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车开得飞快,在道路上横冲直撞,经过一个路口时强行左拐和一个迎面开来的轿车险些撞上。
那轿车是湛蓝色的,正是陈凯开着的宝马。
接到了阿琛,陈凯驱动着宝马座驾志得意满地穿梭在车流中,他气定神闲不慌不忙温柔地握着方向盘,让宝马轻柔地在车流中进退有度。高级车就是高级车,超车也带着优雅的味道,这一点陈凯很自信,加上旁边坐着他追了十年的美人儿,陈凯那种成功男人一切尽在掌握的劲儿大了。
他当然可以这样,他有房是别墅,有车是名车,有女人是个大美女,他不得意谁得意呢?
而且陈凯打心眼里看不起开着破车还在路上乱闯的家伙,车就是代表身份的,他自然地把“那些车”和“开那些车的人”看成是下等阶层的民众。
在路口被面包车一撇,陈凯很恼怒,下等车辆怎么能对上等车辆这样呢?太没规矩了!这不等于农奴冲撞地主么?陈凯本想骂些脏话,但是阿琛在旁边,他忍住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姿态,只是轻声地说:“这些人真没规矩。”
陈凯是个上海人,个子不高,不胖不瘦,说不上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上大学的时候成绩也是不好不坏,但所有同学都认为陈凯是个做生意的料,威尼斯商人这个外号对他再合适不过了。自打他进了大学校门,他就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创造剩余价值,甭管上课下课只要有空就兜售他倒腾来的化妆品、名牌提包什么的。
说他会做生意有两点,一个是他的眼光准,屯来的货都是当时流行的玩意儿,深受刚刚被什么是时尚启蒙的没见过世面的北方学生们欢迎;另一个就是他非常讲究效益,生意场上的杀熟理论他深得其精髓,弄得在学校里谁跟他熟他宰谁。
陈凯完全是学校里先富起来的那一小撮儿,同学们辛苦攒的生活费,大部分都到了他的腰包,他就动不动自己拿这些钱下馆子。可是他从不请客,别人说他抠门儿,他却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说:“这饭菜都是自己大包小包从南边背过来的,我容易么我。”
说的也是,陈凯也不是什么富家子弟,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还是父母省吃俭用攒的呢,他绝不会像学校里那些高干子弟一样处理父母的腐败资金眉头都不皱一下。自己挣钱才知道人民币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在经济困扰中成长起来的陈凯深刻理解金钱的可贵,基本上学会了小学数学以后他就立志做个有钱人,上了大学更是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他也算是成功了,大学的后两年他自己解决了各种费用,还动不动给家里寄回去一点。
没有爹妈、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做靠山的中国资本家们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吧。
大学毕业后陈凯一路坦途顺顺利利地走到了现在。先是被分配到了物资局,手里掌握着各种市面上需要的紧缺物资。要说那时候中国也是什么都缺,市面上稍有点儿动静连擦屁股纸都能抢得人仰马翻,更别说物资局掌控的钢材、水泥这种决定社会稳定的生产资料了,按照老电影里的说法,人家手里全是硬通货。
陈凯赶上了计划经济被摧毁的那趟末班车,刚一毕业就陪着科长见天儿地和前来跑物资的各路老板吃喝。他倒不在乎是不是弄了一副好下水,他更喜欢多认识朋友,在饭桌上察言观色,这可是免费的经商培训,一次次的饭局可比大学时候的经济管理课有用多了。
后来物资局改革,他又趁机用南方倒腾过来的名牌化妆品搞定了局长老婆,顺利地承包了物资局的三产公司,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老板,不停地倒买倒卖之后,陈凯积累了资金。
再后来他又赶上国家部委改制政企脱钩,他带着老局长去欧洲考察了一圈,回国以后就顺利地以极少的代价把国有公司完全接管了。没有了物资局这个靠山,陈凯一点也不担心,他早就看准了陶瓷生意,国内各个城市大规模地搞房地产开发,各种阶层的人都陆续步入了搬家的大军,要搬家就要装修,就要买些像样的洁具,陈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卖马桶、洗脸盆的事业中。随着城市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他的洁具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他稳、准、狠的经商手段修炼得更为凌厉,能多挣一分是一分,总之是要利益最大化。
没几年,陈凯这个卖马桶的就什么都有了,车从福康换成了本田,又从本田换成了宝马,还在郊区买了独栋别墅,三十多了还没结婚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金牌的钻石王老五。
陈凯为什么不结婚?就是因为阿琛。就像所有的聪明人都有犯傻的地方一样,阿琛是他的软肋。上大学时陈凯属于见到阿琛就走不动道的那种,打小就把自己按照资本家训练,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陈凯唯独面对阿琛时心慈手软。甭管他多费劲儿弄来的东西,只要阿琛喜欢,他都是半卖半送,甚至赊账都可以,要不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呢。
他喜欢阿琛,但没有明说,只在交易的时候体现出他对阿琛的温情脉脉,这种暗恋最后演变成了瞎子都能看出来的狂热追求。有同学实在是不理解,问他,你喜欢阿琛干什么还卖她东西?直接送不就得了?
陈凯却表示,那不成!这是原则问题,阿琛还不是我女朋友,我这么送东西不符合成本规律。
这就是陈凯的小九九,成本意识决定一切。
随着陈凯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他向阿琛示爱的动作也有所变化,越来越明目张胆,似乎腰包鼓了人的底气也足了。他经常大摇大摆地请阿琛下馆子,当然是学校里的小餐馆,也不再卖给阿琛东西改成直接送。虽然阿琛每次都退还给他,但还是造成了两人经常出双入对的假象。
所有同学都觉得陈凯已经把阿琛搞定了,陈凯自己也被这现象蒙蔽觉得自己把人家搞定了,没想到半路杀出李森这个程咬金横刀夺爱,阿琛迅速地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陈凯到现在都不明白李森使了什么招儿一下子就把阿琛拐跑了,他们就那么好了,居然还能好成那样!
陈凯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一阵子他开着车在两个骑自行车的情侣面前进行所谓的示威的时候,阿琛抱着李森的腰脸贴在李森背上的亲密动作,让陈凯觉得自己傻逼透了。
陈凯恨李森恨得咬牙切齿,每天在宿舍里用上海话骂骂咧咧摔盆子砸碗,但就是没有决斗的勇气,一个是他没有好勇斗狠的胆量,而重要的是他觉得这样打架在经济上划不来,要是把人打伤了得赔多少医药费、营养费啊?况且更有可能是自己被打伤。
而自打毕业后,陈凯这个讲究成本意识的人居然苦追了阿琛十年。这倒让所有认识陈凯的人都没想到,按道理他不是这路数的人,死心眼子的家伙能做威尼斯商人么?陈凯表现出来的都是精得流油的八面玲珑,跟一个女人耗上这么多年,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地感受到了陈凯性格里的另一面——那种绝非常人能做到的认死理儿和执著。
同时在陈凯的意识里,任何东西只要经过努力他一定能得到,而阿琛似乎是他唯一的失败,他和自己较劲儿赌咒发誓一定要把阿琛追到手,还要在这条路上一猛子走到黑,甭管阿琛和什么人结了多少次婚,总之最后得嫁给他,完全的一个韦小宝泡妞。 往往有这种恒心和毅力的人都能获得成功。
反正毕业以后,李森的退出给了陈凯绝好的机会。阿琛从悲伤失恋的状态到心里伤痛的愈合,整个过程陈凯没离开过阿琛半步,他也记不清楚遭到过多少次白眼了,但慢慢地他出现在阿琛身边成了既定事实,连阿琛都习惯了。
当阿琛不再明显地拒绝他的出现,而且基本上默认他待在身边以后,陈凯又开始不停地带阿琛下馆子,还有意无意地对阿琛炫耀自己商业上的成功,内容大多是他卖了多少个马桶、多少个洗脸盆什么的。他要树立在女人面前的权威,想让身边的女人知道他不是包,他很牛逼很出色很能挣钱,跟着他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蜜一样的生活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