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经营发展战略,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某种对象或事业,以取得价值增值的活动。由于项目投资往往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将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决策分为6个基本步骤。
1.投资项目的提出
项目投资决策属于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在公司高级管理层确定其主要业务和战略目标之后,相关部门提出与公司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投资建议,如市场营销部门可以提出对现有产品的改进方案,生产部门可以提出以新设备更换旧设备的建议,研究开发部门可以提出新产品的设计方案等。然后,根据各个方案所设计的投资费用的多少,由各个管理层次,包括生产、营销、财务等,对各个投资方案进行初步筛选。
2.拟定投资方案
一个投资项目的实施,有时会有多种方案,为此,可以根据投资目标,从有利于全局的角度对各个可能的方案进行设计,以保证其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3.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投资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是预测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流动资金投资预算、销售收入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等。实务中可以采用生产能力估算法、比例法、周转期法等加以测算。决策方案的最终正确与否,取决于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在预测现金流量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宏观环境、市场价格、销量、成本等等。为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公司的内外环境、竞争地位与长期策略有全面的了解。
4.预测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项目都存在风险。一般的决策理论都规定了风险的预测程序,主要是根据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投资方案本身的特点,采用经验估计及概率统计等方法,简洁有效地预测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
5.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投资项目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目标必须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相一致,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本的增值。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有一系列评价指标用于评估各个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但贯穿始终的,应视其能否为企业和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
6.注重项目进行中的监测反馈
在作出接受某个项目的决策后,对投资项目保持持续的跟踪与监测,是其成功的必要步骤。因此,企业应当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主要投资业务进行严格的监测,制定严格的反馈报告制度,使管理者能将实际进程中的现金流量与预测时的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及时修正,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绩效。如果投资环境和投资需求发生变化,也可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包括果断放弃项目,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