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被自己扯坏了封皮的剧本李森回过神儿来,一抬头桌上的闹钟已经指向十一点半,他慌不迭地抓上外套出门了。
赶到电影院还是有点儿晚了。幸好来晚了,李森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听那个顶着一脑袋卷毛肥得像个狮子狗一样的导演口沫四溅地说一些无聊的废话,也没有经受那个前挺后撅浓妆艳抹非把自己打扮成特种行业的风骚的女一号那公鸭嗓音的折磨。
导演李森倒是听说过,他以前曾经因为拍电影没给编剧稿酬被人打成了个乌眼儿青,配上他白白胖胖的脸像个大熊猫,那照片上过八卦报纸的头条。而这女一号从哪儿冒出来的,让李森比较纳闷,但凡有一点智商的人都不会选这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女人当演员。
嗨,中国的电影里什么人没有,什么人不敢用?操这心干什么?看电影吧,毕竟是人家费了不少劲儿弄出来的东西。
电影的名字叫《事件里的青春爱人》,听起来挺后现代的。李森抱着一捧爆米花,打算好好地享受一下电影时间,可不到二十分钟李森就吃不下去了,其实是看不下去了。
太难看了,李森努力地蒙着理解,才弄明白了一点情节。电影讲的是一个男人的三段生活,好像是遇见了三个姑娘,然后这些姑娘都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这个男人。为什么爱上的是怎么也弄不清楚了,总之就拍了三个花痴追一个男的。
导演可能是想学瑞典的电影大师伯格曼的意识流,可很明显,这厮连意识流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
影片神神叨叨地拼着命地玩儿深沉玩儿神秘玩儿浪漫,可每一段剧情要干什么都能被在场所有专业、不专业的观众看出来。有些台词简直就不是人话的,演员在里面犹如梦游,特别是那女主角鬼哭狼嚎一般的嗓音,导演居然还敢安排她来一段长达五分钟的内心独白!
这对观众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种不人道的刑罚。
导演可能很想表现出后现代的都市爱情,结果却完全成了一出二人转式的喜剧小品。影院里从电影开始十分钟以后就笑声连连,不是电影引人发笑,而是每个人觉得这电影可笑,似乎电影院里放的不是电影而是在举办相声大会。
特别是有个段落,让李森久经考验的思维神经被折磨得几近崩溃。情节讲的是那花痴一样的女主角给男主角过生日,女孩以她独特的公鸭嗓儿用绝不靠谱的浪漫语气对男主角说要送他一个生日礼物。李森旁边一个小青年说:“丫肯定把自己脱光了。”话音未落,女主角真就把自己给脱光了。那迅雷不及掩耳的脱衣速度,真让人怀疑女主角以前是不是在夜总会里混过。
看到脱衣服,观众是一阵哄笑。
然后女主角问男主角,你喜欢我么?结果影院里有三分之一的观众齐声说 “喜欢”。观众的话音刚落,男主角就深沉地说:“喜欢。”这词在银幕内外形成了奇妙的回声,观众的笑声更大了。
李森看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先不说表现手法和技巧怎么样,就这样的剧本也敢拿出来拍?导演的脑子里一定进了米田共了,编剧脑子里装的东西八成更可怕。虽然这编剧号称给国内一最著名导演做了多年的文学策划,宣传材料还臭吹什么这剧本经过编剧多年的历练,曾经被那著名导演看中要亲自执导,因为实在是没有档期才作罢。
李森开始深深地怀疑自己的价值取向,是自己审美有了问题不能接受高雅艺术呢,还是某些所谓的著名导演著名编剧本来就水准太烂?
看着银幕上一出出闹剧和台下观众像过年一般地用笑声来呼应,李森断定自己是正常的。
“就这剧本还说自己呕心沥血?拿脚都不该写成这样。”李森心里骂着,“这是他妈的什么事儿啊!”
旁边,所有观众的笑声都是越来越大,而李森的心里却越来越凉。这是我们的国产电影?中国电影就这样?这都是人民的钱呀,捐给希望小学还能救助不少失学儿童呢,拍这样的玩意儿他们要干吗?
“恶臭如此的电影还拍个什么劲儿啊,让丫完蛋得了!”
这是以无比的毅力加上金钱的诱惑才坚持把电影看完之后李森最想说的话。
回到家,李森一想那个电影就来气,觉得这样的片子实在不值得一评,可活儿还是得干,有三千元钱呢。
硬着头皮打开电脑,李森突然想起自己喜欢的一个作家在他的一部被人称为是后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一句对白。这个小说后来被拍成了同名电影《顽主》。电影也被评为新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里面的几个主演现在都成了影视界的大腕儿。
那对白是这样说的:“我不想说,我不能说,可我还是要说。”
哈哈,真他妈经典。李森乐了。
经过一夜的折磨,李森写出一篇完全地出于自己心声的影评,题目叫做《卷花儿脑壳下的浪漫》。
李森运用他所有的电影知识把一个故事拙劣、导演技巧漏洞百出、演员表演空洞乏味的电影辨析得畅快淋漓。这一阵儿因生活窘迫四处碰壁产生的郁闷似乎随着这洋洋洒洒的几千个字得到了有效的宣泄,连坐在马桶上拉屎李森都觉得异常痛快!
给约稿的《娱乐天天编》的胡主编发了E-mail以后,李森兴奋得睡不着,找出几张盗版影碟看了一个通宵。
在那一晚,李森又看了一遍周星驰的《喜剧之王》,看着看着李森就流眼泪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所有人看了都捧腹大笑无厘头十足的电影却让李森有那么非正常的悲伤反应。
虽然他也笑,被周星驰逗得腹肌生疼。
这部电影他看过不下几十遍,但还是会在该笑的时候露出笑容,就像是听侯宝林的相声,即便是老段子,即便是要抖的包袱都已经烂熟于胸,你神经还是会被侯宝林老先生带领着,这个时候你的笑神经已经完全不由自己大脑控制。
但李森的另一种反应却十分强烈,在每一次的笑容之后,他看着屏幕中周星驰的脸品尝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落寞,随之而来的是心头涌上一种百感交集的复杂。这一刻李森似乎和电视里的尹天仇化身成了一个人,每次尹天仇的挣扎就似乎是李森自己的挣扎,尹天仇一次次的失败如同李森自己的失败。李森羡慕这个由周星驰扮演的并不存在的人物,尹天仇不是孤独的,他有柳飘飘,而李森自己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