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31

第31章 中卷(15)

【译文】

真是仰仗上天的灵气,我偶然获得良知的学说,认为只有通过致良知,天下才能得到可行的治理。因此我每当想到百姓的困苦,就会感到忧愁和痛心,想用致良知来拯救他们,却忽略了自己才疏学浅,真是自不量力。别人看到我这个样子,就争相嘲讽挖苦或者斥责我,认为我只是一个疯狂的人罢了。唉,这又何足挂心呢!我正受着切肤之痛的折磨,哪有工夫去挖苦讽刺呢?人们看见自己的父子兄弟陷落于深渊,必然会奋力呼叫,全然不顾丢掉鞋子帽子而奋不顾身地下去援救。士人们遇到这种情况,却只会在旁边打躬作揖、谈笑风生,认为这样衣衫不整,号啕恸哭,有失礼节,是个心智疯狂的人。看到有人落水,依然礼让谈笑、不去援救落水之人,这只有没有亲情的人才做得出来。孟子曾经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矣”。如果是在乎父子兄弟亲情的人,一定不会不痛心疾首,必定是竭尽全力,前去援救的。他们连溺水的危险都全然不顾,又怎会在意被讥讽为心智疯狂呢?又怎么会期望别人的认可与否呢?唉!世人虽然说我是个疯狂的人,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天下人的心,都是我的心。人们当中尚有心智疯狂的,我怎会不心智疯狂呢?

【原文】

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谄者,有讥其为佞者,有毁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①者,有嫉而沮之者②,有恶而欲杀之者③。晨门、荷蒉之徒,皆当时之贤士,且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④“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⑤虽子路在升堂之列,尚不能无疑于其所见,不悦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为迂⑥。则当时之不信夫子者,岂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宁以蕲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⑦“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⑧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若其“遁世无闷”“乐天知命”者,则固“无入而不自得”“道并行而不相悖”也。

【注释】

①不知礼、东家丘:据《论语·八佾》载,孔子进入太庙,什么都问,有人就说孔子不知礼。东家丘:《孔子家语》云,孔子西邻有愚人,不知道孔子是圣人,称他为东家丘。

②有嫉而沮之者:《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任鲁国大司寇和代理宰相时,齐国害怕鲁国因此强大起来:“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犁锄说:“请尝先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齐人就送女乐给鲁国国君和当权者季孙氏,使鲁国国政荒废,孔子便离开鲁国。沮,同阻。

③有恶而欲杀之者:据《论语·述而》载,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宋国时,有人想杀他。

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意为是那位知道自己做不到但还是一定要去做的人吗?语出《论语·宪问》。

⑤“鄙哉”四句:意为固执地敲违磬,真可鄙呀!既然没有人理解自己,就算了呗。语出《论语·宪问》。

⑥“子路”四句:孔子到卫国去见名声不好的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去卫国之前,子路曾问孔子,如果卫君让他执政,他首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子路笑话他竟然迂腐到这种地步。

⑦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意为我不跟天下的人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语出《论语·微子》。

⑧果哉,末之难矣:语出《论语·宪问》。意为隐者遁世如此坚决,没办法说服他了。

【译文】

春秋末年,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有人评议他是谄媚之人,有人讥讽他为奸佞小人,有人诋毁他不够贤明,有人诽谤他不知礼仪,有人侮辱他是“东家的孔丘”,有人因嫉妒而败坏他的名声,有人憎恶并且想要杀了他。即使像当时的晨门、荷蒉等贤士也会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虽然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也不免会怀疑孔子的观点,不满孔子的一些所作所为,并且还认为孔子迂腐。当时不相信孔子的人,难道仅仅是十之二三吗?然而孔子仍旧是兢兢业业,就像是在路上寻找丢失的儿子一样,坐不暖席,匆匆忙忙,难道只是为了让别人相信、理解自己吗?是因为他有一份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仁爱之心,迫切地感到了切肤之痛,即使想停也身不由己。因此他说:“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哎!如果不是真真正正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人,有谁能理解孔子的心思呢?至于那些“遁世无闷”“乐天知命”的人,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道并行而不相悖”了。

【原文】

仆之不肖,何敢以夫子之道为己任?顾其心亦已稍加疾痛之在身,是以旁徨四顾,将求其有助于我者,相与讲去其病耳。今诚得豪杰同志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养,去其自私自利之蔽,一洗谗妒胜忿之习,以济于大同①,则仆之狂病固将脱然以愈,而终免于丧心之患矣。岂不快哉!嗟乎!今诚欲求豪杰同志之士于天下,非如吾文蔚者而谁望之乎?如吾文蔚之才与志,诚足以援天下之溺者,今又既知其具之在我,而无假于外求矣,循是而充,若决河注海,孰得而御哉?文蔚所谓“一人信之不为少”,其又能逊以委之何人乎?

【注释】

①大同:古代儒家所推崇的理想社会。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我才疏学浅,怎么敢声称以孔夫子的圣道作为己任?我也了解自己的弊病,所以心中难免不安,于是四处寻求能够对我有帮助的人,共同讲习,以消除我身上的弊病。而今真的得到了你们这些和我志同道合的豪杰来提携匡正我,共同让良知在天下得以倡导,让天下的人都致力于良知,互相安抚、开导,除去自私自利的毛病,清除谄媚、嫉妒、好胜和易怒的习惯,让天下得以大同,那么我的狂病自然会立刻痊愈,而最终免除丧心病狂的忧患。岂不快哉!哎!现在真的想要寻求志同道合的豪杰,除了文蔚你,我还能够指望谁呢?以你的才智与理想,确实能够把天下苍生从困苦中解救出来,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良知就在自己心中,那就没有必要再到世俗中寻求,追随着内心的良知,并加以扩充,就会像决堤的大河奔入大海,谁能抵挡?你说“一人相信不算少”,您又怎么能谦逊地推让给别人呢?

【原文】

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安居饱食,尘嚣无扰;良朋四集,道义日新。优哉游哉,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①仆与二三同志方将请事斯语,奚暇外慕?烛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恝然者,辄复云云尔。咳疾暑毒,书札绝懒,盛使远来,迟留经月,临歧执笔,又不觉累纸。盖于相知之深,虽已缕缕至此,殊觉有所未能尽也。

【注释】

①“不怨天”三句: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为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学习知识,通晓天理。

【译文】

会稽素来被称为有山有水的地方。树林繁茂、山谷悠长,随处可见;春夏秋冬,气候适宜;安静而远离世俗喧嚣;朋友们远道而来在此相聚,每天都会对道义提出新的见解,真是逍遥自在!天地间哪还会有这样的快乐?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和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想要遵循孔子的这句话去做,哪还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只是这切肤之痛,却不能无动于衷,于是回复了这封信。我因咳嗽加上暑热,懒得写信。你盛情地派人远道而来,迟迟逗留了一个月左右,临行提笔,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大概因为我们相知甚厚,虽然已经写得很翔实了,仍旧觉得有许多话还没有来得及说。

答聂文蔚(二)

【原文】

得书,见近来所学之骤进,喜慰不可言。谛视数过,其间虽亦有一二未莹彻处,却是致良知之功尚未纯熟,到纯熟时自无此矣。譬之驱车,既已由于康庄大道①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乃马性未调、衔勒不齐之故,然已只在康庄大道中,决不赚入旁蹊曲径矣。近时海内同志,到此地位者曾未多见,喜慰不可言,斯道之幸也!

贱躯旧有咳嗽畏热之病,近入炎方,辄复大作。主上圣明洞察,责付甚重,不敢遽辞。地方军务冗沓,皆舆疾从事。今却幸已平定,已具本乞回养病,得在林下稍就清凉,或可廖耳。人还,伏枕草草,不尽倾企。外唯浚②一简,幸达致之。

【注释】

①康庄大道:语出《尔雅·释官》:“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意为四通八达的大道。

②唯浚:陈九川(1495-1562),字唯浚,号明水,江西临川人,官至礼部郎中,王阳明的弟子。

【译文】

看到了你的来信,发现你近来学问进步很快,我非常欣慰。我已经把你的信仔细地看了好几遍,中间虽然有一两处还不是很清楚,但都是由于你致良知的功夫还不够纯熟,等到真正纯熟了,自然就不会有这样的毛病了。这好比驾车,虽然已经在康庄大道上了,有时也会出现歪斜弯曲的情况,这是由于马性没有调养好,或者缰绳没有勒紧的缘故,然而只要已经在康庄大道上了,就绝不会再误入旁门左道。近来海内致力于学习的人,能够达到你这种地步的未曾多见,我简直无法诉说我心中的欣慰,这也是圣道的幸运啊!

我的身体原本就有咳嗽怕热的毛病,到了炎热的南方,发作得更加厉害了。皇上洞察圣明,托付的责任很重大,因此不敢贸然辞去。地方上军务繁杂,我都带病处理。所幸现在叛乱已经平定,我已经奏请皇上乞求还乡养病,如果能够在家乡消热避暑,或许就可以痊愈了。我即将回乡,伏枕写信,诉不尽倾慕和企盼。另外,给九川的信要麻烦你转交给他。

【原文】

来书所询,草草奉复一二。近岁来山中讲学者,往往多说勿忘勿助功夫甚难。问之,则云才着意便是助,才不着意便是忘,所以甚难。区区因问之云:“忘是忘个什么?助是助个什么?”其人默然无对,始请问。区区因与说,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若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功夫,而或有时间断,此便是忘了,即须“勿忘”;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功夫,而或有时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即须“勿助”。其功夫全在“必有事焉”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间提撕警觉而已。若是功夫原不间断,即不须更说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须更说勿助。此其功夫何等明白简易!何等洒脱自在!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功,而乃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什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一种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功者,其病正是如此。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奔奔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功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①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耽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

【注释】

①:痴愚。

【译文】

你在来信里所问的问题,我草草地做了一些回答。近年来到山上讲学的人,往往说“勿忘勿助”的功夫很难。问为什么,他们便说稍略在意就是助,一不用心就是忘,所以很难。我便问:“忘是忘了什么?助是助了什么?”他们都沉默着回答不出来,便向我请教。我因而告诉他们,我在这里讲学,只说个“必有事焉”,从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焉”,就是时刻要“集义”。时刻都在用“必有事”的功夫,如果有的时候间断了,那就是“忘”,那就需要做到“勿忘”;时刻在用“必有事”的功夫,如果有时想要快速见效,那就是“助”了,那就需要“勿助”。所以功夫都用在“必有事焉”上;“勿忘勿助”,只能在其间起个提醒警觉的作用而已。如果功夫原本就是不间断的,就不需要说“勿忘”了;如果下工夫原本就不急功近利,也就不需要说“勿助”了。这里面的功夫是何等明白易懂呀!何等洒脱自在呀!如今却不在“必有事”上用功,而是空谈一个“勿忘勿助”。这正如架锅煮饭,还没有往锅里添水下米呢,就先去加柴烧火,真不知道能够煮出什么东西来?我怕是火候还来不及调好,锅就已经先被烧裂了。最近有一种专门在“勿忘勿助”上用功的人,他们的错误就在这里。成天空谈什么“勿忘勿助”,四处奔波,却没有下手的地方。到头来也只做得个死守空寂的功夫,成为一个痴呆汉。碰到一点事,便被牵滞得心烦意乱,无法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都是有志之士,却因此劳苦困扰,耽误一生,这都是错误的学术误人啊,真是可怜啊!

同类推荐
  •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精神现象学》义解(共2册)

    本书是一部逐段考释《精神现象学》的评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吸收国内外学者《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经过多轮课堂教学、同行讨论的锤炼后写作而成的。本书不满足于对国内外某家某派观点的单纯介绍,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对这些观点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辩证法、规律、理性、精神等关键概念,对黑格尔与现代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质与思想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作者独立的见解,堪与西方学者进行对话。因此,本书对于推进我国黑格尔研究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大有裨益。
  •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年)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作家古德温晚期重要的关于人生、政治、哲学见解的散文集,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哲理经过一生成熟思考后的思想结晶。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作者书中表达的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热门推荐
  • 第一皇后

    第一皇后

    她是他今生唯一的皇后,他是她今生唯一的挚爱,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他们都为了彼此付出了所有,却在最后发现,原来一切都如镜花水月般虚妄。你已不是曾经的你,而我也不是曾经的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之迷逆袭

    末日之迷逆袭

    这是一个前世被算计,最后偶然碰见一个机遇获得了系统,重生了的故事。然后这一世的女主躲开各种危机,带着“儿砸”开启了她的被迫复仇之路。于是乎……【叮咚,系统已颁布新的任务。】【啊——我***你这懒散的态度什么时候才能把欠我的积分还回来啊!】【你猜?】沈栎珞冷漠脸。【更新不定,大概一周……一更(啊好虚)系统,末日,重生 (封面上的两人和本文内容没有半毛钱关系,衣服就是单纯不会画,不会涂才灰的,光感也就呵呵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司锦

    司锦

    古风短篇集,来自作者时不时灵光一闪的脑洞
  • 绝世乾坤决

    绝世乾坤决

    杨月晨年幼之时遭人陷害沦为废人,机缘巧合之下偶得神秘玉佩,昏迷不醒,却在梦境中经历千年光阴,成就无上强者,醒来发现不过轮回一梦,杨月晨凭借梦境回忆,再临绝颠,但世间强者无数,天骄纵横,前路艰辛,为解神秘玉佩之谜,为红颜知己,去红尘走一遭又何妨!让我们一起见证,杨月晨热血传奇吧!
  • 夜之守村人

    夜之守村人

    守村人,镇一村八方邪魅,三煞五级,疯疯癫癫似乞丐,夜能提剑斩妖魔
  • 超神学院之神话归来

    超神学院之神话归来

    修仙者穿越到超神学院宇宙三十万年前,探知虚空真相。凌霄天帝将带领超神打碎虚空,终结虚空恐惧秦广王:卡尔听说你是死神,那你把我阎王放在那里!至尊龙神:凯莎听说你是诸神之王,来做我的王后吧!帝炎:天渣王华烨听说你很厉害,来跟我烈阳天神单挑吧!轩辕帝君:你们这些所谓的科技神,我能打十个!PS:书友群1046110219
  • 沈先生,立正站好

    沈先生,立正站好

    他承诺保护她一辈子,在沈宅,她是沈夫人,在外面,是方小姐,他对她千般万般地保护和宠爱,却从来不表达半分喜欢。到底,你只是单纯地想保护我而已吗?她难免这样想。难道,我们之间的感情永远只能是这样而已吗?就不能更进一步吗?难缠的她和宠溺的他的故事,敬请期待!
  • 诸天神魔种

    诸天神魔种

    灵气复苏,地球觉醒…… 等等,这画风怎么有点不对? 神魔养成系统激活! 你养的竹鼠小白觉醒了噬金鼠血脉,你获得天赋【美食之舌】、【吞噬】、【暴食之胃】……你发现了一只正在被人追杀的玄水恶龟,你的宠物小白将玄水恶龟吞进了肚子。你通晓了【夺天造化术】、【化龙诀】、【封灵秘术】……你在湖里养了一条金色锦鲤,没想到是天命龙女转世。你学会了【锦鲤幸运术】、【天一生水决】、【御龙镜中隐】……你遇到了一头从灵山跑出来的灵猴,你领悟【大圣呼吸法】、【七十二变】、【斗字诀】……这是一个平凡之人得到系统,开始捕捉和养成神魔宠物,在灵气复苏的地球纵横无敌的故事。
  • 神医笔记

    神医笔记

    千杯醉酒,难断万缕青丝。一卷古书,改写少年人生。小医郎巧逢仙缘!妙手回春,风流人成医仙圣手。终南山得仙书窥修真大道,戏人间遇知己享艳福齐天。气聚经脉,可抵万载修炼。把脉天地气运,医治万物芸生。浮华褪去情犹在,风流宇内自在仙!欲知男主如何凭借医道,是走上一条另类修真路,还是暧昧一波接着一波?请观风雷紫电著《神医笔记》!--------------------------------215074440,普通读者群,203092708,VIP群需要验证身份,有起点的账号即可。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共同探讨。已有一本140万字的完本VIP作品《逍遥医圣》,信誉品质保证,各位看官可放心一观,烦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