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13

第13章 上卷(12)

【译文】

有人问:“为了父母而做学问,难免为科举所累。”

先生说:“因为父母的原因参加科举有碍学习,那么,为了赡养父母种田,也妨碍学习吗?先贤说:‘唯患夺志。’只怕是做学问的愿望不够真切吧。”

【原文】

崇一①问:“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

先生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②。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注释】

①崇一:欧阳德(1495-1554),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王阳明的弟子。

②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语出宋代范浚《香溪集》。

【译文】

欧阳崇一问:“平日内心忙乱,有事时固然很忙,可没事时也忙,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生说:“天地之气息,原无一刻间断。因为有个主宰,纵然千变万化,总是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因为主宰是永恒不变的。人有了这个才产生的。如果人的主宰安定,就像天地一样运行不息,纵然变化万千,也能从容自在,这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如果没有主宰,任由气肆意奔流,怎能不忙乱呢?”

【原文】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①,‘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③,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④安肯以此望人!”

【注释】

①疾没世而名不称: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此句有二解,一为,到去世时名字不为人称道,君子引以为憾;二为,到去世时名声与自己的实际不相符,君子引以为憾。王阳明从第二种解释。

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君子以此为耻。

③四十五十而无闻:语出《论语·子罕》。

④是闻也,非达也:语出《论语·颜渊》。意为是有名声,而不是有作为。

【译文】

先生说:“做学问最大的弊病是好名。”

薛侃说:“自前年以来,我自觉好名的弊病有所减轻,最近细细省察,才知道完全没有。难道一定要听别人的赞誉才算是好名吗?一听到赞誉就高兴,听到诋毁就郁闷,也是因为好名的毛病发作的缘故。”

先生说:“的确如此。名实相对,务实的心多一分,求名的心就少一分;如果一心务实,就没有求名之心了。就像饿了就需要食物,渴了就找水,如果务实的心也是这样怎么还会好名呢?”

先生又说:“孔子说‘疾没世而名不称’,这里的‘称’应读去声,就是‘声名不副实情,君子感到可耻’的意思。名实不符,活着的时候还可弥补,死了就不行了。孔子所说的‘四十五十而无闻’的‘闻’是没有闻道,而不是没有声名。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他怎么会凭声名看待别人呢?”

【原文】

侃多悔。

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译文】

薛侃经常悔悟反省。

先生说:“悔悟是去病的好药,但有错就改才是可贵的。如果把悔恨留滞在心里,就会因药而生病。”

【原文】

德章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功夫,最为深切。唯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不为少。尧、舜万镒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只是尧、舜的,原无彼我。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②。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③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什么,可哀也已!”

【注释】

①德章:姓刘,王阳明的学生。

②具足:佛教名词,指佛教比丘和比丘尼所受戒律,与沙弥和沙弥尼所受十介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这里是完备的意思。

③良知良能: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译文】

德章说:“我曾听先生拿纯金比喻圣人,用纯金的分量轻重比喻圣人才力的大小,用提炼纯金比喻学者用功学习,这个比喻很恰当。只是您将尧、舜比作万镒之金,而孔子只是九千镒之金,似乎不太恰当。”

先生说:“你为圣人们争轻重,就着眼于外表了。如果不着眼于外表,将尧、舜比作万镒之金不以为多,把孔子比作九千镒之金也不以为少。尧、舜的万镒是孔子的,孔子的九千镒也是尧、舜的,原无分彼此。他们之所以是圣人,只是看他们的内质是否‘精一’,不在才力大小。只要他们的心都纯然合乎天理,就都可以称为圣人。至于才智气魄,哪有可能会完全一样呢?后世儒生只在才力上较来较去,以致陷于功利的泥潭。如果去掉这颗计较的心,各人只致力于行为合乎天理,就能各有所成,功修完满,能力大的成就大,能力小的成就小,不必外求,各个知足。这就是实实在在、明善诚身的事情。后世儒生们不理解圣人的学说,不懂得在自己的内心当中体认良知良能,却去追求不能认识的事情和不能拥有的能力,一味好高骛远,却不知怀着桀、纣的心,哪能动辄就想做尧、舜的事业呢?直到衰老死去,终年碌碌无为,不知道有何成就,实在可悲呀!”

【原文】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译文】

薛侃问:“先儒以心静为本,心动为用,这话对吗?”

先生说:“心不能够以动静来划分体用。动静是就时间而言,是暂时的。就本体而言,用在体;就作用而言,体在用。这就叫作‘体用一源’。如果说静时可以得见本体,动时可以得见作用,倒也无妨。”

【原文】

问:“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①?”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注释】

①“上智”句: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般认为孔子所说的不移是不可移。

【译文】

薛侃问:“智慧和愚笨,为什么不能改变?”

先生说:“不是不能改变,只是不愿意改变而已。”

【原文】

问《子夏门人问交》①章。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②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注释】

①《子夏门人问交》:语出《论语·子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时陈国阳城人,孔子的弟子。

【译文】

薛侃向先生请教《子夏门人问交》一章。

先生说:“子夏是在说孩子间的交往,子张是在说大人间的交往。如果善于应用,都是对的。”

【原文】

子仁①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③,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功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④,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⑤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唯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注释】

①子仁:冯恩,字子仁,号南江,王阳明的弟子。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论语·学而》。

③效先觉之所为:语出朱熹《论语·集注》:“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④坐如尸、立如斋:语出《礼记·曲礼》。坐如尸,意为像祭礼中受祭者一样端正地坐:立如斋,指谦恭地站立。

⑤理义之说我心:语出《孟子·告子上》:“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意为天理使我高兴。

【译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朱熹解释为‘效仿先觉之所为’,他说的对吗?”

先生说:“‘学’是学习去人欲、存天理。如果去人欲、存天理,就自然而然会求正于先觉,考求于古训,自然会用心去问辨、思考、省察、存养、克制。这也不过是去人欲、存天理罢了。至于说‘效法先觉者的行为’,只是说了学习当中的一件事,似乎是向心外而求了。‘时习’就像‘坐如尸’,并不是专门练习端坐,而是说在端坐的时候修炼这颗心;‘立如斋’,也不是专门练习站立,而是在站立的时候学习修养这颗心。‘悦’是‘理义之说我心’的‘说’,是心里高兴的意思。人心原本就喜欢天理,如同眼睛喜欢美色、耳朵喜欢音乐一样。只是受到私欲蒙蔽和牵累,心里才会不高兴的。如果私欲一天天减少,天理就能一天天滋养身心,心里怎么会不高兴呢?”

【原文】

国英①问:“曾子三省②虽切,恐是未闻一贯③时功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注释】

①国英:姓陈,名桀,字国英,福建莆田人,王阳明的学生。

②三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即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着名的弟子。

③一贯:即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

【译文】

国英问:“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虽然真切,大概还不算是‘一以贯之’吧。”

先生说:“‘一以贯之’是孔子看见曾子没有领会用功的要领,才如此说的。学者要是真能在忠恕上用功,还不算是‘一以贯之’吗?‘一’好比是树根,‘贯’好比是树枝树叶。没有树根,哪来的枝叶?体用一源,没有体,何来用?’朱熹说‘曾子运用心,已然能够随事精查并且躬身践行了,但还不知道体用一源’。这恐怕还有未全之处。”

【原文】

黄诚甫①问“汝与回也,孰愈”②章。

先生曰:“子贡③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注释】

①黄诚甫:名宗贤,字诚甫,号致斋,宁波人,王阳明的学生。

②汝与回也,孰愈:语出《论语·公冶长》。

③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亦作子赣,春秋卫国人,孔子的弟子。能言善辩,长于经商。

【译文】

黄诚甫请教先生《论语》中“汝与回也,孰愈”一章。

先生说:“子贡博学有识,在见闻上用功,颜回在内心当中用功,所以孔子用这个问题启发子贡。子贡的回答只在知识见闻上,孔子因而叹息,并非是称赞他。”

【原文】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①,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注释】

①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意为颜回不迁怒于别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

【译文】

“颜回不迁怒于人,不会重复犯同一个错,也只有‘未发之中’的人才能这样。”

【原文】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译文】

先生说:“种树的人必须首先培植树根,修德之人必须首先存养心性。想让树长得高,必定要在一开始剪掉多余的树枝;若想德行高尚,一定要在开始学习之时排除对外物的喜好。例如喜欢诗文,就会将精神集中在诗文上面。其他爱好也是如此。”

同类推荐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本书讲述了公元前两千多年至今的哲学思想史,既有婆罗门教、佛教、儒家、道家等东方思想,也涵括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一直到当下的存在主义等西方流派。当然,它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思想,更没法解答一切疑问,但通过把其中那些杰出的成果,那些关于人生根本问题的回答,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达出来,让我们得以穿透漫长的时空,从这些伟大心灵中汲取养分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答案。我们将会发现,四千年来,从古印度的无名作者到哲学巨擘康德,从中国到欧洲,对何以为人、何为良好生活的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合理的政治判断力。这种政治判断力只有在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交谈中才可能诞生。因为“只有在我们彼此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才会从所有侧面总呈现出来,具备客观性和可见性”。一旦从传统的禁锢和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将有理由对政治重新抱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政治不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而恰恰是人类自由的应许之地。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热门推荐
  • 恶魔吃惑

    恶魔吃惑

    21世纪是个看似和平其并非如此的时代。21世纪末,战争不断,炮火连天,城市一片狼藉,引来不少超前生物,各国停止战争,联合起来阻挡超前。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会毁灭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丐帮女帮主

    丐帮女帮主

    骚年,留步,留步啊骚年,我看你骨骼奇佳天赋异秉是练武的奇才,我这里有一本金瓶梅,不,是菊花宝典,擦,是打狗棒法,还有这根打狗棒就传授给你了,今后拯救世界的艰巨任务就有你来承担了,话一说完这个浑身邋遢的老叫花子就一命呜呼了于是杨珂的手中多了一本破书和一扔根不掉的狗头棒;当某一天血云密布创世的神灵归来毁灭世界,狗头棒却大发神威帮助杨珂诛仙伐神拯救世人,于是一场人与神的战争拉开了序幕,在芸芸众生中亲情友情爱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守护了众人可却守护不了你,自始至终我只想说一声我爱你……
  • 至宠:皇后继续装

    至宠:皇后继续装

    【男女主身心清白,1v1】太监:“陛下,花公子在和贤王妃打架的时候,将贤王妃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了,太医诊断贤王妃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皇上:“阿魅没伤着就好。”太监:……太监:“花公子看上了右相的小姐王婉莎,他要求陛下赐婚。”皇上咬牙切齿:“他想都别想。赐婚王婉莎于逸王世子。”太监:……太监:“陛下,外界传言您是短袖,而且和花公子有一腿……”皇上;“小魅什么反应?”太监:……花魅,乃大陆、十大公子之一的花公子,青龙国的丞相,可实际身份却是青龙国现任皇帝昭文帝的皇后慕容恋琪。
  • 爱上地狱来的你

    爱上地狱来的你

    看完了最近很火的《好先生》虐的不过瘾?看《爱上地狱来的天使》继续虐下去!一个有着惨痛经历的男人,一个天资聪颖的大一女生,一个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一个知性贤良时代女性。命运无情的把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复杂错乱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经历不断的改变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夏原崇之前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他是要找回他的从前还是要继续他的现在呢?
  • 无限世界冒险者

    无限世界冒险者

    在无数的次元世界中,流传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据说······有一个穿梭于各个世界的旅行者,他强大、善良、友好,以及,孤独······据说旅者身高和小孩子差不多,无论什么严寒酷暑都总是身穿着一件极具成人风格的皮夹克,对于友善之物伸出援手,对邪恶之人给予惩罚。据说旅者有着许多的身份,他是光,他是称号英雄,他是救世主,他是超能力者(Level5),他是复仇者成员,他是μ’s的经纪人,他是汽车人的朋友······但,旅者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只是个恰巧路过的旅行家而已。或许,当你陷于危难之中的时候,旅者会在一片纯洁的白光之中出现,对你说道:“你好,我是次元旅者,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 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

    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

    大学毕业生叶子,经历了迷茫而无助的求职历程,终于进入一家以“铁血”闻名的世界级企业,成为一名最基层的员工。5年后,已成为职场达人的她,回首往事,以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将所有的经验和教训,向你娓娓道来:如何找工作?如何看待第一份工作?如何与同事相处?
  •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络新妇之理(全集)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络新妇之理(全集)

    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五月二日,东京一名十九岁少女,在房客家门前遭锥状物刺穿双眼惨死,以此命案为开端,接连有三十五岁自甘堕落的风尘女子、一名三十岁的女教师,以及二十八岁的绸缎庄老板娘因同样手法遇害,震惊社会,媒体称凶手为「溃眼魔」。警视厅锁定凶手是首起命案的房客,但凶嫌行踪不明,且四名被害人找不出共同点,警方侦办陷入胶着……。在千叶县偏远乡间,一所女子贵族基督教学校──圣伯纳德女学院流言四起:七不可思议、学生集体卖淫、可致诅咒对象死亡的许愿星座石、深夜在校园四处徘徊的黑圣母……一名遭到男老师玷辱的女学生向星座石许愿后,男老师竟随之遭到扼杀,女学生目睹老师尸体后也跳楼自尽,诡异的气氛弥漫校园……。与财阀柴田家族关系匪浅的千叶县巨富织作家,大小姐与入赘老爷相继猝逝,父女乃遭人毒杀的传闻甚嚣尘上。古董商今川应邀至有「蜘蛛网公馆」之称的织作家鉴定古董,却发生接班人、入赘女婿惨遭扼杀的命案,而表面富甲一方的织作家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看似不相关的数起命案,最后都指向织作家。在柴田家族力邀下,榎木津与中禅寺出手干涉,然而仍无法制止相关人物相继死亡。中禅寺最后如何揪出布下天罗的络新妇(即蜘蛛),且看京极夏彦布局精密、情节紧凑、笔力万钧的《络新妇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