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王莽废汉建新,残忍却又朴素?
提到王莽,人人都说是个心狠手辣的篡位者:逼迫自己儿子自杀,却写文章歌颂这件事来消除负面影响。逼迫太后交出传国玉玺,迫使皇帝让位给自己,世人都道他是伪君子,是一个逆臣和千古罪人。可是他们却忘记了:王莽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主义改革者,他博学多才,礼贤下士,孝敬父母和嫂嫂。同时他也是位朴素的皇帝,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始终清贫。到底哪一个才是他?我们要如何看待他?现世对他的评价真的是对的么?
在我国古代,君臣观念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意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说明了,做臣子的就得无条件服从皇帝的指示,作好时刻为皇帝分忧解难的准备。即使皇帝再无能、再昏庸,做臣子的还是要竭尽全力地去辅佐他。如果哪个臣子觉得皇帝不如自己,把皇帝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的话,那么这个人会被大家毫不考虑地扣上“乱臣贼子”的罪名。王莽,无疑是“乱臣贼子”中的一员。
不能不说,王莽很会给自己造势。他会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也会把自己的马车卖掉去救济穷人,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王莽时刻注意为自己积累人气,在民众中的呼声高得离谱。曾经京城一度有将近50万人上书为王莽歌功颂德,争取更高的地位,按现在的眼光来看,王莽在京城的民意支持率绝对超过90%!此外,王莽还收留了一大批文人,为自己大肆鼓吹救世主的形象。为了登基做皇帝,他亲手毒死了自己的女婿汉平帝。做皇帝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皇帝身份的合法性,更是引诱逼迫自己的姑姑交出传国玉玺。
此外,王莽为巩固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对自己的亲儿子们也是毫不含糊。次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仆,王莽大义灭亲逼死王获,为自己赢得百姓的支持;长子王宇同情汉平帝的母亲卫氏,反对王莽将卫氏隔离起来,还让人在王莽门前洒狗血,以此来吓唬自己的父亲。王莽知道后,以毒酒赐死王宇,同时诛灭卫氏一族共计上百人;幼子王临因为与王莽的小情人原碧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王莽知道后,逼死了王临;王莽的四个嫡亲儿子有三个被自己逼死。虎毒不食子,在王莽这里完全不成立。
王莽亲手逼死三个亲儿子,以下犯上篡夺皇位,还逼迫自己的姑姑交出玉玺,大肆拉拢文人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单从这些方面来看,王莽可真算得上是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伪君子,被人臭骂了千年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
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在维护自己形象和篡位方面做得过火之外,其他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王莽本身是个很孝顺的人。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老爸去世得比较早。据《资治通鉴》记载,王莽的姑母虽然贵为皇后,但王莽从未得到皇家的封赏。可以这么说,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穷苦人家的孩子更为可怜。首先,家中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而且寡嫂和侄子也需要照顾。其次,自己的堂兄弟都过着小康社会的生活,这无疑让王莽在心理上有着巨大的落差。正是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王莽从小就养成了尊老爱幼、谦逊有礼而且勤奋节俭的好习惯。公元前23年的时候,王莽的伯父王凤生病了,在家休养。王莽为伯父跑前跑后,一连几个月地伺候伯父,甚至都没空去洗个澡。为避免药液烫伤伯父,他甚至亲口为伯父尝药,孝顺程度超过了王凤的亲生儿女,简直比亲生儿子还亲。王莽的孝举也深深感动了这位独掌朝政的伯父。王凤临死前请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不仅如此,王莽因为孝顺母亲,为人谦恭有礼,不止被自己宗族所称赞,更是天下人争先效仿的孝顺楷模。王莽的孝道到了这种地步,完全可以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了。
其次,王莽为人比较节俭。王莽的官职虽然越来越大,俸禄越来越多,但在生活方面却依旧简朴。他家里也没留下什么存款,自己的工资基本上全部拿来赡养、救济名士。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廷中的大臣们听见后,都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这些夫人个个穿着绫罗绸缎,衣服都像婚纱似的拖到地上了,浑身上下也戴满了金银珠宝。王莽的妻子听见有客人来,忘记了换衣服,就慌慌忙忙出门迎接。这些夫人一看,这个人穿着仅仅盖过膝盖的粗布衣服,脸色沧桑,还以为她是王府的仆人呢。后来一介绍才知道,这个就是王莽的妻子。王家招待客人虽然礼数周到,但面子上多少有些过不去,因为王莽家除了清茶一杯外,没有多余的东西来招待大家。王莽的清贫可见一斑。
再者,王莽懂得抚恤百姓。王莽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当官以后,他一刻也没忘记贫苦百姓。同时,他还积极奏请太皇太后,减少日常开销,带头过俭朴的生活,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做个好榜样。王莽自己也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以此来表明自己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决心。公元2年,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灾情,祸不单行,很多地方出现了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们甚至流离失所。在王莽带动下,230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在大家的努力下,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也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经济适用房。当时的大司徒司直陈崇甚至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最后,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王莽一系列改革所体现出来的超前思想意识。公元1年,王莽成为大司马,并主持开展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主要改革内容包括给退休的干部发放国家补助,提升各类人才入仕的积极性;兴建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给师生提供一定的学校宿舍,在郡、县、乡都设立学校,设置经师;又网罗各行各业的学术精英前后数千人。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人心散乱的局面,平定了天下,对安定当时的环境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莽篡位后,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一系列空前创新的改革措施:
一、土地国有:私人不准卖,恢复一千二百年以前废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
二、耕地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农民,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三、冻结奴隶制度,虽没有马上废止,但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以限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使它最后自然消灭。
四、强迫劳动: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
五、实行专卖制度:酒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
六、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丧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但为了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
八、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卜卦、医生、旅馆,以及妇女们家庭养蚕织布,从前都自由经营,现在新政府都课征纯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税。
这可不得了,土地国有化、计划经济、征收所得税,这些19世纪才在欧洲产生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就已经被王莽实行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王莽是不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人?他的这些思想,足以让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汗颜,也足以让我们现代人惊叹了!
然而可惜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王莽一样都没沾边。王莽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王莽的这些功绩也逐渐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只是“篡权者”和“阴谋家”的恶名。
******同志1969年在谈及王莽改制时曾有这样一段话:“其实王莽也不是怎么不得了的坏人。我们现在研究王莽,要拿很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而他在其题为《永久奋斗》一文中曾指出:“人到死的时候,才能判断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传的时候死了,人家一定会加给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一定会赞扬他的。”
王莽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为了皇位不择手段,酿出世俗所不能容忍的惨剧,固然不能被大家认可,可是王莽为了天下的安定,推出的一系列超前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我们也不应该去否定。如果我们对王莽所处的时代多一点了解,对王莽的品德多一点了解,我想,对于王莽的遭遇,我们会多少有些无奈的感叹吧!
第五节霍光忠于汉室风光无限,
外戚专权竟至身死族灭?
从古至今,朝廷和后宫都是争斗之地。他忠于汉室,运筹帷幄,官至显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的妻子为了女儿在后宫的荣耀,亲手毒杀了当朝皇后。而他,作为丈夫真的是一点都不知情么?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遗漏了?他,在朝廷和后宫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霍光未成年的时候就进入了宫廷,说起来还得多谢霍光同父异母的大哥霍去病。不过霍光知道自己是凭关系进来的,没有苦读经历,更没有沙场血战资本,要想站住脚,必须付出别的代价。为此,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怕流血流汗,举手投足安稳规范。在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他一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也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在汉武帝末年的时候,针对继位问题的一场明争暗斗已经逐步展开。尤其是当汉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后,这场斗争就更趋于表面化。汉武帝有意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刘弗陵年纪太小,需要可靠的大臣来辅佐他。此时深受汉武帝信任的霍光成为了汉武帝心里辅政的不二人选。汉武帝病危的时候,霍光在旁边悲痛欲绝地问:“如果陛下去世了,谁能当太子?”汉武帝反问他:“你还不明白吗?我要立刘弗陵为太子,你要学习周公,辅佐太子!”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登基成为汉昭帝,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专权生涯。
不过,汉昭帝即位后,针对争夺皇位的争斗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激烈。尤其是与霍光同时辅政的大臣上官桀。上官桀密谋发动政变,夺取皇位,首先与燕王刘旦诽谤霍光造反,企图除去自己称帝的最大障碍。不过,这一阴谋却被年仅14岁的汉昭帝识破,霍光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
上官桀不甘心,又心生歹计,密谋由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去家中喝酒,在四周埋伏下刺客,等长公主向霍光敬酒时,除去霍光,然后发动宫廷政变。但上官桀的阴谋诡计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霍光和汉昭帝发现了。于是霍光先发制人,把上官桀父子等人都杀了,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为人严谨、行事端庄的霍光在这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果断帮助昭帝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
平定这场政变后,霍光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到朝廷来任官,以弥补官员的不足。霍光赏罚分明,对犯罪的人大力惩戒,而对百姓却尽量宽和,多使用怀柔的手段,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年轻聪明的汉昭帝,二十一岁就死了。霍光辅佐昭帝13年,为汉昭帝的政事费尽了心,现在昭帝死了,而且昭帝又没有生下太子,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昭帝死后,朝中许多大臣主张立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广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知道刘胥品行不端,让自己选立一个失德的皇帝,怎么对得起大汉江山呢?霍光只得再冒得罪许多大臣的风险,决定另选立继承人。他和皇太后商量,迎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等把昌邑王刘贺迎到宫中后才发现,昌邑王就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浪荡公子。霍光又气又愁,自感错立了皇帝,对不起汉武帝。于是,霍光和其他重要大臣商量,一致决定要废掉这个无道昏君,于是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昌邑王就被废黜了。忠心辅政的霍光,整天为谁来当皇帝的事情焦虑不安。后来,霍光把流落民间的刘病已接回宫中,拥立为皇帝,也就是有名的贤君汉宣帝。
霍光作为辅命大臣,在处理朝廷废立君主的大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稳定了国家的大局。在宣帝即位后,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他,教他如何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汉宣帝在他的辅佐下,继续遵照“与民休息”的方针来制定政策,处理国事,使西汉王朝再次兴盛,史称“昭宣中兴”。
作为三朝元老,霍光从汉武帝末年到昭、宣两朝辅政二十余年,忠心耿耿;同时他废立皇帝,为大汉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政治上,霍光无疑是受人尊敬的成功者。
不过,班固和司马光这两位大史学家对霍光的评论却出乎意料地一致:霍光作为辅政大臣,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对家人没有管束,导致最后被灭族。那么霍光作为汉朝实际的掌权者,究竟在对家人管束方面有什么严重过失,竟然导致被灭族?
说起来,霍光的妻子霍显对此可是“功不可没”。霍显的出身低贱,本来是霍光元配夫人的陪嫁丫头,元配没有儿子就把她的丫鬟给霍光做妾,后来霍显生了儿子,霍光的元配早死,于是霍光就将她扶正,霍显如同中了彩票一样当了夫人。霍显的野心很大,一直想着继续往上爬,想让自己的小女儿当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