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要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做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地方和企业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和信息沟通工作,认真研究制订开展合作的内容、办法、措施和鼓励政策,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或多边对口合作关系,努力汇集成果、人才、资金等科技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保证科技合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要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各有关地县和部门要选拔那些政治思想好,具有市场经营观念,企业管理、信息技能、种植业、养殖业科技理论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科技特派员。各地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和特色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地方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抓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科技特派员的推广范围。要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做好科技特派员科技试点项目的选择、落实和实施,帮助协调解决科技特派员试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对核心技术拥有情况,而很大程度上具体表现为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甘肃省绝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像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那样,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发展的“命根子”,研发成果出来后,不去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是抢先成果鉴定、发表论文、公开成果,丧失了新颖性和申请专利的权利。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因为对专利研究不够而花冤枉钱、糊涂钱或被索赔。除此之外,甘肃省知识产权流失也很严重,一些科技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跳槽后把企业的关键技术或秘密带走。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强化专利保护意识。要重视专利的申请,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把重视专利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
七是要大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生力量。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甘肃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一些管理干部对民营机制创新的特点认识不足,仍然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指导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表现在具体工作中,比较注重自己操作项目,轻视环境建设;重视财政投入,轻视市场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首先需要解放思想,要改变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看法,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出发,提高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要“叶公好龙”,要真心支持,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力争使甘肃省民营科技企业从数量和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加强建设,充分调动科技队伍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工作要达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科技队伍。从整体上讲,甘肃省科技队伍由两大块组成,这就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和科技管理人才队伍。从专业队伍看,目前,甘肃省国有的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有256个,其中,中央在甘机构21个。县及县以上独立自然科学机构121个,高校属科研机构16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6个。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才42.1万,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7.45万人。这是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队伍,是甘肃省科技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从管理队伍讲,从省到各市(州、地)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机构基本齐全,人员基本落实。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进甘肃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甘肃科技精神的队伍。甘肃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科技人员的待遇问题,大力营造“三个环境”。但是受财力的制约,甘肃省科技人员的收入和待遇还是比较低的。这种状况只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才能逐步得到改善。所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创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环境。要把科技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实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来,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甘肃的落后面貌,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希望甘肃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能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视察西柏坡革命故地时的讲话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热爱甘肃这片故土、热爱甘肃的科学事业、热爱科学家崇高的荣誉,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精神共同创造甘肃科技事业的新局面。
二是要聚合社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甘肃省的科技力量分散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各大企业和各单位,也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如何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发挥科技人才的聚合效应,是科技行政部门需要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科技行政部门要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高度,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形成发展“大科技”的思路。通过调查研究和制定政策,营造有利于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学科之间和科学工作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合作与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围绕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目标组织人员、协调力量,进行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发和攻关。要跳出部门、地域的局限,把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涉及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身于甘肃省科技创新体系中来,形成部门、地方、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综合集成的新型科技进步体系和万马奔腾的科技创新局面。
三是要切实转变科技部门的职能,在社会经济服务中求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加强各级科技部门机构和条件建设,使科技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加强,为地方科技进步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和环境建设、确立竞争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组织重大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上来,把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软环境。要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认真研究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领域、新机制,及时为党委和政府的科技决策提出建议,形成上下互动、有效沟通的工作格局。要积极争取中央部门对甘肃省科技工作和建设事业的支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为推动甘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同时,要努力改革传统工作模式,抓大放小,不要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经费的分配、项目的报批上;不要把主要精力投在项目的鉴定、验收上。这方面的工作能由中介服务组织承担的就由中介组织承担。对项目申报和奖励工作,不要简单汇总、报批,应当主动“出击”,从捕捉、栽培、服务开始,一条龙追踪服务,最终形成成果后再申报。
(在甘肃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03年8月16日)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的全国性比赛,其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这项比赛自1982年开始举办,二十多年来已成功举办17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也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最佳途径。
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题是——让创新的智慧闪光。本次大赛在比赛项目设置和奖项安排等方面更加突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化了大赛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导向作用。本届比赛规模空前,全国各地和有关单位认真组织、踊跃参加,参会总人数达到850人,省、内外观摩团人员逾万人。参加本届大赛的413名学生代表是全国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层层选拔出的优秀选手。甘肃省荣幸地获得这次大赛主办权,不仅对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甘肃省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为当好东道主、办好本届比赛,大赛组委会及其办公室在协调联络、宣传报道、会场布置、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卫生防疫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就绪,我们将竭诚为大赛提供良好的服务。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境,这里既是一片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沃土,也是一片极具开发潜力的投资热土。
近年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难得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善“三个环境”,扎扎实实夯基础,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开创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同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缩短这个差距,实现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归根结底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靠科技进步,靠创新与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寄托在青少年一代身上。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广大的青少年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希望大家在比赛期间虚心学习,广交朋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也希望大家将来能够成为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人,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甘肃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2003年11月20日)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甘肃省是全国遭受地震灾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灾害重。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防御与切实减轻地震灾害,是甘肃省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在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和省级台网为骨干、中央与地方共同配合、覆盖全省的监测台网已经基本建成,形成了以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具有甘肃省特色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地震预测科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地震预测预报水平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抗震设防的各项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综合抗震能力不断提高;制定和完善了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措施,提高了地震应急和紧急救助能力,在历次破坏性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乐、山丹交界发生的里氏6.1级地震和11月13日甘肃省岷县、临潭、卓尼交界发生的里氏5.2级地震,使我们亲历了地震的残酷和无情,也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地震是人类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预测预报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攻破的世界性难题。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加快,地震灾害救援工作难度也相应加大。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紧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中强破坏性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尽快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的地震灾害救援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发生重大地震灾情,这支队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实施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为此,甘肃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2002年全国人大防震减灾执法检查组的意见,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下发通知,决定组建甘肃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今天,我们给甘肃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授牌,标志着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这支队伍的肩上。担负这项任务的武警部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在保卫甘肃省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和历次抢险救灾工作中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我们相信,你们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一定会为人民再立新功。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救援队”要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发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努力完成好党和政府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
二、“救援队”要加强培训,全面学习地震知识、建筑工程等设施构造知识和现场救助技术,开展实战模拟训练,尽快掌握地震灾害救助技术,使救援队伍早日具备参加重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能力。
三、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提供训练场地、研发救助技术、配备基本装备等方向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为“救援队”建设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努力把甘肃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队伍。
(在甘肃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第六届国际多年冻土工程会议上的致辞
(2004年9月7日)
今天,第六届国际多年冻土工程会议在兰州隆重召开了,这是国内外冻土科技界、工程界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