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国际化和外部干涉特征明显。之前,革命主要限于一国内部民众自发进行,外部力量主要是旁观或幕后暗中操纵,如埃及和******,但利比亚战争爆发后外部力量已由暗中支持转向跳上前台,公开支持革命,直接干预,甚至武装干涉革命,这突出表现在巴林、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身上。
在巴林,海湾国家联合出兵,扑灭革命火焰,助巴稳定局势;在利比亚,西方则以建立禁飞区,保护平民为由对利比亚实施持续空袭,公开武装反对派,支持其推翻卡扎菲政权;在也门,海合会六国和美国公开施压,直接参与要求萨利赫总统下台的谈判,帮助并起草退位协议;在叙利亚,西方支持叙反对派骚乱,土耳其和海湾六国也公开施压,要求巴沙尔变革。
五是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性质发生嬗变。各种矛盾和各种力量日益公开卷入,各种矛盾日益被激发并牵涉其中,之前相对单纯的反政府抗议变得日趋复杂,性质难辨。地区原有矛盾如部族主义、教派主义和******主义被激发,地区传统矛盾也被激发。围绕巴林、也门和叙利亚,伊朗与海合会、美国激烈对抗。
(二)第二阶段
中东剧变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变革的阶段,将以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为特征,预计至少需要3~5年时间,甚至数十年。变革阶段可能带来一个不同以往的“新中东”,但“新中东”的形成不仅可能需要漫长的历程,也带有很强不确定发展性。这一过渡阶段可能会带有如下特征:
一是民主和民众政治参与空前扩大,但动荡的民主社会可能成为主要特征。依照塞缪尔?P?亨廷顿的理论,如果没有事先进行良好的制度建设,就仓促推动大民主,民众的广泛而无序的参与政治,最终必然导致社会失控或动荡。
阿拉伯国家未来很可能会走这一道路。从目前来看,利比亚、也门走向巴基斯坦化或阿富汗化的可能性很大,而埃及则可能类似。
二是弱势政权可能成为常态。之前,阿拉伯国家多是威权政府或强势君主制国家,政局基本上长期维持稳定,但未来这一状况将被打破。比如,******革命后过渡政府已换了三任,埃及政府也是运转困难重重,大选后估计只会更加困难。
三是教派政治可能成为地区政治的主要特色。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宗派、教派分权可能成为阿拉伯世界主要的政治权力分配模式,利比亚和也门向此发展方向可能性最大。
四是政治力量多元化。过去阿拉伯国家多是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一个家族,但未来将转化为多种政治力量共同发挥作用,除军方外,一些新兴力量如教派、部族、民主势力、******力量、非政府组织和工会都将发挥不同以往的重要作用。
五是政治治理和政治社会发展模式多元化,将取代昔日阿拉伯国家的单一模式。昔日,阿拉伯国家政治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名义上的共和制,实际上的家族或个人独裁;二是绝对君主制。未来,模式多元,土耳其模式、伊拉克模式、伊朗模式、西方的君主立宪模式皆有发展空间。
三、中东剧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中东地区正处于历史性剧变之中,不仅严重冲击地区政治、安全以及********格局,也对大国的中东政策构成了重大挑战。但本次中东剧变无论规模、影响上均难与苏东剧变相比,不会根本改变当前全球战略格局。
(一)地区影响
从地区影响看,首先,中东现有统治模式已难以维系,地区深入变革势在必行。个人或家族长期执政与专权是中东传统统治模式主要特征,也是引发本次革命的重要原因,如突、埃、也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下台打破了地区不少国家的既定政治安排,一些领导人很难再谋取长期连任或搞世袭制。此外,摩洛哥、约旦以及巴林、沙特等海湾君主也面临限制王权的压力,君主立宪恐成为未来政治发展方向。
其次,******政治力量将增大。中东历史发展表明,民主运动或局势动荡常常伴随******政治势力以及极端主义的兴起,如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埃及******兄弟会等。目前中东剧变使一向对******势力持打压态度的强人政权垮台,或迫其向******势力退让。长期遭打压的埃及最大反对派******兄弟会已合法化,并正式组建政党,未来将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在也门,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借局势动荡,中央政府削弱,乘机反扑并开始攻城略地,宣布建立******国。在利比亚,过渡委员会的实权和军权很多程度上控制在******分子和******极端分子手中,西方当年支持塔利班和本拉登抗击苏联留下惨痛教训,未来在利比亚也会再次品尝。在阿尔及利亚解除紧急状态使******政治势力和极端势力获得活动空间。
第三,冲击********关系,打破中东力量平衡,危及地区稳定。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是中东四大传统力量,变化与动荡的新形势对各方含义大不一样:阿拉伯世界继续走向衰落,短期内分裂、分化、弱化趋势难以避免,面临血与火的新考验,正处于“凤凰涅槃”的重生期;伊朗坐收渔翁之利,地缘安全改善。美国及西方因地区变革难以估计伊朗核问题,对伊施压减小,核问题被暂时遗忘。埃及、沙特等传统反伊朗国家面临变天,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未来改善与伊朗关系成为必然。
2011年2月22日,伊朗军舰32年来首次通过苏伊士运河凸显中东********之变;以色列安全环境恶化,迎来寒冬。埃及新政权及巨变中的阿拉伯国家为回应民意,势将一定程度上拉开与以色列的距离,对以和平政策酝酿变化,同时以色列宿敌伊朗、哈马斯、真主党的外部环境却获改善。阿以关系可能重回和平前状态;土耳其地区影响力上升,近年来一直在加大东向(亚太地区)、“南下”(中东)的力度,中东变局使其“南下”决心和空间更加扩大。
土耳其总统居尔公开称土要成为地区模式,他不仅公开支持地区变革,还主动与昔日战略盟友以色列脱钩,要做地区阿拉伯国家领头羊。******伊斯兰政党公开表示要学习土耳其。
相关链接:土耳其简介
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人口约7300万,GDP约7300亿美元,人均GDP约1万美元,其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
土耳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首都是位处安纳托利亚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中央情报局将土耳其分类为发达国家,但经济学家及政治学家通常将土耳其认定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然而美林证券、世界银行及经济学人杂志将其归类为新兴市场。
第四,地区安全与稳定面临严重威胁,中东恐陷入新一轮动荡之中。过去30年来该地区安全方面一个重要特征是,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但现在面临的新局面可能是全局性动荡,局部稳定。危及地区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革命”地区各国可能相继陷入政局动荡之中;各国政权被削弱,地区局势动荡,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地区战略均衡被打破,威胁战略稳定。
(二)国际影响
从国际影响看,首先,美国全球战略与中东政策遭冲击,在中东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近年来美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现今中东突变打乱美既定全球战略部署,重新加大对中东投入不可避免。同时,中东剧变严重冲击美中东利益,对美中东政策造成多重重要挑战:
一是美中东战略稳定支柱遭削弱,传统盟友体系和安全体系面临瓦解。突、埃、也门、巴林、阿尔及利亚等亲美政权纷纷遭冲击,加上近年来土耳其日渐远离西方,以色列日益孤立,美国的中东同盟体系风雨飘摇。第五舰队总部所在地巴林政权面临危险。美将被迫重新进行战略布局,组建新盟友体系。
二是冲击******中东议程,地区战略优先次序面临重排。奥政府中东三大优先议题是:伊核问题、伊拉克以及推进中东和平进程,推进民主居次要地位,如今中东“革命”将使推进民主位置大大前移,而短期内美恐难有精力解决伊核问题,奥承诺年内实现巴以和平愿望也将落空。
三是战略盟友以色列面临威胁上升,同时主要敌手伊朗趁势坐大。保护以色列的安全是美中东政策主要目标之一。中东剧变使以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阿以冲突恐将加剧,美将强化美以军事同盟关系,加大安全援助。同时,伊朗乘机在地区坐大,可能在伊核、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向美发起挑战,美短期内无暇应对。
四是美地区反恐战略及美与******世界关系改善努力面临挑战。
五是美在中东变局中首鼠两端的态度使亲美阿拉伯政权“心寒”,推动其“离心”倾向,其恐坚定推行“东向政策”决心。
其次,欧盟在外交、安全、能源、移民等方面遭遇挑战。欧盟—地中海战略恐失去方向;大量非法移民和难民涌入南欧,增加欧盟压力,同时极端分子可能乘机混入,危及欧盟安全;能源供应受威胁,陷入东(俄罗斯)、南(中东)两大供应源都不安全困境。欧盟45%石油进口源自中东,一些南欧国家几乎完全依赖阿尔及利亚天然气供应;利比亚战争虽获胜,但凸显欧盟领导力以及财力、军力的不足,北约和欧盟内部严重分裂;战争加剧经济困难,欧元区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伦敦爆发“不列颠之春”显示欧洲社会面临不比阿拉伯社会轻的病症。
第三,俄罗斯重返中东努力受冲击。俄虽乐见中东动荡推动油价上涨以及美欧再度陷入中东,但也有担忧:作为俄“重返中东”的支点国家(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利比亚等)受冲击;中东******极端势力上升可能影响俄国内及南翼稳定;中东作为俄主要军火买主的地位可能下降。
第四,国际反恐斗争和核不扩散面临新挑战。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是美地区重要反恐盟友,如今局势堪忧,中东动荡为极端势力提供了新活动空间。“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声明称将扩大活动,其领袖呼吁推翻******、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政权。利比亚战争带来的北非动荡为该组织提供了绝佳发展机会。此外,本?****死后,“基地”组织的战略重心可能由巴基斯坦-阿富汗西移至中东,中东反恐压力将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