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12

第12章 上卷(11)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②,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③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煅炼之功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煅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④,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煅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时曰仁在旁,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先生又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注释】

①希渊:蔡宗兖,字希渊,号我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阳明的得意弟子。

②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为二十四两。

③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④人一己百、人十己千:语出《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蔡希渊问:“人固然可以通过学习成圣成贤,但是,伯夷、伊尹和孔子相比,他们的才能终究有所不同,孟子把他们都当作圣人,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们内心纯然合乎天理而不夹杂丝毫私欲。好比纯金之所以为纯金,只因它成色很足,不掺杂铜、铅等。人纯然合乎天理才为圣人,金的成色饱足才是纯金。圣人的才力有大小之分犹如金有轻重之分一样。尧、舜如同万镒之金,文王、孔子如同九千镒之金,禹、汤、武王如同七八千镒之金,伯夷、伊尹则像四五千镒之金。他们才力各不相同,但内心都是纯然合乎天理的,所以都是圣人。就好比分量不同的金子,只要成色充足,就都是纯金。把五千镒溶进万镒之中,成色还是一样的;让伯夷、伊尹与唐尧、孔子处在一起,他们的心都纯然合乎天理。金纯与否,在于成色而不在分量;是不是圣人在于心是否合乎天理而不是才力的大小。因此,纵然是凡夫俗子,只要肯用功学习,让他的心纯是天理,也可以成为圣人。犹如一两纯金,与万镒金子相比,分量虽然相差甚远,但在成色上,一点不差。因此,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学者学圣人,只不过是去人欲、存天理罢了,好比炼金求成色充足。金的成色差不多之时,可以节省许多功夫,也很容易炼成纯金。成色越差,冶炼越难。人的气质也有清浊之分,有中等以上、中等以下之别,对于道,有生来就懂得而且知道去实践的人,有通过学习才知道并实践的人,这些人必须十分努力,最终都是一样的成就。后世的人不知道圣人的根本在于内心纯然合乎天理,只知在具体的知识、才能上学做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晓、无所不能,自己只需把圣人的知识才能逐个学会就可以了。他们不从天理上下工夫,而将精力白白浪费在书本、考寻名物、推理形迹上。如此一来,知识越渊博私欲越多,才能越高天理反而越被遮蔽。如同看见别人万镒的纯金,自己只想着在分量上赶超别人,却不肯提高自己的成色,把锡、铅、铜、铁都掺杂进去。分量是增加了,成色却愈加低下,最终,就连原来的金子也没了。”

这时徐爱在一旁说道:“先生的这个比喻,足以解除世儒们学问支离破碎的困惑,对学生们裨益非常。”

先生又说:“我们下工夫,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少一份私欲,便多一份天理,这样何等轻快洒脱,又是何等简单啊!”

【原文】

士德①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②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着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着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误’,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书籍,泥言语,全无交涉’③,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注释】

①士德:杨骥,字士德,王阳明的学生。

②文公:朱熹死后谥“文”,故称。

③“向来定本误”句、“虽读得书”句、“此与守书籍”句:均出自《朱子晚年定论》中所录朱熹强调内心觉悟的书信。

【译文】

杨骥问:“格物的学说,正如先生所教导的,简易明了,大家都懂。而朱熹先生聪明盖世,反而弄不明白,这是为何?”

先生说:“朱熹先生的精神气魄宏大,很早的时候就决心要继往开来,因此一直只在考据着书上苦下工夫。假如他早年专注于修养,自然无暇去考据着书了。等到德行较高时,果然担心圣道不行于世。就效法孔子,删述《六经》,除繁从简,启发后学,也不用去做考据的功夫了。朱熹早年写了不少书,晚年才后悔把功夫颠倒来做了。”

杨骥说:“朱熹晚年有些悔悟,正如他说‘起初奠定了根本的错误’,又说‘虽然读了不少书,对我又有什么用呢’,又说‘(格物)与空守着书籍,拘泥于言语,毫无关系’,这番话说明他才悔悟从前的功夫下得不对,才开始切己自修。”

先生说:“是的。这正是朱熹的不可及之处。他气魄大,一旦悔悟立即回头。遗憾的是他很快就去世了,很多错误都没来得及改正。”

【原文】

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侃未达。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曰:“然则无善无恶①乎?”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②,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③。”

曰:“草既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是碍,何妨汝去?”

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不着意思?”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唯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着,习不察。”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

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安得非意?”

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须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知此,即知未发之中。”

伯生④曰:“先生云:‘草有妨碍,理亦宜去。’缘何又是躯壳起念?”

曰:“此须汝心自体当。汝要去草,是什么心?周茂叔⑤窗前草不除,是什么心?”

【注释】

①无善无恶:语出《坛经·行由第一》:“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应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②“无有作好”等句:语出《尚书·洪范》。无有作好、无有作恶,意为没有自私的好恶。遵王之道,意为遵行王道、公道。会其有极,意为会归于法度、准则。

③裁成辅相:语出《周易·泰卦·象传》。裁成,意为剪裁成适用的样子。辅相,意为辅助、帮助。

④伯生:孟源,字伯生,王阳明弟子。

⑤周茂叔: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湖南道州营道(今道县)人。

【译文】

薛侃在清除花中杂草时,顺便问道:“为什么天地之间的善难以栽培、恶难以铲除呢?”

先生说:“这是因为人们不去培养善或铲除恶。”过了一会儿,先生又说:“你从外表上去看待善恶,当然会出错。”

薛侃感到不解。

先生又说:“天地生化,如花生草长,何曾分什么善恶?”你想赏花,便以花为善,以草为恶。但当你需要草时,你又会以草为善。这些善恶的区分,都是由你一人的喜好产生。自然是错误的。”

薛侃说:“如此说来,就没有善恶之分了吗?”

先生说:“无善无恶是天理的静态,有善有恶是由于气有所动。不为气所动,也就无善无恶,也就可称之为至善了。”

薛侃说:“佛教也有无善无恶主张,怎么来区别呢?”

先生说:“佛教执着于无善无恶,其余一概不理,不能够治理天下。圣人的无善无恶,只是不有意为善,不故意为恶,不为气所动。这样,遵循先王之道,便自然符合天理。也就能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

薛侃说:“既然草并不恶,那么,就不应该锄草了。”

先生说:“这又成了佛、道两家的主张了。草既然是障碍,为什么不锄去呢?”

薛侃说:“这样不是刻意为善、刻意为恶了吗?”

先生说:“不专意于为善为恶,并非好恶不分,如果全无好恶,岂不是一个无知觉的人了。所谓不专意,只是说是好是恶须依天理,不掺杂一点私欲在其中。如此,便与不曾好恶一样了。”

薛侃说:“除草时如何依循天理,而不夹杂私欲呢?”

先生说:“草有妨碍,理当去除,除去便是;有时没有除去,也不往心里去。如果你念念不忘,还挂在心上,就会为气所动。”

薛侃说:“这样说,善恶并不在于具体的事物上了?”

先生说:“善恶只在你心中。依循天理即为善,为气所动便是恶。”

薛侃说:“那么事物终究是没有善恶之分了?”

先生说:“在心是这样,在物也是这样。后世儒生不懂这个道理,舍心逐物,把格物之学弄错了,整天在外寻求,终究只是个‘义袭而取’,终身行而不明,习而不察。”

薛侃说:“那像‘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又该怎么解释呢?”

先生说:“这正是始终依循天理,天理该当如此,天理本没有私意去为善为恶。”

薛侃说:“但是好好色,恶恶臭,怎么没有私意呢?”

先生说:“这是诚意,并非私欲。诚意只是依循天理。虽然依循天理,也不掺杂丝毫私意。因此,若有一丝怨愤或者欢乐,心就不能中正平和。开明无私,才是心的本体。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理解‘未发之中’了。”

孟源说:“先生讲:‘草有妨碍,理当拔除。’为什么又说着眼于外表才产生私念呢?”

先生说:“这需要你自己用心体会。你想锄草,是什么用心?周敦颐不拔除窗前的草,又是什么用心?”

【原文】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功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着,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

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译文】

先生对学生说:“做学问必须有要领,这样功夫才有着落。纵然不可能不间断,如同船上有舵,一提便明白。否则的话,做学问,也只是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着,习不察’,不是大本、达道。”

先生接着说:“有了要领,横说竖说都是对的。如果只在这里明白,而那里不明白,也只是不得要领。”

【原文】

或问:“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

先生曰:“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亦有累于学乎?先正云:‘唯患夺志①。’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

【注释】

①唯患夺志:程颐语,语出《河南程氏外书》:“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唯患夺志。”意为不怕科学耽误、妨碍学习,只怕因科举丧失了为学的志向。

同类推荐
  • 北大人文合集(套装共3册)

    北大人文合集(套装共3册)

    本套书包括《北大国学课》、《北大逻辑课》和《北大领导课》。
  • 诸子箴言

    诸子箴言

    本书撷取诸子经典著作中最值得学习与体会、思考与运用的箴言。其包括《论语》、《孟子》、《荀子》、《中庸》、《老子》、《庄子》、《列子》、《商子》等著作。
  • 未读哲学小经典·沉思录

    未读哲学小经典·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进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世界之书”。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一剂良方。
  •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这位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一夜蹿红。她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令普通读者和哲学爱好者们或大呼过瘾,酣畅淋漓;或莞尔一笑,点头称是。绝对是哲学爱好者必读,茶余饭后谈资必备之良品!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热门推荐
  • 王妃动心了

    王妃动心了

    高中生涯遥遥无期的顾小萱醒来却待在公元前230年前的楚国…成为了顾府三千金,顾家三小姐因圣上指婚五皇子但她已有那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心爱之人终究圣旨难违跳河自杀未遂…
  • 春日生机

    春日生机

    该作品出自于包子铺卖包子之手,纯属随笔,随性而作
  • 仗剑白衣行

    仗剑白衣行

    一个街头流离的乞丐,一个人人口传的才子,一个不甘践踏的凡人,一个锋芒毕露的武者,一个为爱勇往直前的柳宁!这条路布满荆棘,他该如何反抗?如何仗剑行天下!
  •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足球和足球不一样》正解不同体制下的足球,并发出“足球根本不是圆的”之喟叹第二部分《他们的AB面》讲述各时代足球传奇巨星的各种轶闻第三部分《事情原来如此这般》揭秘足球史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闻,并对一些被以讹传讹的错误史实做出了修改第四部分《大家一起“涨点姿势”》为高段位球迷讲述了很多一般人根本无法知道的足球趣闻和知识。
  • 萌宝来袭教父爹地不准动

    萌宝来袭教父爹地不准动

    “不许动,扫皇啦,扫皇啦,全部都给我把手举起来站好。”小奶包稚嫩的声音袭来,身上散发出一股子霸气。SHIRT!这又是唱的哪出,谁家的娃娃这么闹,闹到他邪教父珀斯的头上来了。“小子,你还没断奶吧,看样子我该替你家老子教训教训下你啥叫礼貌。”某人欲打奶娃娃的PP,却被小奶包机灵的闪过,“你才没断奶呢,你妈妈喊你回家吃奶奶哦……”说完,南宫瑾懿朝珀斯做了一个鬼脸……南宫瑾懿:“喂,男人,从小我就没爹地,要不勉为其难的我当你儿子好了。”珀斯:“先叫声爹地来听听再说。”南宫瑾懿:“爹地……你已被我盖了章,以后就是我南宫瑾懿的人了,放心以后在P市由我南宫瑾懿罩着……
  • 初代法则

    初代法则

    陆锋是一名酷爱冒险寻求刺激的冒险家,在一次山谷冒险的攀爬过程中失足,竟遇上了西方神话中的堕落天使撒旦。撒旦表示是专门寻找陆锋而来,并且需要陆锋的帮助,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去寻找一个从地狱逃出的恶魔。最终陆锋被撒旦强行送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并赠与陆锋恶魔的能力,陆锋将在异界大陆遭遇怎样的经历……
  • 月光暗了

    月光暗了

    “祁泽杰你到底要怎么样我该怎么做我能怎么做我可以怎么做你告诉我你告诉我啊!为什么....”乔染淳祁泽杰瞥了乔染淳一眼“你去死啊”乔染淳不敢相信地看了他一眼缓缓走上了天台……
  • 星魂剑魄

    星魂剑魄

    超脱四部曲第二部,无论生魂还是死魄,这一世,愿与你走超脱之路,成万古之尊!
  • 斗罗之创世之主

    斗罗之创世之主

    ”阿槿~起来啦。“”唔,不要,让我再睡会三哥~“叮~请宿主快速攻略唐三。
  • 魔域使徒

    魔域使徒

    一个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