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一事至此圆满结束,杨略了却一桩心事,就全力投入复习迎考之中。不过他的基础欠佳,短期内要想飞速进步,确实有些困难,又要复习课本,又想多做题目,他一时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嘴,因此内心不免有些焦躁。幸好,自己的语文成绩很好,几乎逢考必捷,在同学们心目中也渐渐树立了“语文权威”的地位。葛怡也时常向他请教语文题目,自己的弱项——数学、自然——也免不了向她请教。两个人学科互补,坐得又近,自然有些耳鬓厮磨的情谊,紧张刻板的学习也因此有了一抹亮色。
但杨略并不轻松,每天回家后也不休息,只是在家看书。家里的诱惑确实太多,电脑里的游戏,电视里的节目,还有那么多零食,再加上窗外的雪景,无不分散着他的注意力。可是若是真的去玩游戏、看电视,偏偏又挂念着作业本上的题目,因此玩得也不尽兴,内心还多多少少有些自责,于是就越发心浮气躁,这种情绪反过来又让他静不下心来看书。
因此,他在家的学习效果并不好。
那天中午,他坐在教室里,翻翻语文,翻翻数学,又都丢在一边,正觉无聊,葛怡将一封信递到他面前。当然是倪甫清的。
杨略:
见字如面。
看到你这几天的心浮气躁,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心里也挺着急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谈谈如何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才能是无限的。与应有的表现相比,我们实在只发挥了一半的潜能。确实,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全力以赴。我们很大一部分才能都被我们自己埋没掉了,这是多么大的遗憾?
所以,我们要想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造物主把浩淼的宇宙都给了我们人类,我们的发展空间是多么辽阔!
演艺圈里流传的一句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没有一件事情是卑微的,不需要我们去做好的。很多功成名就的演员,比如成龙、周星驰,他们都是从跑龙套开始了。他们将跑龙套看成磨练演技的契机,每一招每一式都一丝不苟,才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逐步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
我们难道不应该这样吗?须知,人的才能就像肌肉一样,用得越多,它会越发强健。
竭尽全力,让生命放射出最夺目的光焰
法国作家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在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之中寻出快乐。”
干任何事情,不全力以赴就不可能卓有成效。
在一次会上,我对年轻人说:“你原本有一百分的力气,如果你只用九十分试试看,留下的力气对你来讲一钱不值,趁你不注意,它还是会悄悄溜走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吝啬体力,因为你今天筋疲力尽,明天一觉醒来,又会精力十足。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18岁的年青人刚开始学挑担时,一般只能挑100斤左右,如果你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挑,一点一点往上加,用不了一年你就能挑起200斤的担子;如果你拈轻怕重,能挑100斤却只愿意花8成力气,挑它80斤,那么一年以后即使你使出全力也只能挑起100斤。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尽全力多挑一点呢,人的力气和时间一样,是不能储存在银行里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来用的,全力以赴不仅可使你的今天表现优秀,还能让你今后更卓越!”
这个道理很简单,甚至耳熟能详,但是真理原本就是常识。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青年非常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快凸透镜一样!”
我们可能会对很多事情都会有所兴趣,但人一生的精力毕竟非常有限,在某个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并不是排斥兴趣的广泛性,但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甚至是人的一生,确实需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事业。当前,正处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如果不纵向深入,就会把有限的精力白白耗费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又答王气书》中写:“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这。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马克思也认为,研究学问,必须在某处突破一点。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横观中外,纵揽古今,凡大学者、科学家,无不是将分散的精力聚集起来,获得某个领域的突破的。我们再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大石头旁边。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他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的工夫,怎么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以这样的精神从事某一项事业,怎么还会有不不成功的道理呢?
我们这个世界的最新福音则是:认识你的目标,并且全力去完成。相信这句话能够伴随你通向成功。
永远有一颗热忱的心
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的存在,它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我们永远也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忱。若你能保有一颗热忱之心,那是会给你带来奇迹的。
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在我们的一生中,做得最多的和最好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必定都有这种能力和特点。即使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更具热忱的那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热忱的心,他是肯定不会成功的,任何伟大的人,不管是音乐家艺术家还是领袖,肯定是充满热忱的,他对他的事业,他对他所从事的工作,他是要满腔热情的,兴致勃勃全力以赴的。当年郭沫若写《凤凰涅槃》时,为了获取灵感,他在风雨交加的时候,躺在地上,拥抱大地,让大雨滋润他的才思,让雷电点燃他的灵感,这样他才写出如江涛般澎湃激昂的诗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一举改变旧诗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一条新路,也为自己赢得了无限的荣誉。
从郭沫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暗淡,他们总是够把心目中的理想图影变成现实。
热忱是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了热忱,他不仅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难以完成学业。因为当你觉得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为家长、老师而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时候,你的中枢神经就不会兴奋、就无法高度集中,你的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当你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你容易气馁。反之,你对学习充满热情,你全心身投入到你所学的知识中,不仅钻研它、记忆它、而且热爱它,那么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一定会被你的满腔热情所淹没。热忱是你学习的好伙伴,它仅能让你学得更轻松愉快,而且会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热忱是工作的灵魂。诚实、能干、友善、忠于职守、淳朴——所有这些特征,对准备在事业上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得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更不可或缺的是热忱----将奋斗、拼博看作是人生的荣耀。热忱是一种神奇的要素,吸引具有影响力的人,同时也是成功的基石。当你兴致勃勃地学习、工作,你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热忱是工作、学习,甚至就是生活的本身。年轻人如果不能从每天的学习、工作中找到乐趣,仅仅是因为要生存才不得不从事学习、工作,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完成职责,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大自然的秘密,就要由那些准备把生命奉献给工作的人、那些热情洋溢地生活的人来揭开。各种新兴的事物,等待着那些热忱而且有耐心的人去开发。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都在满怀热的工作者。
热忱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强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全身所有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去进行你内心渴望的事;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碍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干扰。
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年幼时,家人不准他去碰乐器,不让他去上学,哪怕是学习一个音符。但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他在半夜里悄悄地跑到秘密的阁楼里去弹钢琴。莫扎特孩提时,成天要做大量的苦工,但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学区聆听风琴演奏,将他的全部身心都融化在音乐之中。巴赫年幼时只能在月光底下抄写学习的东西,连点一支蜡烛的要求也被蛮横地拒绝了。当那些手抄的资料被没收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丧气。
没有热忱,军队就不能打胜仗,雕塑就不会栩栩如生,音乐就不会如此动人,人类就没有驾驭自然的力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雄伟建筑就不会拔地而起,诗歌就不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慷慨无私的爱。
“伟大的创造,”博伊尔说,“离开了热忱是无法做出的。这也正是一切伟大事物激励人心之处。离开了热忱,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而有了热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觑。”
热忱,是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融入了每一项发明、每一幅书画、每一尊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当中。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只有在更高级的力量中才会生发出来。在那些为个人的感官享受所支配的人身上,你是不会发现有这种热忱的。它的本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