疤痕,加工面留下的疤痕长且薄,使两端半圆刃较为锋利,两侧长弧刃区以反向加工为主,偶有正向加工留在正面侧缘的疤痕,加工面陡直,几乎与石器正面垂直。背面有两条微起的脊线,相交成Y状,在所有盘状刮削器中,这件石器是加工最为精致的一例。器身长3cm,宽2cm,厚0.3cm。
4.散光刃口刮削器
绝大多数刮削器在使用过程中,将刃口加工成S波状,也可能存在不断使用、不断加工的情况,所以刃口观察不到有散光点或散光线。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刮削器中,有5件石片和刮削器的刃口局部形成磨光的散光线,用肉眼即可观察出,其数量虽少,但不可忽视。这几件石片和石器均在ME点发现。
标本EX:021,材料为玛瑙石片,扁圆石片,近端较厚,远端渐呈薄刃状,台面为向正面下倾的斜面,与剥裂面夹角为40°,台面与背面相交的边缘也呈刃状,与石片侧缘平行连接,因此,与似石核型盘状刮削器极为相似,石片近端和远端均经反向加工,成为有一对圆头刮削器的石器,石器左侧也经过适当加工,但由于反复使用,刃部形成磨光的散光刃口,肉眼即可清晰地观察到。长2.5cm,宽2cm,厚1cm。
5.歪端刮削器
端刮器同样属于刮削器类型的分支,其特点在于:选择长石片或长石屑制作,将原材料任一窄端加工成凸刃,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刮削性能外,或兼有刻的性能。端刮器在黑水国石器组合中,是所占数量较少的一种器型,这或许是采集所限。目前出现的7件端刮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选择石片、石屑的一侧或一端,加工成与器物轴线方向不相一致的歪端刮削器,其刃端均作微型圆头厚背刮削器状,保留一个平整的正面(劈裂面)。在这7件端刮器中,除4件独有端刮性能外,其余3件若抛去端刮性能,同时分别可列为盘状刮削器、厚背指拇盖刮削器和复刃刮削器,这里不进行分类介绍。
标本EX:025,材料为红色燧石,厚石片制成。石片远端有一条窄长的剥裂面,与石片纵轴线垂直,与石片正面夹角为80°,反向打击石片右侧缘,使右下角歪端基本成形,端尖再经细微的正向压剥,便形成一个微型圆头厚背刮削器状的歪端,以原石片正面为正面(卧面),纵轴线与原石片纵轴线相垂直。再连续修整加工右侧缘、近端及左侧缘,使石片成为一个以远端端体为尾部的圆头隆脊刮削器。在加工左侧缘时,使用了正向打击加工法。石片远端作直刃状,刃缘右半部留有使用时形成的细小崩疤,左半部刃口因反复使用,出现一条磨光的散光线。由此可见,该器物同样是一件多功能刮削器,它集歪端刮削器、圆头厚背刮削器、直刃刮削器和散光刃口刮削器的工作性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该文化类型在石器利用率方面的先进性。石器纵、宽均为2.5cm,厚为1.5cm。
6.其他类型刮削器
其他类型刮削器包括单直刃刮削器、凸刃刮削器、弧刃刮削器、锯齿刃刮削器和复刃刮削器等几种类型。
(1)单直刃刮削器,共10件。这类刮削器的特征是选择石片相对平直的侧缘略经加工刃口即成,加工方法均为单向打制或单向压剥,石器的刃口有长有短,器型有大有小。
标本EX:026,材料为灰色硅质岩,石片为长条形,台面为平整剥裂面,正面(剥裂面)不甚平整,背面有一条纵脊,石片右侧缘作弧形,有两处打制痕迹,但未成器,左侧缘平直,经反向压剥修理成直刃。右片长5cm,宽3cm,厚1.2cm。
(2)凸刃刮削器,共4件。其特征是选择石片一端或一侧,左右加工,突出一个形似圆头刮削器或端刮器的刃口。
标本EX:028,材料为玛瑙石,长方形石片,台面有修整疤痕,正面平直,背面有两条相交的脊线。左下角两侧及尖端经反向压剥修整后形成一个凸刃,左侧缘同时也进行了反向加工,成为上直下凸的弧刃,因此,该件石器也可列为复刃刮削器类。石片长3cm,宽2cm,厚1.2cm。
(3)弧刃刮削器,共14件。这类器型的特征是选择石片成弧状的刃边略经单向加工即成。若石片剥裂面平直,加工成的弧刃刮削器即作平弧刃刮削器,若石片远端、近端向内弯曲,加工成的弧刃刮削器即作瓦面状弧刃刮削器,这同样可能是某种需要所致。
标本BX:022,玛瑙石片制成,石片作菱形,近端台面呈点状,远端厚于近端,向内弯曲,石片正面呈瓦面槽形,反向加工右侧缘形成瓦面形弧刃刮削器。
石片远端亦经反向加工,成厚背圆头刮削器,临近端左侧缘有正向加工痕迹,成短直刃刮削器。因此,该件石器是集瓦面形弧刃刮削器、圆头刮削器和短直刃刮削器于一体的多功能刮削器,亦可归为复刃刮削器类。石片长3cm,宽2cm,厚0.4cm。
(4)锯齿刃刮削器,共15件。这类刮削器的特征是选择石片锋利的一侧缘,单向加工成锯齿刃状,整体看刃部较直,仔细分解刃口,则为连续的凸刃和凹刃,即呈S状刃口。在加工技术上,这类刮削器全部采取单向打击法修理刃缘,打击点相互分开,故不同与精细加工的器物刃口。这类石器器身较大,平均在3cm见方,可谓粗加工石器。
标本EX:030,材料为红色粉沙岩,台面作半圆形劈裂面,正面相对平整,背面有一条斜脊,远端向右侧偏,石片纵轴线右侧呈三角尖状,左侧呈弧状,远端尖部至右侧尖部为较直的利刃,略经反向加工成锯齿刃,左侧缘再经反向加工成厚背圆头刮削器。因此,这件石器同样属复刃刮削器。石片纵3cm,横4cm,厚1cm。
(5)复刃刮削器,共5件。在同一件石片上加工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刃口的刮削器,我们称之为复刃刮削器。复刃刮削器在整个石器组合中为占有数量较多的一类,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将其中的一部分列入其他器型,如歪端刮削器中的EX:023、EX:024、EX:025、BX:020,凸刃刮削器类的EX:028,弧刃刮削器类的BX:021,锯齿刃刮削器中的EX:030等均属这样的情况。
标本:EX:032,材料为棕红色燧石,石屑制成,石屑有一个平整的剥裂面,暂时确定为正面,另一面有5条相交的脊线,暂时确定为背面,有一个平整的侧面,与正面相垂直,暂确定为台面。左侧刃缘较直,经反向加工后成短直刃刮削器,远端呈凹刃状,经反向加工后成凹弧刃刮削器,左下角为三角平尖形,经反向加工后成微小的圆头刮削器,或作端刮器。如此,在这件石屑上加工出了集短直刃、端刮、凹刃为一体的复刃刮削器,这是石屑被最大限度利用的范例。纵1.3cm,横2.5cm,厚0.7cm。
7.尖状器
遗址及周围共采集到尖状器30件。其中有25件为三棱尖状器,以石片或石屑为毛坯,沿两侧加工,使一端成锋利的尖头,器身多呈木钉状,个别似镞状,加工方法以打击修整为主,少数石器使用了压剥修整法。三棱尖状器另外的一个特征是:两个或一个修整面与另一侧夹角、尖端背腹面的夹角均为锐角。其余5件为针状器,这是尖状器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器型,其制作特征是:以石叶为毛坯,沿两侧进行错向、正向、反向或双向加工,使之成为细长锥状,针状器均在尾部留一个便于把握的柄,尖头均为秃端。尖状器用于穿刺、打孔或雕刻,由于特殊的工作需要,出现了扁针状秃尖刮削器。有两件尖状器在加工尖头时,从尖端向一侧用间接打击法剥片,这种加工方式在其他文化类型中并未见过。这同样体现了黑水国马厂文化时期在石器制作方面发明、创造的成就。
(1)三棱尖状器,共25件。
标本EX:034,材料为玛瑙石,三棱状石片制成,石片台面经修整,正面平整,半锥体微凸,左侧面与正面垂直,沿尖端(远端)右侧反向加工出凹口,三棱锐尖尖状器即成,再对临近端的右侧缘进行正向加工,使右侧缘成凸刃刮削器。
因此,该件石器是集尖刃刺穿和端刮性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石器。石器长1.7cm,宽1cm,厚0.7cm。
(2)针状,共5件。用石叶加工成细长针状,器身较小,尖端秃平或秃圆,由于针状器锥体较细,使用时容易断损,所以在采集到的5件针状器中,除EX:
034外,其余4件尾部(锥柄)均已失缺。其中,一件为错向加工,即一侧缘反向加工,另一侧缘正向加工;另一件为双向加工,即在两侧缘均采用了正向和反向加工,使锥体横断面呈椭圆形。
标本EX:035,材料为白色燧石,石叶台面有修整痕,远端向内弯曲,沿石叶两侧刃反向压剥修整,至石叶背面脊线两侧,近端三分之一的一段未修理,留作锥柄。石器长2cm,石叶宽0.5cm,锥体宽厚各0.2cm,锥体长1cm。
8.刮刻器
刮刻器是集刮削和雕刻性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石器。上述尖状器有部分锐尖可能曾作为雕刻器使用,因为尖状器与雕刻器只有在使用方式上的不同,而在形制方面不应该有严格的区别,而使用方式则是隐形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统列为尖状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存在另一种尖状器,它们既不作尖锥状,也不作针状,而是选择石片、石屑的一尖端或一侧缘,修整成短尖,这种短尖比三棱尖状器的尖更锋利、更细微,因此将此类石器列入雕刻器。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有雕刻性能,而且附带刮削刃,具有刮削性能,所以分为刮刻器。刮刻器所附带的刮削刃口,有弧刃、直刃,有指拇盖厚背圆头型、薄背圆头型等多种器型,根据石片具体情况而定,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制作各类型刮削器过程中,只要条件具备,便随时制成刮刻器。概言之,刮刻器制作时灵活性大,使用时功能较多,石片利用效率较高。
(1)圆头刮刻器,共2件。分别为厚背圆头刮刻器和薄背圆头刮刻器。
标本EX:036,材料为燧石,厚石片制成,台面宽平,远端稍向内弯曲,左侧有剥片疤与正面垂直,右侧先以正面为台面,反向打剥石片变窄,再以加工面为台面沿正面剥片,使石片腹面平整,远端反向加工成厚背圆头刮削器,右下端留出一尖与圆头刮削器相连,成厚背圆头刮刻器。石器长2.7cm,宽2.4cm,厚1.2cm。
(2)弧刃刮刻器,共8件。均为长石片制作,弧刃有凸弧刃和凹弧刃之分,随石片刃缘具体形状而定,不作刻意修整。选择任一端将尖端两侧或一侧进行单向修整即成刻尖。
(3)复刃刮刻器,共5件。
标本BX:026,材料为玛瑙石,厚石片制成,近端被剥去,形成一个向背面下倾的三角形加工面,暂称近端加工面,近端加工面与左侧面及右侧面相交呈Y形背脊,远端为近似如意头状,并向内折曲,形成约135°正面夹角。远端亦经修整,暂称为远端加工面。远端加工面与左、右两侧面相交成左、右远端刃,在左侧远端刃口,以远端加工面为台面反向修整成小瓦槽状弧刃,在右侧远端刃口,以右侧面为台面,正向修整,使右侧远端刃末端成一个微型圆头刮削器状的歪端刮削器,这个歪端刃以右侧面为腹面(卧面),以远端加工面及石片正折面为背面。近端加工面与石片正面相交成近端刃缘,近端刃缘与右侧缘贯通呈厚背圆头刮削刃,刃口反向加工,较为锋利。在这个圆头刮削刃的正脊,有一条细长疤痕,可见在加工刃部时适当使用了间接剥片法。近端加工面、正面及左侧面相交成三角尖,三角尖左右侧反向加工成刻尖。在这件石器中,集刻尖、端刮、圆头刮削、弧刃刮削刃为一体的多功能石器,可称作轻型细加工石器中的精品。长2.5cm,宽1.5cm,厚1cm。
9.石刀
采集到打制石刀2件,均为双向加工的两侧刃,两侧刃平行,刀身中间厚,两侧渐薄如剑状。
标本EX:040,材料为玛瑙石,一端平齐,或为台面,向一侧下倾,远端为尖刀状,可分解为两侧刃和远端刃三个刃口,双向加工刃口,打击点不甚密集,剥片深浅不匀,因此,刃口略成锯齿状。刀体长3cm,宽2cm,厚0.5cm。
10.镞
打制石镞是黑水国细石器遗存中最富代表性的石器,共采集到28件,在全国其他同类遗址中还未曾发现如此之多的石镞。除4件石镞为错向加工以外,其余均为双向压剥加工,极为精致。从外形来看,均作凹底三角形,尾部(底)亦经加工,形成中间厚、三侧薄的器型,镞身大多数在2cm×1cm左右,最大的长为2.5cm,底宽为1.8cm,最小的长1cm,底宽0.7cm,器型之小,在全国亦为罕见。石镞虽为细石器中的精品,但制作工序相同,形状相同,只有材料的区别。
(1)错向加工镞,共4件。一般用三角形石片制成,对一侧缘进行正向加工,另一侧缘进行反向加工,凹底(尾部)或以单向加工,或双向加工,石片正面及背面均清晰可辨。
标本EX:041,材料为玛瑙石,三角形石片制成,近端双向加工成凹底,左侧缘正向压剥修刃,右侧缘反向压剥修刃。长1.4cm,宽0.9cm,厚0.5cm。
(2)等边三角形镞,1件。
标本BX:028,材料为灰色燧石,双向加工,三边长均为1.1cm,左右侧边微向外凸,两侧边夹角115°,镞底平直。
(3)长身双向加工镞,共23件。形状与错向加工镞相同。三边均采取双向加工,使器身两面布满细微的压剥疤痕。制作方法与等边三角形镞相同,但器身较长,底部微凹或稍深凹。
标本:BX:029,材料为玛瑙石,三边均用双向加工,底端深凹,两侧角成锐尖,侧刃成直线。长1.3cm,宽0.7cm,厚0.2cm。
11.打制石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