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曹丕也费了不少心机让曹植出丑。有一次,曹操命令曹植领兵打仗,并且让大军在次日一早就出发。曹丕抓住时机,当天晚上就把曹植请到自己家中喝酒。曹植想,自己明天还要出征呢,不能喝酒误事,于是就想把曹丕的酒局给推了。曹丕急了,指着曹植的鼻子说:“还说是什么兄弟,大哥只是想在你出征之前跟你喝几杯酒,你这一走,大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见你。你可倒好,当了三军的统帅,就不把大哥放在眼里了是吧?以后,你当了魏王,还不把大哥赶尽杀绝啊!”说完,曹丕已经泪流满面了。不得不说,曹丕真是一个做演员的料子,就算是哭戏,也是说来就来。曹植一听,这话可严重了。于是就硬着头皮跟曹丕喝了起来,越喝越带劲,最后醉得都不认识回家的道了。结果可想而知,曹丕的阴谋得逞,大军因为曹植的醉酒无法准时出征。曹丕又见缝插针地在曹操面前打小报告,说什么我不让他喝酒,他偏要喝,喝少了就嫌我小气,还说什么父王这么看重他,以后他肯定是魏王,我不听他的话,他以后不让我好过之类的……曹操听了大怒,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出征的命令。虽然没有怎么惩罚曹植,但曹植在曹操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更是不可能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了。
曹丕还不失时机地拉拢贾诩等名臣,为自己的太子之位到处游说。曹操也越来越觉得,曹丕勤俭仁爱,宽厚仁慈,是一个当明君的料,反观曹植,只是才华横溢而已,一身的文人毛病根本不适合当皇帝。久而久之,曹丕的势力更加庞大稳固,其他兄弟已经没有实力和曹丕争夺太子的位置了,于是曹丕在217年顺利当上太子,这一兄弟间的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在曹操去世后,曹丕成为了魏王。不过,当上了魏王的曹丕心里总是有疙瘩,觉得自己的位置坐得并不牢固。思前想后,他把各位兄弟都发配到边远的地方当城主,这样,京城就没人能威胁到自己了。后来觉得还是不行,于是把在军队中威望很高的兄弟曹彰骗到京城,在曹彰与自己下棋的时候动了手脚。曹丕把有毒的枣子和无毒的枣子掺在一起,他自己当然只吃无毒的枣子。曹彰可不知道这些,在吃了毒枣后中毒,倒地抽搐不起。此时要是给曹彰喝几碗水,再送去医治,还能救过来。可是曹丕早就以内部装修的名义让人把水井封了起来,然后在一边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来。
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听到曹丕无缘无故请曹彰来下棋之后,就隐约感到不妙。细想之下,卞太后决定亲自走一趟看看什么情况。谁知道一来就看见这个场景,卞太后吓得不轻,赶紧脱下自己的鞋子去接水,但是看到被封的水井,整个人都瘫坐在地上。于是,曹丕和卞太后就眼睁睁地看着曹彰毒发身亡。
还剩下一个曹植比较棘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植是文人,本身就不太喜欢争权夺利,当年与曹丕争夺太子之位也大多出于手下人的怂恿。这么多年来,曹植除了文人那点恃才傲物的毛病之外,没有任何能被曹丕抓住把柄的地方。想来想去,曹丕就对曹植说了:“你我虽然是兄弟,但也应该遵纪守法啊!你说你好歹是一个临淄侯,整天不理政事,就知道喝酒误事。以前父王在的时候还经常夸你,说你写的文章好,但依我看来,你就是找人代笔写的,这是很严重的欺诈行为。不然的话,我给你出个题,我让你走七步,七步之内如果你能写出一首诗来,就证明你的文章是自己写的,不然的话,严惩不贷!”
曹植想了一会儿,迈起了步子,开始作诗,周围的大臣也随之发出“一”的声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曹植作完了诗,大臣们连“七”都没喊出来。这个时候曹丕的母亲卞太后从后面出来说:“你们是亲兄弟啊,好好的不行吗,干吗要自相残杀!我刚刚才失去一个儿子,你们就可怜可怜我吧!”曹丕无奈,只得把曹植给放了。
守着这么有能力的兄弟们不用,却想方设法进行迫害。难怪陈寿说曹丕:“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说得明白点,就是说曹丕这个人,心胸不够开阔,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会妒忌、迫害。如果曹丕能够重用曹植、曹彰等兄弟,让他们替自己好好守着曹氏政权,恐怕司马昭也没那么容易谋反吧!
第六节李世民千古明君,为帝位斩杀亲兄弟
李世民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那个为了皇位,发动了玄武门事件的秦王?还是尽弃前嫌,善于用人的皇帝?人人都说他爱国爱民,创造了贞观之治,这盛世背后却是满满的鲜血,亲人的鲜血,不知道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是否能够想到自己的哥哥弟弟和众多侄儿的模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南征北战,战功卓越,胸怀宽广,治国有方,在位二十三年,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天下太平,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大唐,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不少人把李世民誉为“千古一帝”。
不过一直以来,就有人对李世民的人品诟病不断,认为他残杀亲兄弟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那么究竟真相如何呢?一向爱民如子、礼贤下士的明君,怎么会残杀自己的亲兄弟呢?
话说起来,还得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说起。李渊有很多孩子,他起兵时,已经成年的就有三个,且这三个儿子个顶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儿子即太子李建成,这个人比较沉着冷静,心胸也比较宽博,为人比较仁厚。但是因为他是争夺皇位的失败者,所以你懂得,他在正史上的记录不太好看。二儿子就是李世民,他力促李渊起兵反隋,帮助李渊进军关中,年仅十八岁就成为唐军统帅,杀敌无数,削平各地山头的势力。四儿子李元吉是一员猛将,典型的五大三粗、头脑简单、脾气火爆。当时天下乱成一团麻,李渊看到隋朝大势已去的时候,就及时地发兵攻打隋王朝。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率领左右两路大军,直攻长安,很快把长安拿下了。然后本着先上船后补票的原则,李渊先把唐朝建立了,然后再去平定天下。从攻打长安的情况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大军半斤八两,没有谁有明显的优势。这个时候,争权夺势的斗争还不那么明朗。
李世民毕竟是注定要出彩的那个人。在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了令人惊叹的战功,尤其是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斗,李世民充分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打赢了这场唐朝一统天下中最大规模的战役,而且赢得很漂亮。一时间,人们对李世民争相传颂,顶礼膜拜。这就出现问题了,李建成是老大,按照李渊的想法,等到唐朝统一天下之后,权力要归到李建成那儿,但是李世民的功劳和威望都太大了,导致李渊的想法实施起来有些困难,这让李渊有些摇摆不定。后来朝中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派系,要么偏向李世民这边,要么偏向李建成这边。
为了缓和两股势力明争暗斗的局面,李渊采取了一种不太明智的做法:压制李世民,提拔李建成。最明显的做法就是河北刘黑闼第二次叛乱时,李渊没有按照常理派李世民前去平定,而是把李建成派了出去。李建成听从魏征等人的建议,打了胜仗,让李渊更加坚定了自己扶持李建成的想法。
形势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李建成和李元吉合作起来排挤他、李渊漠视他,李世民在皇位争夺中完全处于劣势。就连自己身边的猛将、谋士都开始被各种借口打压、逮捕,自己的身边只剩下长孙无忌了。再这样下去,不用李建成怎么着,李世民自己就成了光杆儿司令,不战而败了。手下人都劝说李世民,赶紧采取行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他俩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李世民犹豫不决。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突厥突然进犯。看到时机的李元吉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征讨。但是李元吉提了个要求,说突厥人强马壮,自己得带点精英去,不然显得寒碜。可是自己手头人马不够,希望能把李世民府的将领带了去。明摆着,就是借机一次性除去李世民的有生势力,让李世民永世不得翻身。李渊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已经铁了心要扶持李建成当皇帝,于是就同意了李元吉的请求。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消息传到李世民的秦王府之后,大家都感到压力山大。李世民心里明白得很,要是被李元吉把自己府上的将领借了去,自己可就真的被逼上绝路了!这个时候要是听了李渊的命令,那么自己就彻底完蛋了。手下人也一再劝说李世民赶紧行动,不然就真的来不及了。
毕竟自己要做的是惊世骇俗的事情,李世民觉得还是让老天来算一卦,看看老天是什么意思。谁知道还没卜完卦呢,就被门口路过的下属一把夺下龟甲摔在地上说:“算卦是决定不能确定的事情,现在事情都这么明显了,还用算吗!”李世民觉得有道理,但觉得,这种大事必须要谋划周密才可以。
这时候李世民想起了自己的参谋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样的大事没有他俩参与怎么行呢?可是当时杜如晦、房玄龄二人已被李渊下旨赶出了秦王府,李世民就让长孙无忌去秘密请他们。长孙无忌找到了房玄龄,但是房玄龄说:“皇上已经下令禁止我们往来了,再说我们吃得好喝得好,干吗去李世民那受罪啊?”嘴里这么说,实际上,房玄龄精着呢,他这么说,是想试探一下李世民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干一番大事。
长孙无忌无奈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发飙了,摘下佩刀来给尉迟敬德,说:“这两个人竟敢背叛我?你拿着我的刀去,要么把他们请回来,要么把他们的脑袋带回来。”杜如晦、房玄龄一听就明白了,李世民这是下定决心要行动了,自己也没有不去的理由了。于是他俩化装成道士,跟着尉迟敬德回来了。怪不得人们常说“房谋杜断”,这两人还真不是盖的,这么大的事情,经过他俩的分析、策划,基本的活动方案就制定完成了。
此时万事俱备,只差东风了。于是李世民给李渊上了一道密奏,说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后宫,还说李建成跟李元吉兄弟俩密谋要杀害我,准备在送李元吉出征的宴会上把我杀死。爹,你说这事该怎么办?李渊看了头大起来,没想到三兄弟的矛盾已经闹得这么僵了,于是回复李世民说,明天你们三个兄弟一块进宫,当面对质,看看谁说的是真的。此事正中李世民的下怀,李渊这个糊涂父亲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明天要面对的,竟是亲兄弟手足相残的局面!
此时的李建成也听说了这事,于是请人把李元吉叫来讨论。李元吉的脑袋难得明白了一次,他说:“我觉得事情有问题,不如我们说自己生病了,上不了朝,然后统率好东宫与齐王府中的军队,看看李世民想折腾什么。”李建成觉得李元吉太谨慎了,说:“我们的军队防备严密,再说玄武门禁军的将领常何可是我的手下,不会有事的。我们尽管跟李世民入朝参见,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李元吉一听,觉得也是,就同意了大哥的意见,谁知两个人就此踏上了不归路。
千算万算,李建成没有算到常何已经投到李世民手下了。就这样,第二天凌晨,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等手下亲信,早早地来到了玄武门,在常何等人的协助下,埋伏在了玄武门内,守株待兔。
这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大摇大摆地向着玄武门走来,他们压根都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将是李世民布下的天罗地网。他们随意地把随从们留在玄武门外,他们两个人骑马悠闲地入宫。刚走到临湖殿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两人暗道一声坏了,赶紧掉转马头,想往东宫方向跑。李世民如影子一般从后面闪现出来,大叫着让两个人停下。李元吉慌忙之中,拉弓回头连射出三箭,但自己已经慌了神了,三次都没能把弓拉满,三支箭飞了没多远就插入地里。李世民突然勒住自己的坐骑,在马上稳稳当当地对准李建成就是一箭。要知道李世民战场杀敌无数,箭术也是相当高明。李建成当场就死在李世民箭下。李元吉也好不到哪去,早被尉迟敬德射伤落马。眼见自己的大哥被李世民射死,而李世民也跌落马下,李元吉跑到李世民身边,夺了李世民的弓,想要用弓弦勒死他。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将李元吉一箭射死。
此时,李建成的人马已经听说太子遇到埋伏,双方就在玄武门展开了争夺战。这时候尉迟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割下来,举起人头让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看。太子的人见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被人杀了,一时间斗志全无,各自散了,玄武门的争斗到此结束。
李世民就这样杀了与自己争夺王位的亲兄弟,成了李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李渊虽然痛心,但是也不能把李世民杀了,他也已经没有实力杀李世民了。被逼无奈之下,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以后,李渊正式传位给李世民,唐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关于李世民的这一段历史,文学家朱熹有一段评论这样写道:“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假义,以行其私。”意思就是,李世民这个人假仁假义,但是会演戏。不过,就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玄武门之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李世民登基后大力推行的勤俭节约、宽厚仁爱等儒家道德标准,或许就是因为他想弥补自己在玄武门事变中对自己的亲兄弟犯下的不伦之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